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李雪琴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没那么大的本事」? 第2页

        

user avatar   murdo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雪琴老师说这句话,其实是有背景的。

众所周知,李雪琴老师出生于大城市铁岭,毕业于北京大学新传学院。目前是一名网红脱口秀演员。

在网络平台上,每次有人将李雪琴与北大联系起来的时候,在评论里,我们总能看见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北大毕业就干这事?丢不丢人?这不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嘛!”

有很多朋友总觉得,985/211这些毕业生,都是人中龙凤,栋梁之才,如果不去搞芯片研发、科技创新,反而想着去当网红,那就是暴殄天物、人才浪费。

李老师并不是名校生做网红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今天,我们可以借着李老师这句话,来讨论一下这个更普遍的问题,即——“名校生做网红不是一种人才浪费”?

首先是第一点,我想问下大家:名校生究竟是不是人才?

我看很多朋友都列出来了数据,啪一下,很快嗷,我就点进去了。

他们都说XX大学,一年经费多少多少,花了那么多钱,去培养名校大学生,结果,这些年轻人,不讲社会责任感,竟然想去做网红。

国家那么多经费不是就浪费了?

这话说得对啊,但是,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这个钱有没有被浪费,而是那些成为了人才的名校大学生,他们去做网红有没有被浪费。

显而易见的是,进入名校的人更多,而成为人才的人更少。

至于那些没有成为人才的朋友,我建议,大家就不要给他们太高的标准好不啦?

人家不想成为人才,也不是人才,人家能有一份工作,不躺家里啃老,那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啦!还要啥自行车嘛!

至于那些真正的人才,去做网红,是浪费吗?不,反而是件好事。

现在说到网红,都快成一个贬义词了,人民群众每每谈起来网红,说得都是什么虚假宣传、数据注水、品行不端等等坏事。网红水平良莠不齐。

现在网红之所以受人诟病,并不是因为越来越来的人才去做网红,而是目前网红行业人才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好了,现在好不容易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愿意去改变行业乱象,提升行业从业水平。要我说,这不仅不是浪费,简直是正道的光好嘛!

要我,我肯定是支持且欢迎的!

其次,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对一种现象该怎么评判,更深层次来看,而是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择业价值观的问题。

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在马克思眼里,一个青年人的个人价值实现应该是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才,愿意用自己储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普及更多常识,让更多人能享受到、学习到知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

并且,在成为网红的过程中,还能让自己赚到钱,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体现吗?

有人于实验室研究,就有人于田野中与群众分享。这只是两份不同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今天,我们说做网红是人才浪费,实际上是另一种对待不同职业的歧视,反对名校生当网红,不仅不会没有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反而还有可能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认为,名校生去做网红并不是一种人才浪费。


以上,我是 @Puddle,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qiura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一些人,是很多人可能也只能泯然众人。毕竟要为房子,子女,和养老问题而不懈奋斗。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不是年轻人。

其次,我承认我这代人中间,很大一部分跟现在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母想法不一致。

我们这些人,是去工具化的。以自由为第一要义。不大能接受宏大叙事。

现在的叙事权被各种力量与各种人垄断了。而且他们从小的经验、经历都跟我们不一样。所以很难沟通。

在大学与人生的“目的”方面,我更倾向自由而无用。所以对各种抱负啊、事功啊、有为啊,不大能理解。

心智上的先天优势,应该能比更多的人洞悉这个世界。

现在整个舆论,谈到大学,就只剩下了两所大学。这在我们当年不是如此的。可是,时代就是时代。我说一万遍,这样的看法不对,中国那么多大学,世界那么多大学,代表性与言论的关注度,不该仅仅局限两所大学。以及这两所大学的人,不该被特殊化。说,也没用。

历来精英教育就不只是事功。对知识阶层的新定义,新认识,也是70多年前才开始的。并且一直在变动。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事情非常复杂。

如果是1950年代那种纯计划经济与相关意识形态的社会,那么全包之下,全心全意奉献,自然似乎逻辑上合理。但,也是不顾事实的逻辑合理。而且历史也已经证明了,这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方式破产了。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李雪琴说的那些,至少在大学里是共识。

很遗憾,时代又到了一个点。我看到的是基本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允许人没那么大的本事”。

何必非要强调北大毕业……


user avatar   wang-kui-yua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你干啥用。你要是单身,就上下班通勤,偶尔出去玩玩,那可以开。

车上又没有蕾丝边,又没有蝴蝶结,怎么男的就不能开了?

