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七年战争普鲁士被灭国,德意志后续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zui-da-de-rong-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表面上,普鲁士似乎是一个超脱于帝国之外的独立王国,但由于其内核依然是勃兰登堡选帝候,因此,作为帝国九选帝候之一,帝国等级的一部分,普鲁士可能会灭亡,但普鲁士的内核即勃兰登堡选帝候国是不可能被彻底兼并进某一国,或者被多个帝国等级瓜分,因此,最大的可能是,普鲁士王国国格被撤销,普鲁士国王头衔被取消。而在此基础上,勃兰登堡选帝候国的领土也必然要有所变动。

一、战后领土划分

1.西里西亚地区割让给奥地利

2.东普鲁士地区割让给俄罗斯

3.奥属尼德兰割让给法国

西里西亚地区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期被割让,作为重要的煤矿资源产地,以及日后德国历史上三大工业区之一,其对普鲁士或者奥地利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更重要的是,西里西亚地区居民以德意志人为主,因此,获取西里西亚,无疑可以大大增加哈布斯堡君主国对于自身德意志身份的认同。

东普鲁士地区并非国内传言所谓德意志龙兴之地,实则堪称德国宁古塔,属于是连小胡子都看不上的地方。因此,将其割让给俄罗斯,勃兰登堡方面不会有意见

奥属尼德兰与西里西亚交换是七年战争前促成法奥共同防御同盟的关键因素之一,奥地利获取西里西亚后,也不会再对比利时有要求

二、普鲁士和约影响

很明显,勃兰登堡选帝侯国被彻底打断了脊梁,失去了西里西亚,东普鲁士,国家版图几乎缩水到了16世纪,而战争带来的经济破坏,与人口数量快速下降,以及战后可能的大量赔款,使得其彻底丧失了作为德意志内部强大邦国,与皇帝争夺德意志领导权力的可能性。历史上,普鲁士的崛起从来只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因此,我们无理由认为其在如此惨状之下依然能够东山再起。腓特烈的改革可能依然继续,但是,勃兰登堡无论如何,也丧失了在帝国内部事务的话语权

三、神圣罗马帝国宪政的新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帝国国会体系非但没有丧失作用与职能,反而重唤生机——各诸侯国在战争饱受摧残,无力通过武力手段武装反抗皇帝,而皇帝也无意愿通过武力手段搞集权化,因此,国会,大区议会,成为了在没有中央集权的帝国的情况下,协调各大小诸侯,执行帝国法令,维系国家正常运行的关键机制,大量我们认为是马克西米连一世改革后即确立的议会制度,实则是在利奥波德一世时期才确立的,而实际上,帝国议会作为一个真正常设的,有固定时间召开的机构,也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

引:尽管三十年战争比16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教派化斗争更为漫长激烈,但它并未摧毁人们对帝国宪政的信心及和平磋商订立协议的希望。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在帝国的关键性机构(如帝国议会)内实行宗教平等,从而使帝国宪政结构实现了稳定;和约承认加尔文教为与路德新教和天主教并列的官方宗教。由这两方面可见,和约的真实目的是缓解德意志内部的紧张关系。和约还规定,所有外国军队都必须撤出帝国,皇帝不得援助正与法国进行另一场战争的西班牙,这一战争一直持续到1659年。尽管巴伐利亚与其他领地邦国获准保留其在战争期间夺自其他诸侯领地的土地,但自1624年以来从新教徒手中没收的财产必须归还。和约还规定了具体措施,以保证通过现有的帝国机构和平解决所有纠纷,这些机构将在后文有关战后部分的讨论中加以阐释。


引:1495-1654年间帝国议会共召集过40-45次会议,具体数目取决于历史学家如何定义完整的帝国议会。会议持续时间从五周到十个月不等,会议地点从16世纪中期开始几乎固定在雷根斯堡或奥格斯堡。1663年在雷根斯堡召开的会议成为常设会议,尽管要求结束会议的呼声不断(分别于1668、1670、1687、1740等年份提出),但常设制符合皇帝与诸侯的利益。近来有研究强调1684年之前这一“常设议会”(的渐进发展特征,其间它已体现出在协调防务和经济政策、维护帝国内部和平方面的价值。

而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说伯爵和教士的集体选举权与日后能够获得的独立选举权,比如说帝国城市代表团获批成为国会内部的第三议院,也是在1648年及之后,因此,帝国国会体系非但没有在三十年战争后崩溃,反而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了

四、普鲁士——帝国晚期宪政的崩溃的罪魁祸首

拿破仑的入侵当然是其直接原因,但是,七年战争结束后,如果再往前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期,巴伐利亚的查理七世擅自加冕为皇帝,即可看作是帝国宪政崩溃的一个小前兆,而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巴伐利亚作为宪政挑战者的历史结束了,维尔特斯巴赫家族从此本本分分不再闹事。

