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欧洲为什么能突破内卷? 第4页

           

user avatar   babyqu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旦刚刚上岸,写了一趴经验,刚好挪过来~

我自己是考研英语(一)90分,全程用的材料主要是真题(刷两遍)

首先要说一下,我自己过去是江苏高考生,六级660+(我知道有的人看到这里想关掉,千万别,下面都是掏心掏肺的经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国内英语应试其实都是一个模子,我在高三之前的英语应试做得不好,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上来了,之后就再没扑过街。所以英语应试是件花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

这些考试是一通百通的,题型稍有调整,调整的部分我放在后面谈。先说共同武器和快速质变的方法。

我们都考过很多试,都明白英语应试无非单词、阅读、作文。单词不够熟悉老卡壳,影响理解。阅读时间完全不够,生词难,费脑子,做不对题,作文分数拿不高。这些就是欠缺和症结所在了,但是完全可以克服,我自己也是这样。

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首先明白四个点:

1、阅读好,英语好。国内应试尤其如此,得阅读者得天下。

2、想要阅读好,先提速度,再提技巧。

3、想要速度快,单词少不了。想要背单词,阅读是法宝。

以上三个点都是围绕阅读进行的,这里学姐另外有个日常阅读部分提分的小技巧送给大家,每天最好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早起/饭后/睡前读一些英语文章。备考初期我总觉得只刷真题心里还是没底,在室友推荐下就关注了一些考研英语公众号比如: 经济学人考研英语,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在考研英语阅读中,特别是英一部分(简直是很多人的噩梦),很多文章读着很痛苦,晦涩冗杂,轻易读不懂。于是我干脆放弃平时刷剧时间,转化到阅读提升中,睡前读一读公众号里面的英语文章,慢慢你会发现,长难句、词汇和语感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4、作文是提前准备好的高级词汇大赛。

围绕着这些,办法就来了:

(一)一个半月质变part

1、先给自己一个半月时间,每天掐时间做4篇阅读(要是觉得不够,我最多做到过8篇)。可以用真题,或者找一些难度相似的文章来做。暂时不要求题目做对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5-6分钟左右通读完一篇文章,遇到生词不能查,一定要自己猜测。

做完和批改以后,开始研究生词和刚才不理解的句子。我一般会用电子词典一个一个去查所有我不认识的词,并且在旁边标注全部的词义、例句或例短语、不会读的词还包括音标。不要怕麻烦,标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标完再读一读这句话,比抱着单词书背十遍都有用。

最后一步,4篇都做完之后,拿一个A6大小的小本子,整理刚才查的生词,左边英文,右边中文,中间音标和你觉得有价值的例句。

整理完,遮住中文,通读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基本上已经记住这些单词了,而且能够回忆起遇到它的那篇阅读的那个位置的内容。恭喜你,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复现7次,这辈子都不会再忘,而我们正常的每一个人只要三个语境就可以牢牢记住,这个单词已经被你拴住了一半。

2、第二天,拿出单词本,分别在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花五分钟时间遮住中文复习一遍,并且花五分钟扫一眼昨天做的阅读中的标注。然后进行当天新的练习。复习这一步,每天坚持做。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很多词在重复出现,这些词就是考研的重点生词,而且你会无痛感地牢牢记住。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少用单词书去背单词,没有语境的记忆是不够高效的。

如果这样每天坚持做一个半月,基本上都会发现自己读文章变得轻松了、快了,这就是你进行后续正确率提升的基础。

(二)坚持做阅读+正确率提升part

在上手之后,阅读量基本上可以减到一天2篇(真题数量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要找难度相近的新文章去读),一直坚持直到觉得已经胸有成竹为止。我以前是坚持到考前。在高考的时候300多天每天雷打不动四篇新文章和单词,其实不花很多时间,真正速度达标,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四六级是提前一个月,每天2-4篇不等。考研的时候没有一直坚持,因为专业课内容太多,但还是会隔三差五两篇两篇地练。

正确率是有了速度和基本词汇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时候会觉得,文章能看懂,题目就是做不对。我一开始做考研阅读的时候,错的最多一套卷子错了2/3,后来发现错题是有套路的。建议大家去听10节左右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节课我还会错很多。剖析考研阅读题目的方法是:

1、给题目分类。我自己做题总结之后,把题型分为细节题、中心思想题、猜词义题、情感态度题、例证题。拿到一篇阅读,先看题目,再读文章,看题时直接在旁边写上分类。

(1)细节题、猜词义题的核心思想是:阅读理解不要“理解”,一切答案都在原文里明确找到,定位好的句子是最重要的解题依据,定位句同义替换。

(2)例证题的核心思想是:实验的重点在于结论,一定识别并扫过例子过程。描述例子过程的一定是错误答案。

(3)中心思想题、情感态度题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批驳A,支持-A,考研阅读不存在中立作者。一个硬币有两面,考研阅读只强调一面,所以和稀泥的选项不要选、“中立、模糊、主观”的态度词不要选。在中心思想题的选项中,选符合作者情感态度的那一个。

细节服从主旨。(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题目要分类,这样你才分得清什么时候选细节,什么时候选主旨。)

2、常见干扰项

(1)半程度绝对化,例如uncertain, didn’t know for sure直接被出题人在题项中写成no;90%写成unchanged;见major就要警惕

(2)真正的答案是原句的同义替换,没有用原句的词。而干扰项是用了好几个原句的高频复现词,但实质上意思早已面目全非、偷天换日。

(3)因果倒置,cause, bring about前后内容直接颠倒,相对容易识别。

(4)把原文中心词xx改成xxer,由于惊叹can’t imagine改成doubt,偷换事实。

(5)警惕原文中从没出现过的无中生有词。

(三)作文part

如果以上阅读部分都搞定了,作文一定不再是难事。我买了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把握题型,但我觉得只能帮助拿基础分。如果写作想拿高分,不仅仅要把意思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要把意思“高级地”表达出来。这本书里的单词过于简单,推荐大家用真题黄皮书解析里面的例文,挖掘里面一些不错的、高级的用法专门形成自己的笔记。

我的【笔记截图】也分享在这里【看下面,顺序大家可以自己排一下!】,这是我进考场之前也一直在看的万能表达总结,比较小众而且非常有用。

有需要文字版以及有需要其他辅导的学弟学妹可以加我微信,知乎可能上的不及时,知乎咨询也会看,但如果长期没回可以微信滴滴我!









user avatar   wang-da-zhe-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旦刚刚上岸,写了一趴经验,刚好挪过来~

我自己是考研英语(一)90分,全程用的材料主要是真题(刷两遍)

首先要说一下,我自己过去是江苏高考生,六级660+(我知道有的人看到这里想关掉,千万别,下面都是掏心掏肺的经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国内英语应试其实都是一个模子,我在高三之前的英语应试做得不好,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上来了,之后就再没扑过街。所以英语应试是件花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

这些考试是一通百通的,题型稍有调整,调整的部分我放在后面谈。先说共同武器和快速质变的方法。

我们都考过很多试,都明白英语应试无非单词、阅读、作文。单词不够熟悉老卡壳,影响理解。阅读时间完全不够,生词难,费脑子,做不对题,作文分数拿不高。这些就是欠缺和症结所在了,但是完全可以克服,我自己也是这样。

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首先明白四个点:

1、阅读好,英语好。国内应试尤其如此,得阅读者得天下。

2、想要阅读好,先提速度,再提技巧。

3、想要速度快,单词少不了。想要背单词,阅读是法宝。

以上三个点都是围绕阅读进行的,这里学姐另外有个日常阅读部分提分的小技巧送给大家,每天最好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早起/饭后/睡前读一些英语文章。备考初期我总觉得只刷真题心里还是没底,在室友推荐下就关注了一些考研英语公众号比如: 经济学人考研英语,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在考研英语阅读中,特别是英一部分(简直是很多人的噩梦),很多文章读着很痛苦,晦涩冗杂,轻易读不懂。于是我干脆放弃平时刷剧时间,转化到阅读提升中,睡前读一读公众号里面的英语文章,慢慢你会发现,长难句、词汇和语感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4、作文是提前准备好的高级词汇大赛。

围绕着这些,办法就来了:

(一)一个半月质变part

1、先给自己一个半月时间,每天掐时间做4篇阅读(要是觉得不够,我最多做到过8篇)。可以用真题,或者找一些难度相似的文章来做。暂时不要求题目做对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5-6分钟左右通读完一篇文章,遇到生词不能查,一定要自己猜测。

