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链接有比较细致的分析
几个要点
1、几十亿的大型国企陷入财务问题
2、它只是一个代表,背后是一堆这样的企业已经倒下
3、医保等基金,有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以下我的看法
1、20年前,中国经济改革,就有最高层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接着要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流量经济的本质,是精确榨干存量经济。靠所谓粗放经营,已经无利可图了。那么只能精准到个人的一分一厘的消费了。
3、很多人讨论外贸依存度。换个想法,如果整个世界只有中国大陆这么一块地方。没有任何邻国,那么,中国大陆怎么存活?
这是一个征兆。
好好活着,不知道明天到底会怎样。
愿大家有饭吃。
官方回应来了。
简单归纳一下。
第一,我们中标之后,很积极在扩产。
第二,扩产过程中,下文件了,手续繁琐了点,得延期6个月。
第三,疫情封了我们两个月。
总之,不是钱的事,赶上政策变化,叠加疫情管控政策,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自己违约,企业该罚罚、领导该打板子打板子,国企可没有甩手不玩儿这一套,老老实实背处分立正挨打。
可这个事儿反映了部分问题:国家集中采购在操作上有隐忧。
我之前说过,作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双手双脚赞同集采:前浪靠灰色收入吃得盆满钵满,我们小字辈搬砖干活还要接“医生都黑心”这个锅;集采一来,大家都靠阳光收入过活,患者省钱医生干净医保压力小,三赢了。
但对部分药企来说,集采就是降维打击——类似最近K12行业全军覆没那种局面。哪个药进集采,哪个药无利可图:这对老百姓是好事,但前提是——可持续。
现状是:很多企业为了拿集采单,靠超低定价挤死自己的竞争对手,咱不清楚行业内幕,姑且按“中标价一定有利可图”这个逻辑讨论。可疫情一来,加上各种问题拉高生产成本,太低的集采价对药企来说可能真会“亏钱”,对规模小的药企,可能真有被“卷死”的风险。
那就会出现什么局面?垄断啊,大家都很熟悉。
打车软件疯狂烧钱搞补贴,最后某滴一家独大,司机份子钱收到手软,乘客打车比打的更贵:这不才被国家锤。
某鹅喜爱cos原版游戏,靠流量接口靠免费挤死原版,最后成就“你不氪金怎么会变强?”的局面。
社区团购正在消灭街区杂货铺和水果摊,你信不信一旦背后巨头觉得是时候宰猪了,团购性价比会骤降,而你想去菜场买菜发现菜贩摊子倒闭了。
这个局面如果复刻到医药行业,是危险的。
人家拿了标,发现不挣钱,直接弃。虽然按规则是顺位企业可以接标,但低定价下,且看看谁愿意接。
可没药用怎么办? 最近临床医生也确实发现:哪个药进集采,哪个药供应不足甚至没药用。
最后患者不得不掏腰包自费购买集采目录外药物。
这是个危险信号:要警惕药品采购时的恶意踩踏式竞价,对于非头部的药企,规则要给活路。
之前媒体大书特书的“灵魂砍价”,要辩证来看,客观来看:砍到一个仅仅只有部分药企“挥泪斩马谡”才能拿到的价,并不可持续。
客观的经济规律摆在这里,希望这个路径是持久的健康的。
最后要防杠:我从来没说集采不好啊!更别说我收药企钱这种智商堪忧的话。
作为医生,我希望集采的低价药越来越多,供应充足,质量达标,老百姓看病的花费降低——这也有利于医患关系,毕竟国内医患的别扭多数是钱闹的。
希望这个制度越来越完善。
补一张更“灵魂”的流出图
╭( ′• ㉨ •′ )╭☞
看了一圈回答。
要不是我平常看看股票,还以为这家公司是私人小作坊。
山东总共中标也就2500万粒,0.27元一粒。总计也就600多万。就算是亏本做,能亏多少钱?
这家公司怎么着一年营收也要百亿左右。何必为了一点小钱跳出来第一个去担着个这么大的锅。
但凡看过中国上市药企的财报,就知道这帮国内药企业,大多的经营理念其实很有问题,基本上都是重销售轻研发,靠仿制药打天下。
你们说集采压缩了利润,影响研发。集采前呢?
