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题主不知道,49年后中国的城市地区才开始流行喝热水的。。。
本来都已经不准备回答这个问题了,看到leo的奇葩回答,深深被震撼到了。这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到冷饮的思维,真让人怀疑他跟冷饮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恩怨情仇。不知道他是什么职业,道很显然他的思维是典型的传统医学式的。况且,就算不讨论基本的医学知识,仅仅从逻辑框架来说,随便一个大学的三流辩论队都足以吊打。
首先,他拿香港人举例子,这个实在让人莫名其妙。这个例子想论证什么?如果想论证是美国的饮食导致了人的过敏体质,那就应该拿出数据来说香港人本来不过敏,在美国生活久了就过敏。况且,如果真的是饮食导致的结果,就不应该拿香港人举例子,而应该举“美国医生发现,移民群体中大多数人在赴美前三年并没有对xx过敏,但随着生活年限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趋近于100%。同时,在唐人街长期生活的华人群体并不会出现此类情况。”没有这样的数据,你所谓的“我发现”跟我听邻村的二狗子说没任何区别。
其次,美国人的肥胖率偏高是众所周知的,但目前公认的结论是这是源于营养过剩,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而导致的。简单的归结到吃冷饮,你问一下哪个医生会这么认为?
第三,糖尿病的出现主要原因过量糖分摄入超出了肝脏和胰腺的消化能力,或者人体自身合成胰岛素的能力有限,什么时候跟吃冷饮扯上关系了?消渴病自古以来就见于医书记载,许多历史名人都得过糖尿病。唐朝诗人杜甫晚年饱受糖尿病折磨,敢问唐朝有冰箱?杜甫又是吃了多少冷饮才得的糖尿病?
第四,如果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跟电视保有量,汽车保有量对比,也可以得出正相关的结论。所以,其实糖尿病的高发主要是因为电视和汽车导致的。
第五,除先天性不孕不育外,大多数不孕不育是源于男性精子活力不够,这个是有数据支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不孕不育是可以治愈的,实在不行也可以用试管婴儿的办法。别把什么脏水都往女人身上泼。
第六,根据近百年来的统计数据,由于医疗条件的进步,新生儿先天疾病的鉴定和排除已经有了明显进步。换句话说,现在新生儿患病的概率远低于一百年以前。如果基于这个数据,我是不是可以说吃冷饮使得新生儿患病率下降?
第七,说韩国人天生丑朝鲜人美女多,我不知道她哪只眼看到这个现象的还是说他认为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才是美。我所知道的是,拜发达的经济和医疗条件所赐,韩国人的健康状况要比朝鲜好得多。
————————————————————————————————————————
看到下面那个什么叫 爪er 的回答,我彻底被雷到了。我不知道这人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文化水平,但他表现出来的对基本科学体系的无知是让人震惊的。我在我的回答里之所以从逻辑上来反对leo的回答,是因为他的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具备必然的关联性。换句话说,也许他的论点是对的,但是他的论据和他的论证过程不必然指向他的结论,所以其结论应当被视为是无效的。
其实有关议论文的三要素,我想大多数人在初中的时候都已经学过,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论证的过程。如果你的论证逻辑都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怎么能保证论点的正确。发表过论文,尤其是理工科论文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科研成果能不能被人认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而如果你做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很可能所有的评审专家都不了解你的研究内容,请问一个评审专家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能评价你的论文是否合格?很简单,首先看你的论据,也就是你的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其次也就是看你的论证过程是否严格。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即便大家不了解你的内容,也同样承认你的正确性。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的时候,仅仅只是一种理论,并没有任何切实的观测结果可以证实他的结论,但爱因斯坦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论证了自己的理论,所以依然被学术界认可。
此外,换个角度来说,即便你的数据真实准确,但论证过程有漏洞,论文依然被视为不合格。举个例子,当年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之后,一批数学民科都想着来证明这个推理那个推理,很多人也跟陈景润一样寄一麻袋的论文到中科院和北大数学系。那些不胜其烦的教授们破解民科的方式很简单,随便找出其中的一页论文,指出其中的论证漏洞。那时候很多人还指责这些科学家不负责任,凭什么只凭一个错误就认为整个论文没有价值?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在数学逻辑中,只要有一个出现了错误,后面的就绝对不可能正确——无论你的结果如何。再比如,如果药物的动物实验中不设对照组,即便你拿出一个100%准确的数据,你的论文也会被否掉。事实上,去看一下理工科学生的论文,有多少人的论文需要修改的理由都是论证逻辑存在问题而不是数据本身。
————————————————————————————————————
事实上,很多人不但论证有问题,论据都存在问题。实话实说,论证的过程严密与否,跟是不是学理工科没半毛钱关系。即便是很多医生,所说的话也根本经不起推敲。
比如 下面 赵之文 的回答,说“欧美人生活在更寒冷的环境,肠道的神经冷觉感受器可能不如亚洲人敏感,对冷水刺激反应不剧烈。而日韩现在也有喝冷水的,是取其糟粕,纯属脑子有病”。这个论据明显就是扯淡!
