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怎么看待中国单身人口已经突破两亿(信息来源不明)?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种数据,难道很多人首先应该想的不是数据怎么做出来的吗?

你说中国的未婚人口有多少,好统计,民政部跑个数据就知道了。你要问有多少结婚的、多少离婚的,也能几分钟就算出来。但是,你跟我说说所谓的“单身人口”是怎么算出来的?

难不成只要未婚的,都算成单身?


user avatar   tang-lin-81-2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世纪60年代,谢林在观察美国社区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随着隔离政策的先后解除,很多社区都搬入了黑人。起初黑人增长速度是很缓慢的,但到了一定比例后,社区的人口结构会突然剧变。黑人会加速移入,白人会加速逃离。谢林由此提出了“临界点”(Tipping Point)的概念,即某个社区的人口结构达到临界点后,就会改变整体的预期,然后向着新的预期飞奔。

我要说的是美国或种族问题吗?不是,这正是当前中国的婚育问题。

在距离我们不远的过去,有着强烈的社会压力驱使大家去结婚生育,结婚生育是最最普遍的人生预期,通常来说大家都要走这条路,没有这样做的人才是异类。到了放假,别人都带着孩子出去玩,或者陪孩子上课,言语间话题越来越被婚姻生活和孩子充满,没有结婚生育的人在圈子中容易趋于边缘。这正是我们父母辈时代的常态,所以他们会有催婚,因为他们年轻时确实是这样,结婚生育是最正常的事情,不结婚生育也会承担巨大的来自长辈和同龄人的社会压力,他们很多时候也是不希望孩子承担这种压力,这个出发点不能说是错的。很多人也都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压力走上这条路,比如好多人都说好要丁克,但过了几年顶不住压力选择生育。

但种种原因叠加影响下,不婚不育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社会压力事实上在不断的消减。没有孩子的人比例越来越高,通过数量增加抵消了外部的压力,也能有愉快的社会生活;不结婚的人也是同理。但在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做出这种选择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个比例达到“临界点”时,社会的移风易俗的进程就会突然加速,原有的社会压力不仅被抵消,甚至被打退回去。

如果只关注近些年的婚育问题,会觉得是一个突然爆发的现象;但如果把眼光放长,会发现这正是新的社会习俗缓慢积累,达到“临界点”后的正常现象。终于过了这个点,不婚不育成为一种常态,30岁单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人数多到足以抵制旧习俗的社会压力时,原本迫于社会压力的接受旧习俗的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就是加入这个群体。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在某些群体中可能生孩子的反而是圈子里的异类,社会压力倒置。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亿单身的不甘心单身,又无奈解决。所以不停折腾,恨不得国家给每个单身的又是配理想中的配偶,又是配房配车。

妄图挟单身以令什么而已!

真的是单身久了痴心妄想。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多数人的婚姻只有付出,没有获得感。

结婚以后,每天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年轻人虽然没吃过猪肉,但满地都是猪在跑。

他们打开微博,看到的是王思聪又换了一个女朋友。

她们打开微博,看到的是14亿人当中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又有一个姑娘被男朋友杀了。

他们打开抖音,看到的是老丈人把女婿一家杀个透心凉。

她们打开淘宝,看到的是王思聪前女友开了个淘宝店成了土豪。

普通人呢?

已经说了啊,普通人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普通人就是拖地洗衣服做饭用掉了一半的业余时间,一毛钱都没人给你。

普通人就是奶娃陪老人自己处理有点事情用掉了另一半的业余时间,不光不赚钱还要付钱。

普通人就是夜深人静了看着老婆睡觉的素颜幻想她穿着礼服的样子。

普通人就是太阳升起的时候看着丈夫的脸想着他给自己买个包都凑不出钱。


这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婚姻。

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婚姻。

一般人在多年的工具人教育和精品正能量娱乐产品的熏陶下,

已经失去了从生活中发掘并且感受美的能力。


===========================

我一定要卖一点茶叶。

不是因为这个茶叶好喝。

而是建议你养成每天下午空出黄金两小时泡茶放空的习惯。

人人生而不同,好好品尝。

等你啥时候品茶品麻了,放空的习惯养成了,生活质量会大up的。

贤者时间是大回血的时机,请你们一定要有。

资本家不给你们这个机会,你们应该去战斗,为了自己的贤者时间战斗。


user avatar   lao-shi-ren-3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的常态。

