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00年左右(1995-2005)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francoi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86年生人,这个回答颇有点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意味,算是给当年的上海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回忆吧

其实十年的跨度,对于上海这样一座当年号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句话)的城市来说,实在已经有些太大了。我小时候住在打浦桥(卢湾区徐家汇路瑞金路那一带),后来在94年左右动迁到了莘庄居住至今,小学一二年级在卢湾区,三到五年级在莘庄,初中四年在普陀区华师大里面,高中三年在徐汇区植物园附近某高中,大学则在杨浦区五角场附近。除此之外,因为走亲访友的缘故,常常游走于虹口区,徐汇区衡山路常熟路一带,卢湾区斜土路一带,长宁区中山公园一带,虽然称不上见多识广,但也算是经历了上海不少地区的变迁了


小学二年级下班学期(94年),当时因为动迁的原因,家里从卢湾区打浦桥搬到了莘庄,其实当时还是有些不情愿的,印象很深的是,90年代那会,每次从市区坐着沪莘线(现在已经改名为166)回家,都会看到沪闵路沿路的风景,是一片片的农田,颇有一种自己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的落寞感。当时的上海,田林那块差不多已经是市区的边缘了,南方商城是后来才建起来的商场,当时南方商城建起来之后不知道有多热闹,家里要买东西,都会去南方商城,因为当时那也是离莘庄最近的商场了。。。


在莘庄这里,印象非常深的是,沿路的那些商店,最初都根本没法坚持很久,开了几个月或者一年半载的,就被迫关门歇业了,现在想想,可能是当时莘庄的人真没那么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生活氛围。。。其实说实话,莘庄能够有现在这样的规模,真是想不到的,因为莘庄龙之梦,仲盛这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是很晚才开业的,闵行区中心医院的规模也是后来才越来越大的


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海开始有“大礼拜”,“小礼拜”的区别,“大礼拜”的周六是要上课的,“小礼拜”周六是休息的,后来到了四年级,周六就彻底变成休息日了,不过我每到周六,还是被家里赶到市区去,上语数外的升级班。现在想想,大概从那时候开始,各种提高班,升级班就已经开始遍布全市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早就深入上海家长们的内心世界,当然,我还是很自豪地表示,论读书,本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那个提高学校(已经不是提高班了,那个周末学校一共收了9个也不知道12个班,每个班的人数还颇为可观,40个不止吧)里成绩基本都是最好的几个之一。。。


记得刚刚上初中那会,上海还只有一条地铁(1号线),也就从莘庄到火车站,那时候因为莘庄这边的初中不太行,所以去了普陀华师大那边的一所民办学校,我家和学校之间要两部公交车(部=辆,上海话里用这个量词称呼车子),早上大概用1个半钟头(钟头=小时)可以到学校,下午回家用时则更长。我记得当时,每天下午回家都要坐224/909,在中山西路上堵得水泄不通,而且高峰时段车子都挤得要死,然后在田林换沪莘线(现在已经改名为166)回家,整部沪莘线都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一样。。。所以到了后来,我反而很喜欢那种上完竞赛课之后晚点回家的经历,那个时候车不挤,也不像下午那样在中山西路上要堵上快一个钟头,初三那段时间每周五天里三天要晚回家,各种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的课,不过现在想想还颇为享受,而且华师大研究生食堂就在我们学校边上,号称当时上海高校最好的食堂


那个时候上海只有一条地铁,所以每到上下班时候,公交车都不堪重负,很多时候车子已经挤不进人了,下面的乘客还在拼命往上挤,卖票员(就是售票员,我在这篇文字里尽量用上海话称呼说)有时就会喊——轧一轧,要关门了,不来事额闲话等下一部车子,下一班马上会得来额。。。挤公交,在人堆里钻营的技能,也是在那段时间里练成的(当然后来也荒废掉了)


