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将产生什么影响? 第2页

                 

user avatar   sara-48-18-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明是个登山爱好者,特别喜欢爬A市的无用山,因为无用山的景色非常好。

但是近年来无用山的门票从一块钱变成了一万块,并且不准自带水、食物、背包、登山杖和鞋,一切装备必须在山上买。

而山下两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山上要卖二十。

由于登山成本急剧增加,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再加上群众对登山的热情普遍降低,都喜欢去酒吧喝酒,久而久之,来无用山爬山的人日渐稀少,小明也不想去了。

眼瞅着无用山真的要无用了,A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鼓励登山爱好者前来无用山,其中一条明文规定,以前登山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早8点到晚6点,现在改为周一至周六的早7点到晚7点,大大放宽了爬山时间,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重大利好的消息,所以希望广大登山爱好者积极前来,踊跃爬山。

然而此消息一出,不但没有提高广大群众的登山欲望,反而引起了一片冷嘲热讽。

登山爱好者小刚表示,我不去无用山爬山,是因为没有时间吗?

登山爱好者小红直言,你就是把时间放宽到全年24小时,我也不会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新振兴登山业,A市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发布了一则公告,副院长表示,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降低爬山负担,充分释放群众的登山意愿,未来将完善支持大家上山下山看山的相关规定:

一是加强上山保障,如提高山路质量,落实向公司、单位的请假制度和登山补贴,探索实施把孩子丢给老人看管自己去爬山的“登山假”,完善坠山保险制度等等。

二是加强下山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下山服务,可以选择索道、蹦极等下山途径,鼓励登山爱好者所属的公司、单位创办咖啡厅、休息室、足疗屋等服务设施,以供登山者下山后休憩使用,并实施弹性工时,鼓励登山爱好者一边登山一边远程工作的友好措施。

三是加强看山保障,不断推进工资公平和优质房源供给,让登山爱好者在网上浏览无用山的美丽风景,或是做无用山登山攻略而耽误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安排登山计划,来促进无用山的登山业的大力发展。

看完之后,小明觉得这些规定特别棒,远比放宽登山时间要实惠,于是他找到该医院副院长,激动地问,其它的那些我都可以不要,我就想爬山回来之后能做个足疗,请问我们公司的足疗屋啥时候能建成并投入使用?

副院长拍了拍小明的肩膀,笑道,就在不远的将来。

小明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以上。

我是深耕心理领域七年的 @丛鹿 ,懂两性懂心理,专治婚姻感情疑难杂症,需要帮助可以找我,如果连我都帮不了你,那么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几个有可行性的吧:

1,切实降低工作时间,消除广泛的996和加班情况。人只有闲下来才可能想生孩子。工作狂还想要孩子只有马斯克那种首富。

2,给无房有孩家庭提供长期廉租房选项。

3,义务教育入学平权,这个很要紧。

4,美国的社保里面有这么一条,如果有人没有工作不交社保,那么退休时他/她的退休金就是配偶一半的社保金,同时也享受退休医保。等于这个家庭领取150%的退休金。不一定要照抄,但是我建议每生一个孩子,应该自动冲抵母亲一定的社保缴费和缴费年限,育儿也是一种工作。这样全职妈妈才能降低恐惧。起码国家要承认这是一种工作。

但是老实说,即使这些都执行了,也就是降低一点下降的二阶导数而已。

中国的人口问题,基本上是扁鹊三连了,还是给病人吃点好的吧。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这个情况,打压房价,降低教育成本都已经是扬汤止沸了。

传统文化扔掉,学西方这套,必然导致男女不婚不生。

组织家庭要承担责任,男女都是经济独立的个体,自己过更爽。

让强势一方补贴弱势一方,得有三从四德,从夫姓,浸猪笼,石刑这些代价。

养孩子,有孝文化支持。

现代文明抛弃这些代价,婚姻制度都难持续。

西方国家遇到这个问题,用移民解决。

允许非婚生育,给生育高额补贴。

结婚麻烦,不结婚也可以生啊。

生育意愿来自于政府补贴。

收单身税买孩子就是了。

只要生一个孩子,孩子生养费用全免,妈妈一个月拿3000养育工资到16岁。

生三个就月入9000了

孩子16岁干活去。

22岁以后,没孩子的,不结婚的,一个月加收5%工资额的单身税。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这段话:“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只要在中国有基本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都是哪些用人单位和「有条件的幼儿园」都是跟哪些单位有密切关联的幼儿园。去占中国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制造业工厂,鼓励老板们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大家猜效果会怎样,能按时下班就很不错了。

所以这个政策要是真推行下去,估计有强烈“抱孙子/孙女”想法的父母让自己孩子毕业后就考公教等编制的愿望会进一步走高,有编制的女性在传统公婆心中的估值会呈指数型增长。因此此举产生的最大影响应该是编制的社会公允价值会进一步提升。当然如果推行男性产假的话,可能受益的还有编制的男性。

总结下来就是:提升中国生育率主要还得靠「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但这不代表广大工作在「没有条件的用人单位」的人群不需要去多生多育,繁衍后代壮大族群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使命,不应该把「生育」这个所有动物基本行为的压力甩给国家和单位,让国家和单位创造好条件才去生。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一个组合拳,这次卫键委出招,有不有用呢?

