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群魔乱舞。对抗全世界 又不等于 同时征服全世界。
离岸平衡、挑拨离间,联B反C、连D制B。当然是对抗啊,是战略的艺术啊。
对抗,什么时候变成了,除投降跪舔,仅只有 正面A上去怼,的二选一了?
要打败盎萨盗匪帝国,要正视、要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不能自卑仰视,也不该自大蔑视。
首先要明确的是,“世界”这个概念在当下和十九世纪并不是同一个范畴。在现代,你认为理所当然的,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们,在十九世纪都未必存在。在当时,有资格称得上完全主权国家的,仅仅是英法美德意奥俄日等几大列强,剩下的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无足轻重,即使看起来仍然庞大的清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也不过被冠以“病夫”之名,是列强的棋盘罢了,仅仅在帝国主义体系下更多的充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那么大不列颠,能不能对抗十九世纪的“世界”呢?也就是大英帝国能不能同时对抗法俄奥德意日美这几大列强呢?
这是十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小小的英伦三岛控制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澳大利亚、南非的矿产,马来亚,印度的农作物和廉价劳动力,以及英国自身丰富的煤铁资源促进了英帝国工业革命的爆炸性增长,大不列颠的工业产值在巅峰时期能够占到全世界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他们自己也高傲的炫耀如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一样富丽堂皇的帝国,接过了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桂冠。
而帝国的生命线在于海洋,所以英国打造了一支傲世全球的海军,并且死死捏着一个“两强标准”:帝国的海军必须是最强的,同时为了维护最强的地位,要保证第二第三的海军联合起来也不能威胁到自己。即使德意志帝国穷追猛赶,依旧无法真正威胁到皇家海军,1914年的海军大阅兵不仅仅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昂贵积蓄,更是英国对全世界的武力威慑:只要他想,他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点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并且有能力封锁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域。
那么,这样的英帝国,拥有人类有史以来最大领土,最多人口,最强海军的大英帝国,就足够了吗?
实际上并不能,因为同时期,不管是新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还是早就是欧洲老牌列强的俄罗斯,法兰西,也都在穷追猛赶。因此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奉行一个原则,也是他自己的定位,既离岛政策,作为海权国家与海岛国家,如果想依靠有限的人力物力来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就要制造大陆霸权的真空,见缝插针,把自己的地位置于仲裁者而非直接参与者,让每个人都有求于帝国,每个人都畏惧帝国,帝国才能万古长青。就像帕麦斯顿所言:“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因此,为了抑制俄罗斯,英国选择在克里米亚和法国帮助行将就木的老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在远东扶持新生的日本帝国,甚至默许日本在中国扩张其势力;为了牵制法国,英国扶持了普鲁士,并且多次对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大打出手,直至把法国基本赶出南亚次大陆和美洲;为了对付德国,他选择联手法国,把德意志困死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挤压其殖民地,用关税壁垒打击新帝国;而面对新世界尚显弱小的美国的挑衅,龙虾兵干脆把白宫直接烧了。
而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大英帝国虽然强大,但受限于本土的人口和其他列强的压力,帝国是有治理的边界成本的,扩张也不是无底线的,否则就不会在“维多利亚”时代爆发印度民族大起义,爱尔兰危机,布尔战争这些颜面扫地的情况了。他仍然在面对其他列强的联合发难中仰仗别人的助力。这是帝国在国际上“挑战世界”的困境。
那么在国内呢?执掌旧世界牛耳百年之久的第一列强,他旗帜下的普通人,活的怎么样,有资格对抗世界吗,他们因为帝国活的更好了吗?
狄更斯在《双城记》写过这么一段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也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好的注解,帝国也许强大,但他同样虚弱;他也许可以比每一个列强都优越,但他也面对多个列强时选择在鸡蛋上跳舞;即使帝国如此宏伟辽阔,但泰晤士河旁边的英国工人依旧不能少挖两块煤,人们活的怨声载道,爱尔兰更是在一次饥荒尸横遍野。荣华富贵是上流社会的,卑躬屈膝是底层百姓的,英国人的生活尚且并不比德国人,法国人好到哪里去,更何况是那些活的猪狗不如的帝国殖民地的人呢?
不管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日不落的光辉也许耀眼,却从未普及到每个人都能沐浴他的阳光。
现在,你还觉得大不列颠,可以对抗全世界吗?也许面对的远东战场的中国人,印度恒河里的低种姓,非洲矿坑里的白骨,爱尔兰土豆田的枯苗,伦敦贫民窟的饥童投来的,是何等的鄙夷与不屑的目光。而这居然就已经是最强的大英帝国最好的一面,也是他治下世界最好的一面,更是代表了他帝国内最好的一切。
相比之下,比起一个对抗世界的英国,也许人们更希望一个日落的帝国,它体面的走下王座,是对维多利亚时代最好的结语。
钱乘旦的原话得看怎样理解了,只要不是死抠字眼,结合上下文都能知道这句话意思是什么(《大国崛起》纪录片和相关书籍也不难查),在英国史这个领域,国内真没多少人够质疑他水平的。
举例来说,历史上秦灭六国,说明秦国确实能对抗关东六国,这对吧?
但如果硬把这句话理解为“秦国可以同时一挑六,平推灭六国”的话……确定这种理解不是在抬杠吗?
钱乘旦这句话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是指当时英国自身有“离岸平衡”全世界的能力,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或无视维多利亚英国的存在。
能玩儿“离岸平衡”制衡全世界的只能是“超级大国”,而当时只有英国有这个实力,看现在的国际形势就能明白了,非超级大国这样搞,像现在的英法日的类似操作,那叫“搅屎棍”,是掀不起大波澜的。
从拿破仑时代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前)这段时间的英国,确实在工业和军事上对其他国家有压倒性的优势,像库图佐夫等经历过拿破仑时代,亲身感受过英国实力的欧陆精英们,大多认可或至少意识到了这点,知道英国的实力绝非本国可比,其在工业商业、海外殖民和海军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就像当年关东六国的精英们看准备东出的秦国一样。
因为这段时间里,论制造业产能,如果包含印度等殖民地,维多利亚英国大概占全世界的30%左右,而纯工业产值英国一度占欧洲的三分之二和全世界的一半左右,在很多产业和技术领域上近乎垄断,类似二战和冷战刚结束时的美国,因为工业规模和军力的巨大优势,确实是可以“单挑全世界”,视其他大国如棋子。
唯一值得质疑的地方在于,当时的英国除海军外,其军力在规模上始终都不是列强里最大的,像陆军规模始终比不上法国和俄国(和后来的德国),殖民地军队大多数也拉跨,国家的经营商业性大于军事性,加之当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枪炮船舰的产量上尽管英国占优,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即便是在19世纪,英国打的败仗也不少。
说英国像德三那样穷兵黩武军国主义,那它算不上,但要说它文明包容传播“福音”,那它更算不上。
总之就是那种你知道它很强,本国(普通的列强和几个亚洲封建大国)是惹不起的,但要说(普通的列强和几个亚洲封建大国)有多怕它吧,它也没有那么强的威慑力。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