01年开始进高中,当时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部直达车鲁莘线(鲁汇到莘庄,现在已经改名叫闵行20路),以及莘龙线(顾名思义,莘庄到龙华),当时星期天晚上吃好晚饭,从家里坐莘龙线末班车(大概晚上6点一刻发车)去学校,还要经过一个铁路口,不止一次车子被拦住,然后“当当当当”响了10分钟之后一辆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个年代里,上海还有很多铁道口,90年代那会在龙华那边就有一个(大概就在现在地铁龙漕路站那里),也算是那个时代上海的一个印记了,后来为了改造这些铁道口,修了很多地道;然后高中那会,星期五下午放学之后,学校门口的111路终点站永远是非常热闹的,不少住在上海杨浦虹口闸北普陀的同学,都要坐111路去地铁3号线的石龙路站——顺便说一句,3号线当时叫明珠线,是2000年底通的,上海那时候总算有了三条地铁线,也就是高一那会,我开始经常坐3号线了,因为周五晚上要去闸北五中上物理竞赛课


我记得当时坐3号线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从延安中路到中山公园那段,会看到一片很大很大的棚户区,然后在闸北五中附近,也是一大片的棚户区,每次从那边上完课去宝山路地铁站,其实就一小段路,但总觉得有些担惊受怕。不过这些棚户区后来都逐渐被拆掉了,就像我曾经在徐家汇路的家一样,只存在于那些还对它们有印象的人脑海里了。。。那是一个还不够完美的上海,留给我们这些上海人已经不存在的记忆。上海的棚户区在一点点减少,还住在棚户区里的居民也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已经住进了现代化的公寓,我们应当感到欣慰


后来上大学那会,3号线几乎是必备的选择,坐到赤峰路下车然后转一部公交很快就到了,当然后来发现了各种更优的线路,不得不感叹即便是现在上海地铁已经如此庞大的年代里,发达的公交系统还是让市民们非常受惠。而且因为地铁网络庞大,坐地铁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坐公交车反而不挤,那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车也逐渐少了,尤其是在市区真的不多了

==================================================

记得大概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上海就是一个超级大工地,内环线,外环线,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还有数不清的区域高架都从那段时间开始不断建成,那时候出行最深的印象就是各种麻烦,因为到处在造高架,造地铁,所以原来很熟悉的道路上,到处都是灰尘泥土,尤其是淮海路在造地铁那会,几乎完全变了样,印象很深。不过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上海市政府当时提出那个“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当时宣传是世界最高电视塔),金茂大厦(当时世界第三高楼),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八万人体育场,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等,纷纷在那个时候造起来了,这些都是市政府在不断宣传的,包括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孙桥什么的,当时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


我记得从小学开始,写作文的主题就经常是这个,参观上述某个地方,然后开始感慨祖国日新月异,这是个相当有名的作文套路。。。不过现在想想,也许当时还感慨得少了,毕竟把90年代那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上海,对照10年后,20年后,真的仍旧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谁又想得到,2019年,上海九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上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成为和纽约伦敦东京齐名的世界四大航空港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如果还有一次机会,我会把当年的那些作文写得更加神采飞扬一些!


说到高速公路,我记得96年那会,第一次去无锡参观三国城走的是沪宁高速,后来大概是99年左右,当时和妈妈这一边的亲戚们一起,第一次去宁波慈溪拜祭外公外婆,走的是当时贯通不久的沪杭高速-杭甬高速,花了不少时间,那时候大概觉得,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日新月异了吧。。。大概我们想不到,后来的基建狂魔有多么恐怖,竟然能够在海上造出n座大桥来,后来再去慈溪祭奠外公外婆,就直接走杭州湾大桥了


既然这篇文字是除夕码的,那就要说说放炮仗(上海话放鞭炮)了,我记得小时候,各种漂亮的焰火和爆竹,自己家里放的,邻居们放的,很多很多,大概几年前,莘庄还有很多放鞭炮的人,但是这两年政府明令禁止在包括莘庄在内的很多人口聚居区放炮仗,所以到了新年,那种传统的年味淡了——当然,我们还是理解市政府想法的,但总觉得有点可惜。每当年三十结束,年初一到的时候,或者是年初五迎财神的时候,那炮仗的声音啊。。。真是震耳欲聋


