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2022 年大年初二电影票房就大幅度下滑了?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瑞士生物学家Wilson Edwards研究,这是错觉,是统计数据出错了。

因为Wilson Edwards教授发现美国为了打压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尊心,专门动用了最先进的生物黑客技术,篡改了大年初二票房数据,目的就是要唱衰。

Wilson Edwards教授最后不忘记提醒:

中国人,你要自信点。


user avatar   ren-jian-yi-shi-lan-hui-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市场的下滑也许才刚刚开始

1、从经济层面讲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其实是一直下行的,之后的贸易战、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从经济结构上讲,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不到10%的人掌握了超过90%的财富,而剩下的超过90%的人才是贡献票房的主力,问题是这部分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仅六个钱包被刮空,还被房贷车贷等提前透支了未来N年的收入。

既然如此,为什么2016年之后票房总量还在逐年上涨?

因为经济需要一个传导周期。

30岁以下的人群才是主流观影人群,这部分观众中:

20岁上下的还是伸手阶级,花钱都跟家里要,苦谁也不能苦孩子,所以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消费;

25-30岁的,其中一部分正是年富力强的打工阶级,有一定收入,像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有一两张甚至三张的购买力;还有很多是习惯了透支消费、长期靠信用卡、消费贷来维持消费的,对他们来说一张票钱是不会心疼的;

喜欢享乐的、需要谈恋爱的、家里待不住的年轻人都可以不顾忌、不心疼地买票观影,最苦的可能就是23-25岁之间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开始打拼的和一部分婚龄青年,他们的消费要谨慎得多。

当然,他们的谨慎是条件限制,而对3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谨慎则完全是出于主观的态度——有钱也不敢乱花。

对电影市场来说,比单日票房更重要更具战略意义的数据是上座率,一天几亿十几亿、再一次刷新什么纪录并不值得盲目乐观,如果看不到上座率下跌的事实,这种吹嘘最终只能打自己的脸。

前述不管是哪种情况,宏观的经济状况最终都会在个体的消费端体现出来,经历过一个长周期的传导之后,不管票价涨跌,上座率会作为核心指标反映出观众的消费力。而这种传导结果,也许就是从今年的市场、从这一次的下滑开始体现了。

2、从行业层面讲

一个特定档期的电影类型配比是不是准确、多样、互补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春节档最吃喜剧片,这是文化习惯、文化心理决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这几年的民族情绪背景下会在票房上大爆发也很正常,但一个档期容不下两部这样的电影,所以评分第一的《狙击手》,其票房潜力根本来不及释放就被内卷而死;某些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其实是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者以为今年还能像往年一样尝到春节档的甜头,显然是误判了。

3、从体制层面讲

有的电影,在体制的保驾护航下,向上可以领取巨额的国家补贴,向中可以凭借“奉旨讨饭”的金碗轻松拿下各路投资人,向下可以力排众片一家独大收割票房。

弘扬爱国主义我是双手支持的,但这种操作流程、操作方式却是极不市场的。上级给地方打电话要求“重视”、要求“支持”,于是地方积极排片、包场贯彻落实,必须让领导满意。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电影怎么玩?出路何在?民间资本、民营电影碰上这样的航母级的巨无霸,那自然是毫无竞争力可言。

这种操作从眼下看是贡献了一两部超高票房的电影,但对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其实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一是在创作导向上让电影类型变窄、内容变浅、文化虚无,二是让制作方更加趋利,打着红旗赚快钱,三是加剧了行业内耗。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高票价,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咎由自取!

