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郑州地铁通报致 12 死事故,原因系「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后续该如何尽量避免?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huan-xi-xi-guo-da-nia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的本质矛盾,其实是——我们究竟愿意付出多大代价来“预防”暴雨造成的损害。

很多人都在强调地铁应该及时停运,也有人指出停运了会造成更多人员滞留,然而其实应对这种暴雨最根本的方法是停工停学。人们不出门少出门,自然不需要地铁一直开着,也不需要考虑人员滞留的问题。

就像最近北京发的暴雨预警,都有错峰上下班以及孩子停止返校的内容,以我个人的体感,那天(周一)街上的车流量少了能有二分之一。

相比较于停工停学,显然北京这种做法是比较“折中”的。毕竟不是南方城市,真的发生台风那个级别的降雨灾害的可能性很低。停工停产对经济的损害太大,显然决策者需要在经济损失和人民可能的生命财产损失中做一个权衡。

虽然这次事件中很多人都把北京当做正面典型,然而北京也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有了现在这个近乎“过度灵敏”的预警系统。

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2012年721特大暴雨,那次北京死了79人,最出名的就是在国贸桥下积水中驾车熄火被淹死了的那位,在一国首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的立交桥下坐在自家车里被淹死,当时同样是刺痛了很多人,我朋友同事有私家车的大多都在那时候购置了砸窗工具以防万一。

这次的郑州地铁也是一样,正是因为是最日常的场景,才能刺痛更多的人。这问题下有强调天灾的,也有强调人祸的,然而其实事情的本质是,郑州和没出过721时候的北京一样,主观的轻视了特大暴雨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预警的反应不够灵敏,预案准备也不充足,最重要的是,对民众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有效减少出行的人流。

你要说这事儿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那为啥北京从721以后就“灵敏”过头了呢?12年以后几乎每年都会有发了预警大家严阵以待痴痴等雨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无非是被打了一下知道疼了,知道有风险了,市民也有了心理阴影,知道积极配合了。

然而同样是北方城市,显然郑州在这次暴雨之前就没有这种“阴影”。

那是不是一个城市只有在因为暴雨死过人之后,才能对这件事产生重视呢?

可以想见这次事件之后,郑州也会变得和北京一样“灵敏”起来。那其他北方城市呢?全都等着死了人再说?

我是认为应该在所有大中型城市都建立面向暴雨的应急预案,并且真正实行下去,而不是像郑州这次一样,预警发了,做了准备可又没有完全做准备,老百姓还在那乐呵呵的上班上学全不当一回事。

希望这次这个事儿能产生点心理上的效果,等各城市都跟北京一样,预警了又下得不够大的时候,民众不至于又在网上抱怨小题大做。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久都不回答轨道交通类的问题了,因为工作太忙,对这方面的关注少了。

说说我的观点: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的意思是:这种大雨多少都会有伤亡的;人祸,是因为实际上可以避免这么大的伤亡的。

一小时201毫米的降水量,放到哪个城市都扛不住。我忘了是不是在这个问题里看到的回答,有人说台湾的降水量是1000多毫米,但那是台风来袭的时候的24小时降水。放眼全世界,我觉得很难有一个城市能抗住一小时200毫米降水量的冲击。

那么地铁运营方究竟有没有责任呢?肯定有

死了这么多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谁都害怕担责,最后谁都不负责

这么大的雨,已经有多处车站进水封站了,能不能暂停运行?
挡水墙被冲垮的情况下,能不能紧急通知停运?
轨道已经有积水的情况下,调度能不能扣车?
司机发现轨道里的水流已经很急的情况下,能不能扣车?