满清一朝三百年,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是终身打光棍的,即使如此,人口数量还是在短短几十上百年间,达到土地可承载的顶峰。

你以为你很重要,其实你你不过是个长得像人的工具,对于历史而言,人家根本无所谓。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之时,中国人口都要减半,甚至是减少75%,即使如此,一旦太平盛世来临,不用上百年,人口又到了土地可承载的顶峰了。

土地肥沃,自然就能牛羊遍地……

等哪天土地承载的人数少了,人们又会大规模产仔……

如此而已……

土地是财富之母,人嘛,只是廉价工具……

除了你父母会关心你产不产仔,没人关心你……

爱生不生,谁在乎???


user avatar   kat-ea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

说明他们发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并准备实践。

老祖宗说过,无后为大。

意思就是说当你不结婚没有后代了,你就是大爷了。

.


user avatar   pang-xiong-m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的,万物皆有灵,除了女人、日本人、印度人、黑人。

我国企上班,年收入散十多个,存款七位数,两套房(有一套离市中心就不到50米),一建,注安,现在你嫌弃我胖?。

一天是底层,女人喜欢的,是可以操控的糖果超甜。

就好像我们男人习惯比较好控制的女人一样,女人只是要求高,又不蠢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是:

10分和10分在一起,1分和1分凑合过,偶尔有5分和8分搭伙,大家感叹两句也便罢了。

现在是:

10分的和10分在一起,但也和789分的在一起过。7分的也和456分的在一起过。

所以每个分数的都想往上头找,都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寻着寻着,7分的跌到5分,连6分的都不要了。

至于大家说的结婚成本和房子,反而不是重点。

90年左右我们这边三线城市一场基础婚礼花费在2万左右(包括彩电 三金 戒指),那时候人均收入才一百五十多。说实话,从古至今,结婚都是花销占收入比极其巨大,需要砸锅卖铁的。那时候,城里也看男方或女方分不分房子,乡下也看有几间屋子几间平房,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候的物质。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怕被骂,匿了。

以后的男女在婚姻关系上会越来越对立,变的谁也不想搭理谁,优秀的人会越来越多选择单身,这是广大女性同胞追求的结果,,

看看现在的女人择偶标准就知道了,身高要多少以上的,还得有钱有颜,会撩,有事业,责任心强,要活好,得浪漫,各种节要会来事,舍得花钱不花心,不抽烟喝酒打麻将,学历要高,智商要高,情商要高得接得住她脑残一样的梗,整天围着哄她随叫随到,不然就来一句需要你的时候不在身边

,就这还不行,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吗?别天真,当你达到这些所有的条件的时候人家只会觉得可以给你一个追求她的机会而已,你还得把她所有闺蜜的老公都比下去,让她各种出风头,优越感。不然就是觉得因为你才让她受委屈,凭什么别人可以嫁的比她好。

什么?你做不到?那好,那就给你来一句失望积累的多了就离开了,或者来一句终究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还各种骂人人渣,背后说人父母长辈恶心。当然世界上还是有少部分女性确实很好,不在此列。

还有说家暴的,踏马的据我所接触的绝大部分被男人家暴的大部分是因为女方出轨,男人是傻逼吗?明知道现在取媳妇这么难还家暴?肯定是有接受不了的原因啊,反正我知道的大部分都是女方出轨,男方打了就打了这个事也不好说出去,女方反而有理了见人就有脸说人家家暴她。就是这么搞笑,也确实有男的人渣的,但不可能每个家暴离婚的都是人渣吧,成年人说话你知道的都是别人让你知道的,没说出来的才是可怕的。

建议大家没事多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防身,一眼看穿套路,现在的社会不只有渣男,还有渣女,人渣。

--------没想到这么多人看-------

更一下

其实孤独不可怕,怕的是一辈子遇不到那个想要的人,或者遇到了却又失望了,所以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寻找,也许到死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男女都是可怜人。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讽刺谁,贬低谁,也不是为了制造男女矛盾,在时代的浪潮下普通的个人显的那么的微不足道,但这个社会却是由我们这样千千万万普通人推动的,男女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扶持的关系,不应该是那么对立的关系,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共同创造的,那怕你一辈子不结婚,或者一辈子被单身也没什么的,但我们男女同胞们不应该是对立的,现在很多居心不良的人在带节奏,煽动我们对立,其心可诛。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理性思考,看不上人家也不要恶毒的对待人家。


user avatar   xue-hu-5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男女对立严重,剩男剩女那么多,国产电视剧要对此付多少责任》

01

国产电视剧里,人均有房有车年薪百万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国产电视剧成了富豪扎堆地。


没个亿万富翁的角色,你都不好意思拍。





当然,也有拍普通人的生活,但剧里的普通人和我们现实里的普通人,简直是两个世界。


普通家庭住价值好几亿的北京四合院,你见过吗?