当时上海的网吧很多,尤其是像我们这种身体内孕育着无穷能量的少年们,经常就是每当期中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就冲到网吧里放飞自我,上海话叫“操机”。当时班里不少同学都擅长星际,我这种即时战略天残的人还是玩fifa比较擅长一些。当时上海最著名的网吧,叫东方网点,记得收费大概是5块钱/小时吧,在全市到处都开分店,当时我高中边上都是网吧,至少3家的东方网点,上大学之后,最初在学校周围也都见到过不止一家。。。不过后来网吧也逐渐式微,东方网点也逐渐销声匿迹了,因为到了大学里,大家后来都逐渐自己有电脑,不需要去网吧“操机”,网吧的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


大概是在00年之后,网络媒体刚刚有雏形但还没有做到那么发达的时候,上海的书报亭生意相当兴隆,高中时候我们学校门口马路对过就是一家书报亭(就在那个111路终点站边上),我每次都会去那边买体坛周报和足球周刊,偶尔买买大众软件,那个书报亭老板跟我已经熟透熟透了。我01年上高中,那年秋天书报亭就两次脱销,第一次是那年9月,第二天想要去了解点新闻结果书报亭里的一切报纸都被扫空了,第二次是那年10月中国队击败阿曼队首次打进世界杯,也是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不过那次还好我动手早,所以总算抢到了一份


哦对了,我们高中那时候的班里同学,还有大学时候的上海同学,大多都是申花队的铁杆粉丝,很多人连申花队的球员号码都能够背出来——当然,每到周一,班里的曼联阿森纳球迷,米兰尤文国米三家的球迷,还有皇马巴萨球迷都会各种互相嘲讽,不过那种格调比起现在球迷间的对骂高太多了。03年申花队拿到末代甲A冠军的时候,全班都各种欢乐,然而后来这个冠军因为打假球被没收了。。。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因为地铁还没那么便捷,要去上海的不同地方还真的很难很难,起码从一个角落去另一个角落真的就是半条命快没了,其实就算是大学那会,从西南角的莘庄,一直到东北角的五角场附近,也都是苦力活啊。。。我一直尝试用不同的公交/地铁组合来完成这个任务,想来还是收获颇丰的,尤其是沿着不同的线路,能够领略的城市风情是大为不同的,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现在通勤方便了,两个在城市不同角落的人,都能在人民广场,徐家汇,中山公园,静安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世纪大道等地方会面,地铁给上海带来的便捷度,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小时候觉得,上海有三条地铁,很多了哇!现在想想,自己只能不禁莞尔。。。


上海电视台在那段时间里放过很多tvb的金庸剧,古天乐李若彤的神雕侠侣,黄日华陈浩民何美钿李若彤樊少皇的天龙八部,陈小春马浚伟的鹿鼎记,吕颂贤梁佩玲的笑傲江湖,林家栋佘诗曼江华的碧血剑,吴启华黎姿佘诗曼的倚天屠龙记,张智霖朱茵的射雕英雄传(我大概可以确定,所有电视剧是按照这个顺序依次播出的),都是98年到03年期间在上海电视台放过的电视剧。现在想想,真的是在最好的年纪,遇上了好多最好的金庸剧啊。。。


那个年代杂乱无章的记忆太多了,不过尽管凌乱琐碎,我还是努力地尝试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变成一幅相对完整的图景。大学里,我很喜欢有事没事就去一些自己熟悉的地方,像外滩,南京路,福州路,衡山路-常熟路-淮海中路那一带(这也是我尤其喜欢去的地方),但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上海这个整体并没有太完整的概念,自己的记忆往往都寄存在一些零星的点上


就这样吧,写得太长就写不完了,那个年代值得去发掘的回忆,实在太多。。。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相关话题

  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小镇配合疫情排查暂停开放,情况如何?已经购买门票计划去迪士尼的游客怎么办? 
  有什么是你去了上海才知道的事情? 
  上海和深圳的区别在哪? 
  苏州,上海有没有可能同城化? 
  此次上海疫情结束后(在防疫期间发生的种种事件),大家如何看待上海这座城的。? 
  当告诉你上海迪士尼的实际运营方为国企时,你会怎么想? 
  如何看待上海这一轮疫情? 
  上海人都知道自己祖籍在哪吗? 
  为什么上海发展那么好?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突然与古巴恢复邦交?
下一个讨论
合肥未来潜力怎么样?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