从2016年春节档,《美人鱼》创造惊人的34亿票房记录开始,春节档就正式压倒了传统的元旦档和暑期档,晋身为当今电影院线的头号档期,亦是中国商业电影的头等“必争之地”。

每一个有志于在电影市场大展宏图的电影人,一旦在其他档期有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后,那么他的下一部作品,就往往就跃跃欲试地,想要加入到春节档的竞争中。

然而,参与春节档竞争的纯粹“入场费”,也就是所谓【宣发费用】,最少都是1个亿起步,都是用来收买院线、购买预售票房,获取更高排片量。

七天假期,每一天10亿以上的总票房收益,每一个小数点的排片,对所有出品方来说,都是寸金必争,这就导致了院线方面的坐地起价,捞得盆满钵盈。

比如著名ip系列《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在2016年元旦档上映,制作与宣发的总成本不过1个亿,8.7亿票房大赚一笔。第二部就上了2018年春节档,成本飙升到3.2亿,拿下33亿票房,大爆特爆。

第三部在2021年春节档上映,成本更进一步升到5亿左右,加上破纪录的超高预售票房,才终于获得首日37.5%的最高排片,进而创造了单日10亿票房的世界纪录……

从《唐探1》到《唐探3》,这多出来的4倍成本开支,除了物价上涨,演员片酬/制作成本的提升,剩下的是给谁赚了去?心照不宣吧。

全国大大小小的电影院线,本质是什么?就是编剧导演、演员明星们给他们打工,广大观众给他们送钱,而他们占据了垄断地位,坐享了一部影片接近60%票房收益,近乎于躺着数钱的行业。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进步,中国观众的踊跃支持,中国电影市场的爆炸式发展,也将这群“坐地吸血者”养得一个个膘肥体壮,不过两三年时间,票价从票补时代的9.9元/19.9元,疯涨到如今70~150元,同时通过禁止观众自带饮食,贩卖高价爆米花、薯片和各类饮品,籍此获得巨大收益。

二十年来,多少著名导演,哪个不是受尽了他们的窝囊气,每逢新电影上映,为了多一点点排片,要陪着那些个院线经理去请客、拼酒、说好话,给红包。甚至几家最大的电影出品公司,为了将片方所得提升一个百分点,都要和他们扯皮拉锯数年。

电影是编导和演员拍的,钱是广大影迷观众给的,影片亏本的风险也是片方全权负责的,凭什么让这些只不过提供一个场所的中间方来坐地起价?这确实是一直以来的事实,但存在从来都不一定是合理的,垄断尤其如此

2020年春节档,因为疫情突发,影院强制关闭,电影集体撤档,徐峥将原定上映的《囧妈》,6.3亿元卖给了流媒体平台,然后在大年初一,免费向全国人民,包括封城中的武汉人民公映。

然而,这居然也能激起院线方面的滔天之怒:只因《囧妈》这部预期10亿体量的影片,直接免费网播了,没有至少6个亿的分账票房了,对他们而言,这就比割了心头肉还难受,纯粹就是「别人赚钱不分给自己=自己亏了大钱」的畸形心态。

所以,明明拿不出徐峥违反相关合同的任何法律依据,明明影院各类关于《囧妈》宣传物料,片方早已付给巨额宣发费用;就索性让某些专拍零分烂片的所谓“导演”,对着徐峥各种人格侮辱与人身攻击,强行宣布他是“破坏行规,忘恩负义”,骂得他狗血淋头。

一年后,由院线方面投票,决定提名人选的百花奖评选,更是在《我不是药神》获得多个奖项与提名的同时,将凭演技撑起了全片大男主的徐峥,排斥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单。——也让徐峥丢掉了一个只要提名、就几乎板上钉钉的影帝头衔。

2018年,黑马影片《无名之辈》在冷档期凭绝佳口碑,获得近8亿票房。导演饶晓志的第二部电影《人潮汹涌》,大幅度升格了主演阵容,请来影坛天王刘德华,与喜剧新星肖央,征战2021年春节档,也按“行规”,获得了表面不错的首日8.5%排片。

然而,这些排片全都安排在或清晨或半夜的“冷门场次”,根本不会有什么人特意去观看,也让踌躇满志的饶导演,大年初一就被狠狠打了闷棍!

