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看完电影《长津湖》,你对续集《水门桥》有哪些期待? 第1页

  

user avatar   tuo-si-qia-ni-ni-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不会有电影《水门桥》。长津湖之战如果有下半场,那也应该叫《黄草岭》。然而这会是一部剪不出来的片子。

1950年11月27日,作为“清长之战”(清川江-长津湖,即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长津湖战役发起时,美军陆战1师主力位于柳潭里(长津湖西侧),一部位于下碣隅里(长津湖南侧),一部位于下碣隅里南方的古土里,少部位于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陆军31团级战斗队(2500人)位于长津湖东侧的新兴里。

11月27日-30日,志愿军20、27军向被分割包围的美军发起猛攻,美军的遭受到了出其不意的猛烈进攻,31团级战斗队被击溃,陆战1师被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都无法联通。以1950年12月1日为界,之前是志愿军的大胜,美军的大败。

而在12月1日这一天,31团级战斗队完成撤退到达下碣隅里,2500人还剩1000人出头,其中有战斗力的仅剩385人。同一天,下碣隅里的临时机场投入使用,美军开始一边大量空运补充补给,一边撤走重伤员。还是在同一天,柳潭里的陆战1师主力开始突围,守住德洞山口,打通了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公路。

12月2日-4日,长津湖西侧柳潭里的陆战1师主力全部撤至下碣隅里,同时打通了南进古土里的通路。这几天里,大量空运物资运抵,超过4000伤员运出。12月4日,联合国军还专门把世界各国记者用飞机运至下碣隅里,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才有了史密斯那句“我们不是撤退,我们是向另一个方向进攻”的发言。

12月6日,下碣隅里的美军开始向南转移,同日,9兵团在26军到达战场后,开始向下碣隅里、古土里猛攻,并在古土里以南的黄草岭布置大量阻击力量。黄草岭及古土里的阻击战和追击战,是长津湖战役后半段悲壮的尾声。严寒、长途行军和火力不足严重削弱了26军的攻击力,要知道这时候距离战役发起已经超过10天(“礼拜攻势”使得超过一周的行军都意味着补给尤其是粮食的严重短缺),同期西线的38军、42军等已经脱离战场休整数日,而26军才刚刚投入战斗。9兵团对美金的阻击和追击是在胶着中进行的,美军在南撤过程中虽然总体缓慢,但并没有遭受31团级战斗队当时的压力。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三炸水门桥”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水门桥位于黄草岭南口。事实上水门桥争夺的意义被严重夸大了,在水门桥附近也几乎没有发生有意义的战斗。在黄草岭阻击战后期,9兵团实际上已经不再有占领水门桥的有效能力了。12月11日,美军全部撤离黄草岭。此后直至12月24日美军全部撤出,9兵团一直未能越过黄草岭,南下咸兴、兴南港。

由此可见,12月1日是长津湖战役的高潮,也是一个小转折点。志愿军完成了战役的第一战略目标,将美军逐出朝鲜北部,而美军事先目标则宣告失败。而之后,对志愿军来说则更多是悲壮惨烈(当然对美军来说也是一样)。志愿军的后续目标是围歼消灭陆战1师,这个目标没有实现。《长津湖》拍到这个高潮和转折点就截然而止,我认为是有原因的。

如果还要继续拍,请问,拍什么?

拍下碣隅里攻坚战,打不下机场,看着美军一边撤伤员、一边送补给?

拍史密斯对着记者镜头说“我们已经被包围,所以我们是向着另一个方向进攻”?

拍黄草岭阻击战,志愿军几万伏兵弹尽粮绝,无力阻挡陆战1师几乎全员南下?

拍志愿军三炸水门桥,美军一夜之间重新架桥,我军将士干瞪眼?

拍9兵团收拢严重减员的部分,拍南下追击战的艰难,拍美军不撤出我军进不去的咸兴市?

拍兴南港大撤军,军队撤出不算,美军还顺便撤出了咸兴地区1/3的10万朝鲜民众(其中还包括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的父母)?

