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学生发现免费吃肯德基套餐「方法」分享给同学并从中牟利,获刑 2 年半,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wendaof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福可以同享,到了有难的时候,就不一定有人同当。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当年学黑客技术的日子。

(也就是用几个工具扫点漏洞,远程登录,3389甚至直接可以输入IP登录,然后做几个木马诱骗客户端之类的)

大概是2006年还是2007年,具体的日子不记得了。

那时候玩灰鸽子,无意间抓到一只肉鸡,不设防肉鸡,银行U盾插电脑上,打开网页即可轻松登录。

有英镑,有美元,有人民币。

有几个定向转账对象,总价值超千万。

当时我把肉鸡登录界面发到群里,有几百个小伙伴疯狂CALL我,问我要这个肉鸡的IP地址。

我胆小,不敢动,于是就跟往常一样,替换了肉鸡的桌面壁纸,留了一个自动启动文档,提醒对方注意加强防范。

发现漏洞,有人选择沉默,自己独自享受。

有人选择善意的告诉对方,提醒对方。

有人觉得自己发现了宝藏,不但自己贪婪的享受着,还跟寄生虫一样,拉帮结派奔走相告呼朋唤友一起来,就这样还不过瘾,把漏洞当做牟利工具肆意,有偿传播。

新闻中的大学生,就有点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了。

完全忘记了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不告而拿则为偷。

如果让他发现了更大的秘密呢?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赞同 @一言 老师的分析思路,同困惑:为啥要定诈骗罪而非盗窃罪?

要构成诈骗,需要存在欺骗行为,这一欺骗行为需要让被害人产生了错误认知,被害人需要基于错误认知来处分了自己的财物。

问题是,事件中的「羊毛党」欺骗的不是人,而是计算机程序

问题描述中,提到了两种「白嫖」的方法,一是进入支付页面后进行退款,再取消订单,无限刷兑换券;第二种是进入支付页面后,在微信退掉兑换券,再用 APP 使用兑换券支付,空手得到取餐码。

这两种操作,并没有真正「欺骗」任何肯德基的员工,并没有任何人产生了「他已经付过钱了,所以我要给他出餐」的错误认知,一切都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的。

这种行为,其实更接近曾今引发热议、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刑法相关理论的许霆案:许霆发现了广州市商业银行一台 ATM 的一个系统故障,取 1000 块,实际只会在自己的账户里扣一块钱。发现这台「真 自动取款机」以后,许霆连续取款 5.4 万元,随后又和一名友人再次光顾,反复多次操作。许霆先后进行了 171 次取款操作,获得 17.5 万元。

经过一审 - 重审 - 二审 -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程序,最终,许霆因盗窃罪成立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该案中,许霆同样是在卡程序的 bug 来刷钱,利用的是程序自动执行过程中的漏洞,而并没有任何一名银行职员产生了错误认知,与问题中的事件有一定相似性。

盗窃还是诈骗,还是有必要较真一下。毕竟,各种羊毛党黑产屡见不鲜的当下,闹清楚行为的法律性质,才有助于正确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让法律与时俱进。


user avatar   tedc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个问题,略作展开:


一、本案与「薅羊毛」的区别

针对本案的讨论,包括知乎答题区在内,很多老师将本案利用系统漏洞获取兑换券的行为类比为「薅羊毛」——但个人理解,法律上这两者存在实质区别。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结算方式的蓬勃发展,利用漏洞型侵财案件越发多见,有学者将之总结为四种类型[1]

  1. 利用系统存在的漏洞,人为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或者修改系统的特定数据(譬如利用工具软件修改充值数据)。
  2. 虽然没有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没有修改系统数据,但利用漏洞的行为违背了明示的交易规则(譬如利用POS机与银联结算时间差恶意烂刷套现)。
  3. 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转移财物(譬如一些老师提到的许霆案)。
  4. 并不违反商家制定的交易规则,而是利用系统和规则设置的考虑不周,获取了不正当利益。

比较以上四类行为,很容易发现,虽然从实际后果看,这些行为显然都违反了商家的本意,但第四类行为与前三类略有不同,区别在于:前三类不止违反商家的本意,也违反商家预设或宣示的交易规则,而第四类并不违反客观化的交易规则,只是结果上与商家的内心意见相抵触,因此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相对较小。