你要是爱改车玩儿,那也行。这车轻所以还算有劲。改装一下也能当个小钢炮。


但你要是打算结婚或者已经结婚,那这车就算了吧,太小。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史,镜头设计基本原理,基本光学知识储备。

你如果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凸透镜成像,一个蜡烛,一个纸板,一个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那么你能那这么一个凸透镜做相机吗?当然能,但是效果会很差,因为镜头会有色散,会有畸变,中心和周围分辨率不同,然后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代价是用更多的镜片来相互补偿各自的误差,然后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在各个镜片之间的反射。

最开始全凭经验,所以做出的镜头相对简单,镜头的镜片数很少,光圈也很小,这时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光学设计专家,我记得是匈牙利人,用一个复杂的方程组为未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镜头,就得满足这个方程组。

那么如果你想做变焦镜头呢?那就必然在这个方程组里做各种妥协。虽然现在发明了各种新材料镜片,新型的图层,减少了妥协所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消除妥协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变焦倍数小的,画质相对可以接受,变焦越大,越垃圾。


user avatar   hu-hai-san-re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bai-tang-de-xiao-la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时此刻,回答这个问题时,正在看着央视直播,四亿公里之外刚刚传来好消息,看着我国的着陆器在火星上平稳着陆,那优美的姿势让国人振奋。

有什么期待和祝福?

期待祖国更加强大,期待我们的航天器在更多的星球上着陆,祝福天问一号一切顺利!

来来来,看它悬停避障的样子,有多美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成功在火星着陆,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里程碑事件将记入人类航天史册。

这是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踏上”(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向航天工作者致敬!

不说了,继续看直播


更新一下:

航天器在火星着陆,表面上是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个航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强大的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问题,是全民族人心凝聚的问题。

信心的重要性,以弱胜强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帝国坟场-阿富汗。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39年4月,一支21,000人的英军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带着丰厚的后勤补给侵入阿富汗,阿军仅有1.5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但是历时三年半,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英国殖民者丢下几千具尸体狼狈撤军。

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运送5000名苏军进入首都喀布尔,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阿富汗的中枢神经。随即与次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进入了阿富汗。但阿富汗各派武装利用境内连绵不绝的山脉,对苏军发起了游击战。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不可一世的苏联再次狼狈退回。

最近一次是米国,它自以为世界老大,对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正好为其进入阿富汗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自2001年美军便深陷阿富汗这个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无数的金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后,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撤出阿富汗。

区区70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虽然没有真正摧毁任何一个帝国,却让很多帝国忌惮,我们从来都不歌颂阿富汗,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胜负不是人数、经济、面积和科技决定的,而是由人决定的。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年轻人追求的「独立」究竟是什么? 
  大学宿舍最不能忍受的事是什么? 
  学生会部门部长被低年级干事直呼名字说明什么? 
  既然有人可以通过颜值轻松入职国企,那努力上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2021 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公布,北京大学蝉联第一,多所高校排名创新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江苏 8 大学生宾馆炸金花 1 元 1 局,拘留半月罚 3 千」是否处罚过度? 
  那个你大学时期日思夜想的女生,现在怎么样了? 
  如何反驳我妈说我大学本科毕业月工资都没有 1w 你读什么大学? 
  有哪些知名人物曾经是同学? 
  为什么现在网上对清华北大恶意很大?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称「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女记者私下找理想汽车男员工打听机密信息,男员工回应涉侮辱女性,女记者要求企业公开道歉?





© 2024-12-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