以上当然都可以拍。但是目前来说,用一部商业片来拍,还要满足各方面要求,我认为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长津湖战役的高潮,是志愿军发起出其不意的猛攻,在无比艰难的条件下一举粉碎美军最初的战略目标,并击溃31团级战斗队,分割围攻陆战1师。电影表现到此为止没什么问题,至于说主要人物感觉故事没说完,那是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剧本问题,不要指望续集再说。而长津湖战役还有一个相对漫长、更艰难、更悲壮、更值得不断思考的尾声。但这就不是现在能用商业电影来表现的了。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希望能尊重历史,让我们知道哪些是真正的阻击部队,他们不应寂寂无名。20军当时应该是派出了很多爆破小组,水门桥只是其中之一,有多少成功了,我们也不得详知,水门出名只是因为它的空投。

水门桥 其实并不是一座桥,准确来说是个水坝,而且此处并不是黄草岭最关键地方。《HQ, X Corps, Special Report on the Chosin Reservoir》甚至没有记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下面那个大弧才和1081高地是最有力的阻击阵地,那里一定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很可惜,志愿军无法吃掉陆战一师,哪怕水门桥炸了,结果也是一样。美军当时记录的过桥速度大概是3公里的蜗牛速度,而且桥基极度不稳,如果志愿军有能力肯定是半渡而击,我们的装备太差了。

过桥的过程大概是这样:

由于中国人刚刚第三次炸毁了丰奇林山口的关键桥梁,给史密斯带来了烦躁,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陆战一师师长是这样描述的:“此时,通过隧道从长津水库涌出的水从山的一侧流出,排入四根压力管[大型混凝土管道],从山腰陡峭地下降到发电厂的涡轮机。下面的山谷。在压力管道穿过马路的地方,在覆盖压力管道的道路上坡处有一个没有地板的混凝土变电站(那个变电站是空的,拆了也没用,只能走桥坝)。在变电站的下坡一侧是一座单向混凝土桥。这里的山坡陡峭。“

与此同时,位于江东里以南 10 英里处的 Chinhung-ni 的唐纳德·施穆克中校的第一营将向北行驶并占领占据丰其林山口的高地。特别重要的是 1081 山,它是江东里和清兴里之间最重要的地形特征,它位于通过山口的主要桥梁以南约 1 英里处。需要攻下 1081 山,否则战斗工程师在试图重建桥梁时会暴露在高处的烈火中。

寒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毁灭性的。他们对最极端的天气毫无准备,后勤支持也很稀少。因此,许多中国部队被海军陆战队俘虏,因为他们身体无法移动,而且他们的武器已经冻结。一些中国人双手被步枪冻僵投降;海军陆战队不得不折断囚犯的手指,以便从他们手中取出武器。在从江东向南发起进攻时,一支海军陆战队发现散兵坑中的中国人在冰冻的情况下投降,海军陆战队能做的只是将他们从洞中抬出来,放在路上解冻。

第一工兵营 D 连的中尉大卫·佩平 (David Peppin) 接到了在缺口上架设新桥梁的工作。随着 12 月 9 日早些时候天气转好,两辆 Brockway 卡车再次驶向现场。佩平随后注意到被撞毁的桥附近有一堆木材。在韩国成为日本的附庸国,日本人就曾将这些东西放置在这里。当 Peppin 测量桥上的间隙时,事实证明它太宽了,无法被 M-2 踏板路段本身覆盖。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中国人以某种方式造成了额外的伤害。

但是佩平(在一个排中士的推荐下)充分利用了他的情况,使用堆叠的木材在道路下方的一个小架子上搭建了一张婴儿床类似的支架。M-2 部分可以从婴儿床穿过其余的间隙铺设,从而恢复桥梁。
利岑贝格上校让佩平再多花两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到下午 3 点 30 分,新的部分被连接在一起,人行道间隔开,以便坦克可以穿过。卡车和吉普车需要使用胶合板中心部分,这些部分与沉重的踏板部分一起交给工程师。

佩平还有另一份工作。中国人还炸毁了一座钢制路桥,该桥位于现已修复的压力管道(水门桥)以南约 1000 码处的高速公路上

跟随一个步兵营穿过人行道桥,佩平用推土机移动到新的障碍物。突然,一道迫击炮弹炸开。不过由此看来,佩平和推土机司机都安然无恙,佩平决定看看推土机能不能把大钢桥推开。当推土机将桥推离道路时,道路上的冰被证明是有帮助的。清鸿里的路线开通了!