普通大学生住几十米平米的豪华宿舍,你见过吗?





普通快递员,住在小洋楼,你见过吗?


《甜蜜暴击》里鹿晗的工作是送外卖的,却租住在低层大面积的小洋楼,这租金没一两万一个月你拿不下来吧。





为了显示鹿晗家还是穷,专门放了个14寸黑白电视机,导演也是良苦用心。





你别以为送外卖的租不起一两万的小洋房啊,这点钱算什么,在国产电视剧里,打工人随随便便都拿一万多一个月呢。





这也难怪,收入那么高,是因为消费高啊。


吃条鱼都好几万,你说收入没个大几万一个月,怎么在中国大城市里生存。





最新热播的《小舍得》,聚焦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


国内对中产的定义很宽,我们就拿美国的标准来衡量吧。


在美国,家庭年收入3万到20万美元的就属于中产阶层,折合人民币就是20万到130万之间。


平摊到每个月,差不多每个月收入1.7万到10万人民币,你在美国就是一个合格的中产了。


我们来看看,《小舍得》里的中产家庭是什么水平。


南俪是营销总监,夏君山是建筑设计师,两人都是985出来的学霸,住240平的房子,家里两台25万的车。

南俪年薪80万,公婆为了劝她生二胎,用300万巨款诱惑。





这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中产的天花板,说是富豪家庭也不为过了。


当然,在国产电视剧里,你得住上大别墅,没十几亿资产,没开公司,那就不叫富豪。




02

国产电视剧里,富二代都天真,穷人翻脸不认人


都说国产电视剧傻白甜多,我看富二代的人设,憨憨更多。


电视剧《二十不惑》里,高富帅段振宇谁都看不上,就看上普通女孩姜小果,重点段振宇还比姜小果小,姜小果不同意,还痴痴地去追求。





别管男的家里多有钱,只要你够傻,富二代就会爱上你。





而且富二代都是只要爱情,不要江山,什么家族财产,为了你,都可以抛弃。


电视剧《我喜欢你》里,家产上百亿的富二代路晋,也是看上了邻家女孩顾胜男。





至于顾胜男有啥好,能让富二代如此惦记呢?


可能就是会做饭吧。


被富二代看上了,不仅欠债不用愁了,花销也不用愁了,人生从此走上光明大道。

你说高富帅会不会看上普通家的女孩呢?

连岳在《穷不是缺点》里,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在理论上,你都不可能找到一个高富帅,他们若肤浅,你要很美,这你没有,他们若成熟,你要很好,这你也没有。





但如果你跟穷人扯上关系,那就倒霉了。


国产电视剧里富二代,不仅高富帅,而且人好,而干坏事的,都是穷人。


不知道为什么,国产电视剧特别喜欢搞原生家庭这一套。


然后穷人家庭的父母呢,就特别拖子女后腿。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他们穷是真穷,而且还把女儿榨干。


让观众对他们是恨得咬牙切齿。





《安家》里的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也是如此。


把孩子当摇钱树,自己穷得叮当响,天天找女儿要钱。





最新热播剧《小舍得》里的穷人没上面提到的那么招人恨,但也并不正面。


三天两头对孩子大喊大叫。





穷人在国产电视剧里,只配演坏人了,连一个积极正面的角色都没有。

这导演和编剧得有多歧视穷人啊,穷人就不配做好人?就不配正能量了?




03

国产电视剧的畸形金钱观,让现代女性脱离了对现实的认知


今天的主题是聊电视剧的吗?


当然不是,下面才是我真正要讲的。


上面提到的国产电视剧,都是爆款,收视率都非常好。


这些剧瞄准的目标群体,其实是收入并不高的女性。


虽然剧里面中产和富人那么多,但真正的中产,不会去看电视剧。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看到电视剧里面的有钱人、中产阶级,他们有看电视吗?