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发挥作用,都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然而整个链条上的所有的相关负责人,都没有做什么

紧急情况要层层汇报,要领导批示,否则没有人敢担当起停运的责任。但暴雨不会等待领导批示,所以灾难就这么发生了。回头看看很多其他的灾难都是如此,尤其是一个事故原因链条上的所有人,都在犹豫或者犯错的时候,那么就可能会是一场惨烈的事故。

7.23动车追尾:死亡40人。

1. 信号故障了能不能扣车?
2. 信号故障能不能电话调度?
3. 为什么故障的区域会显示成绿灯而不是红灯?
4. 目视行车能不能限速60?
5. 事故前的几秒钟,才告诉后车前面有车,如果提前几分钟呢?

4.28胶济铁路脱轨:死亡72人。

1. 临时限速命令没有按流程下发
2. 没有确认外局车辆收到限速令
3. 铁路局调度员漏发调度命令给当天的车次
4. 附近车站值班员没有确认限速命令
5. 司机没有认真瞭望

造成这种“谁都怕担责,最后谁都不负责”的情况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假设,地铁提前停运,没有造成伤亡,那么会怎么样?

1. 没有人会得到嘉奖
2. 民众会抱怨地铁停运导致市民被困在路上
3. 如果是底层员工(比如司机)主动停运的,那么还可能担责,至少要扣奖金

不往远了说,就今年五一,北京西站因为接触网异物导致列车大面积晚点,有旅客感谢铁路部门安全工作做的好吗?不会,微博上只会有汹涌的民意去批评北京西站工作混乱(北京西站旅客滞留现已恢复正常_腾讯新闻)。

安全工作,是会陷入这种困局的:事故没发生,得不到奖励;事故发生了,要追责。这种方式不改变的话,下次,也许是其它城市,还会有类似的问题,甚至有更惨烈的伤亡。

除了这个安全困局之外,还有一个教训值得重视:就是地铁如何快速疏散乘客

这次事故里,很多人是发现前方走不通,又返回回去的,最后被困在车里。试想一下:如果疏散的快一点,是不是就不会死这么多人?大雨不是疏散慢的借口,疏散就需要针对各种灾难做演练:

1. 为什么到站台的位置,需要上下台阶?人多了怎么办?踩踏了怎么办?
2. 如果是火灾呢?地震呢?恐怖袭击呢?
3. 如果是早晚高峰,车厢里人挤人呢?

地铁的疏散通道是不是没考虑到灾难的情况?是不是没考虑到人多的情况?试想北京地铁1号线、5号线、10号线这种早上人挤人的线路上,如果发生灾害,一个小小的疏散通道够不够用?要多久才能让上千人跑出来?还是说要死掉一多半的(几百)人?想想就很恐怖。

任何城市确实扛不住一小时200毫米的降雨量,但应急预案确实需要加强。应急预案能不能起到救命的作用,一个方案不行,就要有备用方案,甚至备用方案的备用方案,毕竟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事情。

这次的事故教训就是:要么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停运);要么如果发生了,尽快疏散乘客。后者虽然是亡羊补牢,但仍然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user avatar   yue-han-z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州暴雨,水灌入地铁导致12人死亡,看了亲历者的叙述经过,我觉得应该把这一整起灾害事件还原,让大家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后如果不幸遇到类似灾难,该如何面对。



7月20日下午五点,郑州特大暴雨已经让路面严重积水,王宇(化名)本来已经不报回家希望了,准备在公司熬一夜,可一查地铁还有,于是赶紧冲下楼去赶地铁。

五点多王宇乘上地铁,要坐7站到月季公园站,平时这是15分钟的路程,可这回却非常不顺。

上车后地铁先后三次临时停车,而且一次比一次时间长。

先是在人民医院站前停了,然后是海滩寺站前停了,最后一次是停在了海滩寺到沙口路站之间。

这第三次临时停车,车刚停下就有大量的水从门缝涌入车厢,一开始涌进来的水是清的,后来就是黄黄的泥水。



水涌入的特别快,有警觉的乘客马上拿出手机报警,打119,110,但是因为地铁是停在两个站之间的隧道里,信号特别不好。

此时王宇突然看到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从前面走了过来(后来知道这人是司机,是列车长),司机从前面一路往后面走,旁边有人问他怎么回事。

