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数字题,清华北大每年本科7000,
如果毕业30%留京,那就是2100,
如果这2100里面有1/3是自己消化,
那一共可以产生1750个父母有清北本科的家庭,
而清北一年在北京的招生名额是多少呢?~380
所以你甭管父母多厉害,你就得接受一个现实,
就算父母是清北的,那在北京的话,有80%的子女是考不上清北的,
这还只算的是清北本科的数字,如果把清北研究生也算清北的话,那这个子女能考上清北的概率怕是不到1成-0-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比例是由数字决定的,和你们怎么鸡娃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你是鸡霸,也还是不到1成。
理性地看,今天的家长们需要的不是去纠结要不要鸡娃,而是需要为孩子提供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同时避免落入生存经验“路径依赖”的陷阱。这本质上是一个“信息鸿沟”—— 有信息优势的人已经敏锐地找到了最新的社会资源获取路径,信息劣势的人还在延续已经过时的竞争路径拼命“内卷”,这才是未来社会阶层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动力。
学习、勤奋、知识、阅历,这些概念肯定是永不过时的,但这些有关人的品质的概念本身不能直接变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形式。在70后这一代,考学就是个人品质变现的最有效率的路径。肯用功,做题行,上了大学,就更有可能进好单位,进而过上好日子。那个时代,人生的可能性是高度线性的,只要踩上了念大学这个A台阶,你就能踩上进好单位这个B台阶,然后是当小领导这个C和后面的DE,一步一步走,大概率不会错。
到了10后、20后一代,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人生发展的线性特征显著降低,非线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显著拉升了非线性,大白话就是,老老实实挣钱的怎么也干不过买了房的。由于金融投机活动的溢出效应,导致传统行业收益率整体下降。传导到个人生涯发展中,使得考学这个个人品质转换形式的效率已经显著下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好大学之后找工作的总体品质正在降低,看起来哪行都不好做,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相对稳定。为什么体制内现在受到热捧,核心原因就在于体制内是目前相对线性特征最强的地方了,很多人依靠自己已经落后的社会洞察和适应能力还能应对得过来。
任何时代都有少数敏锐者和大多数后知后觉者。如果社会的变迁速度和缓,对后知后觉者更“友好”,那么大多数人的感觉就会好一点,也就是所谓的“小确幸”,而少数人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机会不够多,就会想往外跑。反之,如果一个社会变迁很快,那么大多数人感觉就会不好,觉得自己当了炮灰和韭菜,而少数人则会感觉社会充满活力,有冒险的激情。
所以,面向未来,我对自己和孩子的期待,就是保持个人品质对社会形势适配的灵活性,能在一个非线性的社会里活得好。这需要学会观察总结、认清形势,打破刻舟求剑的线性思维,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生财,主动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要我做题我也不怵,不求最好,起码前50%;要我放下书本走进实操,我也能比别人更快地上手。这些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跟做题能力一样,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
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始终是不错的。错的,是人走的路。
古话有云:“富不过三代”。
窃以为(单独的)学霸基因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学霸基因存在, 富不过三代就不应该成立。古代的封建王朝也应该能代代相传。古代的帝王娶的老婆是最好的女人,万里挑一恐怕都低估了。古代的帝王生一窝基因最好的后代, 后代配的又是最好的配偶。这些后代的老师还是当时最好的老师。公主配的驸马一般也是学霸, 状元是学霸的子集。然而, 几千年来朝代竟然更迭了 N 次。
俺在知乎的亲子版看过一些很好笑的结论。例如学霸的基因会更多更好。
绝大部分 ( 99.9%) 的人的染色体是 46 条。大家的 DNA ,哦不染色体, 维持在 46 条。比猪多八条, 比大猩猩少两条。大猩猩的基因会更多。另外, 三体综合征(trisomy, 21三体, 18三体, 13三体等等)大部分可能是先天愚型而不是“天才”。 这其实也否定了基因更多会更好的结论。