有钱人有更好的娱乐方式,而中产都是奋斗逼,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哪里来的?都是加班加成狗死磕出来的,哪里有时间刷剧。


看剧的,大部分人都是月入几千块,物质不富裕,靠刷剧来弥补精神空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收入越低的居民看电视时间越多,低收入群体每天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0分钟,比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分别多15分钟、32分钟和46分钟。





这电视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赚钱那么容易,里面的人,动不动就有车有房了,动不动就月入十几万了。


看国产电视剧多了,也就推高了这些女性的审美水平。





按照正常读书年龄,读完大学23岁左右。


在男生看来,工作一两年,有个一两万存款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在女生看来,你得有车有房啊,有一百万啊,再差,你也得有三十万啊。


别觉得这些女生夸张啊,这完全是对照电视剧里的标准啊。


你看哈,电视剧里,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已经住上两三百平米的市中心大平层和开宝马7系了,你已经25岁的人了,有几十万不是很正常吗?





这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电视剧的人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


电视剧归电视剧啊,现实里还真做不到。


现实里,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哪怕是经济最发达、国产电视剧里最常出现的上海,月薪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根据2017年的上海统计年鉴,上海人均年收入大约在85000元左右,平均月薪7000元出头。


这几年涨了,我想这平均月薪也就1万出头吧,不会夸张到电视剧里,一个刚工作的普通打工人就能拿一万五一个月。




04

国产电视剧的畸形思想,毒害现代女性婚姻观


面对现实和电视剧里的巨大差距,这些女生肯定找不到满意的白马王子。


找不到怎么办?


那就等待我的白马王子出现咯,等啊等,自己等成了黄金剩女。





要不要降低要求呢?


肯定不能啊,不然之前不是白等了吗?


经济学里,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女生等待白马王子出现的这些年,就是沉没成本,真正理性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这个成本的。


但某些女性可不管,之前等了那么多年,这些成本必须加上去,所以择偶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全不顾自己的竞争力其实是在下降的。





这点大家去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去看征婚资料就知道了。


五一假期,我去南宁办理房贷面签。


闲来无事,去了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溜达溜达。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直呼我不配,这要求的条件,我哪配哦。





你以为你有房就可以了吗?


不,你得有房无贷,总不能嫁给你,跟你一起还房贷吧。


你以为有房无贷就可以了吗?


不,你还得长得高,放眼过去,平均要求身高1米75。


女方1米5几的,要求男方1米7以上,1米六,要求男方1米75以上,1米6几的,要求男方1米8以上。





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18-44岁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


如果是卡在适婚年龄,这会更低,因为这个数字是被00后拉上去的。


《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19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增幅喜人——男性175.7cm,女性163.5cm。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提高,00一代衣食无忧,尤其是05后,目前平均身高亚洲第一。


所以,如果只考虑合适结婚年龄的男性身高,应该是在165左右。


当然,这个平均数,如果是北方,可能会高一点,如果放南方,会更低一点。


记得黄子华在栋笃笑里讲了一个笑话,香港女仔点解甘多剩女?你肯接受低一寸,你都不会剩落来啦。





当然,在这些相亲资料里,也不都是要求有房有车的。


也有一条,是要求对方上进,有前途。


其实这个才是最难的。


什么叫上进?


我天天看书跑步,不刷抖音不玩游戏,是不是上进?


但看书跑步,穷得叮当响,拍抖音打个游戏,有可能年入百万哦,哪个才是真正的上进呢?


什么叫有前途?


日后当上CEO,有能力买市中心大平层,开保时捷陪你去买LV,每年几次国外旅游,这才叫有前途?


说到底,上进、有前途,最终量化标准,还是有钱。





具体有多少钱才叫上进、有前途呢?


那就说不准了,一年赚几十万可以,一年赚几百万也可以,最好是有花不完的钱。


说实话,如果你看到相亲资料有要求上进、有前途的,你可以直接跳过了,别以为你找到一个不求物质的好女生。


有车有房,起码还能衡量,南宁的房子首付也就二三十万,一辆代步车,十来万也够了。


而在北上广深,偏远一点的房子,首付两三百万也是够了。


这起码还能有点奋斗得起。


一句有前途,你现在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以后你一定要有,至于有啥,你看着办,300平市中心大平层不嫌大,百万保时捷不嫌多。





还有,有些相亲资料,要求对方的收入,有安全感。


这语文水平就高了。


多少收入才叫有安全感?


