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大城市工作的你,有哪个瞬间你是感到幸福而快乐?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xx-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从英国回来,现在暂居深圳。

我之前很讨厌深圳,住了半年也谈不上喜欢深圳,我本可以选择去自己喜欢的上海、杭州和广州。

但是我还是来了深圳,为什么呢?

因为喜欢的人在哪个城市,在那个城市就会幸福快乐呀!

2011年,我们去了北京,

2012年,我们去了上海,

2013年,我们去了新加坡,

2014年,我们去了杭州,

2015年,我们去了曼切斯特,

2016年,我们去了伦敦,

2017年,我们来了深圳





以下是去年9月的答案,你们就当我装逼好了。

下文是原答案(多图预警)!

— — — — — — — — — — — — —

之前住在伦敦旁的小村庄里,伦敦应该算大城市吧。

最让我感受到幸福快乐的应该是,伦敦的人性

从下面这张图说起


这是一张我在伦敦一年一度的LGBT游行时拍到的一张涂鸦,感动得我和小伙伴们一塌糊涂。我就特别为伦敦感到骄傲,虽然我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是同性恋,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少数群体在大城市里还可以这么幸福快乐。这种快乐是建立在高速地信息流通和媒体发声实现的,你能想象这在一个小县城或者一个小村庄里,同性恋或者跨性别恋这些少数群体被普遍性地接受吗?

伦敦的警察叔叔给他男朋友求婚(感动得泪流满面)

大城市虽然工作和经济压力很大,但是观念压力却很小。这种观念上的自由让大城市里的人更加幸福。

“特拉法特广场的LGBT演唱会”

“伦敦同性恋大游行” 全城出动!

-大城市意味着包容性,少数群体和自我高度独立与开放的人尤其能感受到。

当然,还有别的“少儿不宜”的活动(掩面)

“Picaddilly的裸骑”

-----------------------------分界线---------

对于神探夏洛克迷来说,还有比到伦敦贝克街221B的夏洛克老巢更幸福的吗?


-----------------------------分界线---------

-大城市意味着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也可以去中国城吃个四川菜、麻辣香锅,或是唱KTV,那种幸福是不可言喻的。

“Borough的美食集市”,世界上各种小吃,来伦敦十次要去九次这里。

我只想说,食物让人幸福,食物让人快乐。那么,问题来了,哪里有那么多好吃的食物?大城市呀!

-----------------------------分界线---------

-大城市意味着古典和现代可以毫不冲突地共存在一个空间,而不用被铲平。传统可以被很好的尊重和发展。



“圣保罗大教堂和哈利波特的千禧桥”

“大英博物馆”

“伦敦眼和大笨钟”

-大城市意味着白天与黑夜一样精彩。



-大城市意味着可选择性的公共活动。

"凯文花园的街头表演"

泰晤士河旁边的滑板圣地

“伦敦的灯光艺术节”

你们能想象伦敦把世界上最繁华的两条街都被封了,就为了来办个艺术节?幸福值爆表。


-当然,大城市意味着美景尽收眼底

“格林威治公园”

“碎片大厦看日落”




最后看一眼伦敦

——————————————————


user avatar   zhao-dan-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纽约

第一次来纽约是在2014年的二月,当时大学好基友在哥大读法学院,在等地铁的时候,他塞了一只耳机给我,说:“这是我来纽约以后最喜欢听的歌。”

我听了一半就表示完全欣赏无能,他无奈又不可置信地说,你感觉不到这首歌里那种澎湃的感觉么?

那首歌是Jay Z和Alicia Keys合唱的Empire State of Mind,有一句歌词是:In New York, concrete jungles wher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There's nothin' you can't do,找不到官方翻译,大意就是“纽约,钢筋水泥筑成梦想之城,在这里没有什么你无法完成”。

直到2016年的5月,当时的好基友已经成了我男票,我去哥大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结束时学校放起了这首Empire State of Mind,全场穿着哥大特色浅蓝色毕业袍的学生都站起来,随着歌曲摇摇晃晃,大声的唱,我看到大屏幕上特写镜头走过一张张布满泪痕的脸。

2016年9月,我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开始入职在纽约做一年级律师,律所在曼哈顿金融区(financial district)。男票律所在曼哈顿中城,结束了两年的异地,彼此的距离终于从两个小时的火车缩减到二十分钟的地铁。

工作

去年9月入职后,我也终于变成了在纽约工作的人。上下班随着地铁汹涌的人潮,耳机里一直放着这首Empire State of Mind,好像真的要常驻纽约,才能体会到歌词描绘的那种心情。

虽然对此早有准备,但一年级律师的生活比我想象中还要辛苦。刚开始上班情绪总是很低落,过惯了在耶鲁自由自在,宽松散漫的生活,律所对新人极其严苛的训练、超长的工作时间、接踵而来的新项目、时刻绷紧的神经让我疲惫不堪。

比起男女合唱版,我更喜欢Alicia Keys独唱的那一版,深夜加班,揉了揉酸胀的眼睛,起身去打个水的功夫戴上耳机,听到了这一句:“On the avenue, there ain't never a curfew Ladies work so hard”。大意是“大街上永不宵禁,女士工作如战士”。觉得鼻子一酸,却又莫名觉得豪情万丈,低下头继续改文件。即使已经晚上十点,并购部门的那一层也是电话不断,灯火通明,上级律师自己也没走,还等着我今晚把文件改完。

工作之后每天都要喝杯咖啡,曼哈顿金融区的咖啡店被我喝了个遍,最喜欢的还是来自瑞典的FIKA,coffee和expresso都做的非常好喝,下午觉得没有能量了还可以来块巧克力。出去买咖啡或吃饭的时候总会路过华尔街那个著名的铜牛,除了下雨天几乎每天都排满了长队,游客们争先恐后的合影拍照。我端着咖啡踩着高跟鞋低头匆匆走过,脑子里想着马上要打的电话会议,抬头看见游客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恍惚——我真的已经在这里工作,成为华尔街的一员了?



