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人相对不常吃大块的纯肉? 第3页

                    

user avatar   zou-yuan-hong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哥们你来过东北吗?谁告诉你中国人不爱吃大块纯肉?

东北酱骨头你了解一下!烤羊腿了解一下?羊排,羊肉大串了解一下啊!

看看这个大牛骨头,爽不爽?

看着这个烤肉大串,爽不爽?

羊脖肉,全是肉,帅不帅?

大猪蹄子,香不香?

活烤鳗鱼,嫩不嫩?

太好吃了,还得来一张!

苦胆酒,帅不帅?

大块烤肉!

大块羊排

大块烤五花肉!肥不肥?

普通的酱脊骨

蚬子面和酱脊骨

烤肉

大肘子

一整条烤羊腿

炸羊排!


user avatar   wang-yiping-18-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普遍不喜食生肉

大块的不好熟


user avatar   er-gou-13-73-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是吃不起,说别的都是找借口,牛肉一斤四十多,有几个家庭能天天大块吃牛肉?平常吃个猪肉都要切成细丝炒成肉丝,一家人每人夹几口,大部分家庭难道不是这样???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

《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就是中国饮食传统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吃得好,吃的卫生,吃的优雅,吃出中华文明的典范。

越是处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对于精细就越讲究,越是处于中华文明的边缘,就越是粗犷。

《水浒传》里面的名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岂不快哉!

中国人一边尊崇礼制,一边又有人要不停地打破礼制,突破礼制的约束。

饮食文化就是礼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块的肉上桌,看一看《论语·乡党》这是哪门子的规矩?

江南丝竹之声悦耳,端上桌子的是一大块烤肉,这成何体统?

中华饮食发展到极致,豆腐都要雕成花上桌,让饱学之士惊叹。

这就是中华文明走进了邪道,故步自封,钻进了文明体系的牛角尖。

然而,中华文明并不是只有江南一支,中华早就不止黄河文明,江南才子圈。

中国有儋州,有云贵,有岭南,有西域,还有四川。蒙古高原,关外的黑土地,这些地方可不管你什么儒家文明。青藏高原,牧民们放牧牦牛,途遇大雪,困在雪窝子里,靠什么维生?牧民的野外干粮,除了糌粑和酥油,茶砖和盐以外,还有风干牦牛肉。

取上好的牦牛腿子肉,肋条肉,用刀切成长条,用绳子捆好,吊在屋檐下脱水。青藏高原干燥的气候,很快就让牦牛肉变干变硬,便于保存。

牧民们放牧的时候,带上一袋子,再大的风雪也不怕。他们在自己常去的牧场都搭着雪窝子,低矮,依着山势,里面就像一个山洞。牦牛围在四周,等待着风雪过去。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幻莫测,大雪是说来就来,冰雹可以转瞬及至。

用干牦牛粪点一个火堆,搞点积雪煮一壶茶,放点盐,吃一点牦牛肉干,再也无所畏惧。

而四川盆地这个地方,一方面是汉文明的集散地,天府之国,一方面又和土司蛮族为邻。成都平原就是西南的汉文明核心,而走出不远,就是文明的边缘。边缘有边缘的粗糙。

连山回锅肉,还没有出成都平原,这是德阳广汉的名菜。一整片的坐墩肉,你看大不大?

大刀蒜泥白肉,白肉红油蒜泥加持,一片装满一个饭碗。

川南深山处,端出坨子肉。

吃一坨肉,喝一碗酒,拿起枪出川抗日,卫国成死士。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只是江南的细腻优雅,还有这粗犷的大坨肉。文人赋诗,粗人护国,万里山河,血染疆场。

暖风熏得游人醉,那是因为岳武穆在拼死战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块纯肉不进味儿,最好切片,实在不行也要切成小条。

另外,瘦肉没有排骨好吃,鸡胸肉没有鸡爪好吃,带刺的黄骨鱼武昌鱼也比大块的鳕鱼好吃。

好吃,是一切食物的最高评判准则,

活动部位的肉(猪脖子)、连着骨头的肉(排骨)、肥厚相见的肉(梅肉)是最好吃的,大块的纯肉尤其是纯瘦肉(鸡胸肉),那口感简直和直接啃新华字典差不多。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餐具决定了烹饪方式。