这根本是无底洞啊。


比起直来直往、明码标价的量化相亲资料,玩文字游戏,更高攀不起。





没办法,被国产电视剧宠惯的女性,早已经把高富帅的条件印在脑海里。


电视剧给了她们一个幻想,只要自己够傻够普通,就会有高富帅看上我的。




05

国产电视剧,潜移默化中在推销自私自利的女权思想


不管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还是《安家》里的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都在告诉现代女性,父母不是你的港湾,他们就是吸血鬼。


他们向你提要求,就是在剥削你。


但如果是家庭对你付出,则是理所当然的,不然你就是歧视女性。


而自己对家庭付出,那不行,那是残余的封建思想。





当然,有没有像樊胜美父母这样的人呢?


这个不可否认,中国人那么多,总有几个家庭是这样。


但你不能把个例当普遍啊。


逻辑学上有一个很经典思想错误,叫做“样本推一般”。


就是从个别的样本中,推导出日常现象。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这肯定是不严谨的。


你看了几个新闻,甚至看了虚构的电视剧,就说女性被压迫啦。


有谁真的去统计过,在中国的家庭里,到底是家庭给女儿付出多,还是女儿给家庭付出多。


到底是家里弟兄给姐妹付出多,还是姐妹给弟兄付出多。


这根本没有人去统计。





还有,在现在的舆论语境里,弟兄给姐妹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报道。


而一旦姐妹给弟兄付出,就铺天盖地说女性被压迫了,女性被剥削了,什么扶弟狂魔就出来了。


现在的女权,是让女性以自我为中心,跟家庭割裂,家庭对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自己对家庭付出,那是剥削自己了。





所谓对你某种意义上的拔高,其实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国产电视剧这样拍,无非就是为了给你卖货。


把你说成女王、公主,都是为了卖货,你是女王,你是公主,当然所有人都为你服务,都当你的奴隶啦。


你的父母,你的男朋友、老公,省吃俭用,给你钱花是理所当然的,不给就是不爱你。


爱你有多深,就看给你多少钱。





女权很喜欢说这句话,“你把老婆宠成皇后,那你就是皇上”。


多么吸引人的一句话啊。


但很显然,说这句话的人,根本不懂历史。


宠皇后的男性,不是皇上,而是太监。




想皇上宠你?给朕生出一个聪明伶俐的皇子再说。


皇后是要母凭子贵的。


你蛋都没生一个,不用多久你就会冷落。


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江山延续更重要。


这里扯远了。




06

性别一换,评论过万


在现在的舆论场上,有个说法“性别一换,评论过万”。


同样一件事,男的做,掀不起骂战,女的做呢?那男女对战进来了。


这样的事情,知乎和微博上尤其明显。





以至于一些开自媒体写作课的老师,会把这点拎出来作为写作技巧。


同一个故事,把男性换成女性,更能挑起读者情绪,阅读量和评论量就上去了。


以前段时间热映的《我的姐姐》为例。


电影拍得不错,票房也很高,舆论也给足了,尤其是给自媒体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又可以讨好女性了。


如果电影,换成“我的哥哥”,会怎么样呢?


票房还能那么高吗?舆论还能那么激烈吗?


把电影里的内容换成,“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哥哥需要在考研和赡养弟弟妹妹间选择”。


这个时候,如果哥哥选择考研,放弃了弟弟或妹妹,这哥哥会被冷血、无情,毫无家庭观点。


但换成是姐姐,感觉选择考研,就是应该的,而且必须的,弟弟是累赘,家庭的包袱。


而这个姐姐最好就是撇下一切,就为自己着想。





什么时候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教你自私自利的了?


当然有人会说,是父母先重男轻女,所以姐姐不赡养弟弟是应该的。


说句真实,现实里,这样极端的例子,你能找出几个?