司机回答说,前面走不了了,我们要把地铁“倒回去”。

司机走到车尾,能明显感到车子发动了,可是没有倒多久,车只倒了一会儿就倒不回去了。

所以很快王宇就又看到司机从车尾再经过多节车厢,跑到了车头,这时候车厢里的水,已经从鞋底涨到了脚踝。

大家都慌了,但是没乱。

可是水还是一直在涨,所有人只能等待,等了很久大概有一个多小时,这时候水已经淹过小腿了。

到了晚上六点多,列车长又一次往后面走,他挨个车厢通知,让大家都集中到前面的几节车厢去。

因为地势原因,越后面的车厢,淹的越快,于是所有人都被集中到前面几节车厢。

然后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水从小腿,淹过了膝盖。



一直到了六点四十左右,列车长和一个穿反光背心的防汛工作人员过来。

防汛的人告诉大家,不能再等了,水已经开始倒灌了,我们要马上自救。

然后防汛的就开始教大家出去时候从哪走,怎么走,前前后后大家一条直线,人拉着人,相互拉着,而且一定要拉着手腕,谁也别松手。

教完后,地铁上的人就准备自救,陌生人之间已经开始前前后后拉着对方手腕了。

这时候车厢里的水和外面的水之间,大约有40厘米的落差,列车长开了一扇门,就是最前面驾驶室的那扇门。

开门的瞬间,水汹涌的倒灌进来,最前面那个防汛的人差点没站住,后面的人赶紧把他托住,人才没摔。

然后开始往外面撤离,地铁隧道里有一条应急疏散通道,大家就手拉着手走这条通道,可走了没有20米,前面停住了,然后最前面有人喊,快回去!快回去!

不知道为什么才走了20米就叫“快回去”,大概是前面的水流太大,把应急通道也淹了。

在王宇站的位置,应急通道和下面隧道的水面,只有10厘米的距离。

自救失败,万般无奈大家只好再回地铁。

再回地铁的过程不顺利,因为最先回地铁的人都挤在第一第二节车厢,那后面的人就上不了车了。

而越往后的车厢,水淹的越深,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往后面走。

列车长和没上车的乘客都在外面喊,再往里走走,再往里走走,最后还是几名男士带头往再后面的车厢走,这才让所有人都回到车上。

列车长和防汛的最后上车,跟着很勉强的才把打开的驾驶室的门关上,但外面的水还是不断往里灌。

这时候,可能因为开了门的关系,加速了车厢内的水位上涨,水已经涨到腰了。



而且因为更多水灌入车厢,明显感觉到车厢歪了,整个地铁是斜着的,车厢里有孕妇有孩子,体力不好的已经站不稳了。

很多乘客拿出手机,打更多的119,110电话,通过各种方法向外界联系。

到了七点多,水漫到胸口,身高矮的女同志出现了呼吸困难,大家把她扶到座位上,让她站在座位上,这样能好一点。

随着水越涨越高,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座位上,在后面几节淹的更快的车厢,水已经淹到了脖子下面。

