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本质上存在一个问题:价格低的话覆盖不了成本,价格高的话用户数量缩水,想价格低还盈利却找不到其他变现渠道。
早期还可以靠讲未来变现的故事拉投资补贴用户,比如什么“出行终点经济”(共享单车使用后可以获得终点周边消费优惠券,当日使用免车费)。结果最后发现除了“帮助支付平台拉用户”外什么变现想法都不好使。
在没有其他变现渠道的情况下,那就只有两条路了倍:或者涨价缩小市场生存第一,或者干脆跑路。
互联网时代里,这样积累现金流用户数,而后再找变现渠道的模式非常多。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只是众多不成功的方向之一。不必嘲讽,涨价了不买账即可。
另外,这样明显是投机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请创业的童鞋们还是从能有稳定现金流而非依赖预期的方向开始吧。
最近,反垄断这个概念很热,其实,如果反垄断执法到位的话,这种「先用低价占领市场、再涨价收割利润」的掠夺性定价,本可以少一些。
早些年间,《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对禁止倾销有明文规定的:「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后来,这一条在 2017 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时候去掉了,有学者解释,是因为反倾销的目标能够通过《反垄断法》来实现。毕竟,《反垄断法》第十七条也禁止了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但事实告诉我们,那时候,反垄断还没长出牙齿,没限制住。
从共享单车到网约车,从社区团购再到目前的共享充电宝,我们已经经过了太多这样的循环:企业先傍上资本巨头,获得充足的弹药,不顾一切地烧钱、击垮竞争对手,成为行业中唯一或者唯二的幸存者,接下来就能发挥市场支配地位、任意定价弥补亏损了。
再者说了,一开始进行低价倾销的,并不一定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这就导致法律适用出现了盲区。没有企业一开始就是垄断巨头,他们只不过是得到巨头庇佑的创业公司;但有的企业,一开始就怀有司马昭之心,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建立在有朝一日能通过市场支配地位把撒出去的钱捞回来这一预设之上。
明眼人都知道,烧掉的钱需要用一定的形式薅回来,但总有人觉得自己不会成为那只羊,认为自己可以反杀资本,直到被温水慢慢煮透。
反倾销、反不合理的掠夺性定价,本质上就是在反垄断、在保护消费者利益。
我反过来问一句,一个充电宝,前半小时免费,后面一个小时1元。一个共享单车,领个券可以免费骑,或者0.5元骑一小时……这些合理吗?
你当然会说合理,因为你是消费者,你最好免费。所以说白了吧,很多人不合理无非是习惯了免费、低价,然后突然别人也想赚钱的时候不习惯了,不愿意了,自然就觉得不合理了。麻烦反过来想一想,咱们非亲非故,免费的东西给你白用,是否就是合理的?
电费多少钱一度,一个充电宝多少钱,和人家收多少钱没关系好吗?关键在于人家整合资源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提供了服务。农夫山泉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你意思是水就该免费喝么?说白了吧,共享经济一度疯狂发展才是不合理的,那是低价经济甚至免费经济的疯狂,真的共享,没那么受欢迎。在德国出差看到的共享单车,划信用卡,几欧元骑一次,没有车还可以打电话呼叫汽车给你送国内单车来,十欧的送车费……那才是共享的样子,我们只是习惯了补贴和免费,把正常的经营活动反而看成不合理了。
顺便科谱一下,我们国家的价格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共享经济这些东西,一不是依靠垄断赚钱,二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都是市场自由定价,既然是市场自由定价,人家爱定多少随便,你有不用的权力。这个问题下面用“反垄断”来回答的,要么是想蹭阿里的热度,要么就是真不懂啥叫垄断。
我觉得还是任意门吧,毕竟站在普通人立场上,拥有时光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不谈高赞答主那个关于较真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只是纯粹看漫画里面任意门的作用,那基本就是打开门可以前往“之前到过的地方”。
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打工呢?
通勤时间,不需要了!别人还在急急忙忙赶路,我还可以呼呼大睡。
买车相关成本,全没有了!最重要的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堵在路上了。
哪天心情不好,随便找个国外的地方转悠一圈,然后回家睡觉。真正说走就走。
只要隐藏到位,就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确保我得以闷声发大财。
相比起来,时光机的风险就很难控制。从《哆啦A梦》原作来看,实际上是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
1.无论过去怎么改变,未来都是一样的。
2.可以改变历史。
如果是第一种,那时光机本身就失去了应有价值。而第二种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回到过去随手扔的一张纸会引发何种蝴蝶效应,轻则自己都会消失,重则改变世界历史走向。
老爸自认为没有这种抗压能力,还是任意门吧!
郑妮娜力是中加混血。
她的姥姥叫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国跳高第一人,曾受到周总理亲自献花。她在中国这边的血统是什么级别的?心里没点数?我这句血统,可不是单纯的指字面的DNA,也是指使一个人归化的吸引力。来自家族,来自文化,来自成就和历史。
更何况,加入中国籍是她从小的愿望,并且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国籍变更,做了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她哥哥叫郑恩来,是冰球运动员,这名一听就知道受谁影响了吧。在姥姥郑凤荣80大寿那天宣布要做中国人,比郑妮娜力归化得还早一年。
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加拿大媒体为什么要诋毁呢?
我看是新疆造谣颇有成效后,诋毁上瘾了。
甚至于这个乱港分子还大言不惭地用谣言责问起了郑妮娜力,说什么:如果你知道中国在“系统性地强奸和折磨”维吾尔妇女,你还会入籍中国么?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很重视这波抵制的原因,因为谣言中伤成本太低的话,就可以无限复制。果不其然,这两件事开口就能联系到一起。
他们觉得不能接受,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加拿大人没见过什么正经华人,以为聒噪的港乱分子就是主流。甚至还可能把那个给市长当小三的贪污犯女儿当成华人模板了,以为曲婉婷这种黄皮小清新只要聊聊环保,爱爱动物,整个人皮肤都变白了。仿佛拿民脂民膏出来媚自己的才是真华人,其他一律算是假的。
那些不够反华的华人,在他们眼里略显纯度就不足了。
谁才是大多数呢?
我们都明白,但夜里猛搞曲婉婷的市长们是不明白的。
这位小姐姐只是个朴素的混血儿。不仅有一身黄皮肤,还有个英雄一般的外婆,自然就跟外婆的国籍去了。这种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毫无诋毁的必要。
设想,如果在深圳卖烤串的奥巴马兄弟先加了中国籍,再回到美国籍,又有谁会苛责他呢?
中美交恶之刻,谁会有脸去说这位老黑不懂中国的政治?他需要懂吗?
抛开人才定位,卖烤串的和七项全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自由选择和自己羁绊更深的国籍,再自然不过。
如果只看人才流失就阴阳怪气,那只能说这个移民国家被“人才净流入”这件事惯坏了。根本受不了移民输出国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件事,从自己这儿多走一个人才都受不了。这太小家子气了。
郑妮娜力英文名叫Nina Schultz,这姓氏一看就知道其父有德国血统。他父亲也确实是德国人。她父母辈不过是一个移民嫁给另一个移民的故事,无非是来早来晚的原因。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借你加拿大的地方留下点美好回忆罢了,到底欠你啥玩意了?一个自诩自由的移民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种问题上说三道四的?
只在人才来的时候谈自由,人才一走自由就抛诸脑后,这根本不是自由国家,这是NM貔貅。
自由是价值观,不是攫取资源的工具。
那些信以为价值观的朴素孩子,自由得离开了。
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理解自由真谛了。
你哭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