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那么神乎其神的,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文字都是同源的,而全音位文字的祖先希腊字母正好把腓尼基字母第一个表示/ʔ/的字母改成了元音/a/而已,而在希腊字母出现之前就已分离、但而后又转变为全音位的文字也往往延续希腊字母这一传统——不过,对于一些新创立的文字而言,就不一定要按照这条原则来走。以及,本文的图比较多,请注意流量。
卢恩字母的别名叫Futhark,就是用开头的六个字母f, u, þ(在日耳曼传统里表示/θ/), a, r, k来命名(方便起见,本回答就用拉丁转写),和希腊字母以α和β打头而称为alphabet是相同的道理。在拉丁字母传入之前用于日耳曼语族的书写,尤其是北日耳曼语支。
卢恩字母一般认为是源自古意大利亚字母[1]。根据The North Etruscan The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Runes[2],则具体到源自北伊特鲁里亚字母[3],字母间的对应关系也确实较明确(见下图)。
问题是,其实所有古意大利亚字母的顺序都差不多和希腊字母一致,卢恩字母为什么以及如何重新排序就成了个谜题,目前尚不存在一个非常全面合理的解释,这篇论文的重点也只是放在同源字母的演变而已,真正涉及字母顺序问题的只有最后1/5,而且其中一半还是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包括源自亚美尼亚字母、基于字母的语义、密特拉教的数字命理、古日耳曼传说、某种不明的语法关系等等)。
瑞典卢恩学家Erik Brate首先提出,卢恩字母表可能是一种成对出现的关系。其后,在德国语文学家Seebold的遗作中,将Brate的猜想与1986年发现的一块看似混乱的拉丁字母表(F G H I K会与Q P O N M搭配)相结合,可以发现M是拉丁字母后面一半的开头[4],那么卢恩字母的古怪排序或许也可着眼于将希腊字母分为前后两半。这就和athbash(来自希伯来语אתבש,指将字母表倒序后进行加密)有那么点像,是魔力的象征,和卢恩字母的功能也匹配。
欧甘字母是记录远古爱尔兰语的文字(采用拉丁字母后进入古爱尔兰语阶段),其来源就更没有定论了(不像卢恩字母好歹看上去还比较像古意大利亚字母),目的可能是用于加密通信(一种猜测是因为当时罗马占领了一部分的不列颠,对爱尔兰也造成了威胁;但也有证据表明欧甘字母在罗马到来之前就已经出现)。
特点是5个一组,每组内部就一根两根地往上叠加,而元音字母排在最后一组。
在20世纪索马里民族运动中,作为索马里语(亚非语系库施语族)的候选文字之一,一度受到欢迎。注意,叫“奥斯曼尼亚”是因为发明者名字叫“奥斯曼”(索马里也是阿拉伯国家,这名字不少见),和奥斯曼土耳其完全没有关系。
熟悉阿拉伯字母的读者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套字母的顺序基本就按照阿字的来——不过,在辅音字母后又加上了元音,保证其从辅音音位文字变身为全音位文字。其实将阿字(或基于阿字)改造为全音位的尝试也不是没有,维吾尔字母就是个例子,但因为维语中没有/ʔ/,就理所当然地把第一个字母ʔalif视作了元音/ɑ/。但这对于喉音丰富的索马里语就行不通,/ʔ/就是个独立的辅音音位,/æ, ɑ/只能再额外添加元音字母来表示。
(Warang Citi)
用于书写霍语(属南亚语系蒙达语族,在印度境内)。奇特之处不仅在于它不是一种婆罗米系的元音附标文字,而是一种独立的全音位文字;更是在于它在字母表开头加上了一个看似有些奇怪的ong,实际上来自于梵语的ॐ om,也即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的开头。
(Sorang Sompeng)
用于书写索拉语(也是蒙达语族)。这种奇怪的顺序由来不明,据说是创造者受到了“恶刹罗梵天”(?)的启示后产生的。
顺便,一些用于特殊用途的字母也没必要按照希腊字母那套顺序传承下来,比如萧伯纳字母,用于改良英语混乱不堪的正字法而创立,就以表示/p/的字母开头。不过本问题可能不欢迎这种极小众的文字,所以就随便提一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