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觉得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是文学却没有以前厉害? 第1页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话题巨大,我试着整两句,水平时间有限,说不全多包涵。

科技不断发展就不用多解释了,只要现今的文明没彻底毁灭,科技一定是踏着前人的基础不断向前的。

你给一个十岁孩子描述大哥大的样子,他可能以为这个东西是宋朝造的。科技这玩意就这样,发展迅猛且忘性大,喜新厌旧的很。

但文学,乃至所有人文类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赶脚。

文学触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这些,几千年乃至上万年,都没变过。

如果我现在一个后空翻穿越回2000年前的汉朝,我问当时一农民,怎么看全球变暖,怎么看单边主义。

他肯定认为我吃屎吃傻了。

但我给他讲天下越来越热你种的玉米都得蔫,你会忧愁。

我再说皇权一统之后过些年天下三分干仗,你会恐惧。

这农民马上说艾玛吓死我啦!我可咋办呐!

看见了没有,我用科技发展观给古人诠释世界,他不会懂;但我从情绪上给他白呼一顿,他准能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第一个观点:

文学作为载体,承载的是人类的情绪,愿景,希冀这些东西。而这些,从古到今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OK,认定了这一点,我们再往下一步看。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

在古代,人们适合理解古文。

在近现代,人们适合理解现代文学。

而在今天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人们又适合去理解古文了。

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嘛?

非也。

天道有轮回,人道也这个是揍性的。

题目说的四书五经,这都是儒家经典。

而事实上,正是在我刚才提到的汉朝,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说。

也就意味着汉武帝以前,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氛围一直都没散去,所有思想家的主张都灿若星河,交相辉映,分不出来高下。

儒家在汉朝,糅合进很多道家,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成为对于封建皇权最有利的支持,所以汉武帝pick了它作为zz的隐形支柱。

而当时的平民,莫说思想,连尼玛会写自己名字的都没几个!你跟他们讲经论道可太难为他们了。

咱就拿儒家很有名的内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来说事。

我跟一个汉朝农民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问我啥意思?

我说意思是,你当个好人,全村都帮你。

汉朝农民:学废了学废了!

这就很清爽,很简约的传道了。

而到了近现代就不成了。

我跟一十九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期的作坊主,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问我“道”是什么?

我说你得对你工人好一点,他们就给你干活拼一点。

他问我对工人太好利润不保了肿么办?

我再给他解释如何确保企业文化温存和利润率满足股东诉求二者之间此消彼长双管齐下的关系……

得,我基本可以从“道”的概念,给他写一本书出来了。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对于文字描述的诉求,越来越细腻精致,纤毫毕现。

因此就文字领域而言,大道至简的中国古文,就不能满足近现代的人了,这些人蒙昧和开化并存,你必须把活儿整的很细。

所以近现代文学,特别讲究所有景物,心理,人物肢体语言等等细节描述,尽力还原一个真实场景。这种叙事方法是西方和日本文学玩的最6的。

那么我们把时间再拉到当代。

现在由于移动互联网盛行,人群里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文化氛围。

比如一个班里横排坐四个小孩,搁在八十年代,他们都喜欢葫芦娃,因为电视只播这个。

搁在今天,这四个小崽子分别喜欢二次元,流量明星,电子竞技以及古典汉服。

他们的思维流走向完全不一致,我如果凭着和作坊主描述事物的经验,去很细腻的解释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没人搭理我。

喜欢流量明星的觉得谁好看谁就更受欢迎;喜欢电竞的觉得谁手速快谁是大佬。

我如何让他们达成统意呢?

我简单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他们每个人理解的“道”,由于文化割裂,其实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道,是很主观的道。

但他们一定认为我这句话是对的,因为简约的话,留给了他们充分的空间,把他们主观的道,给塞进去。

这个道也许是手速,也许是多金,也许是好看,也许是别的……

因此,亚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与人极度难以达成意识统意,则简约派文学,古典派文学,反而更顺应时代了。

事实上,题主说的四书五经能给他醍醐灌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狭隘的体现。

儒家体系好归好,当年的其它思想流派一点也不差,道家墨家兵家,个个厉害到口吐白沫,我们是没多研究而已。

因此,文化的狭隘性,往往更能印证单一文化模式的正确性。

这也是所谓文学不如以前厉害的解释之一,其实任何时代的人文特征,都不是最厉害的,而是天然最吻合当时环境的。

这块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不表。

总而言之,文学艺术类的思潮,如果你特别考究,非要分高下,就容易堕魔道。

当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你,多亲近;膈应你,捏鼻子走远点,去找你喜欢的就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观念,无论是横向纵向参照,都是亘古不变的理儿。

就酱吧,再多逼逼我也魔怔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容易流传的文学,都是负能量。你负一个给我看看,能拿到书号么。有些人写了,也在知乎上被批斗了,但你看不到原文。道理都被古人讲完了,这是没大错。但文学是表现形式。文学可以表现思想,但文学不是思想。很多科技进步,从指导思想上看,是新瓶装旧酒。比如,人类想偷懒,想躲避危险,或者就是闲着没事想知道为什么、行得通吗。文学也可以“新瓶装旧酒”式地创新,比如改开初的纪实文学。你今天有雄心或者豹子胆的话,也可以试试。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康震对于石壕吏的解读? 
  遇到文学装b男如何反击? 
  什么样的作品文学史绕不开? 
  文学理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光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人是否还有阅读荷马史诗的必要? 
  解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没有文学天赋,但喜欢,大学应该选择相关专业吗? 
  外国文学有没有类似于中国不同朝代分别有自己代表文体的现象? 
  如何从看网文转回到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 
  如何评价反乌托邦小说?有哪些关于乌托邦的学术著作值得推荐? 

前一个讨论
五一小长假后上班第一天,你起床时心情是怎样的?开工状态还好吗?
下一个讨论
陈正道的《秘密访客》拍得怎么样?值得看吗?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