如果我没记错。这家公司几年前大概是年销售80-90亿的水平,销售费用20几亿,研发费用2-3亿的水平吧。
跟海外那些药企,20%左右甚至30%的的研发投入相比,国内很多药企真就不是一个类型的企业。基本上就是不研发,然后在销售上下功夫。
而且就如前面说的,这种公司人家有钱也不会做研发。
再者,有某个机构曾经出过某个公司的研报。说的是那公司未来会参加某个产品的集采,参考以往的降价幅度,以及其他投标企业的意愿,集采中标后毛利率可能会从80%降到30%。
你说赔本做善事,你自己信吗?低于成本投标,他财务帐怎么做,审计怎么审,股东怎么看。而且他低价中标有任何意义吗?有这钱还不如捐给灾区,还能落个好名声。
所以这家公司没供上货,大概率不是价格的问题。
看了下是布洛芬缓释胶囊,我以为是硝酸甘油或者鱼精蛋白那种救命药值得那么紧张,原来是一个成熟得被各厂掌握的仿制药。其实这事的影响真没有媒体声音说的那么夸张,什么一次带头反抗,而且这其中那份所谓泄漏的内部会议记录,又有多少真实性还有待商榷,甚至断供的原因都和价格没关系。
华北官方自己的声明了是内部管理问题加上疫情封锁影响,然而一堆人马上把恶意低价之后的负面因素都归结于VBP(带量采购volume-based procurement)。
例如:
“你看就是因为VBP的存在,药企研发都没钱了;
就是因为VBP的存在,便宜的药都买不到了;
就是因为VBP的干涉,国内西药市场都乱了。”
VBP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也不能所有锅都给它背啊。
替药厂叫苦的人应该先看看这些药厂的财务报表。
先不说这次华北制药断供的事件,真正原因不在于价格(这官方声明网上都有了,评论区可以贴)。
相比关心之前靠仿制药起家,把成本主要花在营销上的大厂,我觉得小药厂才更值得同情。
带量采购过滤了一些产能不足的小的药厂,这些药厂可能主要从事一些低端或者低价药品的生产与销售,比如治疗重金属中毒的救命药——依地酸钠。
因为利润低,越来越多的药企不再生产,那么生死关头,却找不到救命药,错在何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小厂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逐一倒闭,而大厂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维持正常运行,最后药品行业又会被几家药企巨头垄断,一旦垄断形成,那么药价势必还会回升,而且再降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最后,讲一讲药品本身吧。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势头猛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差异化明显的。
对于一些底层人民而言,看病治病的费用确实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因此同一种药换了厂家降低了价格,他们是欣然接受的,是该项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反之,生活条件优渥的人,或者说是儿童患者(国内家长基本上都希望能给小朋友更好更优质的医学治疗),这些人更追求药品的质量而非价格,他们更加关注药品的疗效、副作用等等。
举个例子(这里不方便直接点名道姓),同一种药,不同的两个厂家,A厂25人民币一盒,B厂6人民币一盒,由于更低价,B厂药企占领了医院市场,实际上这两种药标明的成分是一样的,标明的副作用也是一样的,但是在门诊随访中,家长确实反映B厂药品效果不比A厂,可是医院里可能不容易再开出A厂的药了,除非A厂的药能降到5块钱,但实际上A厂生产一盒药的成本就比5块钱多。所以对这类人来说,他们会希望可以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更优质的药品,而不是被一刀切断了选择。
此外,现在都在剑指西药整顿,什么时候中成药那些也开始整顿呢?中成药的利润也是大头,而药效……我就不说了。
所以,平衡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讨论政策可能得涉及经济学,社会学,zz学等综合因素,并不是仅仅一个医学问题,只有时间能验证最后的成果。
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这个政策的的确确在很大程度上了改变了以往国内混乱的药品采购程序,也的的确确降低了药品价格,政府出台的政策总还是希望可以解决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是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政策也是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也许几年后,药品价格调控就会有一个更完美更优质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北制药这个事不会是价格问题。集采的大多数也不会是价格问题。药品能进集采,赚钱空间是有的,无非少点,但换来了市场份额和可保证的量,对药企来说不会是亏本的买卖。真亏本,一堆外资药企也削尖脑袋进集采是图什么,人家国外卖卖不香?
替药企哭不值我不懂。销售费用高,研发费用少是国内药企的通病。排第一的扬子江也是一堆常用药撑起来的。这类药品本身的生产成本不高,大头就是销售费用,集采压的也是这部分。把销售费用压下来各位医生都没哭脸,其他一些人在那替药企不值的我看不懂是什么操作。
好在这只是布洛芬,不是什么救命药,市场上替代的产品也多,对临床用药影响不大。但事件本身影响不好。一些比较常用且不好替代的药品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影响就很大了。比如有一段时间全上海都断供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这个药,原因好像是调价什么的(不是药企原因)。这个药是用来纠正手术和危重症患者低血压的,虽有替代但替代药的药理作用不完全相同,那段时间很明显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对这样的事情,集采要零容忍,即使确有原因,也不能开这样的坏头。
集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保证医保还能普惠性的惠及每一个人的重要举措。一些人口口声声的说几百块钱的支架我不敢放,放一辈子的东西几千块上万的还是用的起。我建议你深夜和早晨去上海一些大医院门口门诊见见世面,去上海火车站的绿皮车里看看从河南,安徽,江西提着蛇皮袋子来看病的人,去病房里看看每顿饭一碗白粥加榨菜的人。医保支付不是强制,不敢放几百块的支架可以选择自费入院。不想吃大锅饭也不必砸别人饭碗。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一家企业,一边到了欠薪欠税欠债,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另一边还有巨额存货,变现能力还挺强,降价卖了一半就能把债全还了。
但是,公司就是不卖,宁可得到债权人起诉,公司马上要破产清算了,也不卖货还债,换你你会这么干嘛?
正常人肯定不会对不对?除非,这些所谓的存货根本不存在!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