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市场上很多不靠谱的代理人,对英国保X的隽S收益率演示,怎么能不发笑,感觉到无尽的荒谬。
1)能够长期复利演示出超过6%,公司在扣除各项成本前恐怕要赚到10%以上。所以,要么保*孕育了彼得林奇一样的神级基金经理;要么你们请到了大卫史文森,当然也有可能的是最后一种情况。
2)作为拥有诸多账户限制、严格被政府监控的保险投资,即使拥有出色的投资经理,可是由于账户资产巨大、投资标的限制,很难如纯粹的投资基金那样表现出色,赢取各种投资策略回报。
3)储蓄型保险还是负担着诸多投资人养老的实名,所以政府会强制将每年已经兑现的分红,和保证现金价值按比例上交保证金。为什么保诚会在分红履行比率上这么低,我相信也有保证金的无奈,那更是从侧面证实了资金紧张的猜测。
4)作为吹捧自己上了too big too fail名单的公司,在实际资金要求上会更加的掣肘,哪里有什么空间赚取高收益。GE、保德信、大都会美国都在为摘牌而努力奋斗,摘完帽子欢呼雀跃,竟然有人还在吹捧。《(Too-big-to-fail)“大而不倒”是问题标签,GE、Prudential都在努力去除,拿来吹捧太可笑了》
美金合理收益的常识,是能帮你一眼看出谁在不专业忽悠的。
10.11日更新~
终于有人说到这个有趣的问题了。
香港保单基本是美金保单,而我们的资产基本上都是人民币,汇率风险首当其冲。
根据上图“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走势来看,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仿佛又回到了11年的时候。一方面国内主推“深化改革”“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产业升级阵痛”“货币发行量过多”“美联储加息”等困扰。所以说,人民币是涨还是跌?谁又说的清楚呢。
而汇率风险体现在,若美元走强,则客户的保费增加;若美元走弱,则客户保额减少。所以说,持有香港保单,我们必须要承受汇率风险。但是好在,无论汇率怎么样,持有一部分美金资产,总能减少持有单一货币风险。
前期现金价值较低,意味着如果我们投保后又马上退保,那么会遭受较大的资金损失。这一点对于考虑投保储蓄险的客户来说,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老王打算给刚出生的孩子投保储蓄险,作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这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老王是打算给自己25岁的孩子投保,作为几年后的买房基金,那就别把钱放在这里了,因为过几年后退出来会遭受损失。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英式分红美金储蓄险来讲的。较高的收益始终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一点亘古不变。
现今,香港主流的投资型储蓄险,一般都有较低的保证收益和较高的非保证收益。代理人或者经纪在演示计划书的时候都会讲,公司实力强、自由盈余多、风控好,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产品收益,不信大家可以去查阅公司网站产品的历史分红率。
那么大家在投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产品会这么设计?
保险公司实力强、自由盈余多、风控好等确实是事实,每家保险公司能很好地完成分红也是事实。每家保险公司这样设计产品的原因很简单,还是为了降低公司的风险。简单来说,在极端情况下,这些风险还是得由客户来买单的。
香港的大多数代理人和经纪人,学历都挺高,素质也挺高。但是,由于这个行业最近几年特别浮躁,很多心术不正的人也躁动了起来:返佣、帮助客户瞒报病史、夸张宣传等层出不穷。一方面让真正有需求的客户得不到百分百的保障,另一方面让整个行业发展受影响。
误导销售大部分直接体现在理赔投诉上,下图是香港索偿投诉局2016年的投诉报告。
其中,因不保事项、保单条款的诠释和没有披露的事实而发生争议的案例,占了全部投诉的85%。而如果我们在投保的时候,能避免被误导销售的话,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提早地规避掉。
所以说,一位真正专业且负责的代理人/经纪人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基于自己的家庭需求和财务计划,在专业层面上,得到一份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最稳妥的保障方案,最终避免销售误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