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陆现行简化汉字推行以来有无自发繁化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dang-pa-po-cheng-wei-fe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仅从汉字笔画增繁的角度来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应分为几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彻底被人遗忘的简化字「硷」,和野路子上位的「碱」。

1935年,国民党政府曾将「鹼」简化成「碱」,一年后废除。可见,当时民间较通行的俗字是「碱」。

1955年的共和国简化字草案中,同样吸收这个字形。

但是经过一年的修改,政府颁布的试行方案当中,以及1964年、1986年的两版《简化字总表》当中,都改选「硷」作为「鹼」的简化字。

仅过了两年,1988年颁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纳了当时社会上常用的3500个汉字。这个字表却又承认常用的仍是「碱」,而非正牌的简化字「硷」。

多年来的字典当中,也仅是将「硷」的含义写作「同『碱』」。

2013年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和2016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更是直接删除了「硷」字。

(自2013年起,可怜的「硷」字被正式踹出规范汉字的队伍,彻底被「碱」取代。「鹼」也不再是什么繁体字,而是被改作「碱」的异体字。)

「碱」一直就是民间通行的字形,还比「硷」多两画,也算是民间自发的繁化现象。


@王伟超Mijiag 答主列举的「鼕」和「咚」字,还有「文身」作「纹身」,也和「硷」相似吧。


第二种,繁简混用时期的自发繁化现象。

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直至1986年正式废止二简字之前,政府仍未强制规范繁、简、异等字形的使用界限。这几十年间,民间自发使用繁体字的情况还是有很多的,形成了繁简混用的情形。

同样,在当时人们的手书字上,也会冒出一些传统汉字的。我收藏的一些信件里会有。

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此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式开始对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进行严格的限制,繁简混用、自发繁化的现象开始急剧减少。


第三种,使用类推简化字。

比如,这几年有些电视台和商家喜欢把「巨」写作「钜」,如「钜制」、「钜惠」、「钜作」、「钜献」。

这种写法并不符合大陆的现行简化字规范,按中小学语文的标准,甚至可以扣分。

但以「鉅/钜」表示宏大,确实非常符合从前(以及港澳台)的用字习惯,算是一种复古用法吧。

现在各地兰州拉面馆都有很常见的不规范简化字「麺」,亦同例。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莪鈈知噵吙煋攵算鈈算。




  

相关话题

  「爲」「為」二字有何区别? 
  台湾人阅读简体字是什么体验? 
  能否用两个字证明你是哪个省的,不能出现地名? 
  这个字念什么?好高傲的样子? 
  春华秋实是不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是春花秋实? 
  汉字是继续维持现在的简化字好,还是恢复到繁体字好? 
  使用汉字的汉语的语音历时变化速率是否大于其他使用表音文字的字母圈语言? 
  为何biang(U+30EDE)没有被简化? 
  母亲如此伟大,为什么「毒」里有个「母」字? 
  越南原属于汉文化圈,之前也一直使用汉字,为什么独立后就废除了汉字而使用法国殖民者创造的文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对贾宝玉发型的描写?真的是一头非洲小辫吗?
下一个讨论
你怎么看清明节放假 3 天需调休,为什么一直要调休?





© 2025-04-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