筷子的使用决定了大多数靠谱的中餐烹饪会把菜做到适合使用筷子就餐的形态。

大块纯肉不适合用筷子。所以在烹饪的时候大块肉须切小再上桌,这是烹饪方式的进步。

如果一定要大块纯肉的情况,通常是厨师得提前把肉切好,比如烤鸭得先切,猪蹄虽然可能整块上菜但然后也得切开再吃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回答真的其心可诛,拿人家三四百的牛排照片儿和我们三四十的酱肉照片儿比对在一起,得出结论国外吃大块纯肉,国内吃一片片儿的小肉……关键还好多人就信了,真无语。

你去b站搜“美国人天天吃牛排吗?”有很多相关采访,大部分美国人一周也不一定吃一次牛排,产牛大省的农民倒是可能一周吃三次(内蒙人民肯定吃的大肉比上海人多嘛)——但他们也不是天天吃顿顿吃,当我们的“肉丝儿”一样吃啊。

不管国内国外,都有大肉,都是人民群众偶尔吃的,怎么会当日常的肉蛋奶消费来源呢?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个问题“为什么我感受不到中式建筑的美呢?”,下面第一个高赞回答直接就说中国人几何学、力学落后,只会搭木头柱子,落后欧洲几百几千年,欧洲人看我们的中式建筑,就跟我们看非洲的茅草屋一样……然后一堆人真特么就信了(谈美学,滑坡到结构力学,进而滑坡到文明落后)。

结果在评论区看到有人发了张截图,一模一样的文章,一模一样的论点,“中国几何学、力学落后西方”,开头几句都一样的,结果不是同一个账号——这是不是很蹊跷啊??

1.中式建筑不美(本来美就是个很主观的概念)→中国几何学力学落后(再介绍介绍西方的几何学力学如何如何发达)→中国文明不行

2.中国人不常吃大肉→中国人吃不起大肉(附好多张西方人吃的大肉,暗示西方人吃得起,经常吃)→中国文明不行

用某个论点不断滑坡,引申到中国不行,批量​量复制这类文章,达到搅乱舆论的作用,不管有没有组织,都其心可诛啊!

10.16更新

看的人变多了,我补充说明一下。

当他把那张有滤镜有摆盘的餐厅牛排和画面模糊的一坨酱肉照片放一块儿对比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在好好回答是非问题了,而是把是非问题变成立场问题,表面上看好像讲的是一个“对的事实”,但已经悄悄地把自己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塞了进去。

我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一个是非问题,但我也是在谈立场,不然也不会说什么“其心可诛”、“扰乱舆论”这种字眼。另外我在南法留学的时候去过欧洲很多地方,牛排可一点儿不便宜,这不是我的臆想,我是基于这个才有了最初的回答。至于一些人说在自己在国外吃牛排如何便宜,我没有深入了解过,或许他们说的是事实,不过这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

太多人一心想着“事实究竟是什么”,看到了某种“对的事实”,就接受了敌人的说辞。而真正聪明的敌人不会说明显错误的话,让你一眼就揪出来,更多时候是利用白色谎言(即选择性披露事实)、各种滤镜(比如著名的BBC滤镜)等,让你潜意识里认同了他的意识形态。

如果不好理解的话,我可以举一个著名的电影史上蒙太奇案例:在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开头,导演给了一群绵羊拥挤行走的画面,之后镜头过渡到了一群打工人擦肩接踵的画面——导演利用这种蒙太奇手段给出一种暗示——行色匆忙的打工人和羊群一样麻木与从众。如果你能理解这种蒙太奇手段,应该就可以理解我说的意思:把破烂的非洲茅草屋照片紧贴着中国老式建筑照片;把有滤镜的外国人吃的牛排和没有滤镜甚至没有摆盘的一坨酱肉照片放一起……

这些行为就是一种精神暗示的过程。这就是我说的“其心可诛”。

另外我写这个回答不是为了让某些魔怔人改变立场,而是想让一些网友意识到自己被潜意识里灌输了对方的意识形态,因此要保持警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者:你为什么不喜欢开超跑?

路人:……

记者:是因为底盘太低吗,是因为后座太小吗,还是因为后备箱空间不够?

路人:……

记者:那是为什么呢?

路人:我连这些车都没碰过,你就默认我不喜欢?

