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眼看着儿子在英国不打算回来了,该怎么办? 第2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能听到一种说法,那就是『子女最好有出息,但是也别太有出息』。

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有出息的话,不拖家长的后腿,不需要老人再给子女兜底;而『太有出息』往往意味着子女走远了,或者去大城市,或者去国外,总之很难在父母身边,生几个孙子孙女,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了。

其实,如果真的『太有出息』到财富自由了,父母一般是非常乐见其成的,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不仅仅是父母,而是整个家族都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主要问题是,平常语境中的『太有出息』,其实是中高级的中产——还是要打工、做生意挣钱的。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冲突,那就是父母养老意愿和子女事业发展的矛盾。

从养老的角度来说,亲生子女照顾目前还是很难替代的。可以找护工,但是高级护工昂贵的开销,也不是很多人能够出得起的。所以纯粹从老人的的利益出发,确实存在子女的出息和自己养老待遇的非单调性:


随着子女逐渐的有出息,开始老人们是高兴的,因为能自给自足,还有经济实力照顾自己;但是随着子女继续有出息,逐渐了离开了父母身边,这个时候子女的发展和老人们的养老就是冲突的,因为一方面子女虽然有发展,但是还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代替自己,给父母充实又周全的晚年,而对父母来说子女已经离开,其实就自身境遇而言,是不如「没那么有出息」的子女能够在自己身边随时有个照应的。

这个就是我画出来的「养老之谷」。必须要等到子女的发展跨越了这一天花板之后,父母的效用才能够超越之前的局部最优。

而形成这一养老之谷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上,就是养老设施的问题。在养老机器人AI能够投入商用之前,养老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对没有血缘关系,完全靠商业合同维系的人来说就是压力很大、并且很难从中获得乐趣的事情。并且商业合同还存在双重道德风险,之前说的护工虐待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养老院也害怕自己给予老人的自由度过多,而出了什么事情导致子女上门来闹,所以反过来又只能限制老人的自由。

子女——养老院——护工——老人之间,每一方都是通过合同和法律来维系的,所以整个链条的互相不信任,互相推卸责任,效率损失是很大的;而子女养老,子女——老人直接联系,通过血缘沟通,彼此天然有信任,效率就会高很多。

主观上,也就是上一代人对养老的偏好:对儿孙绕膝,N世同堂的传统价值观的追求,是很难改变的。并且还要考虑上一代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在这个过程中把彼此工具化,——也就是说,这个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有用」——对家庭有用,对伴侣有用,对子女有用,对单位有用。

这种观念的好处就是很培养责任感,可以在过苦日子奋斗的时候,互相奉献;但是等到老了之后,单位不用了,家庭也没太多事了,子女也用不到了,就很容易陷入到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怀疑中,从而感到空虚。

客观的问题,要依赖于科学发展,主观的问题,要依赖于时代的进步。说白了,对题主而言,第一要早做打算,做好自己儿子长期不能回来的准备;第二,现在还年轻,心态开始慢慢调整,或许还来得及,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不依赖于其他人而生活的意义。


user avatar   hua-jian-yi-hu-jiu-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亲身经历的事,2019年,坐标重庆。

当时陪爸爸在某三甲化疗。我是独女,大学考到重庆,定居重庆后把爸妈接了过来。怀孕那年正好我爸确诊肺癌,我就辞职了,专职照顾宝宝和我爸。

当时运气好分到了双人间,隔壁病人是70多岁的老头,陪床的是他老婆。重庆的权威三甲,了解的都知道,因为是军区医院,不搞国际部特需部,环境都不好。反正很少老人家陪床的,基本都是子女陪着。

我爸话多,就跟隔壁聊起来了。隔壁牛逼哄哄的,说起自己两个孩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老两口也加拿大和美国的绿卡都有。边说还边拿出来非要我爸看。我爸说:你们到医院来带医保卡就行了,带绿卡有什么用。

然后我爸对方问起病理是什么、突变是什么、吃什么靶向药,一概不知。而且这一问把对方给问慌了。

后来医生查房时候找我聊了几句治疗方案的选择。我爸生病后我一直在网上找资料,我爸的主治特别好,很愿意跟我讨论治疗方案,尊重我们的治疗意愿。我找的国外新实验组的数据,主治也很愿意采纳,支持我用国外最新的方案。有的药医院没有的(这种医生不会主动提,除非病人家属主动提出要用),也同意我自带药去用。