好比临考突击复习,比如相信不少人有大学考试前夜复习到很晚的经验,

效果怎么样呢,总比没复习好吧,可能涨点分


user avatar   dong-ping-x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住环境非常窒息。

看某red书,什么邻居的鞋架在过道上/对着我家门,空调外机挂我家墙,楼上吵楼下吵,镇楼神器走起,物业不作为...........一看都是那种密密麻麻住满人的小区,跟集装箱私的。人与人居住环境这么近,远香近臭,各种纠纷摩擦。

还有各种在香港的华人,对自家30平的小房子一镜到底拍摄.....那小的让人窒息。

我在东京住一户建,3层,80几平的人居住面积,都觉得好窒息,每个房间放一张床,再放一个桌子,就满了。东西不敢多买,买多了,跟垃圾场私的。必须断舍离,东西少,空间才看上去大、整洁。 现在我一家3口住着,要是再生2个娃,watch out了,每个人居住面积平均16平。所以在香港的住30平的夫妇敢要3胎吗?居住面积一平均,每人一个小棺才。

前几天跟我在美国买了房子的朋友聊天。她买了1400平的房子(带庭院),居住面积一层就400平。我问她外出办事方便吗?她说方便,家家都有几部车,出门就开车出去。

所以人家过的生活才叫生活,我们是在集装箱里挣扎。每多生一个,集装箱就密集一半,居住的空间资源就被婴儿分走3分1或4分1。

没有房子 我觉得东亚三国的生育率真的免谈


user avatar   zhou-xian-sheng-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们国家的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不要被社会的烟火迷惑,很多年轻人哪有钱结婚,大家都要求车房,可是中国很多人都没有,一系列问题。有房车结了婚的,大多在还车房贷款,养孩子一个就够你花费了,一路上的培训,兴趣爱好班,读书,等等,这是一座大山。这一点就是我们中国这一代人不结婚的原因之一。还有我们很多人都过不好,只不过现在网络发达,一切都是烟火诱惑,越来越浮躁,那些动不动就买车买房的只是在网络上看得到,现实中很难吧?总之我们穷人还是多,并非达到这社会的一个标准。现在的人想的多了,为啥要去结婚,很多人都放弃了结婚,因为有一批人真的很苦,无望。他们会在想,自己这样,结了婚之后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像自己这样还不如不结婚,生下来受罪。我觉得应该把基础落实,一定很难,但是那才是长久之道。让每个人安居乐业,减轻百姓负担,比如某国,不会让百姓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他们都是最多8小时,真正的法定节假日。不压榨。然而人家也是有名的制造国。如果我们能走上这条路,以我们国家的文化,我们一定打不倒的国。富人永远不会体会百姓的心,会说一系列来挑拨,因为他们利益最大化。我知道国家也在尽力,可是还没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这个局面就根本改变不了。


user avatar   xxx-91-44-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感觉卫健委来做,有点收效不大。

现在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生育率低。(个人观点)。

1,已婚夫妇仅生一个。

2,年轻人不结婚。

已婚夫妇仅生一个的原因,又有多个,a,居民负债率过高;b,房价贵,收入部分用于房价较多;c,教育支出多,教育内卷化;d,观念的改变。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大概有 a,生活压力大;b,无法购买房屋,女性不认可结婚能增加安全性;c,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好生活;d ,无法从结婚中获得安全感反而觉得要搭上30多年负债;e,网络信息传播发达,年轻人见到的美好生活与自身真实生活的存在巨大差异。


以上那么多原因,不是卫健委能解决的。

那么有比较容易解决的部门,他们正在解决吗?没有!

详情可以看9月27日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结果。


user avatar   deng-bo-yun-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加强生育保障”,钱让社保基金出。

“加强教育保障”,加班让教师上。

“落实产假、育儿假”,先让各级立法部门加班把相关法条改了。

这些话说的脸略大。2019~2021 年,国家卫健委部门收支总预算分别为 2325 亿元、2238 亿元、2412 亿元。卫健委近年的总体部门预算虽然稳中有升,但是也还不上之前那些许愿啊。

好歹发文的时候落款是“多部委”,包括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全国妇联等等,而不是单单一个“卫健委”,落实的程度能提一提。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搁一年前,会让部分不太敏感的乘客误以为列车还在前进。

现在?帘子都拉开了,还左右摇晃,大概是一种神秘的行为艺术罢,或许会成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妈妈因女儿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儿头发强行剃掉」? 
  如何看待成都七中实验中学,三家长寻衅滋事事件? 
  印度哪些方面强于中国? 
  为什么中国不公布死刑数量? 
  如何看待陈丹青老师圆桌派上说的关于普通年轻人跳楼问题? 
  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才成熟?20岁?30岁? 
  黑奴都有那么多后代,为什么有的人说中国古代的穷人留不下后代? 
  四川一 17 岁女孩因彩礼纠纷被殴打,服用农药自杀身亡,暴露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怎样评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最好举例)? 
  如何看待 11 月 27 日数据统计,韩国生育率再创世界新低,第三季度仅为 0.88? 

前一个讨论
古代中举真值得那么欣喜若狂吗?
下一个讨论
主流红学为什么不肯接受《癸酉本石头记》?癸酉本有什么优缺点?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