但灾难很快就降临了。虽然新修复的桥梁的踏板可以承受 50 吨的重量,但四英寸厚的胶合板中心部分只能承受 20 吨的重量。这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但是拖着土方设备的拖拉机冲破了胶合板,摇摇晃晃地悬在悬崖边上。这有效地阻止了跨桥的进一步移动。但是,专业的拖拉机驾驶员海军技术上士 Wilfred H. Prosser 爬上拖拉机并小心地将车辆从桥上倒退,挽救了这一局面。

现在工程师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如果没有胶合板中心部分,坦克仍然可以在金属踏板上交叉,但卡车和吉普车的轴距更窄会阻止这些车辆进一步移动。快速思考,帕特里奇命令将钢制踏板部分尽可能地推开,这样坦克就可以通过,而吉普车可以通过仔细对齐车轮在踏板上行驶,这样它们就可以将金属部分的内侧唇缘清除一半- 英寸在任一侧。

没有容错的余地,原本以每小时两英里的速度进行的过境程序甚至更慢了。当车辆成一列穿过桥时,每个司机都必须全神贯注。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将意味着从山的一侧跌落 1,500 英尺。战地记者 N. Harry Smith 后来说:“我不想乘坐任何车辆穿越这条地狱般的道路,从一座永远不会平坦的山上下来。”

修桥上的部队还在远程狙击火力下,随着夜幕降临,行动变得极其危险。工程师们只能用手电筒引导司机通过,因为前灯会吸引敌人的迫击炮。

尽管如此,纵队整夜从江东里向南蜿蜒。帕特里奇回忆说:“整个晚上的感觉都非常诡异。一切似乎都散发着光芒。没有照明,但你似乎看得很清楚;炮火开火,许多炮弹被发射的声音;许多人的脚和许多车辆在清脆的雪地上嘎吱作响。纵队的一侧有许多朝鲜难民,另一侧有海军陆战队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婴儿的哭声。路上有牛。一切都增加了普遍的解脱感,或预期的解脱感,并且与我一生中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到 12 月 10 日凌晨 2 点 45 分,第一批海军陆战队部队到达了距离兴南 43 英里但相对安全的 Chinhung-ni,但已脱离了致命的 Chosin 陷阱。他们登上卡车,开往兴南。但其余的大部分人不得不继续向海岸跋涉,直到有更多交通工具可用。

海军陆战队纵队沿着山腰绵延 10 英里,其组织方式使补给列车的每一节与下一节相隔四分之一英里。每个车辆司机都与下一个司机分开 50 码。尽管间隔意味着易受中国小队渗透的影响,但它也确保了在突然伏击或准确的敌人火力的情况下,补给列车的完整部分不会被消灭。在道路两侧,沿山脊移动的海军陆战队步枪连为通过通行证的车辆提供保护。(到这里仍有志愿军小队的袭击)

这里还有一段美国10军士兵坚守的描述,你可以体会到我们攻坚时没有重火力的无奈:

当天晚上,“公牛”费舍尔中尉提前地部署好了他的连队,中国人全力进攻补给连队,营部和勤务连的阵地堆满中国人。工兵连的防御阵地是在一座面向北方小山丘的山顶上,俯瞰着一片绵延约一千码的相当平坦的平原,朝向一个大山丘。

自动武器覆盖了进入该阵地的主要途径。前方的死角被 60 毫米迫击炮、81 毫米迫击炮和后方火炮的火力覆盖。尽管我们中没有现成的带刺铁丝网和钢柱,但补给连队在他们指定的部分临敌面建造一个低矮的带刺铁丝网围栏。装有 C-4 和白磷手榴弹的 5 加仑汽油罐被埋在铁丝网外的雪中。装有石头的锡罐挂在低矮的围栏上,作为发出声音的人,当有人在铁丝网中时向哨兵发出警报。机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在前线被分配了最后的火力保护线,每个步枪手都被分配了一个清晰观察区和火力区。

