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mRNA 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发布,有何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没想说,就随便看看几个答案留言讨论一下就行了。后来评论不断被点赞,也顺便看了看作者的更新,发现这个谣是越造越精彩……

关于疫苗本身就不说了,在这两个回答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说一下采臣老书生回答和评论里的明显谬误:

一、关于mRNA逆转录进人体DNA的事情。

首先明确一点,目前所有的研究结果并未发现mRNA可以进入细胞核。他一直揪住不放的HIV病毒,常规途径是在细胞质内就逆转录了,合成DNA之后进入的细胞核。他后面又拿出来的那篇论文,的确是一种HIV病毒进入细胞核的特殊途径,通过核膜内吞。但是这跟mRNA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那篇论文是说带着衣壳的HIV聚集在细胞核外,然后细胞核发生内吞,把整个病毒吞进细胞核。但是mRNA疫苗是通过LNP包裹的,通过内吞进入细胞质内。这个时候LNP是被包裹在内体里的,LNP跟内体的膜融合之后,释放出mRNA。也就是说,伴随着mRNA的释放,LNP就已经分解破裂了,mRNA是独立出现在细胞质里的,直接就进行翻译工作了,之后就很快分解了。独立存在的单链mRNA不可能进入细胞核,并且也从未发现其可以通过内吞进入细胞核。

二、他恐怕也不知道什么是静脉注射,什么是肌肉注射。一边说疫苗通过肌肉注射,一边说25%的mRNA直接进入血液……

实际情况是,mRNA疫苗是肌肉注射,LNP的完整性的确是70-75%,论文在这里。但这并不是说剩下的25-30% mRNA在人体内自由飞翔了。这个评估是从疫苗的有效性上评估的,因为mRNA如果单独进入体内,很快就会被分解,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要使用LNP包裹进入细胞才能发生作用。

三、他说打完疫苗后,mRNA会聚集在人体各大器官,包括复制最活跃的生殖器官,从而引发基因变异。

实际情况是,疫苗进入人体后主要集中在胸腺、肝脏和淋巴,是为了产生免疫反应的。还聚集在生殖器官……难道你的免疫反应是睾丸提供的么?

这一点的参考文献:这里这里

当然,我个人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有谬误也请指正。


user avatar   zhuangshili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时间 7 月 1 日凌晨,NEJM 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两个新冠疫苗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效果。

这项研究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主动监测,评估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这是 III 期临床试验没有的,也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真实世界研究也做不到的。


它探讨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冠疫苗能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美国六个州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及其他重要的一线工作人员),接种的疫苗是两种 mRNA 疫苗(BNT162b2 和 mRNA-1273),最终目标主要有这么几个:


-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疫苗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保护效果);

-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

-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相比,接种疫苗后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持续时间。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和 III 期临床试验很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从 III 期临床的被动监测变成了主动监测。


III 期试验通常不会对志愿者做定期的核酸检测,而是在志愿者出现疑似症状后再进行核酸检测,再对其中核酸检测阳性的人群做进一步筛选,最后根据疫苗组跟安慰剂组的有症状感染人数,计算出疫苗有效率。


因此新冠疫苗在 III 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有效率,efficacy),通常指的都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


然而如果你看了上面这个描述,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参与者在临床试验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不一定出现症状;而没有症状他就不会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最终他就被当做没有感染过的人了。


所以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简单来说从轻到重应该是:感染病毒→出现症状→出现重症→死亡。


感染病毒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出现症状不一定会重症,重症不一定会死亡。


我们过去的 III 期临床试验判断的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但我们很想知道的一点是,疫苗对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率,又会是多少呢?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 NEJM 发表的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中,采取了主动监测的方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参与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要每周提供一份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通过这种办法,研究人员就可以主动监控到底哪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从去年 12 月 14 日至今年 4 月 10 日入组了 3964 位参与者,其中 796人(20%)未接种疫苗,3179 人(80%)接种过至少一剂 mRNA 疫苗。