说白了,就因为其他片方给得更多,冲预售票房更高。于是第二天,院线更以该片“票房表现不佳”,首日票房比2.5%为理由,理直气壮地下调排片。

就这样,《人潮汹涌》这部本身质量不错的影片,上映整整8天,只获得可怜的2亿票房,眼看就要血本无归,

如果不是春节档假期后,整整一个月没上够分量的新片。看完其他大片的影迷观众们,抱着尝试心态,陆续看了该片,觉得还行,走出了“长尾效应”,才终于拿到了“不算难堪”的7.6亿最终票房,扣除在春节档的巨额宣发成本,勉强盈亏持平……

2022年春节档,院线的吃相更加难看了: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刚刚创造了57.7亿影史票房记录的《长津湖》的续作,从国庆档来到春节档,本应是最被一致看好的影片,首日预售票房超过3亿,几乎是同档期其他电影预售的总和。

然而,因为两部电影总共13亿的投资成本,在《长津湖》获得21亿的片方分账票房后,就已经净赚了8亿。所以,博纳公司等主出品方,对《水门桥》直接“躺平”了,完全不想再按所谓“春节档行规”,去缴纳新的巨额宣发费用。

于是,院线也就只给了这部影史冠军续作,才区区26.6%的首日排片,远不及前一年的《唐探3》(37.5%)。吃相最难看的某地影院,更是在首日只排了一场《水门桥》,明说自己“和其他片方有协议”。愤怒的博纳公司,才会将此事公诸于众,宣布要直接停掉其播放《水门桥》秘钥,逼得该影院紧急道歉妥协。

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狙击手》,则享受了一年前《人潮汹涌》的待遇,同样是导演首战春节档,同样是本身质量不错(豆瓣7分以上)的口碑片,

同样是表面上还行的首日9.7%排片,同样是安排在清晨或半夜的冷门场次,同样是让该片首日票房比只有惨淡的3.3%,然后次日就能理直气壮地下调其排片(降至5.8%)。

以至于年过七旬的老导演,在担当冬奥会开幕式导演之余,不得不发声恳请:能不能别搞这种“阴间排片”了?

《狙击手》官博在庆祝影片票房破1亿时,同样“皮里阳秋”的表示:感谢186万观众的【起早贪黑】。

笔者买的就是晚上22点55分的票,整个观影厅坐了2/3的观众,足见大家并非不喜欢、不盼望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新片。《狙击手》上映第3天,票房才终于破亿,总票房暂列春节档第六名,既不是导演的责任,也不是观众的责任,那是谁的责任?

2022年春节档,抱着「平时被疫情影响,赚少了钱,过年就要狠宰一笔」心态的院线方,将票价普遍飙升到影迷们纷纷质疑、普通观众直接拒看的程度。

也有很多原本此前计划看三场电影的家庭,可能只看两场了;很多原本此前计划看两场电影的家庭,可能只看一场了;——直接导致了观影人次大幅度降低,初二起整个市场的总票房,崩塌式下滑。

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票房总额:14.53亿。然而,这本身就是靠比往年春节档更高得多的票价,撑起来的数据。

还没等各家影片的出品方与院线方面高兴一天,大年初二的票房总额就跌到了10.48亿,比年初一下滑28%。而且,和去年同期相比,比不过从初一到初五任何一天的票房,仅仅比去年初六的9.8亿略高。

此后,大年初三,票房10.06亿,大年初四,票房更跌到8.8亿。

而超高票价,更让广大观众十分不满,很多人直接抵制,过年不看电影了。据悉,春节档的观影人次,大年初一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60万人次。大年初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70万人次……

这种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行径,如果再不遏止,更是对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市场,从形象到实际收益的摧毁性打击!

其实,电影院线不止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简单培训就可上岗的易替代工作,更重要是整个产值一年也才区区几百亿,和同样受疫情极大影响的餐饮业,旅游业比,连零头都算不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更是微乎其微,甚至都远远比不上直接停摆的教培产业。

可以说,完全是依托了电影产品这个在精神空间影响巨大的文化产业,才有一直以来的巨大声势。

疫情爆发两年多时间,广大医护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是何等劳累辛苦,各地的餐饮业、旅游业、超市、各密集场所经营者,又蒙受了何等巨大的损失,利益受损的又岂止是院线呢?

明明我们大家每个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要让其他行业的一个个普通人,为了体谅院线的“苦衷”,就忍受他们的天价盘剥?

