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想问问:站在民族文明高度上看明末的李自成是不是汉奸?哪个专家能详解下? 第1页

     

user avatar   wo-zhi-wu-bi-shi-jia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啊。

一会说李自成是党项族刁民奸细,仗着自己少数民族身份不服王化横行不法,一心祸害我大明汉人(曾经看的知乎某答案)。

一会又给他扣个汉奸走狗的帽子,觉得李自成得无条件支持汉族。

一会说李自成泥腿子成性,每天拷掠富人官员,不懂得团结读书人导致失败真是活该。

一会又说李自成每到一地就把粮食抢光土地毁掉逼着没土地没粮食的农民加入流寇一起祸害大明。

一会说他没本事抗清不利。

一会说他跟清军勾结总想害大明。

不是你们能不能商量好了,李自成哪有这么多完全不同的罪过?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自成是一个在明末走到了改朝换代位置的政治人物。

他成功攻取了明朝首都北京,但却没有保住这座城市。并在随后明军的出卖与清军的攻击下,在明清联合绞杀下不幸牺牲。所谓“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他是名副其实的。

列宁说,要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所以尽管东汉三国魏晋时代腐败横行,但是那个时代以道德标榜的情况下,写了很多德不配位的文章。就好像清代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一样,你如果不知道他们吹的是清朝,说不定你还真的会很感动。

明末的历史历来是一笔糊涂账。大部分人都纠结于清代文字狱对历史资料的毁损上,因此对摸清这个时期的历史真相产生了过高的畏难情绪。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只要直接把握其中的主要脉络就可以了。

首先,明代中后期没有到必然灭亡的边缘。

的确,明朝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在逐渐减弱,社会危机在加重,但是问题并不致命。

中国在战国社会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土地国有——在当时也就是贵族集体拥有——过渡到贵族个人领有,最终发展到了个人私有。然后土地兼并就成为必然出现的发展趋势。西汉王朝做了不懈的斗争,最终失败。东汉王朝选择躺平,于是发展出了魏(三国)晋南北朝的豪强地主经济。于是个人私有从自耕农私有发展成了地主垄断私有。然后北魏开始搞均田制,经过隋唐,逐渐形成了“均田”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

盛唐以后这一制度难以执行下去,后周试图重建这一体系,然后后周世宗就死了。北宋就放弃了均田制,对土地兼并妥协。一直到明朝建立,开始重建新时代的均田制。

黄册制度,说到底就是土地登记制度,是抑制土地兼并的基本手段。这一手段在明代中后期逐渐走向崩坏,但是距离真正崩坏还很远。毕竟,李自成起义军长期以来都很难拉到足够的兵员,一直到河南大旱,兵力才骤然增加。这本身就说明明朝缺乏足够的失地农民参加起义。

说起来朱元璋还是很有本事的。唐朝的均田制一共都没持续多少年,唐玄宗后期就崩了。明朝的均田制(当然和唐朝差别大多了)居然坚持到嘉靖时代徐阶大肆兼并都没垮掉。应当说,明朝均田制始终没有真正垮掉。

这是很厉害的。我们翻翻历史,商鞅变法,撑了七代人,秦二世垮掉了。汉高祖建国,撑了七代人,到汉元帝的皇后交出玉玺才算亡国了。东汉只撑到第四代汉和帝的皇后死后,就变成了一堆小皇帝,皇权就废了。好不容易桓灵想解决点问题,背个昏君的名声早早都死了。然后一帮“忠臣”就开始“三国”了。朱元璋的制度体系坚持了二百多年,很了不起了。你要说明朝的制度建设有毛病,导致亡国。这个事儿怎么说呢,打个比方,你会翻家谱说你十代以前的祖宗喜欢吃咸的导致你高血压吗?那你自己怎么不少吃?明武宗早期想把早先说是十年一次、其实几十年也不搞一次的京察真正搞起来,推行六年一次京察,开除了几个连续很多年请假都不来上班的大臣,结果引起了巨大的政治风波,搞死了吏部尚书。后来有人建议推广一年一次考核,马上就有跳出来说,还是要用“旧制”——也就是这个六年一次的京察。再后来这个京察就不怎么开除人了。后来清兵打过来以后,一律三年考核一次。这些人都很老实的接受了。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原因是他得罪人太多。张居正的执政方法之一,就是他一个月调度一次进度。所以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很多人说朱元璋的祖制有问题,妨碍了明朝干这事干那事。要我说,有问题的并不是朱元璋,而是后来“挑选”祖制的那些人。几百年不出大问题,功劳应该归功于朱元璋,错误却不宜完全归罪于他。赞赏可以放宽一点标准,责难却不必过分苛刻。