等医生走了,隔壁老婆婆就特别热情的拉我帮他看看病历。我看了下,按指南用的国产pd1,如果是我爸这种情况,我会选择进口的k或者o;或者80岁抽烟史盲试特罗凯或者2992(因为他家是抽血做的基因检测,准确率不高,可能假阴)。不过我也不好说让人家盲试的话,只是提醒k或者o的数据其实比国产的好的多,经济条件好还是用进口的。又问对方怎么不去美国的MD治,让你大儿子帮你联系啊。

老两口年纪是太大了,脑子都有点不清楚,沟通也比较困难。听我一说起美国,又把绿卡拿出来给我看,说起两个儿子。

也真的是挺难的,就医院那个陪床椅,我妈50多岁我都不敢让她来睡,这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还睡在这里。

后来医生开了外购药让出去买,找不到药房,来问我;医生开的一堆检查,这个地方那个地方跑一圈,也是我几遍几遍跟他们讲。病了大半年了,也不知道平时要把癌症病人的营养液、胸腺肽之类用上。现在的大型医院,我老公40多岁的人都不肯自己去医院,非要拉上我,他说他完全绕晕了搞不懂。七八十岁了去搞这些真的够呛。

这次的住院经历完全改变了我爸的三观,如果给儿女打分满分100分,估计我爸以前给我打70分,这次以后打120分 。现在我两个孩子,我老公一直坚持的是得国外去读研究生,我一直给孩子洗脑(备注一下,洗脑的意思是教育,受不了评价里那些童年不幸福的人)以后必须回来,也在给老公洗脑大宝出去就行了二宝留下来。

————————————

2021年12月更新:

评论区吵死了,也很多说我自私的,就我给娃洗脑出国了必须回来这个是不是自私的,我补充一下。

1、生下孩子,孩子能不能该有更广阔的天地自己去闯荡?当然该啊。

但是,去国外不回来=去闯荡?他去国外回来了=限制孩子发展?国外有两个月亮?

父母能不能以人生经验指导孩子的路?我明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就有更好的未来,我为啥不能教育孩子认清时势选好将来的路?

2、请不要把“从农村/县城到大城市”和出国作为同样的情况对比。

中国,城市是一定比农村/县城就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的。我个人是从四川省的小县城到重庆市发展的,父母希望我考进老家的公务员,我一次没去考过;我成家立业以后,给父母在县城把楼梯房换成了电梯房供他们居住,同时我在重庆的房子也给我父母准备了房间,我爸爸生病以后,因为县城的医疗条件不好,我就把他们接到了重庆和我共同居住生活。我老公是从重庆区县到主城发展的,我们在隔壁小区也买了一套两室的房子给婆婆居住。

各位尽可能到大城市发展,但是大城市不是你放弃赡养义务的理由。

再说出国了。中国的大城市一定比农村和区县好,所以去大城市发展一定更好;但是外国一定比中国好吗?我让孩子定居国外不回来就是给他更好的人生吗?

3、我家的具体情况。大儿子是学霸,在本市最好的中学之一班级前几名;小儿子学渣,本市最好小学之一稳定全班倒数三名。家里小公司技术工作必须大宝接班,要他出国是因为他需要学生物,国内的生物落后国外很多。他如果不学生物我才不让他出国,国外治安那么乱。现在我给大宝洗脑主要三条:第一,毕业必须回来,你的家人、产业都在国内,你放着家里的积累不要你去国外自己闯荡你是有病么;第二,我和你爸都绝不接受歪果仁媳妇;第三,学业再紧张跆拳道必须练,跆拳道学完还要学散打,以后去国外治安太乱。

至于二宝,在哪儿都是混文凭。他如果长醒了可以读个本科就在国内,如果高中都考不上那才只有国外去混个文凭。我家是特别典型的大宝智商高二宝情商高,所以大宝做技术二宝做管理。

4、至于说什么要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抱歉,我在知乎另外有篇很热门的回答就是关于国内积累的。讲了一个父母都在权威三甲医院有根深蒂固的关系自己非要去读金融毕业了工作都找不到的。我和我老公白手起家是因为家里没有可依靠的,到了孩子这一代家里明明有更好的路,我为什么不给他指条明路,我要让他自己去从0开始碰个头破血流?