连长强调无论发生什么事,每个人都不能他的洞(散兵坑)里出来。费舍尔中尉的命令说:“如果敌人越过你,留在你的洞里,射击后面的混蛋。”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下着小雪,中国人对补给连的右边和我占据的位置进行了一次轻微的探测攻击。探测攻击位于路障的右侧。大约在晚上 11 点,口粮罐在工兵连前面的带刺铁丝网上嘎嘎作响,远处响起了号角。

不久之后,前延海军陆战队开始投掷手榴弹,中国人则用土豆捣碎机(长柄手榴弹)回应。哨声成片的响起,那是中国人进攻的信号。我们需要照明,由于极冷,前期的一些照明弹失败了。总算有些起作用的闪光,数百名中国人从漆黑的雪夜中出现。他们已经爬过山谷,到达我们散兵坑的 75 码范围内,黑夜里只有罐子嘎嘎作响的声音提醒了我们。

第一波中国人跑上前扔手榴弹,很多人被铁丝网缠住了。由于严寒,许多中国手榴弹没有爆炸。在一次袭击后,不止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他的洞底发现了无用的手榴弹。第一波之后是中国人发射自动武器和步枪。在照明弹下,我们前面的整个山谷看起来都充满了中国人的波浪。工兵连发射了更多的照明弹;并且发射了红色或绿色信号弹,过了一会,工兵连发射最后一道火线的信号FPL。(仅当您的位置有被超越的危险时才会触发 FPL。)

中国人被低矮的带刺铁丝网减速,被机枪和自动步枪的击中。他们在这场致命的火灾中失去了许多人,但继续进攻。海军陆战队步枪兵在散兵坑边缘清扫着袭击者。工兵开始引爆埋藏的汽油罐,给中国人造成更多的伤亡。仍然在黑暗中,在耀斑和曳光弹的诡异光芒下,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士兵向前推进。前面的人扔手榴弹,我们的火舌将他们挡下来。但而下一波接踵而至,他们在冲锋时开火步枪和扔手雷。一些中国人拿起了前一波阵亡者的武器。袭击是连续的,似乎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实际上我认为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内结束。晚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清扫一小群渗透者上。

第二天早上,中国人的进攻结束后,几百名中国人的尸体躺在工兵连的阵地内和周围。海军陆战队留在他们的浅洞里,在他们跑过的时候转身向后方射击。许多人在他们的洞底部或散兵坑的小栏杆上发现了未爆炸的 ChiCom 手榴弹。我相信 连部在今晚的行动中损失了三四个 KIA 和五六个 WIA——考虑到火力和战斗的近距离,伤亡非常轻。

这段时间我们都非常寒冷和悲惨,我以前觉得我们的装备对于我们所处条件来说非常差,直到我们看着面前的中国死者。他们都没有鞋包或袜子。许多人只穿步鞋,还有一些人的脚裹着破布。他们全都冻僵了,脚肿得发黑。简直不敢相信,那些人竟然还能走路,更别提攻击我们的阵地了。

在此期间的某个时候,一艘在我们面前扫荡山谷的海盗船被轻武器击中。飞行员在我们的队伍前方大约一千码处倾斜并坠毁。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我们中的许多人离开了我们的洞,跑到了飞机上。在去飞机的路上,有一条冰雪覆盖的小溪要穿过。想象它会被冻结成固体;我从岸边跳到冰上。冰破了,我掉进了没到腰部的水中。因为天气很冷,我很快就冲出去了。当我到达飞机时,我的腰部以下是结冰的。我的衣服冻得很快,我几乎感觉不到寒冷。在第一个到达飞机的人中,我惊讶地看到一名技术中士或军士长是飞行员。他站在他的飞机旁,肩上扛着降落伞,抽着烟。我说了一句很蠢的话:“看吧,山上到处都是中国人”。他说:我刚飞过他们.....

