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很疑惑拉赫玛尼诺夫不能回到思念的俄罗斯的原因,就连晚年也没法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音乐家,拉赫其实可以不走。肖斯塔科维奇就没走,普罗科菲耶夫走了,后来又回来了,都混的还行。拉赫走,或许跟他的艺术创作没那么大关系,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回来会有麻烦。想一下,“十月革命”爆发,拉赫11月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一时期的俄罗斯音乐家的经历,或许会有一些不同的思考。

一、斯克里亚宾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tch Scriabin,1972—1915),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

斯克里亚宾生于莫斯科,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钢琴家。斯克里亚宾5岁可以在钢琴上即兴演奏,8岁创作了一部歌剧,11岁开过钢琴音乐会,16岁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作曲,20岁毕业。但因他与作曲老师不和,毕业时只有钢琴学位,没有作曲学位。1898年,26岁的莫斯科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教钢琴。在1904年以后,斯克里亚宾主要在国外生活,从事演奏和创作活动。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88—1900年。这一时期斯克里亚宾主要体现的是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继承,无论是体裁还是风格,都跟肖邦十分类似。代表作品有:10首《玛祖卡》(1988—1900)、12首《练习曲》(1849—1895)、24首《前奏曲》(1888—1896)、三首《奏鸣曲》(1892,1897,1897)、《♯f小调钢琴协奏曲》(1898)、9首《玛祖卡》(1899)、管弦乐前奏曲《理想》(1898)等。我们可以通过“玛祖卡”这种体裁,对比一下斯克里亚宾与肖邦的异同。

QQ音乐-专辑 ——斯克里亚宾:《玛祖卡》全集

QQ音乐-专辑 ——肖邦:《玛祖卡》全集

第二时期,1900—1905年。由于俄国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思潮的影响等原因,斯克里亚宾在这一时期开始信奉“神秘主义”,他认为“物质世界终将毁灭,精神世界必将永生!”。他甚至基于自己的生日是12月25日,认为自己是“上帝”,认为自己是来“拯救世界”的。但在我看来,斯克里亚宾这一时期好像有点精神问题。在这一时期观念的影响下,他不再局限于小型体裁,他主要创作交响曲用来“拯救世界”,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6个乐章,1899—1900)、《第二交响曲》(1901)、《“神之歌”第三交响曲》(包括三个标题乐章:《斗争》、《享乐》、《神的游戏》,1904)等。

QQ音乐-专辑 ——斯克里亚宾:《第一交响曲》(6个乐章,1899—1900)

QQ音乐-专辑 ——斯克里亚宾:《第二交响曲》(1901)

QQ音乐-专辑 ——斯克里亚宾:《“神之歌”第三交响曲》(包括三个标题乐章:《斗争》、《享乐》、《神的游戏》,1904)

第三时期,1905—1915年。这一期间俄国爆发了多次革命,期间斯克里亚宾认识了俄国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是个明白人,在听了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观点后,马上就指出斯克里亚宾是“无可救药的唯心神秘主者”。斯克里亚宾其实是在当时俄国社会中的一类人的代表,这一类人因为俄国革命事业频频失败,他们开始消沉、颓废、涣散,甚至有一些人开始追求唯心的哲学思想观念,斯克里亚宾就是其中一个。在这一时期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创作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代表作品有:交响诗《狂喜之诗》(1905—1908)、《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人》,1908—1910)、第5—10《钢琴奏鸣曲》(1907,1912,1912,1913,1913,1913)

QQ音乐 ——斯克里亚宾:《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人》,1908—1910)

斯克里亚宾一生的创作风格是非常丰富的,早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风格,中期是类似于瓦格纳和德彪西的风格,晚期形成了自己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音乐风格。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十分具有时代感,他在探索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同时,在他的身上也能看到俄罗斯年轻人在那个混乱年代的困惑与迷茫。

二、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y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1906—1976)俄罗斯地区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彼得格勒,9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于1925年毕业。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1925)是他的毕业作品,这部作品让他在当时获得了赞誉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专业作曲家的创作道路。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1925)