5、至于那些非要在国外定居才是爱孩子的。银行经理之类老早就建议我家拿外国身份了,我生二宝的时候理财顾问强烈建议我去国外生的,我和老公都完全没有考虑过。(我公公曾经还因为一些原因去北京sf的,我老公也从来没想过要移民)。我们家安土重迁的思想、根的思想是很严重的。疫情前国外基本晃荡了一圈,是好,不可能搬过去。我家是有家谱的,从周宣王6年(公元前821年)每代人的姓名生卒工绩都在上面,到我们是第74代。我要移民了我都不晓得家谱上怎么写?我写个为了在知乎能更好的装B所以我移民了么?

再补充一下,我看到评价里面几乎分成两派,童年幸福派和童年不幸福派吵,完全没结果啊,互相无法理解。我也是无法理解人怎么会对父母有那么大的仇恨,会去想“万一瘫了不死十多年怎么办”,会主张“老了病了就该自我了断不要拖累孩子,要给孩子幸福”~我虽然从小家里很穷,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但是他们很爱我,省吃俭用供我读大学,我也很爱他们。

同样的,我和老公很爱我儿子,我儿子也很爱我们。举个例子,我小儿子念小学二年级,课堂写话是《当我遇到不好的事》,我儿子交了白卷。班主任叫他去办公室解释,他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不好的事啊。于是班主任就把题目给他改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跟班主任说他不完成作业你就罚他。班主任说:我才不要成为他童年唯一不好的事情。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我没办法理解有些人的戾气是怎么来的哦,抱歉。

顺带秀一下我家家谱,太多了上百页。(很多人问家谱的,我就多拍了几页上传,文革的时候爷爷把古董砸了,家谱冒死藏起来了。听我爸说80年代就有人出500元收没答应,不知道为啥有人喷假的。我家姓曾,前面二三十年陆续都有姓曾的专门找上门抄写家谱,可能也是寻宗吧。最近二十年没有了,估计现在人不在意了。我家就一直这样传下来的,家谱里的诗和家规要背的,在古代重农抑商的背景下,我的祖宗就教子女贩夫走卒自力更生都不可耻偷盗赌娼才为耻。不过,到了我们这一代,只有我哥一男的,他生的是女儿并且不打算再生了,所以我们这一脉的家谱就到终点了,没有人去传承了。我拍的这个是我手里的复印版,原版在我哥手上。这次过年回家还跟我哥提了一嘴,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会不会有博物馆收,干脆捐出去得了。)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儿子的行为,都是一百年前中国那帮文人玩剩下的。

搞新文化运动那会,不少时代弄潮儿都喜欢干的一个事:批判传统文化封建礼教的同时,也要冲破封建牢笼,实现婚姻自由。抛弃家里包办婚姻满脑子“封建糟泊”的妻子,在外面找一个“有新思想”的女人。刻薄点的,一纸休书寄回家,连面都懒得见,全然不顾妻子被休了之后还在无怨无悔照顾父母,自己在外面逍遥快活,很潮,很新气。

成人前吃尽旧时代的红利,成人后吃尽新时代的红利,然后把旧时代需要承担的义务推的一干二净,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

题主现在的位置,就类似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江冬秀、张幼仪、朱安的位置,在儿子眼里,你已被榨干价值,是个成天想骗我回故乡的累赘,没了你,就能少很多束缚。历史上,江冬秀、张幼仪、朱安,时代弄潮儿的糟糠之妻总是要过离婚这一关,而她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胡适在外面和其他女人同居了几个月,把人家肚子搞大了,回家和江冬秀摊牌要离婚。面对胡适的无理请求,江冬秀硬气到底:如果你要离婚,我就用这把刀先杀了你的儿女,再用这把刀自杀。然后胡适怂了,只能和她磕磕绊绊走一辈子。

徐志摩为了和其他女人在一起,逼张幼仪离婚,说的话非常绝情:

因为对林徽因的热恋,徐志摩提出离婚,这时张幼仪正怀有身孕。徐志摩也能说出打胎、离婚的话。那个年代,打胎是件危险的事,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徐志摩离婚后,把父母甩给张幼仪,继续和其他女人风花雪月,没几年坐飞机摔死了(很多人说这是报应),曝尸荒野了外面的女人也不管,还是张幼仪替他收的尸。还好他儿子没像他这般没有人味。

张幼仪老了再婚前,写信到美国征求大儿子徐积锴的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他儿子不但不阻拦母亲再婚,还说母亲要是和苏纪之结婚了,会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对待。

至于朱安是最惨的,鲁迅说啥就是啥,在外面有女人就有呗,要离婚就离呗,我大字不识的女人,啥也不懂,配不上鲁迅先生。这辈子只能为鲁迅母亲养老送终,为鲁迅端茶倒水做饭,既然不愿意圆房那就想办法给你纳妾,把自己从一个黄花闺女熬成一个黄花老太婆,可以说卑微到尘土里了。而鲁迅心中是没有任何愧疚的,她只是母亲送我的一个礼物,别问我爱不爱她,问就是封建礼教对她的洗脑太深,我是来解放她的思想的,我想帮助她成长,但她觉悟不够高,被封建礼教束缚一辈子,才害她这么苦。文人嘛,嘴皮子厉害,反正这辈子不把她当人不是我的错。



你儿子不一定有胡适徐志摩鲁迅的成就,但已经有了他们的新思想了。就算是想抛弃妻子不管老人,也能叭叭一堆大道理。而你做不到江冬秀那么狠,也没徐志摩那样通情达理的儿子,那就只能学朱安,儿子说啥就是啥吧。

你要知道,你儿子,还有下面很多答主,都觉得自己和鲁迅一样,是胸怀大志的人,虽然谈不上拯救苍生,起码是全家最有出息的人,满脑子自由空气,反抗996,阶级跃升,你这种老思想是改变不了他们的。斗米养恩,石米养仇,你花了半辈子心血+几十上百万巨资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愿意在你晚年多陪你一会儿,太正常不过了。在他们的宏伟蓝图里,“朱安(父母)离了我过不下去怎么办”这种小问题是不值得花时间认真思考的。他们会倒打一耙,要不是摊上你这样思想愚昧没本事没见识只会把孩子栓在身边的封建家长,我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就像这种高赞答案,也算知乎主流观点,反正家庭供吃供喝,出钱出力,已经让我走出牢笼,翅膀硬了有了新思想,发展不如意全怪父母拖累。想让我回去,门都没有,死之前能回来看你一眼就算不错了。

至于你说的“要怎样才能把他们劝回来呢?”我说句难听的话,你死了这条心吧,就当没生这个儿子。


user avatar   zhen-zhi-dao-liao-8-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很多高知,高干子女都在国外,都不打算回国。以前单位安排假日去慰问退休老职工,80多岁老太太,一个人住三室一厅,一问,三个孩子都在国外。一个退休又被返聘的老头,找他去办事,手哆哆嗦嗦,慢慢吞吞的,一个多小时才办好。当时只能耐着性子等,这要换成一个年轻人,10分钟就完事了。老头还特骄傲的告诉我,两个儿子都上的清华,都在国外。老头还劝我回老家,北京的外地人太多了。我心想,你们的孩子都去国外了,北京的外地人可不就多了。这都是十多年前事了。

对于亚裔来说,国外的竞争压力小多了,无论是职场还是大学。生活更舒适,不用加班,挣得多。相对来说,房价更便宜。

一个月前,机场碰到一对天津老夫妇。都七十多了,要去加拿大,他们说唯一的女儿留在了加拿大温哥华,不想回来了。他们也只能去那边,虽然是疫情期间。再不去的话,枫叶卡会作废了。两口子一直说,国外这不好,那不好,哪有中国好,这边人多热闹,超市就在旁边。但没办法,子女不回来,外孙在那边,只能去。又说现在疫情没有直飞的航班,北京飞香港,转机去加拿大。好像是没买到直飞的机票,只能转机。

就我接触的ABC而言,他们比第一代移民更喜欢欧美。

题主老了也可以去英国养老,不必悲观。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各位知友的评论,让我能够更完善自己的回答。