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职业以及基础病情况见下图。

我们直接说结果吧。


在整个研究的 17 周内,未接种疫苗的人中有 156 人感染新冠病毒,部分接种的人中有 11 人感染新冠病毒,完全接种的人中有 5 人感染新冠病毒。


(注:在该临床研究中,部分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一针 14 天后并且在打完第二针 14 天内,完全接种指的是打完第二针 14 天及以后)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


-mRNA 疫苗部分接种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81%;

-mRNA 疫苗完全接种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率为 91%。



做个对比,在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当中,BNT162b2 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 95%,mRNA-1273 为 94.5%,但 Ⅲ 期临床研究纳入的是 ≥18 岁人群而非感染风险更高的医务人员。


在另外两个研究目标中,疫苗接不接种同样体现出了显著差异。


-病毒载量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病毒载量为 3.8 log10 拷贝/ml,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为 2.3 log10 拷贝/ml。经过模型调整,后者的病毒载量比前者低了 40%。

检测出病毒时间大于 1 周的感染者中,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比例为 72%,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的感染者比例只有 25%。


-病程方面: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中有 63% 出现发热症状,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中仅 25% 出现发热。

未接种疫苗的病毒感染者症状持续平均时间为 16.7 天,而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的感染者这个数字为 10.3 天。



因此,这个真实世界研究表明,mRNA 疫苗接种,不仅有效保护接种者免遭病毒感染,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其传播病毒风险也会大幅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样明显优于那些没接种疫苗的人。


也就是说 mRNA 疫苗不仅保护接种者,也有效降低了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当然和其他研究一样,该研究同样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

-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7 周);

-疫苗效力判断可能受到病毒载量和检测灵敏度影响;

-未能对所有感染者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

-突破性感染较少,无法深入分析。


但是,这个研究仍然很好的回应了一些质疑,那就是新冠疫苗只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无法控制病毒传播。


实际上,上面种种数据就表明一点,就是这两种 mRNA 疫苗不仅可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出现症状,也能大幅降低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而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他们对于其他人的传染性大大低于那些没打疫苗也被感染的人群。


这一点,对于身处高危环境的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与病毒接触的概率高得多、同时体弱者也更多的环境。疫苗接种降低病毒感染率,降低突破性感染后的病毒载量,不仅仅是保护这些医护人员自己,更重要的是避免他们把病毒传染给那些还没接种疫苗的患者或家属。


尤其是新冠病毒 Delta 变异株在许多国家开始爆发之际。Delta 株可能导致几乎所有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都下跌,无非下跌多少的问题,即便是 mRNA 疫苗,仍然出现了一些突破性感染的报道。


相对于新冠原始毒株,Delta 的传染性增加了 60%,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 45%。


不过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mRNA 疫苗对 Delta 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有效率,像 PHE(英格兰公共卫生署)最近更新的调查报告就表明,完整接种两剂 BNT162b2 疫苗,对预防 Delta 的有症状感染有效率为 88%,预防住院的有效率为 95%。


最后总结一下,新冠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预防感染后出现症状、发展为重症,也能从源头上降低你被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你把病毒传染给更多人的风险。


不过抗疫工作犹如一道大堤,洪水常常会从最薄弱的地方突破。除了疫苗以外,各种社会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同样重要。接种完疫苗后,你也不要忘了那些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相关话题

  中国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 85%,中国的疫情防控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有什么关于大脑的冷知识? 
  梅毒是「被带入欧洲」的吗?在未发现性病前,欧洲人是否只担心怀孕、不担心健康? 
  8 月 1 日湖北荆州新增 2 例本地确诊,系学生情侣,与江苏淮安旅行团病例相关联,目前情况如何?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救一个因为主动参加新冠派对而感染新冠的病人的生命吗? 
  到现在一针疫苗也没打,还有必要打吗? 
  哪些平价产品是中高端产品的替代品? 
  金域医学回应「旗下员工涉病毒传播被立案」,称「正了解情况,比较复杂」,若情况属实该员工将承担哪些责任? 
  做完截肢手术后切下来的废肢去哪了? 
  批评不肯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算不算道德绑架?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google准备用AAB格式替换APK?
下一个讨论
重庆市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会产生哪些影响?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