这时候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晚上八点,车厢里断电了,应急灯打开。

整个车厢里显得昏暗,几个人举着手机还能看到点光,有人开始哭,有人失控大叫,慌乱中,也让更多氧气被消耗



这时候旁边有个女的,她老公好像是消防员,说是水里也有氧气,可以把衣服在水里浸湿,捂在口鼻上,这样多少能吸到点氧气。

因为缺氧越来越严重,有人喊砸窗,也有人喊不能砸,砸了窗外面水灌进来更糟糕。

可是再不砸就根本不可能活,就有男的开始砸窗,可找不到破窗锤,不知道用什么砸。

突然想起来地铁椅子下面都有灭火器,于是就有人潜到水里,想把椅子下面的灭火器取下来砸窗。

可车厢里又暗人也慌,试了几次取不下来,最后只能用一把雨伞砸窗。

可伞怎么能砸的开窗,加上一直泡在水里又缺氧,体力也越来越差。

突然之间,那个砸窗的被水顶到了车顶,他脸冲着车顶,只露出嘴巴和鼻子呼气。

因为体力不知,人已经有点晕晕乎乎了,旁边的一个高个子大哥,一直用手帮他顶住头,不让他头沉到水里。

这时候其实大家已经很绝望了,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都是那种大口喘气声。

很多人都已经因为缺氧迷迷糊糊了,就靠着最后一点求生的信念在撑着。

突然前面有人递过来一个灭火器,还有体力的人马上继续砸窗,砰、砰、砰,所有人都盯着那个砸窗的点。

终于在砸了五六分钟后,玻璃裂出一个窟窿,氧气进来了,救了命了!

跟着有人把缺氧的人拖到窗口,让他们能吸上空气,老人或者孩子,也被托着,托到脸对着车顶吸气。

不久后更大的希望出现,有个男的叫了句“水下来了”,刚刚快淹过鼻子的水,好像是降了几厘米。

十几分钟后,水又降了十几厘米。

这时候最前面车厢的乘客,说是看到了光!车厢外面有光!

大家都知道是救援队来了,有人哭了。

因为水位下降,越来越多的窗被砸开,同时最前面驾驶室的门再次打开,救援队示意从应急通道赶快出去。



可由于地铁被冲歪了,原本你站在车厢里,一步就能跨到应急通道的台阶,可现在中间距离有三米远。

于是就用输水带做安全绳,一头系在台阶的把手上,一头系在车厢里,乘客就抓着这根安全绳上应急通道走。

为了让乘客能平安上应急通道,救援队员就站在洪水里,扶着过去的乘客,水都没过了他们的脖子。

大家看到了救援队,也都看到了希望,有个男人喊着“让老人、孕妇、孩子先走”,所有人都很配合,没有一点乱的。

老人孕妇孩子过去后,是女人走,最后才是男人。

九点多,王宇跟着队伍拉着安全绳走到了沙口路站,在地铁的候车站台上,地上躺着几个人正在救治,有人是缺氧昏迷了,有人是长时间泡水失温了。

……

王宇后来回忆说,当听到救援队来了的时候,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命不该绝”。

因为当时的情况真的非常紧急,水已经淹过了脖子,车厢里都是那种大口呼吸的声音,真的只差一点,如果救援队再晚来一会儿,水再抽的慢一点,那他可能就回不来了,整趟列车几百号人可能也都有危险。

所以他特别感谢救援队。



整场灾害事件的大致经过就是如此,那么为什么这次地铁倒灌洪水的灾害会这么严重,造成12人死亡的悲剧?

第一,是短时间的超强暴雨。

7月20号16-17点,一小时内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创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第二,暴雨冲垮地铁出入场线挡水墙,致使大水灌入正线。



这就是这次大水灌入地铁隧道的路线,在上面是5号线的停车场,地铁列车去停车场,或者列车从停车场入正线,走的都是这条隧道。

而在地上停车场,到地下隧道之间,有一道挡水墙,防止下雨时候水灌进地铁隧道。

可是20号的晚上,因为雨下的又快又大,直接冲垮了这道挡水墙,于是洪水就从这里,源源不断的灌入“地铁正线”隧道。

然而一个盲点是,地铁运营单位,并没有在挡水墙位置,安排人员看守,或者设置监控探头。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盲区”,太平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关注挡水墙,所以不会安排人员看守,或者装个摄像头。

可也正因为这个盲区,7月20号,当特大暴雨冲垮这道挡水墙的时候,没有人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个破口,等注意到时,墙已冲垮,再想补救,就很难了。



第三,为了省电,会把车站做的高,隧道做的低

为什么挡水墙被冲垮后,洪水会往隧道里灌的那么猛?