以下为补充信息

首先我说明一下回答的动机,是看到这个问题想起前几年刚毕业父母一直劝我回去,随着国内996问题越发凸显和我薪资的明显上涨才慢慢不提这件事了。所以想从题主“儿子”的角度提供一些“我”刚开始工作这几年为什么不想回去的观点。如果不小心冒犯到了某些人,我很抱歉。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努力的,我能得到这些靠的是九分的运气而已。

关于父母养老的问题,我现在奔三路上刚过半,父母也才50上下身体康健,所以没有考虑太多。我想看看有没有办法给他们弄两张绿卡是因为想薅英国的羊毛,不是我喜欢英国。我本人在英国生活这么多年还是不太习惯这里的妖风,现在的想法是尽量在40之前财富自由,随心意在地中海、东南亚和国内旅居。

“尔虞我诈”那段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了,而且我在国内也只做过一段实习可能并不具备代表性。可能是我在这边还只是ic,没有触动到别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感觉同事没有国内的aggressive。且我个人性子比较淡,不喜欢跟人处的过近失了界限感,所以这边的职场我处的比较舒服吧。

以下为原回答

不是,我在伦敦955时不时摸鱼还35天年假,五年左右就年薪100万人民币。房子因为wfh买在离伦敦市中心火车半小时的地方,四卧+60平花园每年还房贷才10万。扣完税和养老金再还房贷之后每年到手57万。你给我在国内找同样的工作吗?想要相同的工资我只能去大厂996卖命吧。

国内一线房价/工资比还比伦敦高多了也只是住市(不一定)中心公寓,首付也要你们卖一套房才凑的出来,那我图啥呢?

再说文化上,我本科开始出来,早就不能习惯在中国人多的办公室尔虞我诈了。大二回国实习了一个暑假是真的不习惯。在这边有奋斗bi是能跟老板complain的呀。

家里的三套房子和积蓄就是你们养老的,我一分也不想要。我的任务就是看能不能为你们争取到绿卡,这样你们想过来就来。不幸运生了大病也可以来薅资本主义的羊毛享受一下免费医疗,不用走到卖房求医那一步。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实一点,年轻时候多积累财产。

到了年龄大了,快不能自理的时候,不要让子女工作了,回来陪伴你,把财产变现让他继承。

如果不回来,高薪招聘几个肯照顾你的人,让他们竞争。你的财产信托后按照比例赠予他们即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提供一个思路,绝对管用。

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说过年,家里几个人以旅游的名义去英国看一下孩子。孩子大概率不会觉得怎么样。

到了地方,安顿下来,不动声色。好言对待儿子和他女朋友,表现出理解他们的立场,嘴上多支持他们。玩上几天提出去儿子公司看看,以了解儿子工作、看看外国人的单位为名。有前几天的铺垫,问题应该不大。如果公司有门禁,让儿子提前申请一下。对于父母千里迢迢来,外国的企业一般不会拒绝。

接下来是重点。到达儿子工作核心区之后,立刻!无征兆地!倒地大哭,大骂。豁得出去就打滚。语言无所谓,建议就用汉语,骂起来顺口。骂的内容不重要,关键是要撕心裂肺、声泪俱下,把你们这几天忍下来的情绪全部都发泄出来。拉住他身边的长得像同事、领导的,大声喊上去,说他们拐走了你的儿子,让他乐不思蜀。事情一定要闹到儿子上司出来,派保安扶起来劝你离开的时候,再不情愿地走,走的时候一定要拽着儿子,要他一起走,回家把事情交代清楚。

到家之后,当着他女朋友如法炮制一遍。考虑到他女朋友大概率听得懂汉语,这时候说得可以有针对性一点。抓住这几天你观察到的他女朋友的一两项弱点,喷。不做家务、矮、家境不好、丑、把儿子教坏了等等,有的没有的都招呼上去。一直要说到这个女生气得离开家为止。

这时候拉住儿子,告诉他你现在要是敢去,这就是见你父母的最后一面。然后对儿子要恩威并施,从小讲起,告诉他你们多么苦心拉扯,多么不容易,一直讲到近年自己在朋友同事面前多么抬不起头。告诉他中国现在多么强大,工资多么高,找个女朋友分分钟的事,你这条件跟她太亏了。你要是还认我们,就回来吧,家里多好啊!父母这么大了,忙活一辈子还不是为了你!