首先,什么是欧美人?简单地说就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当然,如果算上拉美,那就另说了)。那么欧洲和美国处于什么纬度?哪怕你学过初中地理也该知道美国的纬度大致与中国一致,欧洲南部是湿热温润的地中海气候。你好意思说一个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佛罗里达州的居民是生活在更寒冷的环境里?
其次,如果你想论证的结论是寒冷地区的人可能肠道环境不如温热带地区的人敏感,你要做的论证应该是以欧洲或者中国作为对象,证明丹麦人或者黑龙江人的肠道环境比意大利人和三亚人更不敏感。或者干脆证明高纬度地区的人的肠道环境不如低纬度环境中的人敏感。把欧洲这样一个从北极圈一直快要延伸到赤道的大陆看成一个整体,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科学。
第三,即便假定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不如低纬度地区的人肠道环境敏感,那你又知不知道日韩的纬度和气候是什么样的?日本和韩国的纬度大致与法国类似,北海道最北的位置大约是北纬46度,这地方冬天下的雪都能没过汽车。一个跟欧洲纬度类似的国家,按这个推论来说,肠道的敏感度应该是差不多的。那韩国跟日本喝凉水,又怎么是脑子有病了。
再比如他还说,“外国人食物热量非常高,有严重的便秘现象。多喝冷水刺激肠蠕动,减少便秘现象”,这又是经不起推敲的结论。
首先,便秘的出现并不取决于食物热量,也没有任何一本医学教材中指出吃热量高的食物就会引起便秘。如果便秘与食物有关的话,那么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外国人的食物与便秘有关,那也应该是其饮食结构中肉食占的比重较大有关。也就是,便秘的出现不取决于食物热量,而是取决于食物结构。
其次,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美国便秘的发病率大约在12%~19%之间,亚洲地区便秘的平均发病率大概在14%左右。说外国人便秘比中国严重,真不知道哪来的这个判断。
第三,如果多喝冷水就可以刺激蠕动,减少便秘,那就没必要服用各种药物,直接喝冷水就好了。
现在学医的都是这种水平,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看病日常。
1.
家长:医生,孩子这是上火,你开点退火的药。
我:啥叫退火的药?冰块行不?
(病毒感染就是病毒导致的感染,火不背锅)
2.
家长:医生,孩子积食了才发烧的,你给开点促消化的药。
我:?????
(发热是因为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跟吃多了吃少了有啥关系啊……更何况,发着烧呢,能吃多少啊?)
3.
家长:给他喝热水冲的VC泡腾片还不喝!就是贪凉才嗓子疼!
我:咽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冷敷,也就是吃点冰棍啊冰淇淋啊冰牛奶啊冰水啊之类的凉的东西,吃热的食物会加重咽痛,橘子、橙子还有你的VC泡腾片也会加重咽痛,孩子当然抗拒。
家长:庸医!
(真的是这样啊,咽痛的时候要尽量吃凉的食物,避免吃过热的食物,而且要避免吃橘子、橙子、柚子,还有所有家长都热爱但并没什么卵用的VC泡腾片)
更何况,脾压根儿就不是消化器官。脾这个东西吧,咱们出生前是负责造血的,出生后慢慢的功能就变了,变成负责销毁老了的血细胞。顺便呢,脾还能起到一点点免疫器官的作用。所以你就算每天喝一桶冰水,也不会有一滴喝到脾里面去。
脾作为一个存在感极弱的器官,即便没有它,生活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然而,脾功能如果过于强大,对血细胞的破坏作用就会过于大,这反而会导致人出现疾病,比如严重的溶血。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考虑把这个太强大的脾给摘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怕脾不好,我们就怕脾太牛。
不说了,我要去吃个冰淇淋了。
已经赢麻了,不要再赢了
中国喝热水不是传统文化瑰宝,是近几十年炒作起来的东西
不要扯太远,就祖父那一辈人现在都还有记忆,他们小的时候喝水都是井里面打上来就喝。哪听说用柴火烧一遍?知不知道那时候打火有多不方便?
