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为“指省分发”,属于“加捐”项目。
捐纳者在获得官职的候补资格后,如果在京等待吏部铨补,耗时极长。清廷设有一类称为“花样”的捐纳项目,能够让候缺者改变自己在吏部排队时的位置,这令一部分人能够加快排队速度,但也进一步加强了在京候缺者的焦虑。除了捐花样令自己排得靠前,更多的人会选择捐分发,直接以候补身份发往各省,由各省督抚酌量委以非正式职位或暂署某缺等,也算有官做,而且有些人可能还能利用督抚题补官员的权力获得正式官缺。
捐分发的出现,不晚于于乾隆二十年左右,当时尚非常开事例。至道光年间,正式出现“指省分发”的捐纳项目,亦即捐纳者可以多掏一笔钱,指定自己分发的省份[1]。所指省份应该也受回避的限制(我不确定)。
指省分发制度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光绪二十七年谕永远停止捐纳实官(案:此处意为关闭以捐纳手段获取任官资格的渠道,清代基本没有实行过直接买到实官官缺的制度),但指省分发不在废止之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