做完和批改以后,开始研究生词和刚才不理解的句子。我一般会用电子词典一个一个去查所有我不认识的词,并且在旁边标注全部的词义、例句或例短语、不会读的词还包括音标。不要怕麻烦,标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标完再读一读这句话,比抱着单词书背十遍都有用。

最后一步,4篇都做完之后,拿一个A6大小的小本子,整理刚才查的生词,左边英文,右边中文,中间音标和你觉得有价值的例句。

整理完,遮住中文,通读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基本上已经记住这些单词了,而且能够回忆起遇到它的那篇阅读的那个位置的内容。恭喜你,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复现7次,这辈子都不会再忘,而我们正常的每一个人只要三个语境就可以牢牢记住,这个单词已经被你拴住了一半。

2、第二天,拿出单词本,分别在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花五分钟时间遮住中文复习一遍,并且花五分钟扫一眼昨天做的阅读中的标注。然后进行当天新的练习。复习这一步,每天坚持做。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很多词在重复出现,这些词就是考研的重点生词,而且你会无痛感地牢牢记住。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少用单词书去背单词,没有语境的记忆是不够高效的。

如果这样每天坚持做一个半月,基本上都会发现自己读文章变得轻松了、快了,这就是你进行后续正确率提升的基础。

(二)坚持做阅读+正确率提升part

在上手之后,阅读量基本上可以减到一天2篇(真题数量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要找难度相近的新文章去读),一直坚持直到觉得已经胸有成竹为止。我以前是坚持到考前。在高考的时候300多天每天雷打不动四篇新文章和单词,其实不花很多时间,真正速度达标,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四六级是提前一个月,每天2-4篇不等。考研的时候没有一直坚持,因为专业课内容太多,但还是会隔三差五两篇两篇地练。

正确率是有了速度和基本词汇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时候会觉得,文章能看懂,题目就是做不对。我一开始做考研阅读的时候,错的最多一套卷子错了2/3,后来发现错题是有套路的。建议大家去听10节左右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节课我还会错很多。剖析考研阅读题目的方法是:

1、给题目分类。我自己做题总结之后,把题型分为细节题、中心思想题、猜词义题、情感态度题、例证题。拿到一篇阅读,先看题目,再读文章,看题时直接在旁边写上分类。

(1)细节题、猜词义题的核心思想是:阅读理解不要“理解”,一切答案都在原文里明确找到,定位好的句子是最重要的解题依据,定位句同义替换。

(2)例证题的核心思想是:实验的重点在于结论,一定识别并扫过例子过程。描述例子过程的一定是错误答案。

(3)中心思想题、情感态度题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批驳A,支持-A,考研阅读不存在中立作者。一个硬币有两面,考研阅读只强调一面,所以和稀泥的选项不要选、“中立、模糊、主观”的态度词不要选。在中心思想题的选项中,选符合作者情感态度的那一个。

细节服从主旨。(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题目要分类,这样你才分得清什么时候选细节,什么时候选主旨。)

2、常见干扰项

(1)半程度绝对化,例如uncertain, didn’t know for sure直接被出题人在题项中写成no;90%写成unchanged;见major就要警惕

(2)真正的答案是原句的同义替换,没有用原句的词。而干扰项是用了好几个原句的高频复现词,但实质上意思早已面目全非、偷天换日。

(3)因果倒置,cause, bring about前后内容直接颠倒,相对容易识别。

(4)把原文中心词xx改成xxer,由于惊叹can’t imagine改成doubt,偷换事实。

(5)警惕原文中从没出现过的无中生有词。

(三)作文part

如果以上阅读部分都搞定了,作文一定不再是难事。我买了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把握题型,但我觉得只能帮助拿基础分。如果写作想拿高分,不仅仅要把意思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要把意思“高级地”表达出来。这本书里的单词过于简单,推荐大家用真题黄皮书解析里面的例文,挖掘里面一些不错的、高级的用法专门形成自己的笔记。

我的【笔记截图】也分享在这里【看下面,顺序大家可以自己排一下!】,这是我进考场之前也一直在看的万能表达总结,比较小众而且非常有用。

有需要文字版以及有需要其他辅导的学弟学妹可以加我微信,知乎可能上的不及时,知乎咨询也会看,但如果长期没回可以微信滴滴我!









