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本身有点问题,因为「签订艺人艺德承诺书仅一周」和「钱枫被网友爆料涉嫌强奸」不构成转折关系——如果是「钱枫因为涉嫌强奸被警方调查后逮捕」才更能构成转折。因为被爆料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爆料真实,那么构成上面所说的对比,一种爆料不真实,这就不构成对比。
因为这种签字,就像不少答案说的,没有任何强制约束,但是没有强制约束,不代表没有效果。这方面行为经济学里面对签字,读庄重的文字,道德劝说等作用做过一些实验,[1][2]签字和阅读道德誓言能够减少不当行为的原理,都是为了唤醒人的道德意识(Moral Awareness)。
很多情况下,宣誓确实是有效的。因为宣誓一遍之后,增加了自己的道德感,但是因为欺骗而获得的效用是不变的,但是因为道德感的增加而感受到的负效用是增加的,所以此消彼长之下,在撒谎边缘上的这批人往往本来可能会选择撒谎的,读完誓言之后就不愿意撒谎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宣誓书会对「艺德」有很好的效果。
当然不是说艺人这个群体特殊,而是因为「艺德」不是一个马上就要发生的明确的动作。在上面的实验中,往往都是在被试要做某个动作之前,插入一个道德劝说或者宣誓的的环节,然后马上继续:比如汇报自己的收入,汇报自己的用电量等等。这个时候被试的道德意识刚刚被唤醒,更容易抵御因为利益而背弃道德的行为。
但是「艺德」是一个长期而抽象的东西。有研究表明,在宣誓之后要体现道德感,时间越短,被试越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效果越好[3]——俗话说,趁着高尚的劲头还热乎着。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刚读完宣誓书,马上要报所得税,这个时候他/她可能就更难想到如何偷税漏税的方法和机会,从而会更真实的汇报自己的收入;但是如果告诉他/她,三天之后报税,那么这三天他就会下意识的去思考报税这个事情——一思考,一权衡利弊,潜意识中的唤醒的道德意识就要让路了。
所以这就是这份「艺德承诺书」的局限性,它针对的是长期的,随机可能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但是大众尚且不知道的「败德行为」。其实这也是行为经济学中很多干预的局限性——更适用于一次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填个表格,还债等等,而一旦长期化,具象化,引起人的意识上的关注,人开始理性的思考,干预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在刚刚读完承诺书之后的一两个小时,这份承诺书可能还是会有效果的,比如人可能会产生对家庭的愧疚感,接到婚外情的情人约会会拒绝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久之后又会一切如常。对会计系学生做的道德干预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4][5]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强这份承诺书的作用么?也有。把承诺书放到显眼的地方,让其每天认真读一遍签个字,这样有可能可以创造出一个持久性的道德唤醒的机会。但是这种强度的干预是太不现实了。
承诺书如同婚后出轨保证书,如果想出轨依然还会出轨,没实际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钱枫这个事情发生在艺人医德承诺书之前,而承诺书是对未来的承诺对没有发生的且需要自己以身作则的承诺,不能把之前发生的事情和现在的承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因为一前一后没有对比性。
这个理解对吗?对也不对。
为什么对?因为从表面上看,确实是为了以后的行为做出的承诺。
为什么不对?因为承诺这东西不仅仅是对现在将来也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认知。
从这个承诺书内容来看,,全篇都是空而不实,空话而已。而且整个承诺书没有任何对自己未来如果出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方案,没有任何追究自己责任的意思表示,仅仅是抵制在抵制。
一、坚决抵制违法失德劣行。争做新时代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二、坚决抵制恶俗粗劣表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
三、坚决抵制歪曲事实感意炒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辉境。
让我做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不忘初心,把素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让我与美好的时代同行,与奋进的青春共舞,努力、超越,向上、向善!
想起我考驾照的时候的一件事:
那年科目二考试之前,我所在的驾校搞宣传,请外面的人到驾校参观,还邀请了电视台的人来拍广告!
其中有一个活动是所有驾校教练在“驾校教练行为准则责任书”上签字,还要宣誓!由电视台派来的人拍下来……
“责任书”的具体内容我没仔细看,至少有“文明执教”,“工作时间不饮酒”,“不收学员礼物”等等……
所有教练签完字,活动结束后,所有的教练去聚餐……
我们这些不知道有活动,一直等着的学员被告知让我们等教练回来再练车……
下午4点多,教练醉醺醺的回来跟我们说:“明天考科目二的注意,每人带两盒泰山,明天交给我,我好给考场的监考……”
同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