如果孩子敢反驳,就一笔笔算帐,让他当场还钱。从怀孕出生开始到留学,所有花的钱受的罪,全部加上通货膨胀一笔买断,从此恩断义绝,谁也不认谁。给他两天时间,你自己想想。

大概率的,能成。加油。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站在中介的角度上说一下:

这位家长,您说一下,如果您孩子回来,能做什么呢?一个已经在英国呆了7年,硕士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如果不在一线城市能稳拿稳一开始找到月收上万人民币收入的工作么?如果住家里也倒没啥,如果是在上海深圳这种地方,一个月的房租就要5千起,一开始根本存不下来什么钱,比起在英国的时候落差很大。

看您的家庭也算普通,送孩子出国留学,几十万人民币花下去了。孩子回来了,一没办法给孩子支持买房,二也没办法安排工作,您真觉得对孩子来说回国对他是好事么?

说实话,能在英国留学,再留下来工作的很难,这几年不知道如何,就我们那个年代其实回国才是多数。您孩子能留下来,已经算是非常优秀了。只是这种优秀在国内目前的内卷大环境根本不算啥,国内过于浮躁。所以,您要是为了孩子好,不如就让孩子先在英国工作几年就是。


我再站在自己的角度说一下:

我是03年出国留学,离开国内18年了,您孩子的想法,我感同身受。偶尔回国,我妈妈都说,早知道我一去国外那么多年,当年绝对不会放我出国。

好在父母比较爱我,虽然可能会这么说,但从来都尊重我的决定。让我有了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如何生活的机会。而且由于我去的是日本离中国很近,工作又是两边跑,所以疫情之前都是两边半年,在日本的时候也让父母来日本住三个月,所以疫情之前并没有和父母分开很长时间。

这么多年里,我看过很多当年的同学和后辈回国,有后悔的,也有成功的。但明显一点,虽然是回国越早的生活的越好,但过的好不好基本看买房早不早。如果是一直没买房,或者最近几年才回去的,那其实都只能说过的一般。

当然,不是说不能过,因为就算一开始不如意,但几年以后也就习惯了。毕竟人生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只是任何人都希望自己选择能多一些,能做到最优选。

所以我一直都支持留学生后辈们如果能在当地工作的,如果家里不能安排好,最好都是先工作几年再考虑回国。在国外留学和工作完全不一样,自己适合哪里生活也只有独立工作生活以后才知道。

在发达国家工作,就算工作不如意,一般收入也高于国内水平。而且国外工作遵守劳动法,不会有长期996的情况。至少前几年属于比较舒服的时候。如果还能保持大学里学习的劲头,闲暇时间考个证书,提高自己,3年以后跳槽升值都是很值得期待。或者自己做个翻译,做做留学申请,还能有多一分收入。不管如何都能过的不错。

大概到了工作的5年前后,收入稳定,长期签证在手,绿卡拿到。有车有房,医疗保险完备。其实这时候已经过的比当地大部分人都好了。

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考虑回国了(当然,到了这一步估计很多人已经放弃回国的想法了)。自己公司有中国分公司的可以考虑申请赴任,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公司经验,可以跳槽到中国企业或者是一些大手对中国有密切往来的公司都可以,30出头,海外留学背景,当地大手公司工作5年经验,是最受欢迎的。这时候才是回国的最优选。

所以,相信孩子的选择,您孩子已经不需要你去操心。他能在当地生根生活的很好,作为父母应该欣慰。等他工作一段时间,是回国还是留在当地,他会有更合适的选择的。那时候如果他选择回国,只会比现在更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事实上,从你提供的问题描述看来,虽然你提问是怎么“劝”你儿子,但你潜意识里并没有真的想通过“劝”的方式让你儿子回国,而是通过施加(道德/情感绑架的)压力,逼你儿子回国。

二者的区别在于,“劝对方”首先要承认决定权在对方,然后从对方的出发点理解和分析对方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有哪些商榷的余地。而“逼对方”则是通过让对方痛苦的方式逼迫对方交出决定权,否则就要承担额外的情感&道德绑架的压力。