user avatar   chen-xian-sheng-2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dongke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user avatar   crowblo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针对谁,但这个问题下 @鲁超 的高票答案中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错误。科普很不容易,要兼顾正确性和通俗性,但不能为了通俗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来妥协,甚至牺牲最基本的正确性。所以在这里写个回答分析一下其中一些:

1.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没想到从1937年开始,μ子、中微子、π介子各种奇异粒子接连在回旋加速器中被捕捉到。

这是错的。

μ子最早是于1936年被Carl D. Anderson和Seth Neddermeyer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中微子最早是于1956年被Clyde L. Cowan和Frederick Reines利用核反应堆作为中微子源探测到的。π子最早是于1947年被 Cecil Powell、César Lattes、Giuseppe Occhialini等人利用宇宙射线探测到的。这些粒子最早的探测都跟回旋加速器没有任何关系

2.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1956年,物理学家首先发现θ子和τ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性质完全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俩货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但另一方面,θ子会衰变成两个π介子,而τ子会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又如何解释。
这种情况下,两个在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杨振宁和李政道对此开展研究,他们提出:这两种粒子实际就是一种,之所以衰变方式不一样,是因为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

这段话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当年的τ-θ难题的核心并不是性质相同的粒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模式。在物理学中,无论是基本粒子还是复合粒子,有多种变化途径是很正常很常见的现象。比如Z玻色子就既可以变成一对正反电子型中微子,也可以变成一对正反μ子型中微子,还可以变成一对正反τ子型中微子。τ-θ难题的关键在于π子的parity是 -1,而parity作为一个量子数是通过相乘(而不是相加)来复合的,因此两种衰变模式的产物的parity不相等,这才是τ-θ难题的关键。

其次,当时弱相互作用已经被发现了,物理学家也早就知道τ子和θ子衰变为π子是弱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并不是τ子和θ子“衰变的时候发生了弱相互作用”这种在当时人尽皆知的废话。

3.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镜子里的人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样的,左右互换了。但镜子里的人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物理定律,我跳他也跳,我蹲他也蹲,不可能看到我在刷牙,而他却在洗脸。这就是宇称守恒!

这种对宇称守恒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有不一样的动作和行为,也不代表宇称不守恒。反过来说,即使镜子里的人与镜子外的人的动作和行为完全一致,也不代表宇称守恒。宇称守恒指的是在宇称变换下物理定律不发生变化。镜子内外的人的行为是否相同跟物理定律并没有关系。

4.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当吴健雄的论文发表之后,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

《纽约时报》对吴健雄实验的头版报道是在1957年1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而吴健雄等人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Beta Decay》发表于1957年2月15日。(见文末截图)

5.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平移的对称性,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你在南京而不在上海,你就会胖一点或者跑得快一点。
角动量守恒代表的是空间的各项同性,不管转多大角度,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说你转多了头晕,不是由于空间出错了,而是你的生理特征,这也由更深层次的物理学定律所支配。
能量守恒代表的是时间平移的对称性,时间总是均匀的流逝着,时钟不可能一会快一会慢。

这种表述是错的。

空间平移不变性指的是物理定律在空间平移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空间平移不变性跟空间性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能推出 “空间的性质在哪里都是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Schwarzschild时空,在这个球状对称的时空中,空间性质并不是处处相同,因为不同半径处的曲率等性质显然不同。但其中的物理定律还是有空间平移不变性。

同理,时间平移不变性也跟时间是否均匀流逝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6.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这就是伟大的“诺特定理”,它体现了守恒律的美。
而现在吴健雄的实验告诉大家,原来我们的宇宙竟然有一个不守恒的地方,而且是我们之前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镜像不对称,大多数人都首先表示不能接受,泡利“左撇子”的论调正是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对诺特定理的理解是错的。