一个重要原因是,地铁在设计时候为了省电考虑,会刻意把车站做高,而把隧道做低。

这样地铁出站的时候就是下坡,利用下坡更快加速,而进站的时候是上坡,利用惯性上坡,这样省电。

这种设计,就让洪水倒灌进隧道的时候,会异常凶猛。



第四,发现洪水灌入隧道后,为什么驾驶员不直接冲进车站?

驾驶员上岗前都经过严格培训,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应对,一般来说驾驶员都不会“越轨行事”。

按照培训要求,如果隧道进水,只要水没有淹过轨道,就能开到车站。

而如果水淹过了轨道的话,就应该停车,因为地铁的很多控制系统和接收信号器全都在底盘上。

水淹过轨道,可能造成控制系统受损,信号接收器受损,在这情况下强行冲进地铁站,可能造成地铁失控。

所以培训要求,水淹没过轨道,应该停车,然后安排乘客从隧道的应急通道撤离。

这样做才最安全稳妥,所以地铁驾驶一般都不会冒着淹水把车子冲进车站。



第五,为什么下大暴雨地铁还不停运,还要继续开?

因为级别不同,需要请示。

地铁企业,无权决定停运,它只能决定临时关闭哪几个站,而全线停运的决定权,在交通主管部门。

事实也是如此,在20号大暴雨来临时,地铁企业已经发布20余条车站出入口封闭信息。

但是如果你要全线停运,必须上报交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批了以后,才能停运。

这上报审批,一来一回,肯定需要时间。

而且当天的情况是,大雨已经导致路面严重积水,地面交通近乎瘫痪,大家心里都很焦急,想快点回家,而地铁成了很多人回家的唯一希望。

如果当天地铁五点就全线停运,那老百姓又会把地铁公司骂死。

……

这是一场灾难,造成了不幸的伤亡,灾难过后比重建更重要的是,补上漏洞。

比如对于重点区域的挡水墙管理,至少要装个摄像头吧,这样可以在挡水墙被冲垮前,紧急安排人手抢救,挡水墙如果不垮,也不至于有后面那么惨痛的灾害。

再比如,对于驾驶员的培训,我无意责怪地铁工作人员,没有人面对过如此极端的天气状况,培训课程上也不会教你这么极端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7.20事件里,有一次组织自救的失败,自救前水在膝盖,开门自救失败,再回来关上门时,水已经淹过了腰。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案例,为今后加强地铁应对极端天气的培训,提供了一个沉痛的教训。

还有就是权限的下放,危急时刻请示、研究、再批示,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浪费多少时间?这等于是让情况更紧急。

在危急时刻,一线的人员是最了解情况的,也是最应该下判断担责任的。

更何况面对人命关头的事,宁愿“料敌从宽”,就是你宁肯做最坏的考虑,去把列车停运了,就算事后发现反应过度了,也应以人命为第一考量。

最后愿逝者安息,河南加油,中国加油,感谢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


感谢点赞,转发和分享


user avatar   li-jian-37-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推荐大家去看这篇zhihu.com/question/4735

补充一下地铁患难人员的交流群,请其他人员不要随便加入。本群是此次因暴雨受困于地铁五号线生还者的交流群,目的是为了给一起地铁中经历生死的各位朋友们一个联系的渠道,能寻找丢物,能寻找救命恩人,希望不是此次列车受困的人主动退群,给我们这些亲历者们一个交流空间。其他人请主动退群 。