正是由于明朝远没有到必然灭亡的地步,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遭到了明朝官绅的激烈抵抗。他遭到了明朝军队的多次背叛,以至于功败垂成。他遭到了明朝地主武装的顽固抵抗,以至于不幸殒身。

其次,明朝在军事上犯下了重大错误。

明朝将主要精力用于填充辽西地区。然而由于缺乏野战能力,明朝在辽西填充的物资人口实际上只能被敌人掠走。于是就变成了“变相进贡”。

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明军既然没有野战能力,那么他们在辽西突出部的城池就变成了被敌人分割包围的贡品。

《孙子兵法》说:“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明朝在辽西投资巨大,而且又不能保护,成了送脸上门。可谓是“投资万两,自损二十万两”。

历史上,孙承宗、袁崇焕采取的战略,是不顾自己没有野战能力的事实,前出辽西。于是他们就变成了被后金侧翼打击的形势:

历史上,熊廷弼、王象乾、王在晋等名臣大将提出的建议,则是让后金走这条路:

按照孙袁的打法,明朝要在没有野战能力的情况下,冒着被后金袭击的危险,走几百里路去支援被攻击的宁锦。

按照熊王的打法,后金要在后路随时会被明军袭扰的情况下,走几百里路去攻击明朝重兵设防的山海关。

这两幅图简化以后,会更清楚:

以上是孙承宗、袁崇焕战略示意图。显然是个明军出去送死的局面。

这个也很清楚,显然是后金前来受死的局面。

既然后金没有能力短期内攻克明朝重兵设防、距离后金后勤基地更近的宁锦,那么后金更加没有能力短期内攻克明朝重兵设防、距离后金后勤基地非常遥远、而且沿途后勤队伍都会受到明军袭击的山海关。

而且,后金攻击宁锦,一旦不利,只要退往山地,就进入了安全区,可以从容撤回老巢。但是后金攻击山海关,一旦不利,他们就要沿着漫长的辽西海岸线,防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登陆杀一波就跑的明朝军队。一旦军粮不继,他们随时都会崩溃。在这个情况下,明朝由于没有将过多的钱粮用在辽西,也就可以保证有资金收买蒙古,保证蒙古不会倒向后金。那么山地就很难向孙袁战略一样成为后金的安全区。

到底是把困难留给敌人,还是留给自己,本来是很清楚的。

但是明朝正好赶上了君主接连死亡。明神宗老年去世,明光宗意外身亡,明熹宗冲年继位,只能依靠自己的身边人。一个是太监魏忠贤,一个是老师孙承宗。魏忠贤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给明熹宗搞到了钱。孙承宗就不同了。孙承宗名声很好,但是,他把事儿干废了。

你在学校里谁也打不过,但是你整天约架,那叫找打。你总是吹自己洁身自好,然后你每次都把自己灌醉,躺在酒吧门口躺尸,你那叫钓鱼执法。

孙承宗明知道明军需要整顿,但他就是要把钱花到刀把上。这人就很成问题。

难不成他家是直隶高阳人,所以才喊什么“以辽人守辽土”,不肯让辽人撤到河北休养生息?