题主的描述全篇,都没有谈到儿子怎么说,儿子怎么想。如果你真的是希望大家帮你想想怎么劝儿子,那么你在问题描述中至少应该交待:

1.儿子对国外和国内是否适应,本科和研究生学的什么专业,现在从事什么方向的工作。这个专业在国内外就业是否差距巨大。

2.儿子是什么时候起决定留在英国的,因为什么原因下的决心。

3.他留学期间回过几次国,是否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强化了他留在国外的意愿(比如在国内实习被迫加班之类的)

4.儿媳妇什么专业,对留英国什么态度,她的专业又是否适合回国发展(这里我很惊讶的是题主提了爷爷奶奶怎么想却都不提儿媳妇怎么想,是打心眼里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成家的男人来说,住的离爷爷奶奶近比和妻儿住在一起更重要?)

5.儿子因为什么原因下定决心在英国买的房。如果中途断供,对他的信用及签证是否有影响

6.儿子和儿媳已经打算生孩子了。他们为生孩子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比如房子是不是学区房)如果回国,能否为孙子提供相若的条件

7.儿子和儿媳回国后,是否必须留在父母眼前?如果他们去北京上海发展,题主是什么态度(到时候疫情反复,就地过年怎么办)

以上每一条,都是儿子本人在做决定时所必然考虑的。而你一样都没提。因为你打心眼里不觉得自己有必要理解你儿子的决定。不理解一个人的决定,就不可能说服他改变。但如前面所说,改变一个人的方式有两种,说服(即劝)和逼迫。前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决定及其在乎的东西,从对方的内心让对方愿意回国。后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否认对方在乎的东西(你在乎的这些都没我在乎的xx重要)通过给对方施加压力,让对方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回国。

坦白讲,题主的这个问题描述,完全看不到前者的影子,相反更像是来知乎上为后者寻求素材。如果你不愿意首先去理解你儿子为什么留在英国,大家想帮你劝,也无从下手。

所以最后,我给题主两个建议。第一是放弃你现在“劝”儿子回国的行为。因为你不会改变现状,反而会给儿子增加心理包袱。“儿子在英国较快乐地成家”和“儿子在英国较痛苦地成家”,你没有必要选择后者。

第二是看一下心理医生,了解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及成因。当你可以抛开角色地看待这个问题时,再沿着上述思路劝儿子,可能反而会有效果。




题主病根找到了:

“这期间,我和孩儿他妈两口子私底下不希望他们找到工作,知难而退回国最好,爷爷奶奶老是责备我,不该让孙子出去念书,念到不回来”。

你儿子都结婚了,你还在听他爷爷奶奶的话。他们对你有这么大掌控欲,难怪你会想掌控你儿子,以至于爷爷辈居然还(试图)间接控制孙辈。

不过应该庆幸你生了个儿子而不是女儿。不然即使女儿没出过,你也会来知乎提问,到时候可能就是“爷爷奶奶责备我,不该让孙女读大学,读到不回老家,念这么多书有什么用?给她订的娃娃亲她都不认了。”


user avatar   yige-sha-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来做什么,受苦吗?我是2020的英国毕业生,当时一心想着回来建设祖国,现在在一家行业龙头上班,是真的累啊。这会儿我才体会到,在国外工作是为了生活,在国内工作只为了能够生存……

所以能留在英国多好,还把孩子劝回来受苦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鲍里斯在微博上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喊话? 
  英国专栏作家疑惑「武汉不靠疫苗是如何热闹跨年的」,对此你怎么看? 
  假设英国在百年战争中胜利世界会如何发展? 
  留学去爱尔兰还是英国? 
  如何评价马克思墓被攻击事件? 
  普通二本去英国读研需要注意和准备什么? 
  如何评价英国首相和教育大臣都答不出简单乘法问题? 
  如何评价 2015 年英国大选? 
  回国后,有哪些改不掉的习惯? 
  如何看待英国国安局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家里的老人都感到很反感?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河南17岁小伙被当爹,给孩子上户口时发现不是亲生的?现无法联系孩子母亲,她需承担哪些责任?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