俺同学群里一大半是学霸(或者教授),他们的配偶也大多是学霸(或者教授),但经常听到类似丁教授的抱怨。因此,俺可以放心地猜测, 学霸和学霸交配,未必能产下学霸后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可以替换为
“学霸教授宁有种乎”。
血统论或遺傳決定論是一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 方向的思想,也就是在先天與後天的爭論上採取先天的一方。世袭制、種姓制度和種族主義 都可以視為血統論的一種展現,血統論也常跟民族主義結合。 俗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是一種血統論。 1967年《出身论》(The Birth Theory)对血统论进行了驳斥。
尽管有些研究试图找出“学霸基因”, 但很不幸的是, 这些位点和精神疾病以及代谢疾病也有关系, 您不能确定学霸+学霸生出来的一定是学霸。也有可能生出精神残疾的后代。指望学霸+学霸的结合一定会留下“学霸基因”而自动排斥精神疾病以及代谢疾病恐怕是一厢情愿的。
基因的复杂性被人类低估了。
例如,中断基因(也称为分裂基因)是指含有被称为外显子的DNA表达区的基因,与被称为内含子的未表达区(也称为干扰区)分裂。外显子为编码蛋白提供指令,从而产生合成蛋白质所需的mRNA。内含子通过识别供体位点(5'端)和剪接受体位点(3'端)而被移除。中断基因的结构允许替代剪接的过程,即从一个基因中可以产生各种mRNA产物。内含子的功能仍未被完全了解,被称为非编码或垃圾DNA。1977年,理查德-J-罗伯茨和菲利普-A-夏普独立发现了中断的基因,为此他们分享了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发现意味着存在当时未知的剪接内含子和组装基因的机器;即剪接体。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不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在很大程度上是复杂和不一致的。人们很快就接受了94%的人类基因是中断的,50%的遗传性疾病涉及到从中断的基因中拼接出内含子错误。
由拼接错误引起的疾病的最著名的例子是β-地中海贫血症,其中额外的内含子材料被错误地拼接到制造血红蛋白的基因中。
传说中曹操因为杨修太聪明而处死了他。另外,七步成诗的曹植被曹丕相煎,这恐怕也暗示了一个道理,聪明未必是个遗传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
说到遗传优势, 1949年,Haldane提出了“疟疾假说”,意思说地贫在地中海高发,可能具有抵抗疟疾的选择优势。据流行病学和研究证实,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G6PD缺限症的分布地区与疟疾的流行趋势一致的。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有抵抗疟原虫感染和降低恶性疟严重程度的作用。故此,这些遗传病被认为是疟疾高发区人群中优势选择的结果,有保护人类的作用,使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
说句玩笑话, 也许人类少一点“学霸基因”或者迟一点弄清楚“学霸基因”,恐怕也会减少人类灭绝自己的机会。
~~~~~~~~~~~~~~~~~~~~~~~~~~~~~~~~~~~~~~~~
~~~~~~~~~~~~~~~~~~~~~~~~~~~~~~~~~~~~~~~~~~~~~~~~~~~~
学习的过程很重要。
每个玩教育的也许都知道这些图,
但是有多少人能把里面的精神完整地传达给孩子呢?
哆嗦几下, 等 10 个月, 然后给后代吃最好的食物就够了吗?
~~~~~~~~~~~~~~~~~~~~~~~~~~~~~~~~~~~~~~~~~~~~~~~~~~~~~~~~~~~~~~~~~~~~~~~~~~~~~~~~~~~~~~~~~~~~~~~~~~~~~~~~~~~~~~~~~~~
窃以为, 逆天改命需要一个逆境。从小就要把孩子放到一个逆境里面成长。可多少家长会愿意这么做呢? 而丁教授的女儿讲的“学会认命”其实暗合庄子的精神, 未必没有道理。
加拿大的中小学老师经常会和孩子讲: “You don't have to be perfect.”
俺第一次听到孩子用这句话来反驳父母的教导时, 其实是震怒加震惊的。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原来竟然是老师教的。直到后来找到机会和教育局的专家以及校长,经过几年的体会,俺才豁然开朗。
【此处省略 5000 汉字】
......
“逆天改命”是咱们小时候的信仰。 更长的一句话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这也是咱们小时候的信仰。
【此处省略 2000 汉字】
......