在我的洞附近,一台推土机铲掉了一些泥土,用来安放炮位。白天,我们会捡柴生火。我们还在散兵坑里生火来解冻地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再挖几英寸。当我们的洞在燃烧时,我们会站在这堆泥土后面,试图解冻 C 口粮。我们四五个人正在吹着微风看着火,突然我们意识到我们中间有一个陌生人。一名中国士兵站在我们中间试图取暖。从我们的惊讶中恢复过来,我们给了他一支烟,后来有人护送他到 S-2(情报部门)。

"MEMOIRS OF A CHOSIN VETERAN"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那就是导演不要玩春秋笔法,要公平公正且客观的的展现出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差距。

水门桥在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后勤能力,技术底蕴保障下,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志愿军打击下重建,近而使得陆战一师成功摆脱被志愿军围歼的命运。

这是事实,毋庸置疑。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美军装备领先,科技发达,后勤逆天,富得流油,那怎么会一再被志愿军吊打?

同样是桥,人家水门桥,是靠实力,使我们的目的落空。而我们的金刚川呢?是靠死人来获得美国牛仔骑士们的赞叹和怜悯!

什么叫春秋笔法?

这特么就是春秋笔法啊!

中国志愿军靠什么赢得朝鲜战争的?

如果不能合理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成了《金刚川》里的逻辑——是我们不怕死人,然后美军怜悯之间放过了我们。

中国这些年的抗美援朝电影,基本上都有这个毛病。

比如之前刘烨的《我的战争》,也是如此。

可是,同志们啊,大家去翻阅一下志愿军伤亡数字和联合国军的伤亡数字,我们的伤亡没有整个联合国军大啊!

我们并不是靠人命换来的胜利啊!

在后勤严重不足,战士连保暖和饱腹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在装备连基本的弹药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我们的伤亡还小于敌人,我们是怎么获得胜利的呢?

是精神,是智慧,是先进的战术,是铁的纪律,是狠辣的战略眼光。

这才是美军惧怕我们的真实原因!

第五次战役,美军凭借先进的装备,在战役最后反推我军,180师几乎全建制被包围。

我们没有美军修复水门桥那样的后勤能力,180师只得分散突围,最后仍旧有大量官兵突围失败。时任180师代政委吴成德,率领伤兵在敌后发动游击战整整14个月,直到最后战至3人才被俘虏。

大家试想一下,美军在第五次战役明明掌握了志愿军的全部劣势的情况下,却反倒在第五次战役之后还选择停战谈判?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有装备和后勤上的全面优势,同时在战术上针对志愿军的劣势全面强化以后,他们在战术仍旧无法战胜志愿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第五次战役后,中美陷入对峙,双方战线趋于稳定。

毛主席就提出搞“零敲牛皮糖”战术。

既然大的战役打不动,我们的装备差距又那么大,那就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重火力,一次以数倍火力,打掉美国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嘛!美军火力强,不假,那我集中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重火力来炸一个排,甚至一个班总可以吧?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还把游击战和运动战,伏击战,地道战结合起来。

利用地道战,和美军反复在阵地拉锯,挫败美军锐气。

利用游击战,派出精锐的小部队,抓住美军落单的小部队就干一顿,不求打死多少人,但是要搞得美军精神崩溃。

然后还搞冷枪冷炮运动。

让优秀的神枪手,没事就出去打一枪。

让优秀的神炮手,没事就出去放一炮。

这些操作下来,美军那是精神崩溃,神经衰落。部队不敢小队出动,士兵连起夜上厕所都怕。

实在憋不住,像搞一场大的吧,因为地道战,又和志愿军陷入上甘岭式的反复拉锯。

打阵地战,美军更痛苦啊。白天志愿军就进地道,晚上出来凭刺刀。

拼刺刀就是拼血性啊,而且品刺刀的时候,美军的装备优势也没有了。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战术下来,被歼灭的美军比几次战役直接牺牲的美军还多。

那美军还打个屁啊?

