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国家准备恢复极少量繁体字,向社会征求意见,你会推荐哪几个字? 第1页

        

user avatar   kave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简化一些吧……臝嬴蠃贏䇔羸䊨你一眼看上去能找到赢在哪吗?


user avatar   luo-ling-luo-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更重要的是简化得不好的应该调整,尤其是合并简化的汉字。

比如,"發髮"简化以后都是"发"字,但是,"發"简化为"发"根据草书,没问题。而"髮"字也这样简化就不对了,"髮"字的下边是没有左上那一撇的,跟"拔"的右边一样,所以不应简化为"发",而应该简化为"犮"。这样写繁体字就不会写错了,看到许多美发店把繁体字写成"發"的。

类似,"髒臟"都成了"脏",其实完全可以把"脏"作为"髒"的简化字,而"臟"参考二简字,简化为"月艹上"。

之前看到一本日历,把"农历辛丑年"的"历"印成历史的历,"丑"印成丑陋的丑。(正确的是:農曆辛丑年)

这种往往都是打简出繁字体造成的错误,这种字体是旧时代windows98时代GB2312编码不支持繁体字而采取了打简出繁的办法,缺点是一个简体字的码位上只能放一个繁体字。所以“发”的位置放了“發”,那么“髮”就没地方放了。windows xp开始推行unicode编码,繁体字就能打出来了,


user avatar   yx-w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音合并字 發髮,丑醜 等,容易造成歧义

简化後的形近字,撥拔(简化後字形太类似抜)嬡嫒(简化後字形太类似媛)


user avatar   xiao-xuan-zho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字一直在变化,但因为某些问题,即使事实上恢复了也不会说成是“恢复繁体字”。

2009年的《通用汉字规范表》(意见征求)中准备恢复“”“”“”“”“”“”6个繁体字和51个异体字,泛起了一片涟漪[1][2]

到2013年正式方案中就只把45个异体字纳入规范字,不再提“恢复繁体字”。

而是表述成“对部分义项和用法上不简化的……加注予以说明”,这个注如下图[3]

这操作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情商高”,因为事实上2009年提出的“锺”、“剋”和“蘋”成功上岸,而“噁”、“桠”和“劄”则作为专业术语中的字进入规范表,巧妙地避开了“恢复繁体字”的说法。

还可以观察一下2013年“顺利上岸”的几个异体字。“”,“”,“”,“”,“”,“”。这些其实和经常吐槽的“干”“发”“后”等字的问题差不多,但官方也不认为是“恢复繁体字”,而说是“恢复异体字以区分不同的意思”,很委婉,大部分人最想恢复的应该就是这种过度合并的义项。

能看出官方是不愿动常用字的,少量的“恢复”也不说成“恢复繁体字”。

而且一些字就算“恢复”了,因为涉及输入法、汉字编码、词库和字形的问题,没什么人知道。比如“二噁英”的“噁”,按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应该类推简化成“⿰口恶”的,但一般输入法都输入不了。(这个字本来是“噁心”的“噁”,是个繁体字,所以2009年说是“收录了6个原来的繁体字”是大实话,但“情商太低”。)

不过“锺”可能因为姓氏和钱锺书先生的原因,现在可以输入了。

2013年专家是这么说的。

在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过程中,我们曾考虑恢复几个繁体字,让一对多的简繁字减少一些,但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没有恢复。一则汉字是一个系统,简繁对应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等研究更深入后全面考虑;二则在记录现代汉语时简化字还是胜任的,保持稳定是大家之所愿。[4]

个人期望但基本不可能的推荐是“干”这种过度合并的,还有“划”huá和“劃”huà这种被奇怪地合并的。另外沈(瀋)这种不按套路简化的也应该想想办法。

而那种涉及字形改变的就更不可能了,很多复杂字形简化成“又”“西” “丶”“乂”的经常被吐槽难看,但字形简化的恢复牵扯面太广了。比如现在很多输入法只有“說”而没有大陆规范表中的“説”。又如2009年官方的《通用汉字规范表》里提出调整了很多汉字的写法,比如:

“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但变化后的字形就没怎么见过,后来不了了之了。

说些有可能的“对部分义项和用法上不简化,加注予以说明”或“恢复异体字”的推荐

人名用字的“徵”zhēng。“徵召”的“徵”和“征伐”的“征”合并简化,而简体字中“徵”只读zhǐ,这产生了“文征明/文徵明”的问题。

2017年中国化学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里有“熳环”,“烂熳”是“烂漫”的异体写法,没有进入规范表。

2009年恢复失败的“硃砂”的“硃”感觉还能抢救一下。

参考

  1. ^ 王立军.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繁之争"[J]. 寻根, 2009(05):7-11.
  2. ^ http://www.gov.cn/gzdt/2009-08/12/content_1389889.htm
  3. ^ http://www.gov.cn/zwgk/2013-08/19/content_2469793.htm
  4. ^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5/04-23/7228209.shtml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恢复繁体字爱好者就别到社会上征求意见了, 到小学里吧, 小学生们能接受恢复几个就几个.