具体到实践中,前三类行为通常以盗窃或诈骗罪处罚,第四类则略有分歧,不少学者认为应当注重刑法应当的谦抑性,谨慎介入民事纠纷(类似 @一言 老师的意见)。

我们常说的「薅羊毛」是第四类行为(也就是 @一言老师提到的符合形式规则),一些老师提到的许霆案属于第三类行为,而本案则更近似于第二类(利用结算延迟漏洞违反了明示的退款原则)。


二、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数额要求

我最早接触到本题源于好友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当时文章底部留言有两种相对主流的反对意见,其一是本案类似「薅羊毛」,不应苛以刑责;其二是本案只是些许餐品损失,定罪恐怕畸重。

关于第一种意见,前文已经通过归类辨析说明两者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而第二类意见,则需要引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无论是盗窃罪还是诈骗罪,都以「数额较大」为入罪前提,依据《实施细则》:

第七节 诈骗罪
一、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五千元的,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诈骗数额每增加三千元,增加一个月刑期。

第六节 盗窃罪
一、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盗窃公私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一千元,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或者在两年内盗窃三次的,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本案虽然只是非法获取抵用券,但涉案金额自0.89万元到5.8万余元不等,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三、此罪与彼罪,盗窃罪vs诈骗罪

关于诈骗罪,早期通说一般认为,这是一种交流沟通型犯罪[2],这一理解的进一步展开就是 @王瑞恩@一言 两位老师提到的「机器不能被骗(诈骗行为中的受骗者只能是人)」的立场。这一立场也被很多实践案例所采纳。

但是随着智能化结算设备和系统的普及,旧有的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时代新型犯罪的规制需要,有反对意见指出:

(坚守「机器不能被骗」的立场)实际是一种对盗窃罪成罪标准的弱化,导致只要存在利用信息网络非法获取他人财产性利益的行为,就尽可能地以盗窃罪论处,最终会使盗窃罪成为财产犯罪的兜底条款。


支持构成盗窃罪的观点,主要是「机器不能被骗」;而支持诈骗罪的观点,则通常围绕系统指令的设置者。

2009年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资料,通过互联网或通讯终端使用的行为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这里「受骗」的同样是机器,但却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有学者即引入「预先推定的同意」概念进行解释,主张交易系统设置者通过合理设置交易规则,使得符合规则的交易被推定为有效,这是一种预先推定的同意。行为人通过利用漏洞,使得实质违反交易规则的行为通过系统检定、被推定有效,其实是欺骗了交易系统背后的人

同样利用系统漏洞的陈实(化名)诈骗案、王彩坤诈骗案,都以诈骗定罪,其中陈实诈骗案案情与本案非常相似,都是利用平台退款结算的时间差获取非法收益,本案的公诉机关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组织了黄京平、阮齐林、车浩、周振杰四位学者进行专家论证,最终认定诈骗罪,即是采用前文「受骗的是平台管理人、使用人」的观点,该案也被最高检刊物《方圆》杂志报道[3]


针对本案,诈骗罪抑或是盗窃罪都更多是一种学术争鸣,对本案罪成没有实际影响。进一步说,我们应当意识到,随着数字结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类似争议会越来越常见。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学术之争背后,是旧刑法理论在时代和科技发展下的扩张和重塑,从这个角度讲,即使一些读者可能觉得无趣,还是煞风景地多提两句。


以上。

参考

  1. ^ 赵国玲、邢文升:《利用漏洞转移财物行为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2. ^ 马寅翔:《限缩与扩张:财产性利益盗窃与诈骗的界分之道》
  3. ^ 唐姗姗:《机器能被欺骗吗》

user avatar   yiya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就是翻版的许霆案。

简单来说:构成犯罪。但是倾向于适用盗窃罪。

详细来说:

1、系统bug和人有很大的区别,他无法自己纠错,因此一旦被发现漏洞,在人工不介入的情况下系统无法自我纠错。系统bug是学生产生犯意的前提,但绝不是学生产生犯意的原因。面对系统bug大部分人即便贪个小便宜也就是吃一顿算了,这几个兄弟伙是把bug当成牟利的工具了。

2、如果说学生第一次发现bug的情况还能说仅仅是个巧合,但是其在确认系统有bug的情况下,此后重复交易的目的很明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食物出售得到经济利益,所以其行为构成非法占有。