再打下去,那就是被中国慢慢放血的过程。

我跟你说,当时美军的狙击手,那就是干不过志愿军的狙击手。张桃芳一个月就能干死两百多个敌人,美军派过来对狙的狙击手更是来一个死一个。

关键是张桃芳这样的英雄,我们还有很多啊!

整个冷枪冷炮运动,志愿军消灭了5.2万联合国军,平均每2发子弹毙伤一名士兵、每30发炮弹毁伤一辆坦克、25发炮弹击毁一辆汽车。

你说这样打下去,美国能扛几年?

正面战场,大战役打不动志愿军。

平时又被志愿军不断放血。

还打个屁啊?

所以,水门桥如何依照事实来拍出美军的强大,这都没关系。咱们的国家和军队,向来不避讳敌人的强大。

但是,也请导演们真正搞明白我们的强大在哪里。

把美国的强大拍得让人服气,可以。

但也请把我们的强大拍得让人服气!

否则,那就是扛着红旗反红旗,那就是春秋笔法恶心人!


user avatar   lao-dao-1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期待把所谓联合国军的丑恶与狼狈表现出来:

镜头一:美军某将领召见石井四郎,宣布要在中国东北投放细菌与病毒,要求其提供细菌战技术支持,石井四郎狞笑应允。

镜头二:被志愿军追得如丧家之犬的沃克仓皇出逃,慌不择路之际与友军车辆相撞当场暴毙。

镜头三:美军以担心南朝鲜难民中混有人民军为由将数万渡河南朝鲜难民悉数突突。个别南朝鲜军想求情被美国长官大耳刮子抽倒在地加FW羞辱。

镜头四:英军格罗斯特营某军官嘲笑美国大兵乡巴佬,下一幕志愿军包围之下,美军果断卖队友往英军头上打照明弹,英军一触即溃被刘光子一人俘获63人。

镜头五:俩美国大兵回味在日本的香艳往事,吹比自己的潘潘对自己多么恭顺,又比谁在朝鲜半岛糟蹋的姑娘多,吹到兴起说东亚女人都是RBQ,就在这时志愿军夜袭发动,俩货被爆头脑浆遍地。

,,,

当然,这些镜头并不是与水门桥之战同期,但这也都是朝鲜战场上真实存在的事件,我想表达的就是我们抗美援朝题材最需要表达的那部分:正邪之分。

美空军遮天蔽日,美海军投鞭断流,美利坚一呼百应万国来朝,美大兵其壮如牛其狡如狐其勇如虎,你拍这些都没问题,可有一样,导演们该记得拍:他们强大,他们先进,但他们不干人事儿。

很可惜,最关键的能告诉我们所有人志愿军为何要战,为何必胜的正邪之分的镜头,并没有。

长津湖比起金刚川,一大进步是起码站起来拍了。

小孩子看金刚川:是美国人饶了我们。

小孩子看长津湖:是我们饶了美国人。

要说不足,就是终究没敢撕破脸,给北美匪帮留了太多体面。没有把北美匪帮的丑恶表现到位,还弄个假惺惺的对我军敬礼。这个拍法就是不准备把幻想丢掉的。

下部应该会更血腥残酷,我只希望几位导演拍明白一件事,抗美援朝绝不是君子之争,是我们的文明正义之师打豺狼与走狗!

他可不是个体面的人!

——————10.11补充分割线———————

评论区很热闹嘛,有补充镜头的,也有个别鼓吹朝战无义战的敢张嘴,那么我就再添几个镜头,看清楚大义在谁:

镜头六:南朝鲜后方民众游行,要求惩办暗杀金九的元凶,揭露了李承晚才是抗拒民选破坏和平统一的罪魁,李博士恼羞成怒派大量军警镇压,民众死伤惨重。

镜头七:美军士官不理解为何要携带难民撤军,上司压低声音告诉他:志愿军不会攻击朝鲜平民,不是我们保护难民,而是这些难民可以拿来做保护我们的肉盾。说罢安排记者摆拍。

镜头八:南朝鲜军被志愿军吓破了胆,美军训话不见起色,遂由高木正雄大佐出马训话,高木大佐狂言:中国人有什么可怕的?当年在华北我特么杀过一百多号中国人!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训话完毕一扭头,恭恭敬敬给美国长官鞠了个90度日式躬,满脸堆笑为属下的怯战向美国长官道歉。