可新的挑战者接踵而至,一般认为,普鲁士崛起后,帝国国内普奥两强邦的二元对峙,不仅加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更是促成了神罗国会的架空。历史上,七年战争时期,为防止这种架空成为现实,帝国国会成集体通过表决,出台法案制裁普鲁士,然而一切希望随着七年战争的失败化为泡影。

普鲁士的崛起,神圣罗马帝国二元对立格局的形成,显然是帝国宪政崩溃的罪魁祸首

引:奥地利则力图收复西里西亚,结果1756年国际同盟发生颠倒,即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结盟反对英国和普鲁士。这一变化改变了帝国政治,使它丧失了哈布斯堡王朝联合反对法国的团结传统,普鲁士先发制人入侵萨克森的决定则使帝国面临内战扩大的危险。七年战争( Seven Years War,1756-1763)结束后,这一紧张局势仍在延续,持续不断的普奥之争,摧毁了维持帝国传统结构的共同基础。帝国日益依赖于反复无常的外国干预,因为阻止两大德意志强邦中的任何一个瓜分帝国,也符合法俄的利益。这一微妙的平衡局势,很快就被法国大革命,以及奥、普、俄围绕波兰命运(1772-1795年间被三国全部瓜分)的纷争引发的新的国际冲突打破。德意志两大强邦之争,逐渐使得中小领地邦国陷入边缘化,而各种恢复帝国宪政的努力,如1785年成立的诸侯联盟( Furstenbund)),也在普奥的外交活动之下失败。然而,从当时激烈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帝国的热情依然强烈,帝国议会与帝国最高法院也都在18世纪90年代再度运转起来,因为各领地都意识到,它们有助于协调各领地对国内外压力作出共同反应。然而,德意志强邦尤其是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失去了维持帝国的政治意愿,通过牺牲弱小邻邦与法俄实现和解更能让它们获益。1802-1803年的帝国议会派出代表团与法俄正式和解,由此出现的政治整合和领地重组,使帝国丧失了其本质特征。

五、一种美好的假设:第三条道路——联盟国

综上所述,帝国宪政制度——即帝国国会,并没有在17世纪崩溃,而其最后的崩溃,则是普奥二元对立下其他小邦国在政治中被边缘化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个只剩下奥地利一个德意志强权的神圣罗马帝国,其未来的历史还注定走向解体吗?

1、为什么七年战争,普鲁士失败后,不会再有第二个德意志强权的出现?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已经失去了与帝国抗衡的资本,萨克森选帝候国则在与波兰的战争中早早被击溃,普鲁士因为七年战争而灭亡,只剩一个勃兰登堡,而奥地利拥有着整个匈牙利,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拥有着最多的人口,最多的资源,最优越的外交关系,最高的法理地位

此时放眼神罗,找不出任何一个能与奥地利抗衡的政权,奥地利一强独大已成定局

2.皇帝并未失去民心,人民依旧支持帝国

18世纪的德国农民仍有“天真的君主主义”思想,认为皇帝比他们自己的领主更公正仁慈。例如,1711年,三百位农民向新当选的皇帝约瑟夫一世递交请愿书,皇帝表示将会采取措施的承诺让他们欣喜万分。在整个德国,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只为一睹运送皇帝服装的车驾,1742年有一万八千人参加了查理七世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加冕礼。尽管帝国在与大革命时期法国的战争中失利,但这些因素有助于维持皇帝头衔的威严。此外,弗兰茨二世在1804年采用一种独特的奥地利皇帝头衔也无损皇威,因为它直接来自古老的帝国皇帝头衔,而哈布斯堡君主国继续与旧帝国的光荣联系在一起,直到1866年德意志邦联解体。