肖斯塔科维奇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始终想要将俄罗斯传统古典音乐风格和现代音乐风格想结合,这个想法在通过创作《第二交响曲》(1927)、《第三交响曲》(1929)、《24首钢琴前奏曲》(1932—1933)、《大提琴奏鸣曲》(1934)等作品的探索与尝试后,最终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32,脚本根据19世纪俄罗斯作家列斯科夫的小说改编而成)和《第四交响曲》(1935—1936)中得以实现。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得到了巨大的反响,各地频繁上演,得到了广泛的喜爱。但由于这部作品与当时官方音乐审美相悖,这部歌剧遭到了官方批评。由此,《第四交响曲》在当时也没能上演。

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1937)首演后再次获得普遍好评,他重新确立了他在俄罗斯音乐中的地位。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1937)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列宁格勒遭到围困,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七交响曲》(1941)。次年,这部作品在苏联演出,引起巨大反响,他的这部作品成为了“反抗纳粹的象征”。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1941)

1948年,苏联官方再次点名批评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指出他的音乐中有“错误的、反人民的形式主义倾向”。此后,主要从事两方面的创作,一方面创作形式简单、通俗易懂的作品,如: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康塔塔《阳光照耀着我们祖国》(1952);另一方面,创作符合自己创作追求的技术复杂、抽象深刻的作品,如:《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48)、《第四弦乐四重奏》(1949)等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在斯大林去世后上演的)。

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结束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时代,肖斯塔科维奇在8年没有接触交响乐体裁后,在这一年创作并演出了《第十交响曲》(1953),这部作品再次引起争议,但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批评。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1953)

1957年,肖斯塔科维奇获列宁奖章。1958年,官方发表决议,纠正了1948年对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批评。1957年,肖斯塔科维奇为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创作了《第十一交响曲》(1957),为纪念列宁创作了《第十二交响曲》(1961)。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1957)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二交响曲》(1961)

1961年,肖斯塔科维奇根据苏联诗人叶夫图的诗作创作了《第十三交响曲》(1961),但因被认为触犯当局而遭禁演多年。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1961)

1966年,国家授予肖斯塔科维奇“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作于1969年的《第十四交响曲》(1969)共11个乐章,有歌词的,内容都与死亡有关,实际上是对所处时代的一种隐性的抗议。《第十五交响曲》(1971)交响曲也是他十分优秀的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对一生交响乐的总结。

QQ音乐-专辑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1969);《第十五交响曲》(1971)

他的晚期作品中在音乐风格方面,探索了无调性的语言,如《小提琴奏鸣曲》(1968)、《第十二弦乐四重奏》(1968)都有一个十二音的主题。但无调性和调性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是并置在一起的,而且最后总要回到调性。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体裁涉及各种门类,如歌剧、舞剧、大合唱、为各种乐器而写的协奏曲、钢琴与弦乐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电影配乐(36部)、戏剧配乐(11 部)、各种声乐曲等,不过,他主要还是作为20世纪少有的交响乐作曲家闻名于世。

三、普罗科菲耶夫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俄罗斯地区作曲家。

普罗科菲耶夫生于乌克兰,3岁时和母亲学习钢琴,5岁半开始作曲,9岁时完成了一部歌剧。11岁和作曲家格里埃尔(Reinhold Clere,1875—1956)学习。13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入学后主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和李亚多夫学习作曲技术理论。1909年修毕作曲学业后后,继续学习钢琴和指挥,于1914年毕业。在校期间,普罗科菲耶夫在学习传统作曲技术的同时,也广泛接触现代音乐。在他早期的创作中,体现出了他的探索与突破,他色彩化的和声和粗狂的节拍节奏是他这一时期作品最大的特色,代表作品有:《第一钢琴协奏曲》(1911)、《第二钢琴协奏曲》(1912—1913,1923年修订)、《第二钢琴奏鸣曲》(1912)等。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1911)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1912—1913,1923年修订)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1912)

从1916年开始,普罗科菲耶夫开始酝酿《古典交响曲》(1916—1917),作品于1918年首演后获得巨大成功。作品采用的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语言,平衡、清新、优雅。这部作品与新古典主义暗示了20年代的新古典主义的发展。1918年,普罗科菲耶夫离开俄罗斯,来到美国。来到美国后,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和演出受到冷落。期间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了《第三钢琴协奏曲》(1917—1921)。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1916—1917)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1917—1921)