真要烧水是什么情况?泡茶、煮酒。
后来自来水普及了,直接饮用达不到标准,上头提倡煮沸再饮用。这本来是件好事。
结果被各路妖魔鬼怪扭曲成了“水必须喝热水,喝冷水伤肠胃”,在中国流传了几十年,居然变成了“真理”。
可悲可叹可笑。
只有一种情况会伤肠胃,就是身体很热的时候喝冰水。可能引发刺激性腹泻。
温度合适的天气喝凉水会伤肠胃完全是无稽之谈。照这样讲建议禁售农夫山泉。
不光西方人,隔壁日本,北方毛子也都喝凉水,不是因为他们体质奇异,反而恰恰相反,因为人家是正常人。
正常人喝凉水都不会伤肠胃,跟国籍无关。如果你喝了凉水真的闹肚子,那么你有慢性肠胃炎,建议立刻就医。
为反对而反对是不好的,体寒之类固然是扯淡,但是不得等于冷水就随便喝。
健康的角度,最佳还是喝与体温差不多的水。
太冷的水会导致胃血管收缩,太热会烫伤胃 。
你说冷饮,冷饮和啤酒是含糖的,对渗透压的骚动比较小,对胃的冲击反而好过清水。而且二氧化铁也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我比较好奇东北人冬天批发雪糕的事。
感觉很神奇。
我读过南怀瑾的书,他提到的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南怀瑾在书里说,他小时候村里来过一个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正巧有个小孩儿受伤了,流血不止。然后道士就口念咒语,而后用手一指,那血立刻就止住了!
然后南怀瑾就缠着这个道士无论如何要问出这个咒语。
最后道士实在没办法,就把咒语告诉了南怀瑾,南怀瑾一听就乐了。原来道士所谓的咒语就是他小时候早早就背熟了的《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当然对于这个故事,相信有神奇魔法咒语的人肯定会说是老道糊弄小孩儿。这个你们愿意相信魔法是你们的自由。
不过,我还是相信南怀瑾的判断,咒语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相信。这其实就是人类尚未完全了解的精神力量。
其实人的精神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无所不能自然是言过其实,但是很多小病小灾,精神因素的影响会特别大。
喝凉水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被暗示了十几年,如果不是特别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
我从喝冰水不舒服到非冰水不喝也就四年。所以体寒什么的,恐怕更多的就只是一种心里感觉,越是相信越有症状。
文化对人精神,饮食,习惯,乃至肌肉结构,长相的影响比我们想象得大。
这个姑娘是美国白人收养的中国的弃婴,哪里有半点中国人的感觉?
这下面的是中国人在美国养大的中国人
那几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跟中国人看着一点儿区别都没有。
简而言之,作为人类,我们的适应力比想象得更大,而一种不能对全世界所有人类都普遍有效的习惯或理念,只证明它某种程度上寄生于本土文化和环境。不能说它在本土就是错的,但是它并不具备普适性。
许多人本能地认为自己的习惯,饮食,习俗都是唯一正确的,这其实就是世界上许多无谓的纷争的来源。可惜大部分人会本能地捍卫自己熟悉的东西,因为熟悉本身意味着安全。
不会。人种差别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气候差别,不要【刻舟求剑】。我在欧洲喝牛奶,一直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往嘴里倒的。回国马上就受不了。支援东北的南方人,都学会了喝白酒。但是四川男人到沿海,就尽量不要吃辣了,免得前列腺爆炸。
确实是这个道理,你看隔壁日本,明明是亚洲人的体质,还学西方人天天喝冰水,结果到八九十岁的时候,个个都一身病:
而且因为脾胃虚寒,导致营养无法吸收,个个瘦不拉几的:
亚洲人移民到美国之后,天天喝冰水,同样也是八九十岁的时候一身病;反观中国,大部分人就没有这个烦恼。
另外,很多疾病的名字都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阿尔兹海默症、莱姆病、克罗恩病、马凡综合征等等;还有日本的川崎病、桥本甲状腺炎等等。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疾病几乎没有!
说明中国人懂得养生,经常喝热水,所以不会得各种杂七杂八的疾病。
说点正经的,最讨厌亚洲人体质差,必须喝热水这种言论了。
苏炳添都跑进9秒83了,还有人相信西方人体质比亚洲人更好?
先辈千辛万苦踢走的东亚病夫的招牌,又被这些中医粉捡回来,还焊死了。
然后中医粉还反咬一口,说别人崇洋媚外?
这是什么笑话?
落后地区总有一套为求保命,而衍生出来的特殊的行事规则
比如伊斯兰不能吃猪肉
比如___人只敢喝热水
80年前美国人家就有直饮水过滤器了。喝什么热水?
可乐都是加冰的好吧
同理,100年前美国人家厕所就基本达到了马桶和干湿分离,真空无菌,家里暖气火炉全套伺候着。
所以孕妇生完孩子也不需要坐月子,吃土鸡,枸杞,所谓不能洗澡。
生完孩子2天就可以下床正常活动,去后院抓土拨鼠,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