而即使18世纪晚期,利奥波德二世的加冕礼堪称欧洲第一盛会,王公贵族们对于皇帝的热情丝毫看不见削减,要知道,此时的法国,已经爆发了革命

引:伯爵们由临时建立的帝国庆典大营总管照料,他负责庆祝活动的所有组织工作。早上8点,伯爵们抵达皇室营,并在等候室内集结。11点由皇室总务主理,也是大营的负责人开始点名,此人还负责监督和组织之后举行的盛大宴会的品尝和试吃作,伯爵们则需要自己动手将菜肴端上宴会桌。他们身着“大礼服,按规定的秩序,列队步行前往大教堂。贝阿特丽克丝在此前通过写谈判争取到的、为儿子登堂入室精心准备的华丽的马耳他骑士服的确极为富贵,最后证明她没有白费力气。大教堂里,在紧挨着帝侯爵们的坐位后面,伯爵们在用褶皱织物装饰的长凳上就座。在这个位置上,他们可以从最近处亲历这场用皇权象征物及最高规格仪式装点的加冕典礼的全过程。加冕典礼不仅仅是场表演,而且同时也是一场政制活动,因为皇帝要当着亲临仪式的所有帝国代表们的面宣誓,尊重和维护帝国的法律和正义,维护教会的和平,听取诸侯的、帝国的及其家臣和随从们的建议。后来进行的贵族等级晋仪式也属于皇帝宣誓的内容,仪式中皇帝持剑拍击受封者肩部,以示晋封。
…………
然后,贵族们仍旧严格按照等级顺序离开教堂,在钟吗声和礼炮声中,列队前往罗马大厅。在那里,选帝侯们要履行分配给他们的各不相同的帝国承袭职务:帝国承袭名誉侍从参议、国承袭膳务总管、帝国承袭掌酒官、帝国承袭内廷大臣。帝国伯爵则要在长长的宴会桌前完成他们“的帝国任务一上菜”。他们必须礼帽夹在腋下,按规定的行列将菜肴端上,帝国承袭内廷大臣则手权杖,走在队列的前面。36位帝国伯爵则按照他们在帝国国会中的组情况,分成四组上菜,同时也是按级别顺序排好。克莱门斯在上菜仆人中位列第25名。每上完一道菜后,伯爵们都有时间在华盖笼罩的加冕皇帝御座周围就座。加冕盛宴结束后,下午3点,美因茨总教会高声朗诵谢恩祈祷词,随后,皇帝在“经久不息的欢呼和万岁声”中起驾回宫。

由此可以看出,帝国在人们心中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皇帝的重要性几乎高于任何欧洲君主

3.联盟国的体制

3.1、国会

新的联盟国将会是一个类似于美利坚邦联与德意志帝国的结合体式的国家,奉行君主立宪制(帝国宪政至死也从未僵化,君主立宪将会是顺应近代历史潮流的合理的发展道路),新的帝国议院将会分为传统的两院——上议院:由选帝候议院,诸侯议院与城市议院合并组成,代表由各诸侯委任,或各帝国城市选举产生,皇帝为上议院大议长。下议院:代表由平民选举产生,以传统的十大区单位为划分,按人口比例分配议员席位。至于上下议院具体职能,这里不再具体阐述。

3.2、君主

皇位自15世纪中后期实际上便被哈布斯堡家族所垄断,直到18世纪中出现了最后的巴伐利亚挑战者,之后,国内选侯便再无意愿,也无实力争夺皇位,皇位选举实际上成为了世袭制,因此,在新的现代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中,皇位选举将变为专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的等额选举,鲁道夫四世的《大特权》将成为帝国宪法的一部分。选帝候仍然存在,但仅成为荣誉称号,其全部职能便是象征性通过对哈布斯堡皇帝的选举。

新的哈布斯堡皇帝将成为虚位君主,不对帝国

决策施加影响。

3.3、帝国司法体系

帝国司法系统分为帝国最高法院与帝国宫廷法院,正如历史上一般分别负责处理邦国间矛盾与平民事务……

3.4、中央地方权力划分

在新联盟国内,各邦国将被保留,邦国议会将负责处理邦国内事务

帝国按照马克西米连一世最初的设想,继续被划分为十大区,在十大区内部的邦国自动组成联席会议,与帝国大区会议组成大区内的上下议院,讨论大区内部全部的行政事务

帝国国会对大区内部作出的行政提案,需经大区议院复审,大区议院有权否决一次帝国国会行政命令,如国会坚持,则该行政命令需经帝国最高法院审理,决定是否通过

3.5、税收体制,国防体制,和其他各种体制

…………再编吧

六、一切的前提:帝国的生存

1.内部因素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普鲁士的衰亡,帝国已经陷入了奥地利一强独霸的局面,因此,在帝国内部,除非皇帝自愿放弃权力,再无因素能够摧毁帝国这个古老而顽强的政治共同体

2.外部因素

这是历史上真正导致帝国解体的原因,尽管普奥二元对立也是摧毁帝国框架的关键因素,但还没等其恶果完全展现出来,法国的入侵便将这一结果提前了几十年。

那么,法国的入侵是由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与法国民族主义的觉醒以及普奥联军的先入侵法国干涉法兰西革命。可以说,无论普鲁士如何,只要法国大革命还要爆发,只要法奥联姻关系依旧存在,法国与奥地利,及其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七年战争普鲁士失败的情况下:这一不同于历史的一点,会对法国历史产生何种影响

2.1 无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

众所周知,七年战争是有两个战场的,欧洲战场与欧洲外的战场,分别由普鲁士与英国承担,二者几乎互不影响。在普鲁士节节败退之时,在北美,在印度洋作战的英军士气又不会受到打击————英军的战斗将仍然取得胜利,再加上俄国人,奥地利对于法国天然的提防,法英合约,即使不还原历史,恐怕也只能以一纸停战协定草草收尾,法国难以从英国身上获取什么收益。而英国方面呢,战争过程中对十三州人民的沉重剥削,这点是不会变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加深,独立战争也将爆发,因为没有在对英战争中获取什么收益,法国将尽可能支援美国独立,一切又还原了历史。