镜头九:某支美军小队被冲散落单,遭遇人民军围堵,领头的用不标准的汉语喊投降,然而人民军杀红了眼准备打断他们四肢折磨死,我方吴京赶到规劝,人民军队长道出全家死于美军燃烧弹的悲惨事实,不经他人苦休劝他人善!吴京表明主旨:我们直面战争是为了争取和平,如果放弃文明,那么和平就永远不会到来!争取过后最终将美军俘虏转交给我志愿军。

镜头十:麦克阿瑟输急了眼对美国媒体表示不仅要对中国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甚至要用核武器!(对岸宋美龄点赞),白宫中杜鲁门大骂八嘎,朝鲜战争再这么扩大下去你个八嘎是生生把中苏这对表面兄弟逼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让中国人跑步进入军事强国行列!赶紧把这八嘎撤咯!五星天皇就此狼狈下台。

欢迎评论区继续补充镜头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分不好拍,但拍好了必然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从情感上说,我们是正义的,而大家都想看到正义一方胜利。

但从客观上说,尽管志愿军三炸水门桥,最后连基座都炸了,但结果却是美国再次修通了桥,继续后撤。

也就是说,水门桥实际上是一次并不十分成功的行动。他只是迟滞了敌人,却并没有把门关死。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轻步兵巅峰的战力,最终惜败给了美国的工业化暴力美学。

同时,水门桥又是一个极具代表意义的战役。因为我们高层所指出的“美国钢多气少,我们气多钢少”,在这一战役上集中体现了出来。志愿军敢于在装备全面劣势的情况下三次炸桥,结果却只能看着美国动用了我们不敢想象的工业力量三次修桥;而美国有如此的工业基础,在战场上却被志愿军追着一路南逃,而且是东西两线遥相呼应地南逃。

微观上美国恐怖工业实力略胜一筹,宏观上二次战役美军屁滚尿流,那么这个质变的点在哪里,就成了灵魂所在。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还是志司的英明指挥,或是战士的英勇无畏,有或者是兼而有之,这个地方抓住了,片子就牛逼了。

《水门桥》比《长津湖》难拍,但真拍好了,那将是中国电影的一座丰碑。


user avatar   tian-ji-xia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许是因为陆战一师最后成功逃脱。也许是三炸水门桥的战斗过程,太过于残酷伤亡太大以至于档案没有解密。也许是炸桥的志愿兵战士是不是没有生还者,毕竟在陆战一师唯一的撤退路上炸桥,死亡率肯定很高的,炸桥后又碰到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以至关于水门桥战斗中,志愿兵战士怎么突破美军防守3次炸桥的详细过程几乎没有。

但从整个战斗的过程来看,志愿军攻的坚决果断,在美军逃跑到水门桥后的6天中3次炸桥,而美军也防守的非常出色3次修桥成功。水门桥算的上是朝鲜战争中最精彩的战斗之一, 中美2方军人在这寸方之地拼死一搏,打出了最出色的攻防战。中国军人3次冒死炸桥,把志愿军的战斗决心,超强的意志力,极高的战斗技巧展现的淋漓尽致。面对美国军队高了几个水平面的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遗憾的功亏一篑。

那空投的8组架桥设备,都是临时建造临时在极寒山区地形空投实验成功后,直接从日本空运过来的,并且有2组是空投到志愿军阵地上。这也算把美国的战争实力的最高水准也逼出来了.