诺特定理中涉及到的与守恒律相关的对称性是连续对称性。宇称变换是离散变换而不是连续变换,宇称对称性(和宇称守恒)跟诺特定理并没有直接关系

7.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一直以来,电荷对称性也被视为宇宙真理,每一种粒子都有其对应的一种反粒子,除了电荷以外,其他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在粒子物理学中,charge-conjugate symmetry并不能翻译为电荷对称性。因为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涉及到的不只是电荷,还包括与强相互作用相关的色荷(color charge)等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在charge-conjugate transformation下,粒子变成相应的反粒子,正反粒子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电荷,还在于其他charge quantum number。这也是为什么电荷为零的中子跟反中子不相同。

另外,除了这些charge quantum number,正反粒子的其他性质就是完全一样,并不需要加上一个“几乎”。

8. 鲁超在回答中写道:

对称破缺的一种比喻,小球只有在中央的顶点才是稳定的、对称的,当受到微扰,它就会落下来,产生运动,并发出各种叮呤咣啷。稳定的、对称的、孤芳自赏的小球甚是无趣,叮呤咣啷才是我们宇宙的精彩。

这是错的。

在“墨西哥帽”模型中,中央顶点对于小球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球会倾向于发生对称性破缺而从顶点移动到较低的点。






user avatar   yi-zhou-xiao-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不叫“棍棒教育”,平常的狼爸狼妈棍棒打向孩子屁股这种不会致伤的部位,这母亲是赤裸裸的家暴!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女子仍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女儿烫伤,这绝不是望女成凤,这是将生活与感情当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到女儿身上,打着鸡娃的旗号来伤害女儿,来满足对自我的不满!

这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在失败的婚姻之后又经历的一次失败,虎毒不食子,她不配当一个母亲!动辄就打骂,这是一个正常家长对孩子的样子吗?难道自己的孩子就不心疼?看着这伤痕累累的小手,这当妈的有点过于残忍了,关键她自己觉得这是为孩子好,对亏撤销了她的监护权,要不然孩子被打死都有可能!

建议有关部门强制该女子到医院做检查,这有点心理变态倾向了,可不是典型的棍棒教育,而且女孩之后怎么保护也是个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跟进,保护小女孩。


user avatar   hu-bo-95-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件至今想来都非常后怕的事情。

宝宝三岁时的一个周末,因为一点小事情和老公吵了一架,于是一气之下我自己带宝宝出去散心,打车去了一个比较大的公园。因为是周末,公园里到处都是人,很吵,我心情不好就带着宝宝往人少的地方溜达躲躲清净,顺着一条比较偏僻的小路一直走,走到了一片很大的垂柳的后面。这里只有一条小路,小路的左侧是一大片湖水,岸边种着很多密实高大的垂柳,把小路遮挡的严严实实,一湖之隔的地方就是公园长亭,但是隔着这么大的湖,吵闹的声音已经变得很小了;小路的右侧是一面高墙,大约两米多高,墙顶是弯曲的古风屋檐形状,大概在一米五高的地方有间隔的菱形孔洞,盘子大小,这面墙应该是公园的外墙,外面是什么地方不清楚,但是很安静。这条小路大概有约五六百米长,很偏僻,也没什么亭台楼阁的景色,所以居然没有一个人到这边来,我带着宝宝走到小路的中间位置,就停下来休息,路旁就是湖边,有很多造型各异的大石头,我坐在石头上发呆,看着宝宝在靠近墙侧的地方玩,偶尔逗逗宝宝跟他说说话,湖边有微风,树荫下也很凉爽,本来是很惬意的时光,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毛骨悚然,猛一抬头,正对上围强孔洞中露出来的半张脸,一个男人,在围墙后面不怀好意的盯着我们,不知道盯了多久!我心里一咯噔,脸上还是装着不经意的甚至是居高临下的把眼神扫了过去,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是毕竟隔着围墙,想着围墙那么高,他就算是坏人难道还能翻进来不成?发觉我的视线扫过,他慌乱的走开了,我听到自行车的声音,看到一小块灰色的身影像是蹬自行车的样子过去了。