法国革命的直接诱因是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加收税款与三年粮食危机造成的贵族与平民的对立。而其深层原因却是常年累月的启蒙思想的传播与熏陶

思想改变了“物质基础”,思想上的变化一旦开始使人们思考改变自身和社会的方法时,新的有产阶级( monied bourgeois))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他不再满足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对第二等级的荣誉和声望垂涎已久,于是他们开始联政治文人和业余哲学家,进一步摧毁传统秩序。三者的联合对公共论坛产生了垄断性的颠覆。

最后“政治家在哲学家思想的武装下,将目标对准了法国的王冠和贵族。”

另一角度来看,法王主观上的恶政也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不幸的是,法国的君主进行了一场糟糕的改革。柏克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就承认这一情况的存在:“你们法国的政府,尽管通常……有着无规格的或规格很差的君主制中最好的政府的名声,但仍然充斥着对权力的滥用。”在他私人的信件中,就更加明显了,他说,宫廷的诡计并不能使当前的混乱得到恢复,即使一时能够得逞也是暂时的。许多现代的学者也指出了法国国王的犹豫政策导致改革的败。他们认为革命前的法国不是一个真实的共同体或国家,而是一个各种阶层、阶级和宗教联合,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定权利和特权。因此,有效的行动是困难的,变革容易受阻。此他们认为,改革唯一可能的力量是强有力的王权。“柏克认识到这一点,但也意识到,路易十六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在《关于弑君者和平的信》中他说:“他行动的原则并非不明智但像其他出于善意的设计一样,还是在他手中失败了……这个失败部分地在于,他容忍其他计划对这一计划的破坏。”实际上柏克有时承认,如果在革命政府和法国旧政权之间择,他很难做出决定。
法国必要改革的失败,再加上法国人忽视验,缺乏审慎的态度,因此在柏克看来,法国人“使每一件事都重新开始。你们开始得糟糕,因为你们是以鄙视属于你们的一切事物而开始的。你们是在做没有本钱的生意。”“果是可以预测的但也是很有讽刺意味的:“他们在自己的成功中发现了对自己的惩罚:法律被推翻了,法庭被颠覆了,工业毫无生机,商业奄奄待毙:已经不纳税,但是人民却贫困:教堂遭到了洗劫,国家得不到休息:政治的和军事的无政府状态成了王国中的宪法;一切人间的和神明的事物都为着公共声誉这个偶像而被牺牲了,其后果则是国家破产……”

七年战争对普鲁士的胜利不能摧毁启蒙运动,也不能使路易十六放下手上的锁匠活。因此法国革命注定爆发,无法避免

2.2 法德战争:法兰西入侵

……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gaarm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设就是错误的,七年战争即便普鲁士失败,也不会灭国。

俄国人不傻。普鲁士吞并西里西亚是犯了众怒,但如果普鲁士被肢解甚至被过分削弱,那就等于整个德意志乃至中欧地区就是奥地利一家独大,这对希望涉入欧洲事务的俄国和英国都是不可容忍的。

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是俄国彼得三世因为对普鲁士签订和约而犯了众怒,导致自己被政变推翻。然而推翻彼得三世以后,新上台的叶卡捷琳娜并没有重启对普鲁士的战争,当时俄军还有大部队在普鲁士境内,要想推翻此前的和约与奥地利一起重新入侵普鲁士是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没有做?因为过分削弱普鲁士不符合俄国的利益,实际上七年战争俄国已经证明自己在东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没必要再给哈布斯堡家族打工了。战后叶卡捷琳娜与普鲁士、瑞典等国结成北方联盟,对抗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国波旁王室的联盟。




  

相关话题

  要打仗有什么前兆吗? 
  英国是在什么时候才意识到他们已经和美苏不是一个级别的玩家了? 
  抗日战争中, 八路军战斗力如何? 
  欧洲史里「早期现代」(Early Modern)这个概念指什么? 
  “俄罗斯不断被指责为施虐者。可为什么网上热传的视频绝大部分都是乌克兰做的? 
  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战火洗礼,欧洲人民不应该都向往和平么?为什么北约依旧蠢蠢欲动?乌克兰依旧挑起战争? 
  未来人类进入星际时代后,人形机甲会成为主流武器吗? 
  如果中世纪欧洲出现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能否通过联姻统一欧洲? 
  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为什么瓜分波兰? 
  抗战时,国军为什么不多装备火箭筒来反坦克? 

前一个讨论
假如《魔戒》交给中国编剧会被改编成什么样?
下一个讨论
魔兽的剧情是不是写崩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