为啥不推荐去中学? 怕你们被揍了得横着出来.

你们tmd吃饱了没事干, 想恢复繁体字秀秀优越感, 反正在手机电脑上敲敲繁体字又不费力. 人家中小学生可是实打实整天要用笔写字的, 一天写完一支笔嫌人家写得少是吧, 准备让人家一天两支? 我要是中学生, 谁来问我这种问题, 先照鼻子上给他两拳.


user avatar   27182818284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並】。

并、並本是两个不同的字。【并】是合为一体(合并),【並】是多者共存(並列)。

从字形演化来看,【并】字形是把两个东西连绑在一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并成一个;【並】是由两个立“竝”演变而来,表示並排站立的两个人,表示並列。

两个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字义,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意思,也都很好写,都是常用字(拼、饼、普、碰)的组成部分,各自被大众熟知,没必要合成一个字,反而导致字义不清。

例如“并线”“并购”“并发”“并网”“并罚”“并行”,如果不加解释,单看构词,都不容易分清到底是哪个“并”。
如“并线”,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含义,在交警那里是指合并路线的“并”,而在电工那里又是並联线路的“並”。

实际上,有很多简化合并字,如沈/瀋、几/幾、斗/鬥、卜/蔔,其中笔画简单的那个字意义很窄,较少使用,而笔画复杂的那个字反而是是更常用的字,且二者的字义之间基本没有重叠混淆关系,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可以简并的。

注:沈本来是沉的正字,沉才是俗写的异体字,后来沉扶正,沈就边缘化了。

而并/並二者都是常用字,甚至字义上是“並”的关系,却被“并”了,就很不合理,另外这两个字的古音也不同,至今仍有部分方言的读音会区分。

最主要的是,【並】字本身也很好写,又是常用字组件,没有“简化”的必要。


2.【葉】。

这个字,象形转形声,兼具会意,简直是汉字演化的典范。

原本写作【枼】,是由图形演化而来的象形字,后来作为声旁,衍生出【蝶、碟、谍、偞】等,自身也加了个形旁,演变为【葉】。组字又为“草世木”兼具会意,多好的一个字,怎么突然就变成【叶】了?

好好的本字不要,拿一个废字当正字,就为了少写几笔?

我寻思“根”也没比“葉”少几笔啊……

注:【叶】本为【协】的异体字,读音和字义完全一样,也都是会意字。
二者均以“十”作众人之意,叶是“众人齐口”,协是“众人合力”,连造字逻辑都是一样的。而与【葉】八竿子打不着。

叶/葉虽然也基本符合前面的简并逻辑,但【葉】这个字造的实在是太好了,且有常用声旁,【叶】又是一个废字,这种情况的“简并”就显得得不偿失。


3.【後】。

前文所述,后/後这种简并逻辑相对还算合理,毕竟【后】的本义使用场景相对单一。

但关键是,【後】字本身并不难写,和【前】字一样,都是九画,属于易写字的范畴,同样没有简化的必要。

另外后/後这两个字的感情色彩有较大差异,【后】是君主、伟大、受尊敬的意思,【後】是晚、迟、末尾的意思,某些场合还是容易造成误解的。

比如我小时候就完全不理解“后母戊鼎”这个东西,是谁的后妈很伟大吗?为什么要给她立个鼎?


4.【時】。

本来好好的形声字,同一声旁又存在大量的常用字【侍、持、恃、峙、待、等、特】

注:后三个字仍属同一声部,只是因声母d/t无法和卷舌i相拼导致读音差异较大。

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字并不难写,不像麵蔔幾纔穀这样的字有简化的动力。


5.【遊】。

同样,游和遊的笔画数量完全一致,更想不到有任何简化的必要。

难道因为“辶”比“氵”要多费一点墨?但我的“斿”还小一号呢[无语]。


还有一类字,个人支持将繁体字进行简化,但不支持合并。

如:發/髪、曆/歷、臟/髒、沖/衝、丑/醜、才/纔、斗/鬥、里/裏、干/乾/幹、够/搆、面/麵。

这些字都是常用字,笔画繁多的,确实有简化的必要,但不应该进行合并,因为被合并的两个字都是常用字,经常导致字义混淆。

例如【裏】改作【裡】就是相对较好的方案,二者同为“衣”部“里”声,只是改变了字形结构,更符合书写习惯,字本身仍然是标准的形声字。但不应该合并为【里】,因为里字另有其义,且也是常用字。