又坐了一会,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想了想还是走出去到人多的地方吧,虽然吵闹,毕竟带着宝宝还是安全重要。于是我站起来拿着水壶想给宝宝喝点水就走,走到宝宝身边的时候,正好是面向着来路,我突然发现在小路后面,就是我们刚刚走过来的地方,距离我们大概二三十米的位置,一棵高大粗壮的垂柳后面,躲着一个男人,而且很明显在观察我们。我坐在大石头上时一点也没有看到或者听到任何声音,因为我突然起身到宝宝身边给他喝水,视线改变了,他躲的粹不及防,所以我看到了他。瞬间我浑身冷汗,他太明显不像个好人了,看到我起身马上就躲,但是能感觉到投射过来的隐约的视线,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刚才围墙外的那个人,因为这个人的上衣也是灰色的,又或者是那个人的同伙?我心里害怕极了,我带着那么小的宝宝,在一条没有人烟可能呼救都不会有人听到的偏僻小路里,旁边还有一个那么大的湖,无论这人对我还是对宝宝心生歹意,我估计都没有胜算,怎么办呢?心慌的不行,腿也软了站不住,我只好又坐回了刚刚才离开的大石头上,看着尤自玩着地上小草的宝宝,他一点也不知道危险在靠近,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保护他!

我装作根本没有发现那个人的样子,继续跟宝宝说话,声音大了一点:“宝宝,你猜爸爸要多久才能找到我们呀?下次不和他玩捉迷藏了,真是太笨了对不对?”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机铃声调了出来,手机铃声响起,我大声的假装接电话:“喂?哈哈哈哈你到哪里了?对呀对呀,我们就在围墙边的这条小路里,你还真能找到啊挺厉害的呀!真的啊你都进来了吗?从哪边进来的呀我没看到你哎?”一边说着,我一边伸长脖子东张西望的装作在找人,就这样我看到那个人迅速的从藏身的大柳树里走了出来,几乎是健步如飞一样顺着小路调头就往回走,没有了垂柳的遮挡,我看到他手里还抱着一个红色的超大的袋子,鼓鼓囊囊的,居然一点也不影响他几乎小跑一般的走路速度。

看到坏人离开,我迅速带着宝宝往相反的方向朝外走,还不停的继续大声说着“爸爸找到我们啦,走啦走啦我们去迎迎爸爸去”,也不知是在安慰宝宝还是在安慰自己。不过几分钟,我们就走到了人群当中,即使烈日当头,即使人群环绕,我依然忍不住不停的颤抖,又后悔又后怕,就为了跟老公一点小小的纷争,我将宝宝置于危险当中了,万一这个人的胆子再大一点,行动再迅速一点,把我推进湖里,改头换面带走宝宝……我真的不敢再想下去,差一点、差一点就造成了追悔莫及的伤害!

分享这个故事,是想要告诉有缘看到的宝妈们,即便光天化日,即便人流如织,坏人们也依然躲在某一个小角落里寻找着任何一点小小的机会,所以一定一定不要轻松大意,毕竟我们做了妈妈,那么孩子的安全就高于一切!

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过程,谁也不是一生都没有犯过错误,我也已经深刻的反省过自己,不想再被不相干的人大肆批评,所以喷子们请绕道,不文明语言会举报!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9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发生了世界著名的足球战争。

洪都拉斯球队在6月27日墨西哥的比赛上2:3输给萨尔瓦多,导致球迷暴动引发冲突,最终成为战争导火索。

萨尔瓦多首先入侵,洪都拉斯自卫反击,只用4天时间就全面摧毁了萨尔瓦多的军事力量。

如果不是美国紧急调停,萨尔瓦多就被灭国了。


越南一直在南海蹦哒,和美国眉来眼去,偷中国的产业链和投资,还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30年没打了,越南这两年又发展起来了。

嗯。

国足背负骂名,负重前行。


user avatar   mei-xue-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化学里有哪些神奇的反应现象,可以用视频分享吗? 
  孝道,其实不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你同意吗? 
  得了糖尿病,有活过10年的吗? 
  中国女性的权利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瞬间让你突然觉得电影真有用? 
  大学生在大学里做什么会被别人觉得很酷? 
  为什么网民对偷狗贼恨的要他们死? 
  为什么很多男性可以接受孩子随妻子姓,却依然接受不了自己改妻姓? 
  哲学家是否普遍属于公知,如何看待西方哲学家强调中国没有哲学以此打击中国思想自信? 
  做男人好还是做女人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统一后,台湾民众年收入或可增加 2 万元」?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下一个讨论
同样是创业,为什么有的做成大品牌,有的却昙花一现?你知道哪些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财富密码的小企业故事?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