逆天改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耐心和全局观。
用二分法来看, 血统论或遺傳決定論可以认为是 FIXED MINDSET(固定思维), 而“逆天改命”更接近 GROWTH MINDSET(成长思维)。“逆天改命”和 “学会认命”的冲突,兴许可以看作 MINDSET 转化过程碰到的问题。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7亿,远未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900+,时常草地匍匐500米单膝跪求关注。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智商属于玄学,真不一定学霸的孩子,就有学霸基因。
以前生得多,生好几个,一个没有,多生几个很可能就有了。
后来独生子女,生出来这一个遗传谁的智商真不一定。
见过,父母都没啥文化的孩子,孩子学什么会什么,自己看看书,不用老师就能直接解奥数题。
见过,父母都是高智商,结果孩子怎么引导也想不明白,家里整天大呼小叫的。
这位不幸是后者。
其实,智商这个东西,对于人生际遇来说,不一定很重要,小布什被传智商91。
特朗普当众算11*9=109
一命二运三风水。以后的际遇各种因素多了去了,念书学习只是因素之一。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别人的期许中成长,但又有多人能实现儿时许下的愿望!
当我们还是懵懂的孩提时,几乎都有一个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的梦想,但当我们长大后,却是已经绝口不提儿时许下的这个愿望!
无他,概因这个梦想它终究只是年少无知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罢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愿望,丁教授作为一个父亲,在这点上和绝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区别,他的愿望仅仅只是孩子能向自己一样,做个成绩优异者罢了!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人到底能成长成学霸还是学渣,其实绝大部分还要看他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的!
丁教授的这点吐槽也只不过是一点身为父亲的叹息和无奈罢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别人的期许中成长,但最终有多少人长成了别人期许的模样!
我高中一历史老师,名校毕业的。由于我是她之前课代表,跟她关系特别好,所以毕业后年年有空,就回学校看她。结果每次回学校跟她聊天,她必会给我吐槽她女儿的学习情况。不是说做题反应慢,就是说思考问题浅······
结果有一天,我看到她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所以你不认命?那你是准备选择被气吗?
其实知乎曾出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譬如特别常见的,“你能接受你的孩子平庸吗?”
“高学历的家长,可以接受孩子考一个普通的大学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真的不胜枚举。
我记忆里这些回答下,最让我觉得真实的是,一个清北的家长。她讲与其指望孩子,不如指望自己。自己多奋斗两年,也比压迫孩子好几年,要来的顺利。
有时候我觉得,这也不是认命不认命的问题,而是说有没有必要的问题。你拼死拼活的带着孩子“改命”,而孩子可能志不在此。索性有空还不如继续该自己的命,也尽量试图接受每一个不同的命运。
老教授能平静吐槽,而不是加入鸡娃大军,想必也已经看开了,这已经是很明智的了。
又有多少家长相信给孩子打鸡血,多花钱,就能培养出天才儿童,让家族光宗耀祖呢?
有些人肯定要倔了,这老家伙懂个p的教育,我家娃儿就是我们一家的希望,我花这么多钱肯定能教出一个天才。
幼儿园:清北牛剑保准没问题
小学:985也行
初中:实在不行咱就考个211?