不能因为美国,依仗了当时世界第一的军事和科技实力,把陆战一师从水门桥的绝境中拯救出来。就能忘了志愿军9兵团战士决死三次炸桥,表现出的超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我一直都想知道,这些知道必然没有回归希望的民族英雄,是怎样突破美军重兵把守的水门桥,而第三次炸桥甚至把桥墩地基都给炸掉了,这种不可思议的战斗是怎么完成!美军能逃出,不是这些英雄的不力,而正是这些英雄太厉害,以至于打出美国这种直接从日本空投桥梁的神操作。而这种战法的确超出9兵团指挥员的认知范围了。


user avatar   zhang-cun-xu-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希望把美帝的工业实力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

我不赞同说按照历史拍会涨美帝的士气灭自己的威风,其实长津湖已经展示了一点美帝的制空,大炮坦克,后勤等等这些相较于志愿军的巨大差距。但是还不够,长津湖一战我们赢了,我们靠的是铁的纪律,英勇的战士,出色的战斗决策和指挥。

但是我们是有差距的,水门桥完全可以拍志愿军如何深入敌后如何穿插如何多次炸桥,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然而最后,使出了浑身解数死了这么多人,人家空降大桥,走了。我觉得如果把这种无奈和挫败感拍出来,水门桥一定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片子。

敌人拍得越强大,看完电影的观众才会觉得先烈夺取的胜利有多么的艰难,今天的和平有多么的来之不易,才能给人内心印下建设祖国的心愿,这才是好的主旋律电影应该做到的事。

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落后一定要发展。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咋?难道父辈的旗帜拍个对面的硫磺岛来信啊?

水门桥咱主要拍美国?

要真这么拍,我好歹佩服你勇气。

要不这主旋律不好弄啊,只能发明了……


user avatar   luo-xie-74-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居然有人要华裔赶紧离开美国,我就想知道,他们都是美国公民,享有神圣的美国宪法的保护,在自己的祖国里,凭什么要跑?跑哪里去?

华裔应该拿起枪来,组织起民兵团,象那位十七岁的里腾豪斯那样,见到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直接开枪,警方管不了那就代替警方维护治安,记住要用热武器!

另外对于赤果果的种族歧视,华人应该学黑叔叔那样上街抗议,甚至可以适当考虑暴力形式,用ylm运动去给整个社会闹腾个天翻地覆,这就相当于给种族主义者划下红线,谁敢公开挑衅华裔,跟他们个没完。

我们华人不好过谁都别想好过!就象《死神永生》中那个艾aa一样,自己跑不了谁tm的都别想跑,要死一起死。做人就要有这种狠劲!

当然最优选择的还是学犹太人,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掌控美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把反华渲染成象希特勒屠犹一样的极端邪恶行为,谁敢公开表示反华反亚裔,各种封杀!

美国华裔要记住,在这个地盘上一味的忍让与退缩,甚至通过骂自己的母国的方式来取悦他人(红脖),换不来安全,反而助长那些人的气焰,让自己谋生更加艰难。

只有拿出血性才能在北美争得自己种族的生存地位。

====

(新添感言)

不要拿华人数量少当借口!这种借口一点意思都没有。

美国犹太人口数量比华人还少一大截,但在美国谁敢招惹犹太人?犹太人甚至把母国以色列整成了太上皇国,要美国纳税人出血汗钱去每年供养这个海外的爸爸国。

反观华人呢?你们只能靠着骂母国贬自己的同胞讨好白人来获得生存机率,真为你们感到既恶心又可怜。更恶心的是某些高华还在为打击同胞和出卖母国出谋划策,纯找死的节奏!

美国华人应该反省了,你们越是放低姿态做出讨好,就越是在鼓励变本加厉的欺辱,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就算中美没战争都可能进集中营。还很可能连累了其它的亚裔族群,日、韩、越。。。最终都会恨死你们的。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军人机密?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一部电影? 
  哪个镜头让你觉得一个演员演技爆炸? 
  有没有主角就是最终boss的影视/动漫? 
  如何看待马思纯在《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中的表现? 
  为什么提到电影都是提导演而不是编剧? 
  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有哪些槽点? 
  现代的怪兽电影里是不是过于削弱现代武器的威力了? 
  刘涛在直播中说杨超越是「仙侠剧接班人」,是客套还是真心看好?你怎么看? 
  电影《阿凡达》中的纳美人文明究竟是高等还是低等? 

前一个讨论
预算40万现金,可以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袁崇焕五年平辽一年平到北京”这句话?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