孙承宗这战略太邪门了,简直没法解释。

有的人为了合理化孙承宗、袁崇焕的战略,说退守山海关,一旦失守就无险可守了。

有的人就相信了这个观点,认为孙承宗的方案确实有很强的合理性。

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两类人呢?因为中国网络上历来有很多人在故意搅浑水。有的人是故意听不懂,故意将逆贼炒作成英雄来恶心我们。有的人是真的没看明白,信了他们的邪,以为真的风险太大。

前者一定要合理化袁崇焕的一切行为,后者受前者影响,以为袁崇焕的行为合理。

不要以为我们分不清楚这二者的分别。

比如说,军事战略是不是错了,这是一个问题。政治上决策层有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又一个问题。最后定下决策的人选择了错误的决策,是否要承担决策错误的责任,这还是一个问题。

然而,就是有人要将这几个问题杂糅在一起。你指出,这个军事决策错了。他们马上转进到政治决策的形势决定了明朝无法做出正确的军事决策、选择正确的军事战略。你指出,政治决策层有很多高官也认识到了正确的军事战略,他们就转进到孙承宗袁崇焕个人是为了国家考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回避孙承宗无能、袁崇焕不忠的事实。那么这些人,就不同于普通网友,而是带着任务来的,所以千方百计要顽抗到底。

其实当时的事情是很清楚的:

第一,在是否设防山海关的争论发生时,后金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从未通过强攻攻克明军重点设防的城池。

第二,在是否设防山海关的争论发生后,一直到明军把资源浪费干净之前,后金和清军也要等到一二十年以后才能攻克明军重点设防的城池。

所以,在天启初年明朝做出是否退守山海关的战略决策时,明军固然进攻乏力,但是明军可以守住他们投入资源坚决守住的城池。

所以的所以,所谓明军退守山海关风险太大这个担心,在当时决策的时候,完全是空想、没有任何依据。

有人说政治上不得不这样做,谁也承担不起丢失辽西的责任。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

第一,不管政治怎么样,军事错误就是军事错误。这是回避不了的。

第二,谈到政治,熊廷弼王在晋都是明朝高官,他们都可以选择并且推动正确的军事战略,那么政治上并没有不得不如此的必要条件。何况孙承宗也从未表示自己是受迫于政治压力才这样做的。他是积极主动这样选择的,所以,不论是不是有迫不得已的政治环境,孙承宗并非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犯错。

综上,明朝犯下严重军事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孙承宗的帝师身份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孙承宗能力不行犯了大错,而不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只能出击不能坚守、不是只能犯军事错误。

明朝犯下的这个重大错误,导致明朝始终无法解决东北问题,反而被东北问题严重拖累。

明朝财政捉襟见肘,于是水旱灾害面前无法成功抗灾,引发了大规模民变。明朝财政困难并且错误投资用于城堡体系,形同北宋西北防御体系,结果野战军扩展不起来,于是又无法彻底剿灭民军。

这就导致李自成既失败不了,又长期发展不起来,发展高度不够。于是李自成很难获得足够的力量去对抗迭代升级以后的清军。

第三,后金采取了与明朝相适应的狠毒战略。

后金针对明朝的错误战略,决定保留明朝愚蠢的统治中枢,优先清空明朝的抵抗力量。

皇太极明确提出了这一战略。后金/清军置明朝统治中枢于不顾,先后五次入关,专心掏空明朝北方地区。后金/清军屡次洗劫河北、山东,最远甚至打到了江苏连云港。一路连克名城,连杀名将,打到最后明朝几乎只能坐视清军随意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有意放过了宁锦防线。这给了北京城里的明朝以虚假的安全感。似乎只要宁锦防线还在,北京城就固若金汤。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当河北山东都被掏空以后,北京距离自己的腹地,已经在无形中变得很遥远了。比如说,明朝实际上要到河南和江苏安徽,才能获得有效的支持和补给。要越过太行山到山西,才能获得支持。而山西实际上也是清军入关的路线之一,“大清晋商”早就和方方面面眉来眼去了。于是,明朝的北京只是看起来是屏障在宁锦防线背后的安全城市。其实,这个时候还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的崇祯,在清朝面前,就好像一个只穿上衣的美女。这个时候谈什么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就好像美女在炫耀自己的胸衣不透光。你就是在上身穿个钢板,穿个坦克,那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经过十几年的洗劫,到了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北京实际上已经是一座孤城。

