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是俄国人要求的,七月危机时俄国至少两次要求英国不交船。不过在七月危机的那个节点上,任何理智的决策者都只能得出扣船一个结论。
奥斯曼委托英国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只是奥斯曼海军扩军计划的一部分。1910年,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下水,拉开了南美海军军备竞赛的序幕。阿根廷和智利随即提出了自己的扩军计划,阿根廷委托美国建造的里瓦达维亚号和莫雷诺号的两艘战列舰,以及智利委托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拉托瑞海军上将号战列舰。
但因自身财政和政治原因,阿根廷和智利两国在中途均有过削减造舰数量的想法。1913年底,阿根廷和智利传出转手在建战列舰的计划,随即在1914年1月就传出了奥斯曼有接手的想法。如果计划成真,奥斯曼的海军将增加五艘无畏级战列舰,将近1/3的公海舰队无畏级数量,彻底改变黑海的战略平衡。
作为应对,帝俄高层在1914年2月召开了特别会议,根本上扭转了帝俄海军政策,将重心从波罗的海转移到黑海,并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狙击奥斯曼的购舰计划。具体措施包括直接向阿根廷和智利施压,让法国融资给希腊并唆使希腊竞买,亲自下场游说船厂尝试截胡。在俄国的压力下,阿姆斯特朗船厂向俄国保证,即便智利放弃了在建战列舰,船厂也不会转卖给奥斯曼。
最终因为阿根廷和智利两国自身决策,两国并没有转售在建战列舰。不过1914年1月的奥斯曼海军扩军的传闻已经极大地刺激了帝俄。1914年5月8日,帝俄外长萨松诺夫向英国发出正式抗议,指责英国协助奥斯曼海军扩军。而英国回应称,英国帮助奥斯曼是为了防止德国势力的渗透,有利于协约国整体利益。
无论英国是不是和几十年后丘吉尔卖发动机给苏联一样,有意识有策略地两面下注,同时扶持俄国和奥斯曼,英国对奥斯曼都是非常重视的,柏林报纸的一篇奥斯曼准备把海军技术顾问由英国人换成德国人的报道,就能引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要求大维齐尔澄清谣言。
然而,这位长期担任奥斯曼海军的技术顾问休·威廉姆斯海军上将对抵抗德国渗透奥斯曼海军的前景非常悲观,在他给英国本国的汇报中,发现不少奥斯曼海军官员异常亲德,不仅仅向德国学习技术,还有和德国人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既然德国人在奥斯曼的陆军、铁道、银行和商业领域能取得支配地位,那德国人渗透到海军已经是可以预见的。
从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和外交大臣,到海军部包括第二和第三海务大臣,都在对扣船这件事有话语权的,不是所谓丘吉尔拍个脑袋能决定的。为什么英国最后还是决定扣船呢?海军作战参谋部总参谋长亨利·杰克逊爵士说得很清楚,英国对德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有奥斯曼的两艘在建战列舰的王牌(trump card)。只是七月危机到了摊牌的时刻。如果在手里有牌时奥斯曼都投德,那没牌了就更投德了。
如果扣船,最恶劣的情形无非是奥斯曼倒向德国。但如果交船,那最恶劣的情形就是奥斯曼依然倒向德国,而且海军部还拿两艘战列舰资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从上帝视角来看,恩维尔就是打算这么干的。而正因为奥斯曼表现得过于亲德,扣船成了任何决策者的唯一选择。
而且丘吉尔在征收这件事也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无脑。丘吉尔先是指示阿姆斯特朗船厂拖延完工,然后要求阻止奥斯曼在船上升旗。奥斯曼自始至终也没有成功在战列舰升奥斯曼船旗,在法律上也确实是完备的。
其实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帝俄没想到自己会被封锁吗?一种理论是,正因为帝俄预见到奥斯曼海军扩军后,夺取君士坦丁堡会非常艰难。所以帝俄在七月危机中实际上是期望看到引爆全欧战争,并逼迫奥斯曼亲德,以趁机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如果你相信这个,就来到俄国策源说了。
很多人似乎觉得英国没考虑过赔偿,然而丘吉尔在做出决定之后让格雷转达向奥斯曼赔偿的意愿。事实上8月18日,也就是戈本号进入海峡的一个礼拜,恩维尔通过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和英国,表示英国尊重奥斯曼领土完整令人欣慰,并建议英国宣布征收并不是永久的。随即丘吉尔亲自向奥斯曼发出电报,通过林普斯海军上将,向恩维尔提供了赔偿方案:
按这个方案,假设一战还是打满了4年,那单单赔偿金将到达168万磅,相当于一整艘战列舰。不过我们从上帝视角是知道,恩维尔是不在乎英国赔偿的。
我们在讨论英德俄法奥的外交时时,会聚焦外交官僚和理性决策,虽然君主本人的心态值得研究。但是正儿八经把一战归咎于威廉二世的童年阴影或者尼古拉受妖僧蛊惑,还是过于新奇。同理,我们研究奥斯曼时,相信奥斯曼的外交是因为受辱云云就头脑发热,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外交决策,那就有点东方主义了。
英国想过啊,但丘胖没想过。
甚至扣完,奥斯曼当局都不太敢翻脸,如果不是丘胖一再羞辱,并且对俄国瞎开空头支票导致俄国野心膨胀,出现不可调和的俄土矛盾,奥斯曼还能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