我当时就在五号线地铁这趟车上,讲一下我的经历:我从五号线姚寨站上车,当时地铁内没有积水,看到地铁没有停运,我以为能正常运行。我坐的车厢大概是第三节,位置比较靠前,地铁运行到市人民医院大概停了二十分钟左右,到海滩寺的时候大概停了十五分钟左右,然后继续朝沙口路站行驶,行驶到一半的时候地铁突然停车,过了一会,车长朝车尾走去,并说前面有积水,车过不去了。我猜测车长是想把车往回开,过了一会地铁往海滩寺方向走了几十米的距离就又停下了,过了一会车长回来说车无法行驶,让我们跟着他从逃生通道走出去。这个时候车厢里所有人开始缓慢朝第一节车厢处打开的两扇门移动。(中途有位小姑娘站在座位旁边还在指挥我们疏散,并安慰我们不会有事,当时以为她是工作人员,现在回想起来不是,应该只是一位善良的小姑娘,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从逃生门出去之后,疏散通道很窄,只能站一个人,此时铁轨上的水位已经涨起来了,目测有二十公分左右,我特别留意了一下铁轨旁边有几根管道,用来确定水位多高。人群慢慢往前移动走了没多远就走不动了,过了不知道多久,估计十几分钟的样子,队伍还是一动不动,但是水位涨了二十公分左右,已经淹没铁轨旁的管道。此时我的心情是十分焦虑的,甚至拿出手机准备给媳妇交代事情了,在隧道这种幽闭的空间,旁边是上涨的水位,逃生的一条路却迟迟无法前行,我想其他人的心情也差不多,这时候后面的人开始齐声呼喊“往前走,往前走”,但是队伍就是没有动。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水位开始接近逃生通道的地面,我回头发现我后面的人开始往反方向走。我依稀看到前方是地铁站台,心想着,两边疏散可能会更快一些,加上队伍前不远的地方有我的同事,我就没有跟队伍返回(现在想想也幸亏没有返回去)。

随着疏散进行,我渐渐来到站台附近,这时候才发现,原来通道和站台中间有台阶,需要先走下去几节台阶,然后再往上走几节台阶才能上到站台里。有一位地铁工作人员站在水里,弓着腿让我们踩着他的腿通过,轮到我的时候,我手扒着扶手,顺着台阶往下走,想尽量给后面的人多留一些时间,脚往下试探找着力点,此时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再一奋力往站台一侧的台阶上迈,才算过去。直到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前面的人疏散那么慢,上到站台的时候,水已经到我膝盖的位置。我搀扶一位老爷子,我同事搀扶一位老太太,一起走到了地铁的地下一层。地铁站外面也已经洪水漫天,没办法,我俩淌着水回的家。此时大概七点半左右。

回到家九点多看新闻说地铁乘客已经全部救出,当时还很高兴,但是过了一会再看新闻,说地铁里面还有被困乘客。直到最后,说是12人遇难,这几天一直在回想这些,想起上涨的洪水,想起网上传播的大水淹到脖子的视频,想起不幸遇难的人冰冷的身体躺着地铁站的视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经历过这些,我一直在想问题出在哪里。

我有几个疑问,一是从逃生通道去往地铁站内为什么设置台阶,造成了疏散的拖延,估计好多人是因为前方无法疏散,才会折返回地铁车厢内等待救援的;二是沙口路站停车的位置可能是两站的较低点,造成洪水从两侧往中间涌;三是地铁站内的疏散工作人员太少了,我能见到的有不到十个人,其中两名是女生,如果不是消防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后果不敢想象。其他的回答太专业了,我仅以亲身经历建议规范编订、设计、施工还有地铁运行公司,充分考虑地铁逃生时的人员心理状态以及逃生能力,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沉痛哀悼此次事件中遇难的同胞们。


user avatar   shi-wu-xin-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24日更新

目前官方公布的9名遇难者都是女性,

按当时的情况看,

死因估计是压迫性窒息和长时间泡水引发的失温。

所以说:

各位女同胞们别减肥了,

好好锻炼锻炼身体吧


7月23日更新

发现有人在居心叵测的故意挑拨是非:

恶意扩大问题范围,
把问题扯到与本回答毫不相干的水利电力等其他部门,
乱扣反对郑州市政府,反对河南省的帽子。
恶意指责他人歧视河南人民。


先看看交通部给这次事件的定性,

再看看交通部在2019年10月16日发布的红头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的通知_2020年第4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

第三十二条 (三)因降雨、内涝等造成车站进水,严重影响客运服务的,行车调度人员可根据车站申请发布封站命令,组织列车越站。线路积水超过轨面时,列车不得通过。



原回答:

有人说郑州地铁这次是遇到了超纲的考试,

但前几天北京已经给过他们答案了呀:

不需要全线停运,

但必须及时改变运营指挥,

严禁列车进入淹水站区。

2021年7月18日 北京地铁6号线金安桥站遭遇雨水倒灌,金安桥站是迅速停止服务,同时可能被雨水倒灌的6号线金安桥-杨庄区间,磁浮S1线桥护营-金安桥站同步停止运营。

但郑州地铁还是想用常规方法去应对,

只是将淹水站给封闭了,

列车只是通过不停车。

结果当然就是考砸了,

列车被困在了淹水的沙口路站,

而考砸了的代价就是12条生命!

你郑州地铁怕因为停运挨骂,

上海申通地铁表示这是家常便饭





感谢 @知乎视频 帮我将昨天的回答做成了视频。

郑州暴雨乘客被困地铁车厢,为什么会这样?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进行自救?地铁防洪需要增加哪些措施?

在发了这个回答后,与 @解释X-PLAN 进行沟通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局外人并不了解的情况,

今天正好借这个官方通报的机会进行下说明。

【郑州地铁12人不幸罹难 事故原因公布】7月20日,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车在沙口路站~海滩寺站区间内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在地铁员工、应急救援队、公安干警、解放军指战员、义务救援队及热心乘客的共同努力下,共解救乘客500余名,12名乘客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5名乘客送院观察,生命体征稳定。目前,地铁集团正开展抢险除险和运营恢复工作。

先解释几个关键词: 地铁停车场、地铁出入场线和挡水墙

1、 地铁停车场是什么?

地铁停车场可不是咱们平时在大街上常见的那种停着几辆汽车的停车场,

而是地铁在线运行列车的车库,所有列车的在晚上都必须回库检修。

郑州地铁5号线采用的是6A型列车,列车长140米,宽3米,在线运行列车70余编组,就算是紧紧挨在一起也要有29400平方米。

至于这次的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呢,它长这个样子。

从图片上可能看不出有多大,我找到了《五龙口停车场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标公示,公示表明五龙口停车场占地面积96023.17平方米,相当于“12个足球场”的大小。

在就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昨天我听说“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积水后就开始担心了吧,

在暴雨之下,五龙口停车场变成了一个12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


2. 地铁出入场线

就是图中画红圈的位置。

他一般是这个样子,两遍是墙,中间是轨道,斜着插进行地下。

它就是列车从平时的运营轨道上返回车库用的轨道线路,

由于是从地下隧道开往地上的停车场,所以会有一定的坡度,

而防水墙就设在这个深入地下的洞口、

3.防水墙。

很多人以为的防水墙是这个样子的,用钢筋水泥铸就的。

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是几块钢板在加上沙包的临时性防洪设备。

其实大家在地铁站上应该也看到过类似的东西。

其实按照一般的防汛标准,这些设备上足以抵御雨水的冲击的,可这次的雨实在就太大了,

一下子就将五龙口停车场变成了一个人工湖,

然后全程40公里的郑州地铁5号线的中的这个最不起眼“龙口停车场防水墙”成了整个防汛工程中最大短板,

它决堤了,让这个12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的里面的涛涛洪水顺着出入库线的隧道就冲进了隧道,直接就将离出入库线最近的车站的沙口路站给淹没了。

我没算过这到底有多少水,但可以想象,12个足球场大小的人工湖的水沿着一个6米粗的管道(隧道直径)冲到地下35米(沙口路站区间最低点)处的时候会有多大的冲击力。

对当时在这个位置的列车上的人产生了多大的伤害,而列车上的人有多么的绝望。


user avatar   gong-teng-xin-y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险情,绝大部分地方的处置都是比较到位的,但也有个别地方因为“层层等命令”,该停学的没有停学,该停运的没有停运,应急机制启动滞后、运行不畅,造成人员伤亡。


各位ETC,国家发改委、新华社没点名,但说的谁不用争吧?是不是存在这种问题是肯定的吧?