高中:一本碰碰运气吧
人固有一躺,或早点躺平认命,或逆天改命失败而躺平认命。
举个栗子:
有的人一天睡四个小时仍然精神百倍,你一看别人这么努力,于是就跟着努力干到后半夜一两点钟。
第二天困得跟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似的,一段时间过后,不增反降。
那您就不是熬夜这块料,
躺平认命,能学多少学多少,按照自己的节奏,未必结果就差,说不定就是超常发挥。
非要逆天改命,成天成宿灌咖啡,一杯一袋,到一杯三袋,结果未必能有什么改观。但是可预见地,肯定是在消耗自己的身体。
最后结果出来了,没好到哪去,知道了还是得认命。
我相信一句话:
本来给你的就是有数的,你非得腆着脸多问玉帝佬儿要,那他肯定得拿走点儿什么。
不是讲迷信蛤,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贪心多得东西,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也相信另一句:
任何时候,人都得自己开导自己。想不开,一股子劲儿的打破脑袋去争,真就是自己给自己讨苦头吃。
每个人在没被生活照脑袋敲上一棒子之前,
都觉得自己能掰过天王老子的手腕儿。
丁教授这是对自己的基因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夫妻都很强,女儿应该也是。
这样就很容易忽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事情。
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揠苗助长,而要一点点地教才行。
丁教授在辅导女儿时,感受到的绝望和怀疑人生。
是因为他把自己“神童”的期望,强加到了女儿身上,所以效果才适得其反。
而如果以平常心去教小孩子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记得初中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的时候,我爸就会帮我做。
他每次都会先看看我学了啥,然后用我学过的方法去解那些题。
而很多人在教小学生做题时,最常说的就是,这个要是“列个方程”就很容易了,这个要是用xxx的知识来解就很容易了。
但是这样其实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因为对方听不懂,也不理解什么是列方程,更不需要为了写一道作业题,去学很多不应该那个年纪学的东西。
既然丁教授已经公开抱怨了,那可能平时也会对女儿抱怨,可能小时候不经意间打击到了其自信心。
从小觉得自己是“神童”,是“小天才”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要更主动,也更自信。
而从小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赋的孩子,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不会很高。
以上,据我观察,那些经常带孩子来实验室写作业的导师家里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挺好。
所以说做题家脑子不好用
什么叫读书无用论啊?
读书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是重要问题
但是读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不要带着非黑即白的思维看待读书这件事
想改变命运,只读书是不行的
不读书也是不行的
家里买面镜子不难的
什么逆天改命
不过碰对时代、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红利罢了
现在这个光景,学习?
北大教授的女儿,本身站的平台和社会资源,已经不需要单纯靠学历去改变什么了
学历在这一层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罢了
靠爹的地位和关系还更实在
以史为镜
时间倒退回1715年
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是曹頫科举牛批吗?
皇恩浩荡罢了
所以学不好根本不用担心
那不是重点
只是好不好看罢了
我爹不是啥高级知识分子,
但在我们寨子是那个年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
然而,我从小班里成绩垫底,
上学上得太早,
大脑没发育好,
我到了四年级还不能在布依语和汉语之间切换,
不晓得老师在讲啥,
回家问我爸,
我爸的态度一直都是:
那么多年了,
我也不懂,
你自己看书想办法。
我急得只会哭,
通常第二天一去学校,
老师阴阳怪气用啧啧啧的语气道:
肆惜,
你爸妄自是XXX,
你学习那么差,
连字典都不会查...
(注:妄自:我们那边的方言,跟“白搭”一个意思)
循环往复,
我对自己成绩没有任何期待,
家人眼里的我基本上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状态。
撒了欢的玩,
打扑克、看小说、钻溶洞、捅马蜂窝、骑马、抓虾....能玩不能玩的都玩,
反正学习不好,
还不能吃饭了咋地?
然后吧,
我这种从小学习不好的孩子,
小学初中高中上的都是当地最差的,
这样的班级,
老师和家长会教你: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我小时候自卑+自闭,
不跟我们寨子以外的人来往,
没有朋友。
高一试着交朋友,
每个人成绩都比我好,
每次出成绩她们都是看榜首,
我都是看自己到底倒数第几名,
时间长了会觉得很羞愧,
这种羞愧感推动了学习的动力。
理论上,
我这种学渣能读书读到现在,
父母应该有那种祖坟冒烟的喜悦感对不对,
其实并没有,
就是无视,
你是你我是我。
跟我现在男朋友在一起之后,
我特别羡慕他,
他在家装个灯泡他妈都能说:
你真棒啊!
几分钟就搞定了,
要是你不回来,
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妈每次见到我都能换着法儿夸,
连她儿子考研考了三次这事儿她都能夸:
XXX真棒啊!
想干的事肯定能干成,
他当初说考研大家都觉得考不上,
好家伙,
真考上了,
这孩子以后肯定能成气候。
如果我爸稍微勉为其难的认可我一次,
可能我的前三十年会不太一样吧!
我爸唯一机智的便是:
放养归放养,
但书是必须念的,
因为是女孩,
更应该自立自强,
因为是女孩,
更不能想着以后靠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