李自成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局面。他的对手看起来是明朝崇祯。但是崇祯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这个空壳子还不完全是他掏出来的。他摘的这个桃子,并不是由于他自己的战略多么成功才瓜熟蒂落的,而是由于清朝的战略成功才瓜熟蒂落的。

李自成在无意中做了一个摘桃子的人。

表面上看,明朝是李自成灭亡的。但是实际上,李自成之所以获得了进攻北京的机会,是由于清朝掏空了明朝北方边防。

李自成在陕西初步建立根据地以后,就在极短时间内来到了北京城。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居然是立即组建从河北山海关一直到陕西榆林的九边防御体系。以李自成当时的军事实力,他实际上只能建立一个地区的防御体系。

远征北京,意味着李自成的军事力量投送到了极限。

由于力量过于分散,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投入的力量不足,于是惨遭失败。在山西力量也不足,于是惨遭出卖。只有在河南怀庆面对清军的部分主力,才取得了胜利。然后在清军重点打击之下,又暴露出了兵力不足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北方,退往江南,试图避敌锋芒,争取一点喘息之机。

理论上来讲,李自成退往湖北、发兵江东,是可以反客为主,形成与南明一起打赤壁之战的形势的。

但是这个理论上的可能性本身就很渺茫,更是在九宫山的意外事件中彻底消失。

明清战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明朝方面的决策者几乎总是在关键时刻集体下线。

明神宗在支持熊廷弼策划二次反击的时候死了,明熹宗刚刚摸到一点门路也死了,熊廷弼干脆据说是被孙承宗弄死的。李自成死得莫名其妙,张献忠也死得毫无价值。甚至就是唐王朱聿键,都死得荒谬至极。而清朝方面的决策者最差也是努尔哈赤这个级别的,好一点就是多尔衮,再好一点就是皇太极这种类型。明朝这边不是明神宗已老,就是明熹宗明信王过分年轻。找个帝师出主意吧,还都是有问题的。

于是明朝方面从未有效组织抵抗。

李自成最大的问题,是他局限于关内问题,忽略了关外问题。他长期活跃在西南西北方向上,很少有机会进入到河北山东作战。这导致他严重缺乏对清朝的了解。

同时明朝当时也没有到社会经济总崩溃的阶段。这也导致李自成很难获得足够的明朝统治集团成员的真心投靠,进一步妨碍了他获得充足的信息。

这在当时知识主要由剥削阶级垄断的社会条件下,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李自成的缺憾,后来一直到李德胜阶段才改变。李德胜时期,特别重视阅读和了解国际国内新闻信息,特别重视国际国内问题的通盘考虑,特别擅长各类运动战游击战的精妙运用与指挥,特别重视统一战线团结各方力量,特别重视开展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从而纠正内部的错误认识,特别重视传授和普及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李自成的失败,带有太多的仓促性。这说明他是一个早产的、缺乏充分发展的革命势力。革命势力没有充分发展,意味着明朝社会还没有发展到总崩溃的最后阶段。明朝没有发展到总崩溃的阶段就失败了,那么这就意味着明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统治集团的决策错误。