1923年,他从美国来到巴黎,作为钢琴家、作曲家兼指挥家到欧洲进行音乐活动。在法国期间,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二交响曲》(1925),这部作品与《古典交响曲》的风格截然相反,采用了极度不协和的音程和和弦。1934年,普罗科菲耶夫回到俄罗斯,受到苏联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交响曲》(1925)

在回国后,普罗科菲耶夫进入到了多产时期,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在重视简朴、抒情、旋律性的音乐创作风格的同时,也保持了他早期怪诞的音乐创作特征。电影配乐《基热中尉》(1934,后改编成交响组曲)是他回国后的第一部作品。此后创作了不少代表性作品,比如: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6)、《灰姑娘》(1944),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5),《第五交响曲》(1944)、《第七交响曲》(1952)等等,都受到好评。1943年,凭借《第七钢琴奏鸣曲》(1943)获斯大林奖。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1936)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5)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1944)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交响曲》(1952)

QQ音乐-专辑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成了爱好古典形式的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通俗易解,同时又有精湛的作曲技巧,既能为爱好音乐的广大听众所欢迎,又受到专业行家们的赞赏。跳进的旋律,粗狂的节奏始终是他的最大特征。


最后,再说一下霍洛维茨,霍洛维茨我个人理解是他的钢琴演奏业务主要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所以他并不是因为政治而离开,而是为了事业发展。

霍洛维茨的钢琴人生

弗拉基米尔·萨莫伊洛维奇·霍洛维茨(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1903—1989)很小就显示出了对音乐的兴趣与专注,并开始了在基辅音乐学院的学习生活。

霍洛维茨在基辅的三任老师对他早期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一位老师普恰尔斯基(Vladimir Puchalsky)是莱谢蒂茨基的学生,基辅音乐学院的院长。12岁时的一次机会,让霍洛维茨得以摆脱普恰尔斯基转到塔尔诺夫斯基(Sergei Tarnovsky)班上学习。霍洛维茨最后一位老师布鲁门菲尔德(Felix Blumfeld)的名气大于前两位,他曾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钢琴演奏,同时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门下学习作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钢琴家与作曲家。1921年,18岁的霍洛维茨从基辅音乐学院毕业后,在哈尔科夫公共图书馆举办了其职业生涯的第一场正式的音乐会,由此在钢琴艺术领域开启了一个长达六十余年的“霍洛维茨时代”,一个“浪漫主义钢琴演奏风格”最后的辉煌时代。

一、第一时期(1921至1936年)

1920年,霍洛维茨从基辅音乐学院毕业,开启了自己的职业钢琴家生涯。在1921到1925年间,他的演出足迹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与俄国。

1924至1925年间,21岁的霍洛维茨演出了70场音乐会。1925年底,凭借对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精彩演奏,霍洛维茨在柏林打响了自己的名气,并借助热度于1926年在柏林、汉堡、巴黎、罗马等地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曲目包括肖邦、李斯特、舒曼、梅特纳、拉赫玛尼诺夫、布索尼等人的作品。随着霍洛维茨在欧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与经纪人梅洛维奇开始考虑进军美国市场,于是便有了1928年1月与纽约爱乐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的轰动首演。

整个1929至1930音乐季,霍洛维茨往返于欧美之间,6个月时间内他被安排了77场美国巡演,并于1929年底第一次来到美国西海岸演出。此时的霍洛维茨已是世界身价前五的炙手可热的钢琴家。在奔波的演出生活中,霍洛维茨继续拓宽自己的曲目库,在以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浪漫时期作曲家作品为主同时,添加了普罗科菲耶夫、梅特纳、普朗克(Francis Poulenc)、多南伊(Erno Dohnanyi)等年轻二十世纪作曲家的新作品。

1931年至1936年是霍洛维茨事业的繁荣平稳期,他依然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欧美各大音乐厅之间,并首次来到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等国家。其中比较重要的演出有:1932年1月获邀第一次赴白宫为美国总统胡佛演出,1933年3月与托斯卡尼尼的第一次合作等。