3、有些情况如商家做活动抵扣券有bug导致一毛钱买冰箱,这种因为符合形式规则,因此不具有违法性,但是本案显然属于连形式规则都不符合。

4、个人认为诈骗罪仅仅适用于能够有自我意识,自我处分权利的自然人,而不应该适用于机器。本案适用盗窃罪更加合适。


user avatar   bu-deng-ni-xia-ke-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我从银行取钱,发现一个方法,可以多取100元,反复使用后,我从中获利500元,被银行发现后,应该是要求我退回,这时候,我退了,银行质问我的时候,我也可以说,我无意中发现的,不是有意为之,我也不知道会这样,金额少,加上没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即使被抓,最多也就是不予起诉,证据不足之类的。

但是,我将这个方法,广而告之,多次使用这个方法套取钱财,甚至为了洗钱,别人给我80块钱,我就给别人100块钱,对银行造成了1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你们说,他该不该判刑?这和他套取肯德基吃,其实没什么两样,总体说,法律还是公平公正的,即使法律具有很多特殊属性,甚至他可能在某些时刻,天平会倾斜,但是,作为普通百姓,你不要触及他的底线,这世上,只要你能获利,并且觉得这样做,不对的时候,那就千万别做,因为,法律的天平是会倾斜,但是千万记住,他永远不会向你这个普通百姓倾斜,遵纪守法。


user avatar   li-miao-we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民用智慧在规则范围内坑资本家

明明就是勇敢和智慧的胜利,

就像阿凡提战胜财主巴依老爷一样。

按这逻辑阿凡提也要进去?



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护谁,

资本主义国家又保护谁?


user avatar   jian-yan-50-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兄弟你够惨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欠债了。以后希望题主和你老婆整个家庭对公账户吧,互相监管。


user avatar   zhang-wen-tong-7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兄弟你够惨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欠债了。以后希望题主和你老婆整个家庭对公账户吧,互相监管。


user avatar   wu-yue-bai-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兄弟你够惨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欠债了。以后希望题主和你老婆整个家庭对公账户吧,互相监管。


user avatar   mao-xiao-mai-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人,日子好过了,开始养“宠物”了,各种家人家人的叫,都忘了这些家畜最初都是用来吃的

电影《1942》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逃荒的路上,老东家的儿媳生了孙子,为了保住这个独苗,给孩子喝一口热汤,一家人杀了女儿保护了一路的猫。老东家愧疚的给女儿道歉,女儿特别麻木的说了句:我也要喝猫汤


小时候暑假去外婆家,一院子的小鸡,每天做完作业就是陪它们玩

毛茸茸的,超可爱,这只抓一抓,那只撸一撸

长大一定程度,外婆就会随机抓了炖汤

现在菜场的鸡都是杀好的,以前可都要自己杀

倒上一盆热水,准备一个碗,一手抓着翅膀,脖子上的毛拔掉点,一刀抹上去,血滴在碗里

动物,在被杀前都是有那种预感的,会拼命挣扎,拼命叫

年幼的我每次都吓得躲远远的,甚至绝食抗议

但,鸡汤是真的香啊,饿肚子是真的难受啊


家畜,鸡也好,猪也好,甚至狗也好

有人觉得是宠物家人,有人觉得就是块肉

只有所有人有权对它做任何决定

它不会因为有了名字,被洗过澡,有任何的改变

那句“关你屁事”虽然话糙但理没错

有些人不吃,也并不是有多少爱心,道德有多高

只是他们,不够饿而已




     

相关话题

  你们家乡最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怖的杀人案是什么? 
  如何看待深圳两男子路边打架握手言和后被警方因扰乱公共秩序行拘五日? 
  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冲突,总统凌晨紧急向集安组织求助,约 2000 人被逮捕,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业内知名KOL姜茶茶推算了李佳琦和薇娅的年收入分别为30亿和115亿? 
  我是大学生,舍友一点不学就靠作弊答了 85 分,而我却挂科了,想问问努力学习有什么意义? 
  对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更多的是不是出于降低办案成本的考虑? 
  知乎有哪些令人细思恐极的地方? 
  俗话说「正月里剪发死舅舅」,那理发后又植发,会构成犯罪中止吗? 
  台州无名女尸案凶手系死者丈夫,杀害妻子并抛尸窨井,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贩毒进监狱了可能半年后判刑会有三到五年,他今年25岁我19岁该不该等他?
下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潘达于老奶奶给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400余件?





© 2025-02-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