很多人都喜欢讲明朝灭亡有多少深层原因。结果一说就归结到明神宗上去了。这个其实找错了方向。

说起来,明朝失败也是有深层原因的。这个深层原因还真的要从秦始皇说起。自从秦始皇开创封建王朝开始,传统中原王朝的一个固有弱点,就是君主选材范围过窄。而这是战国改革选择了短平快的法家以后出现的必然后果。整个国家的官职都开始了雇佣化、任期化、考试化,选材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普选化(不是所谓的一人一票的伪“普选”)。只有唯一一个官职——君主——还是世袭制。而且,不是之前带有部落色彩的贵族大家族世袭,而是带有强烈自耕农色彩的小家庭世袭。这就导致君主本身成为中原王朝的最弱一环。大家都是考上去的、选上去、干上去的,只有你是生上去的,你这个职位的平均能力有多差,可想而知。然后对照明朝我们会发现,明末这个问题极其严重。明朝末年明神宗老死以后,明光宗完全是过渡一下就暴卒了。明朝接连几代人有可能流传的所谓执政理念,或者所谓小技巧,在明光宗暴卒的时候基本是来不及传下去了。更何况明熹宗也英年早逝了。和明熹宗一样同样年轻的明信王朱由检上去以后盲目勤政,很快就把路子走偏了。世袭制小家庭在社会上严重缺乏竞争力,这一点我们对比一下娇生惯养的小孩就可以知道了。他们在家里是很厉害的,出了门就啥也不是。倘若家里的竞争比在社会上还激烈,他们应该如狼似虎地在社会上攻城略地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末帝王还老的老小的小,进一步加重了问题。

这个锅还真是先秦的。战国时代对于社会进步方向有很多尝试。比如说燕国尝试了禅让制,试图解决君主世袭制问题。这个改革过于超前,结果在比较脆弱的时候被齐国抄了家。比如说墨家尝试了政党体系,试图解决统治集团问题。这个改革的好处是解决了国家对官员进行监督的问题,可以取代贵族集团实行政治统治。后来中原王朝总要依靠勋贵、外戚乃至太监进行统治,就是由于缺乏政治集团。儒家本身就是和中高层蛀虫一起的,缺乏政治进步性,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他们总是摆出监督皇帝的姿态,针对已经很孤立的皇帝进行不厌其烦地削弱。皇帝的母亲,妻子,兄弟,亲戚,朋友,侍从,侍卫,乃至家奴,通通被踢出圈子,只剩下了一个没有任何枝杈的“帝棍”。儒家完全把事情搞反了。部落体系又太落后,也缺乏政治进步性。清朝入主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蛮夷化。墨家的政党体系是很有益的尝试。因为政党主要以政治理想结合在一起,有共同的主张。来自于社会意识形态并凝炼得多的政党体系,是要比部落进步一些的。当然,墨家的组织也太超前了。纪律之严明完全超越了时代。就是放到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也太强大了。我们无法知道商鞅是不是结合了这些方面的考虑,毕竟谁也不知道他的王道帝道到底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选择的方向是利用君权来对抗其他一切权力。君权利用相权横扫了国内的各类贵族,残酷打击了贵族意义上的“族权”。但是君权的过分强大导致无人可制,君权的过分孤立导致无人可用,这就为整个改革体系留下了一个致命的后门。

所以问题本来是很清楚的。

从具体到明末的层面上来说,李自成失去北京是个大概率事件。他的本钱太小,而敌人又经营得太久。他跳进了对方早就挖好的大坑里,失败是正常的。

从放眼到几千年历史的宏观层面上说,明朝末年由于君主交替的不正常而出现至关重要的君主位置失去决策能力,是中原王朝固有的结构性问题的一次偶然爆发。所以明朝末年搞成这样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解决明朝这种决策失能的问题,以及监督失位的问题,靠的还是政党制度。

我们一直讲的科举制,作用不在这方面。科举制只是进一步规范化了非君主制位置的选拔体系,有利于保证官僚质量保持在一定水准。政党制才是最大的关键。

其实明朝后期有很多朋党。只是他们的代表性还不够。东林党长期被人骂,就是因为他们过于代表小圈子的利益,对于国家利益妨害太大。明代的这些党派,发展得也很不成熟。

说到底,明朝失败就失败在,他们恰恰赶上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极其不成熟的低谷。倘若明朝末年的党派政治发展得比较成熟了,那么决策能力恢复的明朝有可能解决辽东问题。六年一次稳定执政,差不多解决辽东了。倘若明朝末年的君主能够在崇祯之前就实现长任久视,那么同样有望解决问题。倘若明朝的内部矛盾真的要崩溃了,李自成可以很好地接受明朝遗产,那么他也有机会解决问题。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坏消息都不来,有时候来一两个,有时候就像明朝末年,一下全都来了。