(评论区网友:买得起超跑的人也不是经常开超跑,所以你就算有超跑一定也不喜欢开超跑。)


“不适合用筷子夹”,“不好吃”可能是部分人不吃大块纯肉的原因。但更普遍的原因是成本。一块150克的猪肉,切成细丝,上浆,混入蔬菜丝一起炒可以炒出一大盘肉丝。若是裹上面糊炸成酥肉更是可以装几碗。如果一整块做成猪扒呢?也就仅是一个人的份量。

其实中餐中也不乏大块纯肉:东坡肉是一整块的,叉烧是一整条的,各地还有各种全鸡菜,加入少量淀粉和蔬菜的大肉丸子四舍五入也算纯肉。不过成本偏高。

问这个问题前,应该先让所有中国人有每天吃大块的纯肉的选择,而不是直接默认中国人不喜欢。


附:一般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200克肉制品(越多样越好),同时分别摄入超过400克蔬菜和250克水果。均衡饮食,强身健体!


更新:几天不上知乎,一下子多了几百条评论。真是吓了一跳。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还有阴阳怪气的。在这里对前两种人表示感谢。我国是个庞大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的人们生活水平差异巨大。有人一日三餐吃土豆,也有人每天红酒牛排。而在互联网这个一个神奇的地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的我们都能看到彼此,了解对方的生活。在我看来是件好事。

对于吃得起肉却不喜欢大块吃肉的人,感谢你们让我了解了你们饮食习惯,也会尊重你的选择。对于想吃大块肉却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希望你们早日实现吃肉自由,同时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还有一些觉得“国宴/富人/老佛爷不吃大块肉,所以中国人都不喜欢吃大块肉”的,我只想说对于古代皇帝来说,肉糜可能算不上什么好菜。但即使是傻如晋惠帝也不会觉得平民都不喜欢吃肉糜。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如果中国人如果都大块吃肉了,

亚马逊的森林就会变没了【狗头】。

白皮们的大豪斯会变小,大牛排会变小,大排量肌肉车会发动不了【狗头】,

地球的臭氧层也会破个洞,南北极冰川会融化,全世界都会泡在水里【狗头】

使徒会降临,殖民地会落下,哥斯拉会惊醒,三体人会入侵,原力的黑暗面降临,凛冬将至,长夜漫漫【狗头】

所以中国人不要说吃大块的肉了,连空气都不要呼吸才对。【此处艾特柴静】

【转发此条截图可领五美分,记得删除】


user avatar   feng-jie-44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首先来说说什么地方常吃大块纯肉啊?

首先有一点必须要确定,牛排是美国新造的饮食文化,不属于传统饮食风格,如果要从传统饮食说起,那牛排和各种牛排做法都要排除。

传统饮食文化里,有没有大块肉?

欧洲饮食文化是汤+面包,近代宫廷宴会里会有整只烤鸡或者烤乳猪,但是有脑子的都明白,这东西装饰意义大于食用意义,吃的肯定是切开的。

日本和东南亚饮食就没有大块的。

印度以咖喱为主,肉也是切块的,中东饮食也是以面食为主,肉为辅料,俄罗斯饮食也是一样。

那么遍数下来,中国以外的饮食模式都是以方便食用为基础的结构,大块肉或者整只烤的上桌之前都要切开。

牛排就是整块牛肉一起烤,但是牛排肯定不能算是“日常"饮食,当然如果你要说随时都能吃到那么……

中国有 猪肘子,红烧肉,烤鸡烤鸭烤鹅烤乳猪烤全羊,只要不分开直接往桌上一放绝对是大块肉。

哦,纯肉,没辅料那种?

那当然是因为加了辅料更好吃啊。




                    

相关话题

  如果有一天要吃断头饭,你会选择吃什么? 
  在1978年,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差距那么远,我们是如何激发追赶的勇气的? 
  唐代灭后,其后代消声沥迹,去哪了? 
  和日本女性恋爱是种怎样的体验? 
  海瑞是回族吗? 
  西安有哪些值得玩的地方?有哪些不能错过的特色美食? 
  为什么中国人愿意为子女教育付出那么多? 
  云南舍友总是说山东的美食比不上云南,我该如何反驳他? 
  如何评价金门战役? 
  如何评价西航封校,男的可以吃荤素盒饭,女的只能吃火腿肠(请看完问题描述再回答)?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什么甜甜的睡前故事呢?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管虎敢背手向烈士鞠躬?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