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解释一下。
首先总得说一句,甘肃的单字县名,大多来源于古代的州名,比如说成县就是古代的成州 环县就是古代的环州。到后来降州为县时,就改某州为某县了。
下面我具体说说
1、环县
前面说了,环县得名于环州。唐代时,在此处设方渠镇,后晋时,又升方渠镇为威州。后周建立后,避郭威的讳,改威州为环州,以马岭水(即今环江、马莲河)流经城西曲折环抱而得名,这是“环”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到明朝时,降州为县,是为环县,一直到今天。
2、徽县
徽县也是一样,由徽州得名,——当然,这个徽州不是安徽那个。这地方古为河池县,南宋时,河池县属凤州(州治在今陕西凤县)管辖,蒙古南侵入蜀,凤州先降,于是元朝析分凤州,在河池县新设南凤州。至元元年,改南凤州为徽州。至元七年,废河池县,省入徽州。清朝雍正七年,降徽州为徽县,直到今天。
为什么当初要起名徽州呢?一般认为,是古时这里有座徽山,又有一座很有名的驿站叫徽山驿,州以山得名,因此就叫徽州了。
3、岷县
秦汉魏晋时,这里是临洮县,后来为临洮郡,隋文帝时,废临洮郡,改为岷州,这是“岷”作为政区名字的开始。从此以后唐宋元明清大部分时候,岷州都作为州一级政区存在。直到清朝灭亡,1913年民国废州存县,岷州被废除,降为岷县,这就是今天岷县的来历。
至于叫“岷州”、“岷县”的原因,是因为境内有岷山。
4、礼县
礼县其实就是诸葛亮摆空城计的西县所在地,当然,空城计是假的,但诸葛亮一出祁山撤军时,“拔西县千余家”却是史实,从此之后,西县就废了。直到元朝时,在此设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治所在礼店。为什么叫“礼店”呢?因为这地方本来叫做“李家店”,元朝所设的元帅府,其实叫做“李店府”,后来朝廷儒士嫌其不雅,就改成“礼店”了。到明朝时,废元帅府,改为县,就是礼县了。
5、成县
秦汉时,这里叫做下辨县,西魏时又改为同谷县,属于南秦州管辖。北魏时,改南秦州为成州,同谷县一直隶属成州。元朝时废除了同谷县,由成州直接管辖,明朝时又降成州为县,于是“成州”就变成了“成县”,一直到今天。
由此可见,“成县”之“成”,来源于“成州”之“成”,那成州为啥要叫成州呢?这个我还真没找到什么史料依据。
6、康县
康县原为武都县(清朝时为阶州直隶州)的一部分,乾隆时,在白马关设立分州,就叫做白马关分州。1928年,甘肃省政府在白马州分州设县,从这时起才从武都县中独立出来。最初时上报的新县的名字叫“永康县”,应该就是取“永远康宁”之意,但因为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名,于是去掉一个“永”字,就叫“康县”了。
7、漳县
漳县的名字挺有趣,也挺曲折。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在这里首次设县,起名叫“鄣县”,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境内有一条河流,叫做“鄣川”,又名“鄣水”。后来五胡乱华,永嘉南渡后县废。
北魏时,第二次置县,不过这次不叫“鄣县”了,而叫“彰县”,具体为什么,我猜是写错别字了吧,一笑~~~~。后来到后周时,县再次被废。
隋文帝时,第三次置县,这次既不叫“鄣县”,又不叫“彰县”,而叫“障县”了。估计是继续错别字。唐代宗广德元年,陷没吐蕃,县第三次被废。
元世祖时,第四次置县,这次寻根觅源,就叫“鄣县”。后来到明太祖时,改名为“漳县”。
为什么朱元璋要改成“漳县”呢?因为汉朝时的“鄣水”,到明朝时名字早变成“漳河”了,所以县以河名,就叫“漳县”了。
关于甘肃地名,我曾经有篇文章,如有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