1934年起,霍洛维茨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他与万达的婚姻开始了,女儿的降生与在托斯卡尼尼家族的压力让他颇难适应;接着就是与梅洛维奇、鲁宾斯坦等人关系紧张起来;还有乐评的吹毛求疵,与父亲的会面,这些事情让他身心状态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他被琐事所分心,开始忘记日程安排,背谱失误增多,并频繁取消音乐会。

1936年8月后,霍洛维茨便不再安排音乐会,进入第一次引退,精心修养身体调整心态,除了1938年偶尔尝试的小型音乐会外再无公开演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39年音乐季。

二、第二时期(1936至1953年)

霍洛维茨在第一次引退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瑞士与家人度过的。远离舞台对于一名钢琴家来说,是具有消极影响的。长时间的隐退,坊间甚至有了霍洛维茨去世的传闻。在拉赫玛尼诺夫与塞尔金等人的关怀下,霍洛维茨决定恢复演出,开始规划1939年的演出季。霍洛维茨复出音乐季期间,正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欧洲巡演草草结束后,便举家迁往纽约。

1942年,霍洛维茨结束了与哥伦比亚音乐公司长达14年的合作,转投了安妮·费登伯格的经纪公司。同年,霍洛维茨成为美国公民,其在战时的很多爱国举动让他的名望进一步得到扩大,比如:为了顺应战时需要,霍洛维茨完成了对普罗科菲耶夫三首“战争奏鸣曲”的美国首演。同时,霍洛维茨还改编了类似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与苏萨(John Philip Sousa)的《星条旗永不落》这类能激励士气的作品。

1943年复活节,霍洛维茨与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战时公债音乐会,为美国筹得超过一千万美元资金。

从1945年战后至1953年他的第二次引退前,霍洛维茨的主要演出轨迹都集中在美国,直到1951年他才重回欧洲。与事业的顺利不同的是,霍洛维茨的家庭生活一直较为坎坷。与万达的关系不融洽,加上女儿性格愈发忧郁,这些都让他烦恼不已。另外他在成名后开始厌倦漂泊的演奏生活,对一些听众品味不高的要求也产生了反感。精神上的紧绷导致了霍洛维茨身体再次崩溃,1953年2月25日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会后,他便再次从舞台引退。

这一时期霍洛维茨已经是世界身价最高的钢琴家,他将自己每年的演出控制在三十五场左右。在这一时期的演出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会有:1942年4月7日,霍洛维茨在好莱坞碗露天剧场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出,这吸引了包括作曲家本人在内的超过两万三千名听众。

三、第三时期(1953至1969年)

从1953到1965年,在演奏的黄金年龄退出舞台的霍洛维茨在这十二年间并没有脱离钢琴。他终于摆脱了繁忙的巡演,得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些以前被忽视的作品。

1954年,RCA公司将霍洛维茨纽约豪宅的起居室布置成了录音棚,霍洛维茨开始在家录音,期间完成了三首克莱门蒂奏鸣曲(收录于RCA Victor系列,CD编号 GD7753)以及斯克里亚宾早期作品的专辑,包括《第三钢琴奏鸣曲》还有一些前奏曲(CD编号 6215-2-RG)。这些唱片的大卖极大地鼓舞了霍洛维茨,让他有了一丝重返舞台的念头。

1957年,他将录音地点从家中移至卡内基音乐厅,但这种良好的苗头被岳父托斯卡尼尼的去世与女儿索尼娅的车祸所浇灭。不满在曲目选择上被指手画脚的霍洛维茨,1961年合同期满后他选择离开RCA公司,转投哥伦比亚索尼唱片公司(CBS)。在CBS公司的头几年是霍洛维茨录音的高产时期,除了深受听众喜爱的肖邦、德彪西等人的小品之外,他还录制了大量的斯卡拉蒂奏鸣曲,这些都收录在CBS公司发行的13张霍洛维茨Complete Masterwork Recordings(1962-1973)CD中。在录制完斯卡拉蒂专辑后,霍洛维茨有了复出舞台的念头。

1965年5月9日,霍洛维茨在卡内基的复出音乐会成为钢琴界最轰动的传奇时刻之一。人们在惊叹大师宝刀未老的同时,对他的演奏有了以往没有的新发现,一个全新的霍洛维茨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场历史性的音乐会获得成功后,霍洛维茨的信心依然没有完全恢复,除了为学生和少数听众的小规模预演外,他并未着急计划巡演。