其实仔细想想,所谓坏消息好消息,说到底还是体制和能力问题。我们现在其实连续遭遇了很多年的旱灾,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我们的粮食一直在丰收。甚至我们现在国内疫情实际上已经结束了,重点就是境外输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多么重大的胜利。对比印度就知道了,这本来是一个近似于人间地狱的灾难。而且与印度不同的是,当初疫情初起的时候,欧美国家其实是做好了再吃一次苏联解体大席的准备的。当时印度蠢蠢欲动在中印边境部署大军,其实只不过打算跟在欧美后面分一杯羹。国内的叛国者卖国贼也在提供配合准备做内应。乍看上去,我们好像很轻松就渡过了一个不太起眼的难关,但是实际上我们这次是凭本事死里逃生。情况其实是很凶险的。

你觉得只是有点凉快,甚至还觉得大热天的挺舒服。但是真实情况是有人想砍你,只是被你无意中表现出的实力吓住了,所以只是拿刀在你脖子边上划了过去。你却只是觉得凉快,甚至有些人还想再来一次这样的假期,对今年五一这样的调休假期十分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问题的就问得其心可诛了。

什么叫李自成是不是汉奸?

李自成做错什么了?他不是人吗?没饭吃他不得找活路吗?一次又一次不给活路,他不造反怎么办?饭都吃不上了,你还让他节食,说这话丧良心!碳排放不是这样减的!

李自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他也不想啊。他也想一下就变成全知全能的圣人,把所有事情都办好,但是他也没办法啊。他生来只是想好好过日子,做个老百姓的,没打算做皇帝。是明末的局势逼迫他走到攻灭明朝这一步的。

这哪跟汉奸沾边了?

李自成不想打败清朝吗?明军要是好好跟着李自成打仗,李自成不就有充足的兵将以及整顿军备的时间抗清了吗?吴三桂要是不降清,姜骧要是不反顺,福王要是不自立,南明要是不联虏,大家都团结在李自成的旗帜下,不就可以抗清了吗?

你怎么不问明朝地主阶级是不是汉奸呢?

你怎么不问明朝东林党是不是汉奸呢?

你怎么不问后金和满清刽子手是不是奸贼呢?

这问题问的,摆明了有问题。

我不管你是为什么问的,总之,这种问法通常都是要挑起事端、搅乱中国的网络氛围,这种情况的直接得利者通常都是欧美敌对势力,所以这账直接记他们头上就成了。

中国人好好过日子,原本没有必要反美反欧的。但是人家找上门来了,就要坚决反对。不是我们要“入关”,而是关要来找我们。

就像毛主席说的:

“美机昨天是试探,今天又是试探,真的来挑衅啦!既来,就应该坚决打!”——1965年4月。

有人说,键盘侠只会在键盘上说空话。毛主席的回应,总不是空话了吧?现在我们讲经济内循环为主,说起来的理由是在疫情条件下无法正常开展国际贸易。但是,仔细考虑疫情期间对我们普遍的污名化,以及疫情打击下一些国家输出危机的国际环境,这个经济内循环,有很强的备战味道。

————

这个问题挑拨的意味如此明显,已经有人不知道是真信还是假装的开始拿着这个话题喷人了,所以还是先把题主@双木[1] 预防性拉黑再说。考虑到有时他们这些人会改成匿名,为了避免这个现象,预先在这里注明一下题主的情况。