同理,【麵】可以写作【糆】,甚至【饣面】,都是更符合习惯的形旁,饼馒饺饭表示欢迎加入。

还有【搆】,明明可以和【構、溝】一起按同样的规则简化为【构、沟、抅】,完全没必要和【够】字合并,况且【够】比【抅】笔画还多。

(注:够-充分,搆-触碰,现在两个字义都写成够)。


最后就是各种被替换成一个叉子(又)的繁杂部件:

鷄權鄧歡聖嘆漢對勸戲觀鳯艱難(鸡权邓欢圣叹汉对劝戏观凤艰难)。

这种感觉就是文盲遇到复杂不会写的字就随手一划拉,最后这些瞎划拉的字居然被扶正了。甚至还包含了汉字本身的“漢”。

同样,这些字简化是应该的,但不该全都简化成叉子。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书信草稿所用的“省略圈”和“省略X",其实是一种速记手段。

車、東、練。方框,比“半圈”,容易学。

漢、趙、劉、這。万能“X",有“又”和“文”等形式,莫名其妙。直接“X" 则简直流氓。


user avatar   alp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漢(民族称谓要慎重,原义是银河,用个又放在这不雅观)

后→後后(前後与皇后两个字义要分开)

笔→筆(从象形回到表义,强调写字要规整)

机→机乁(给飞机一个专有字,不一定是这个字形)

枪→枪炝(冷热兵器的字分开)

胜→勝(胜利需要力量,旗开得胜,不需要形声字)

进→進(进步应该是走向更佳,而不是走向井,强行形声字要不得)

爱→愛,产→産(这两个是常被人说的,改回去的确更好)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时你会支持繁体字,觉得繁字体很酷。结婚生孩子之后你会反对繁字体,因为小孩上学花大量时间学习写字实在是花了太多时间了。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廢除合并字,讓被合并掉的繁体字复活,并改掉一些简化有问题的字。


从面中分离出“麵”;从后中分离出“後”;把发拆分为“發”和“髮”,同理拨改为“撥”(还能避免跟拔混淆)、废改为“廢”;从卜中分离出“蔔”(萝卜的意思)。

其余合并字如下:

个=几

、憂=郁

气喘吁吁、呼=吁

能;刚=才

食;计=伙

燥、架、與你何=干

陋、時、子鼠牛、(姓氏)=丑

風塵僕僕人、(倒下)=仆

天、韆=秋

、經史=历

刷、動=冲

轉星移、一米、爭、聖士=斗

殼、稻=谷

泳、玩=游

頓、被住、了=困

鼠、樹、懈、弛=松

風、窗=台

髮、起來、試、雞肉=卷

向、雜、日=志

、骯=脏

视情况,也应该取消合并恢复原字。


规范“卢、炉、泸、驴”等字“户”这个结构上有那部分的规则。如繁体的“盧、蘆、驢、爐”就很有规律。同理,“呙”这个结构在简体“锅炉、过去、涡阳县、骨髓、蜗牛”这些字里没规律,但繁体本来都是有规律的、一致的,例如“鍋爐、過去、渦陽縣、骨髓、蝸牛”。这种打破规律、自造特例的行为跟简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再比如,“土壤、镶嵌、襄阳、瓜瓤”全都没改,“讓”却变成“让”了,这个应该改回去;同理,“澧县、醴泉、醴陵”没改,“禮”却改成了“礼”。

类似情况可见下图:

“纔”变成了“才”,也是合并字,但应该重新设计一个简化字而不是单纯的合并。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一些人反对复兴繁体字? 
  为什么中国从北到南很多地方称「香菜」为「芫荽[y(u)án sui]」,但「香菜」似乎成为了标准词? 
  台湾人阅读简体字是什么体验?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不了解音韵学的日语韩语学习者如何看待汉字音读? 
  为什么二简字“歺”的群众基础、社会影响力在二简字中出类拔萃,以至于强烈废而不止? 
  直中间为什么是三横? 
  为什么有的字形可以「打出字」,有的不可以? 
  建国初为书写方便而造出简化字,而今问题已经被输入技术解决,是否意味着恢复功能完备的繁体字的时机已成熟? 
  为什么繁体的的“癡”里面是个疑 而简体的“痴”里面是知? 

前一个讨论
当游戏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下一个讨论
假如《英雄联盟》给你随意英雄6神装,但是血量上限只有1滴,你要如何运营操作并100%获胜?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