从1965年到1968年,他只谨慎地安排了二十场音乐会,但每年的场次在递增。

1968年2月1日的卡内基音乐厅电视音乐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霍洛维茨成为第一位举办电视转播音乐会的钢琴家。这次音乐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霍洛维茨的名声如日中天,更重要的是为他俘获了一大群年轻的音乐爱好者,也让更多音乐圈之外的人知道了他。

1969年10月26日波士顿的音乐会后,霍洛维茨身体抱恙,事业上再次进入一个引退调整期。

四、第四时期(1969至1983年)

与前两次引退不同的是,霍洛维茨这一次的引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体原因而不是心理压力。霍洛维茨已然成为了当时钢琴界的头号巨星,这让霍洛维茨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过分忧虑自己的地位,从而得以安心休养。

1969至1974年,霍洛维茨的身体时好时坏,这让他迟迟无法确定复出时间。另外在录音上,CBS公司没有给他很大的压力,修养期间他录制了一些肖邦、斯克里亚宾、舒伯特的小品,与以前的一些实况录音一起发行。

1974年5月12日,霍洛维茨在克利夫兰的完成了首场复出演出,复出音乐会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人们发现霍洛维茨的技艺并没有随着引退而退步。

1975至1976年,霍洛维茨迎来了复出后的音乐季,奔波于美国东西海岸,先后完成超过二十场音乐会。他的演出状态越来越好,丝毫没有受到女儿去世的影响。

在1976年5月18日纪念卡内基音乐厅建成八十五周年音乐会上,霍洛维茨饶有兴致地与斯特恩(Issac Stern)、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等名家合作演奏室内乐作品,整场音乐会被CBS公司制作成唱片发行(CD编号 SM2K 46743)。在这之后霍洛维茨离开CBS公司,于1976年重签RCA唱片公司。

1978年至1983年间,霍洛维茨其他重要的活动还包括:1978年时隔四十多年后的第二次白宫音乐会,时隔三十年后的再次欧洲巡演,以及第一次日本之行。

进入1983年,年近八十的霍洛维茨明显感到了身体的力不从心。日本巡演中的霍洛维茨状态堪忧,上自乐评下到听众都委婉地表达了遗憾之情,他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到了失败的境地。结束日本之行后,身心俱疲的霍洛维茨不再安排音乐会而又进入了引退状态。

五、第五时期(1983至1989年)

在1983年至1985年退出舞台休养的两年间,霍洛维茨接受美国Cami Video公司的邀请,在他家中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最后的浪漫主义者霍洛维茨》。期间他还签约了德国DG唱片公司。1983年在日本的失败令霍洛维茨沮丧,他在2年后才重整旗鼓返回舞台。

1986年,霍洛维茨迎来历史性的重返莫斯科音乐会。背井离乡六十载后,霍洛维茨终于在自己的耄耋之年回到故土。为了促成这次万众瞩目的音乐会,美苏两国倾尽全力,从人员调配到细节安排无一不满足了他的各种要求。

1987年,霍洛维茨最后一次造访欧洲,重回阿姆斯特丹、维也纳这些阔别多年的城市,并在汉堡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场音乐会。


user avatar   wang-jin-88-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天才指挥家」舟舟的境遇:从红遍全球到靠低保度日,以及他父亲对他的教育? 
  后摇滚是不是古典音乐的「文艺复兴」? 
  如何看待上海被扶贫困难户家中现30万钢琴? 
  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谁更难? 
  一首协奏曲,不同的乐章能用不用的伴奏乐器来伴奏吗,比如第一个乐章的伴奏声部是钢琴,第二乐章是管弦乐队? 
  九大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吗? 
  如何看待「常听古典音乐者比听流行音乐者的品位高」的说法? 
  舒曼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有哪些? 
  创作交响曲有多难? 
  如何评价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 

前一个讨论
我想成为一个钢琴老师,但是很显然我目前的专业和钢琴没关系还有戏吗?
下一个讨论
像古典音乐这类只有内行才能欣赏的艺术是不是圈地自娱、固步自封?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