参考

  1. ^双木 https://www.zhihu.com/people/shuang-mu-90-16

user avatar   zhen-dan-yun-long-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上的李自成当然不可能是汉奸,任何一个脑袋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说。李自成这个人固然有很多能力和眼光上的缺陷,同时也做出过很多错误的决策,但总体来讲他作为一个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可谓大节无亏,一片石战败说到底是战略&技术性错误而非立场&原则性错误,他的余部和继承人也作为忠贞营和夔东十三家为抗清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相信稍有良心的人都不会无端给史实上的李自成和顺军莫名扣一个汉奸帽子,故而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不过,如果将问题的描述对象从“明末的李自成”改为“现代的李自成推崇者”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恐怕就相当值得讨论一下咯——

以窝佬之前写的这个回答为例:

我相信任何语言理解能力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出,我这个回答全篇从头到尾不仅没有分毫否定的李自成和明末农民起义军本身的意思,而且还明确有承认明末农民起义军具备一定的正当性和大义;结果饶是如此,评论区里仍然涌入了一大群狂暴念经小将和阶级逗士对着我画靶子立稻草人重拳出击,一个个有如完美对号入座一般,将我此篇回答中所述的,对明朝的激进到扭曲和畸形的歇斯底里之恨给现场表演了一遍,其疯狂程度已经跟饭圈崇拜偶像有一拼了。

所以说,我个人对于此类打着支持李自成和明末农民起义旗号的明朝PTSD患者心里支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一点,是抱有高度的怀疑的。虽然此类人士有时候也会批判一下建奴伪政权的暴政和罪行,但依我个人观察,总的来讲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攻击明朝所抱有的热情和激愤,要远远超过去声讨建奴这一造成明末人间惨状的根本原因和外来侵略者;其中更是有一些干脆对满清长期避而不提,或是干脆踩着“都是阶级矛盾”一类的万能香蕉皮话术滑过去。

之前还有一些人对我上个回答里的这句话表示不满或是不快,这就更让我奇怪了——如果你真的自认自己算是一个汉民族主义者,那么,就算你再怎么对明末高层的腐败或者无能有意见,坚持把屠戮千百万汉人,摧毁汉人文明,并且以余毒贻害中国至今日的前清满虏放在最高的仇恨位,难道会是一件不快或难以接受的事情吗?这就好比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却始终整天优先强调内部肃反为第一要务,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底层逻辑。

同时,这些人一边指责明粉是所谓的“饭圈朝代粉崇拜”,还大肆批发所谓“精神朱家人”这种←圈臆造出来的帽子;一边同时自己却拒绝接受任何外部对李自成的批判——甚至根本就没有针对李自成本身,而是明言只针对“部分现代李自成崇拜者”的攻击都能让他们一个个瞬间高潮,原地起跳,我觉得这样的人恐怕很难有资格指责明粉是所谓的“饭圈思维”。

顺便,事实上即便像是窝佬本人这样非常hardcore的狂热明粉,也不止一次地在过往回答中肯定过李自成和农民军的性质:

但仅仅就因为我发了一个对部分李自成崇拜者予以恶评的新回答,某些人就立刻激动得不能自己,精神朱家人的帽子直接给我批发上来了,这很难不让我怀疑他们背后的真实立场和本质动机显然是某种和汉民族主义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东西。对于此类打着支持农民军旗号操弄阶级话术,抱着十二分的热情攻击历史上的明朝以及南明抗清势力中的非农民军部分,同时却对满清显著“反应冷淡”的群体,借用我一个朋友的说法,他们或许应该被称为“李克思”——众所周知,满克思的传统艺能乃是“围明救清”,而李克思则可称之为“借顺救清”;有时候甚至不排除其中相对一部分就是“高级进化”过的满克思。

最后,窝佬在这里向一切对明末农民起义军抱有同情的汉民族主义者发出一个呼吁——

剿灭李克思,救出李闯王!

如果你真的认同汉族农民起义的正当性,那么就请擦亮你的眼睛。李闯王到底是抗清失败的英雄,还是被阶级逗士和←壬们用来替满清转移火力的工具,这取决于你们自己的选择。


user avatar   xing-kong-xia-de-shui-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打过清军吗?

