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的战术”,我这里还是要给刘峙辩护一下的:
虽然本人限于精力所限对于解放战争了解不多,但我印象里刮军龟缩城市可比野战状态下难啃多了。例如四平、临汾、太原、长春、兰州等等。彼时已经兵强马壮的解放军在攻打这些大城市中要么打的很艰苦,要么是长期围城耗费大量时间拖住不少部队,即使能够拿下解放军也牺牲甚众,交换比明显低于各类野战。
哪怕是被作为“攻城战斗典范”、歼敌2.5万的临汾攻城战,解放军都付出了7000人牺牲、8000人受伤患病的代价,可谓是相当惨痛了。
至于解放战争早期,各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在攻打各种小城市和县城都动辄翻车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不忍卒读了。
民国年间山东省工矿业发达、炸药易得,而且大批技术工人、矿工、爆破手出身的山东战士参加解放军。
有这么一群“工程学专精”的“炼金术士”,攻打一个小小济宁城还是没能成功。
至于淮海战役的毛病就是出在杜聿明一开始就指出的问题:要守就依托徐州一带坚固城防筑垒,发扬所谓“四平精神”,再不济自认长春第二死硬到底。(正面典型纳粹德军1945年在柯尼斯堡、波兹南、布雷斯劳。蒋军在1937台儿庄、1947四平。2022年乌军在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
要跑就不要顾及瓶瓶罐罐三瓜两枣,天王老子都要为蒋军主力一口气润到淮河防线让道。
(正面典型在诺曼底登陆后西线德军经过一系列反攻失败后,快速放弃巴黎和法国南部、向“齐格飞防线”撤退,保全了主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即使是刘峙的“猪の战术”,只要坚定决心怎么着也打不成历史上那个样子。
但问题就出在先总统 蒋公胡乱干预指挥又首鼠两端,跑又不快跑,守又不坚守。战役决心一日几变,搞得前线将领无所适从,自然兵败如山倒。
而更操蛋的是,蒋公一不指望刘峙的军事水平,二在 蒋公微操之下刘峙也没有实权——淮海战役让刘峙上,只是 蒋公想让刘峙在蚌埠殉国,当文天祥第二来激励国军那若有若无的丁点士气的。(真の蚌埠住了)
摊上蒋介石这种老板,刘峙想做猪都做不成——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至于成功运用“猪の战术”的案例,前几天我在一篇关于俄乌战争的回答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基辅当局通过“猪の战术”成功避免乌军在北线和东线被俄军轻易在野外歼灭击溃的例子。
此外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纳粹德军的“要塞战术”,在1944-1945年虽然这些“要塞城市”基本上都让苏军打了下来,但为了攻打这些要塞苏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也算是成功发扬“猪の精神”把苏军恶心的够呛。
朝鲜战争砥平里战役之后,成建制的美军部队一旦被志愿军包围,不再像以前那样急忙突围,而是依靠坦克和卡车构筑环形防御工事,凭借猛烈的火力拼死坚守阵地。只要志愿军不能在当晚解决战斗,大量的美军战机在天亮时便会赶来轰炸并掩护突围行动,而被围困的联合国军在飞机、坦克与大炮的掩护下,往往突围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