甚至于对整个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一方是电影的出品方和编导演员,另一方是坐等分账票房的院线,谁的工作至关重要,谁的工作可以替代,常识一目了然。

随着资金雄厚的新锐媒体平台的强势入局,如果传统的既得利益方,还不提高警醒,居安思危,只顾着眼前的短期收益,甚至激起了全国公众的反感甚至公愤,那他们的好日子,还会长远么?


user avatar   dandol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什么为什么,因为答案都写在问题里了。

直接原因,就是电影票价不降反升嘛。初一均价56元,初二升到61元,不好意思,这个钱刚好可以吃一个差一点的自助了。如果是在我老家,再添10块可以吃双人自助了。

然后深层原因,就是房间里的大象了。关键是房间里的大象死了之后,大家都装看不到,然后就闻到这味儿不对了。去年说我们国家的灵活就业人数达多少人来着?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经济原因:你有没有做A股脊梁?有没有做美股接盘?有,那春节的电影看不看?

选择原因:是冬奥会不够好看吗?

隐藏原因:其实2021年的真实票房已经不行了,如果不是因为2020年的“报复性观影”。就像人口增长的那48万一样,你不能都怪在2021年呀。

质量原因:这是我活30年看过的春节档电影里,全部都有死亡角色电影的档期

除了《筐出未来》没有直接死亡角色以外(其实虎翼是单亲家庭,虎翼的母亲早就亡故了),其他所有电影都有死亡。《小虎墩》虎墩的父母在杀虎口被害;《狙击手》5班7个人死了6个;《四海》吴仁耀葬身火海,周欢颂被撞进江里;《奇迹》景浩的母亲身患癌症故事一开始就死了,景浩的妹妹出现先天性心脏病;《重返地球》阿布的族人几乎灭族,他的父母被吸进黑洞;《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卡尔一出场干掉了清洁工,然后就因为重伤被四肢包扎,魏成功最后差点被活埋;《水门桥》就不说了

大过年的,你说我图什么?我图在电影院看人死亡吗?

你说话呀!


你别说,我还真给问到了。

今天去电影院跟工作人员聊了一会儿天,发现事情的真相是咋回事儿了。

排片当然是重要的,你要看它下面那个温馨提示。

有的时候我觉得电影院也是左右为难,提醒大家疫情期间不要在影院内偷吃,但是你又一直在卖观影小吃。

​难道我买个观影小吃进去就是为了当个装饰吗?

​突然之间悟到了,为什么今年票价那么贵,观影小吃卖得不好呀。毕竟影城挣钱的大头其实就是那个观影小吃。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还记得“柠檬社会主义”吧?

简单来说,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时并不是没有钱,而是直接把从穷鬼手里扣出的税收给了富人,用来拯救这个被富人玩到即将崩溃的市场。

让富人拼命捞钱,把市场搞的濒临崩溃,再从穷人手里抽血扒皮抠出钱来,接下这个烂盘。

所以柠檬社会主义就是“盈利都归于寡头垄断型企业自身,亏损却都由国家财政和国民承担”的目的的半套式资本主义。


再直白一点,韩国普通人之所以不得不负重前行,是因为有人替他们岁月静好。

韩国人之所以开不起大排量汽车,是因为有人替他们享受了豪车。

韩国人之所以住鸽子笼,是因为有人替他们住了大别墅。

韩国人之所以不看电影,是因为韩国zf辅助财阀卷走了他们的钱,正在享受明星性服务。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是把人圈起来「爱看看不看滚」的模式终于要到头了吧。

疫情之前百花齐放的电影竞争培养起了国内庞大的观影人群,放长假大家都没事干,疫情原因又不能去旅游,聚在一起没事干就只能看电影,海外大片不给你看,要么就看《长津湖》,不服看《熊出没》去。

这种模式下的票房虚高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时间久了人们就会逐渐反应过来——「那我TM还非得看?」

对比一下——这是去年大年初二的电影上座率

这是今年的

这上座率我都没眼看了……这是春节档?