他降清了吗?

他的后人降清了吗?

那为什么他是汉奸呀?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突然想好了,应该怎么回答

站在民族文明高度上看民国的工农红军?

正好都占了

日本人侵略=满清侵略

明朝腐败无能=民国腐败无能

李自成起义=中国工农红军起义

国共还合作抗日呢。甚至大顺军后期加入了自己的对立面:明军。为什么?抗清啊。

民国腐败无能,你可以做很多决定,但是绝对不是投靠日寇、卖国求荣的借口!

再加一句,现代的闯王粉和明粉早就合流一起打击满清遗老遗少了,别多想了,没用的。


user avatar   yang-dan-qing-4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再擅长“hu shuo ba dao”的砖jia叫shou,看了你的提问也只能齐声一叹:

在“hu shuo ba dao”这个领域,愿称你为最强!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普通的游戏公司,对于真正生活中的英雄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不知道各位玩家,在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游戏的宣传语和背景设定,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


守望先锋维护世界和平,与邪恶征战,

但是因为坏人的谣言与人民的导向而走向失落,

是啊,在见义勇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迟疑,

如果我们挺身而出,自己身败名裂,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怎么办?

然而,这个中国少年,和守望先锋的选择一样,我们要选择正义,


守望先锋的成员在地下活动着,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

无论是波多黎各,还是埃及,还是大洋彼岸的东方,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但是他们没有一刻停下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脚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天纬地,

只是哪怕日行一善,帮助身边的人。

多拉多是个不太平的地方,波多黎各的海水也格外苦涩,

曾经守望先锋的领袖莫里森化名76号士兵,他的任务是夺下敌人的赃物,

但是当坏人向女孩扔出一颗手雷时,莫里森没有迟疑,选择先去救人。

当我们在宣传片里看到,当76号扑向女孩救下了她的时候,

小女孩怯懦地问到,你是我们说的…英雄吗?



而那个曾经的世界英雄指挥官只是淡淡的回答,旧习难改吧,也不再是了。


担担自己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如果他再遇到这种事,他依然会伸出援手。

是的,维护善良和正义,其实只是我们的习惯,

只是我们在面对邪恶的时候,畏惧,恐慌,让我们忘记了正义。



可我觉得,你就是英雄。。。

是啊,看完这个宣传片,每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为什么世界有太多的懦弱和犹豫,为什么正义不能得到歌颂。

暴雪的这一壮举,让世界的所有玩家,

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玩家,和我们一起奋战在正义的路上。




打击邪恶的勇气,一心向上的情怀,发自内心而生的能量,这一切得一切都被我们铭记。


“隐形的纪念躲在心里面

也许吧 也许不会再见

阴天或晴天

一天又一年

风它在对我说莫忘这一切'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不是吗?


user avatar   wang-sheng-xu-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user avatar   jian-nu-bu-mie-he-yi-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tilami-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给李自成三十万车皮方便面,能打赢清朝吗? 
  今天是闯王进京378周年,作为378年后的后人该如何评价闯王和闯军? 
  徐达、常遇春时的明军遇见努尔哈赤的后金军,谁会赢? 
  如果李自成打败了满清,建立了大顺,中国会像近代受到这么多屈辱,这么落后吗? 
  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六万人穿越到萨尔浒能赢吗? 
  为什么会有清朝夺天下全是摘桃子这种说法? 
  吹捧努尔哈赤的性质等同于吹捧东条英机??? 
  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怎么样? 
  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是不是为了吃开封灌汤包? 
  如果崇祯将灾民全交给郑芝龙,随郑成功攻占台湾菲律宾谋生,开辟更多海外贸易和领土,会成全球日不落帝国吗? 

前一个讨论
上司非让我这个实习生坐高铁把大领导的身份证专门送回去,大领导的身份证不能邮寄吗?
下一个讨论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梦见没有联系的高中时期的初恋,持续快十几年了!?求解!?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