几天前,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视察杭州地铁站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遇到突发状况不能层层等命令,要有第一时间的意识”。山东济南市交通部门日前也强调,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公司可以先紧急处置险情,然后再进行上报,给予现场值班人员自主权,提前预判,果断处置。这些观点和做法给人启迪。

这文章说的就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某地铁,没错吧?



我们总嘲笑蒋公微操机枪手,但是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应急管理,却有一种更加荒诞的现实:


机枪手想换个位置,不能自己根据战场判断,要请示排班长,排班长怕承担责任,需要请示连长,连长也不敢拍板,于是请示到了营长,营长想好家伙让我担责,我才不,于是继续请示到了旅长。

在很多城市,表面上因为重视地铁,实际上为了推卸责任,地铁停运现场司机自己不能决定,调度中心不能拍板,运营分公司、公司不敢下令,甚至地铁集团也无权决定,最后需要市政府来下令停不停。


你说一个来回请示决策,需要多长时间?


如何避免?你明确到人,明确停运条件,再明确免责条件,就行了。

高层下个两头堵的模糊话,基层怎么做都是错,这才是基层不敢拍板的原因。


user avatar   dantes-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ZV-1 的最大缺点是只有 1 寸底, 加上开了 EIS 之后焦段实在是不好看, 就算能加手柄, 等效 26 左右的焦距的画面拍 vlog 就很难看了.

ZV-10 的刀法思路和 ZV-1 没有本质的不同, 都是刀 EVF/IBIS, 但是 a6400 这样的机器虽然有 IBIS, 就算能和 OSS 镜头防抖同时启用, 但是那玩意对视频来说效果太差, 所以 ZV 和 Alpha 系列在非全幅产品上是有区别对待的.

当然 ZV-10 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1650 的等效最广端还是 24, EIS 开启之后变成 26, 那和 ZV-1 的差别也就是屏幕翻转方向、1.5x 传感器面积带来的更好的高感.

镜头方面, 腾龙的 11-20mm f/2.8, 开启 EIS 等效约 18-33mm 大概是比较适合 vlog 题材类的选择.

但总归残幅的镜头选择真不如全幅, 你能选到 20G(24GM 类似设计), 三洋 20mm 这样的优秀 vlog 镜头, 而且 A7C 这样的机身仍然保留 IBIS/EVF, 也有视频对焦的升级.




  

相关话题

  长沙穗城轨道交通待遇?我妈被骗了,非要给人12万让我进长沙6号线,我现在急死了?求支招? 
  如何看待大学生淋雨降旗却被网友嘲讽是装逼? 
  2021 国庆期间山西多地连日暴雨,晋中、吕梁、临汾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目前救援情况如何? 
  复旦大学表示张文宏博士论文不构成学术不端,符合当年博士论文要求,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手拿馒头矿泉水受访,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何看待美UFO秘档将曝光?是否真实存在UFO? 
  为什么有些国外地铁不设屏蔽门? 
  河南新乡遭遇极强降雨, 受灾人口超 128 万,目前情况如何? 
  现在有没有独居的蚂蚁? 
  湖北随州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其中柳林镇降雨量超过 300 毫米已致通讯中断,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最近某短视频上 jk新穿法 怎么看待这问题?
下一个讨论
请问马耳他语与阿拉伯语的关系?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