user avatar   c_plu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年初二的数据其实在大年初一就已经能够看出端倪了。根据看电影的微博数据,去年大年初一平均票价49,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到了58.9元。然后同样大年初一这一天,去年票房是16.93亿,今年的大年初一票房是15.08亿。从猫眼数据看,总出票少了有接近900w张,比去年少了接近1/4…

所以初二这个跌幅,我觉得非常正常。

疫情以来,广电或者说电影局给人一种很拧巴的感觉。一方面喜好票房数据,以此为KPI,试图证明“国产电影崛起了”,“我国防疫成功”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其对这个行业的拯救可以说是零。20年,疫情初期,餐饮行业早早地争取到了开放堂食,电影院什么时候才解封的,各位应该心里有数。在餐饮都开放堂食的当下,电影院即使开业了,也有严格的上座率限制,以及没法售卖利润率更高的零食爆米花等等,总体来说,就非常让人迷惑。

然后就是电影排片。过去一年尤甚。国外这两年不是没有片子。好莱坞去年产出的片子也有不少,但是引进了就没几个。好不容易引进了,还有一堆不是同期上映的。然而国产片也是平时寥寥,都拼命盯着几个大档期挤。影院平时无片可排,遇上大档期又排不过来。春节档算是近几年体量最大的档期之一了,影院选择竭泽而渔的操作,我觉得真的很正常。先要顾及眼前的苟且,活下来,才能看诗和远方。

但,对应过来,消费者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就我所知,水门桥票价甚至有冲上150一张的(IMAX),在春节档,一大家子去看电影,算6,7个人吧,就1000块没了。人家可能一大家子一天的预算也就1,2K,看个电影一半没了,我觉得选择不看了也是一个很正常的操作。娱乐方式那么多,也不是非得是电影,更何况春节看电影这个习惯,其实也没多长的历史传统…

理论上现在消费低迷,院线再涨一涨价,国内的观影习惯很有可能就迅速萎缩,到最后可能就是多方都输的局面。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没有一部像样的。

初一骗了一波人,就骗不到人了。

长津湖其实完全是靠题材IP和场面撑着,这样都可以吊打其他所有电影。

理论上四海至少是15-20亿左右,现在能不能过5亿都要打个问号。

其他的可能杀手能过十亿,其他的能过5亿都值得庆祝。

而且你会发现,春节档所有电影基本上都没有过审问题,本质上就是国内文艺界的人不行。

国内票房以后只会越来越差,我是建议院线人早点想想改行的问题。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和2022抖音都春晚送电影票

但是去年是央视

今年是北京

保守估计从影响力来讲

今年得少个2~3000万张低价甚至免费电影票流入民间,少了不少闲着也是闲着不用浪费的人吧。

放心,电影票你该买不到还是买不到。


user avatar   a-bo-66-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就是,某些电影别说值回票价了,放b站上一键三连都不值。


嘛,2022了

拿票价来说,50块看一场质量上乘的电影,其实可以接受,但今年涨到80+(个别地区100+,120+)质量还不见得多么高。

时间也没大问题,春节假期拿出俩小时完全OK

但是在春节假期,拿80块,在电影院坐俩小时看烂片,我会忍不住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被下了降头了?

还不如躺家里看up主内卷整活。




              

相关话题

  为什么漫威会把复联3这么重要的电影交给罗素兄弟指导,而不是给像诺兰一样更加出众的导演?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妈妈为什么坚持不在厨房里做鸡肉? 
  为什么伟大的喜剧大师多数在生活中都是沉默寡言的呢? 
  电影票价格影响你春节观影吗,为什么 2022 年春节电影票那么贵? 
  你重复最多次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片段是哪个?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全球第一,如何看待这一成绩?今年的你看过多少部电影? 
  为什么关于世界大战的西方电影很少出现印度士兵? 
  过年没有烟花爆竹是不是缺少了童年的味道? 
  如何评价漫威电影《尚气》女主角奥卡菲娜? 
  如何评价第 88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整个中国都知道中国足球的问题,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解决?
下一个讨论
看了男足 1:3 耻负越南,心中无比难受,你能否提出一个真正能帮助到中国足球的合理的建议或方针?





© 2024-1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