别一看电影、电视剧就咬牙切齿,编剧就是揣摩透了人性,所以才这样写。


怎么极端怎么来。


我是花了钱报名学过自媒体写作课的。


老师教的写作技巧里,就有这点,观点千万不能不偏不倚,一定要走极端,写完一个观点,后面千万不能来一个“但是”,然后用理性的角度又去写另外一个观点。


读者看到你第一个观点,情绪刚刚上来,你就开始安抚了,这怎么行。


应该趁热打铁,给读者的情绪添柴加油,烧得越旺越好。


你可以理性,但你的观点不能理性,读者看你的文章,是为了发泄情绪的,不是来听你讲道理的。





《欢乐颂》里樊胜美的父母也好,《我的姐姐》里的父母也好,都是极端的典型例子。


编剧之所以写得如此极端,就是为了调动观众的情绪,越坏越好,哪怕坏得不真实也不要紧,只要观众开骂,那就是胜利。


观众看电影电视剧又不是来学人生道理的,真要学这些,干嘛不去看党史。


观众要的就是发泄情绪。


冯小刚说过一句得罪人的话,为什么中国电影烂片那么多,是因为观众垃圾,就爱看烂片。





确实也是,冯小刚呕心沥血拍《1942》,亏得一塌糊涂。


为了给华谊兄弟赚钱,去拍了《私人定制》,电影还没上映,就从植入广告里赚回成本了。


结果《私人定制》大赚特赚。


对啊,你给观众讲啥大道理呢,拍啥真实故事呢。


你编就完事了,你的故事往极端里整就完事了。





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为什么那么烂?


这到底是谁的错?


创作者揣摩人性,拍出迎合观众情绪的作品,观众的情绪得到满足,又进一步刺激创作者往极端方向走,观众的情绪进一步地得到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嗅到了赚钱的味道,通过金钱左右创作者的作品。


就是这个循环,诞生了今天奇葩的中国电视剧。


说得直白点。


编剧和导演,拍高富帅爱上灰姑娘、拍穷人父母榨干女儿、拍女主大爽剧,满足了女性的情绪需求,收视率大好。


收视率好了,资本就进来了,一方面在电视剧里潜移默化中鼓励女性多消费、多买自家的商品,另一方面用真金白银支撑编辑和导演拍出这样更极端的作品来。





最终,编剧、导演、资本都名利双收。


留下数亿男男女女在知乎、微博上互相敌视、各种骂战。




07

靠骂男人,赚得盆满钵满


那这事怎么解决呢?


反正我没这能力解决,甚至提不出好的建议。


作为千万社畜中一员的我,哪来的自信敢平息数亿中国男女对立的问题哦。


在这旷日持久的男女对立舆论漩涡中,聪明人靠它赚钱,只有傻子才天天去骂。


比如杨笠,多聪明啊,挑起男女对立,赚得盆满钵满。





多少自媒体靠制造男女对立,卖了多少化妆品护肤品给女性啊。

靠骂男人月入十万的木汁,揭秘自己写作的方式,那就是“骂男人,往死里骂男人”。





别觉得月入十万就很多了,还有靠骂男人月入千万的。


曾经的千万粉丝情感大号咪蒙,就是靠挑起男女对立起家,时不时骂骂男人,讨好姐妹们,把粉丝伺候舒服了,就开始卖货了。


同样的事,聪明人去割韭菜,傻瓜去当韭菜被人割。





希望我的读者都当个聪明人吧。


苟富贵,勿相忘。你赚钱了,别忘了我就行。


最后奉劝一句,有空还是多赚钱,少看电视多看书,看国产电视剧,还不如去看喜羊羊。去看那些情感号,不如看我写的文章,多涨涨知识。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婚姻更幸福:好的人生伴侣只需要一个好的毛胚就行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点击下方链接:


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


往期精彩文章:

为什么中国三千年,走不出政权更替的怪圈


郡县制就一定比分封制要好吗?


古代中国,真正重农抑商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中国人的宗教观:别问我信不信,先问你灵不灵


印度一天新增感染30万,印度的病,早在新冠前就有了


佛教,解决中国人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道教,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中国人信仰的儒家,就是一种另类的宗教


墨家思想: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造反指南


墨家的崛起和衰亡:一个文理工兼修的充满魅力的古代学派


央行重磅论文: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别高估科技和教育应对老龄化




           

相关话题

  美国人口那么少,为何经济水平那么高? 
  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接续会怎么办? 
  各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写材料的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找,为什么? 
  20-30 岁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你为什么选了文/理科? 
  如何看待某人口专家言论「中国人口根本不可能塌陷式下滑,甚至雪崩」? 
  那些一直单身的女孩子怎么想的? 
  怎样锻炼自己反应快、在短时间里理解问题,理清思路,想出应对或解决的办法? 
  中东近年来为何会人口暴增? 
  给你一份月薪一万的工作,你会立马辞掉现在的工作么? 

前一个讨论
想问r7 5800h笔记本可以撑多久?16g内存可以撑多久,本人今年大学学计算机到硕士算7年。够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普通人有10倍体格,力量和速度。没有专业的技巧,可以打赢格斗届的世界冠军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