(曼哈顿金融区的航拍图,从这里能看到我工作的大楼)

纽约律所基本都在中城,我这家是为数不多的坐落在金融区的。别的不说,出门对面就是south ferry,曼哈顿东西两条河都尽收眼底。我办公室在32层,视线内没有任何遮挡,直接能望到河对面的布鲁克林。看文件看的觉得眼睛要瞎了的时候,走到窗边看天,看海,看船。

纽约这个城市记录了太多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回忆。

第一次抱合伙人大腿上项目,第一次被senior骂到回家偷偷抹眼泪,第一个并购项目签约的时候,业内名声震天响的合伙人给我们小团队的每个人挨个发邮件感谢,我不争气的又哭了。

第一次做client contact,电话会议前紧张的不停喝水,邮件发出去之前恨不得检查一万遍。

合伙人居然记得我,新项目居然还回来找我。上了第一个IPO,什么都不懂,这次的上级律师却温和又耐心,我压力小了很多。第一次做due incorporation review,巨大的工作量,两天内我居然写完了一万五千字的memo,合伙人开会的时候问我——这些真的全都是你自己做完的?

新人律师的苦辣酸甜,压力大到爆炸的时候听听Empire State of Mind,最激励我的永远是这一句: If I could make it here, I could make it anywhere, that's what they say. (他们说,如果我能走到这里,那我哪里都能去)

2016年4月份开始找房子,考虑过曼哈顿和新泽西,最后住到了downtown布鲁克林。

跑房子的时候一遍遍的纠结,距离近的空间小,空间大的地铁太远,空间又大距离又近的则贵的离谱。大概是金牛座对于"窝"都有一股执念,我怎么看都不满意,挑三拣四,犹犹豫豫,甚至有一次定金都交了又反悔。

天不负我,终于让我碰上了自己喜欢的房子。距律所两站地铁,租金正合适,关键的是满足了我对房子最大的幻想——一个上下两层的loft,还带一个30平米的大阳台。


又好又便宜的房子,自然代价不小。好大一笔中介费不说,condo building还要直接跟房东而不是公寓楼签约,因为我刚毕业没收入,房东还要求对我面试。我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邮件告诉房东,律师是一个门槛极高,但是一旦入行就薪水丰厚,而且极其稳定,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极小,我不可能不交房租半路逃跑。

见面的时候,房东大概是怀疑我的耶鲁学历,问我:“你认识伊丽莎白吗?她是我儿子的高中同学,应该跟你同届。” 耶鲁法学院每届只有两百个人,我自然认得。我说伊丽莎白是我学姐,我刚入学的时候还被学校分来做我的mentor,又翻出了她的facebook账号给房东看。

欢天喜地的租到房子后,我开始计划着怎么布置。

因为阳台面积太大,室内可利用的空间很小,我找了好几家纽约做室内设计服务的工作室,终于敲定了方案。客厅30平米的空间,被开辟出了完整的沙发电视区/用餐区/和一个双人工作区。

因为设计的巧妙,小小的客厅居然还能有我跳钢管舞的空间。需要的时候把东西挪一挪,在钢管上练一下小范围的倒立不成问题。


上最大的问题则是储物空间太小,一个衣柜完全装不下我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有一次在逛知乎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宜家的挂墙收纳Algot系列,从此拯救了我。

刚搬家的时候没事就逛家居店,逛Etsy,看各种家居杂志和网站,整天琢磨着还能再添点什么。下了一个单就开始欣喜雀跃的等待,然后再周而复始的继续网购继续琢磨,乐此不疲。

折腾了几个月以后,家里终于到了一种“比较满意暂时不用再折腾了”的状态,而纽约这么大,工作疲惫了一天回到家,能有一个温馨舒适窝让我打滚,简直太幸福了。

布置房间当然也是有代价的——第一次可以随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薪水来买买买,我挑家具的时候根本没怎么考虑价格。不会特意去找贵得要死的品牌,但是喜欢的觉得再贵也要咬牙买下来。于是我在刚上班的时候就透支了手头所有信用卡,从此过上了发工资还信用卡一毛钱也攒不下来的生活。

比如说,我在有一天逛Etsy的时候,被这个挂在墙上的梳妆台种草了:

将近250美元,店主纯手工制作,付了钱还要等三个月才能发货……尽管如此,我还是屁颠屁颠的买了,到货后直接把我的旧梳妆台连椅子一起扔掉,节省了好大空间,卧室立刻敞亮了不少。

不过我觉得相比起我家两个猫主子来说,一个有楼梯有阳台的房子给它们带来的幸福感比我还要强。

我一开始搬家的时候,还有点担心有个楼梯在这里,猫爬上爬下会不会有危险。结果发现我做为人类实在是太愚蠢,几天后,我的两个喵爬个楼梯只需要两秒钟,三个猫跳就完成任务,比起我还需要心惊胆战的扶着扶手一步步走上去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同时楼梯做为俯瞰整个一楼的风水宝地,也迅速被主子们抢占,每次上楼梯都还得小心翼翼跨过脚底下躺尸的一只猫。最让我吐血的是我家的阳台——不是都说猫很怕外面只喜欢在家待着吗?为什么我的猫只要一打开阳台门,就一个箭步冲出去开始满地打滚,连刚下完雪都无法阻止他们的热情。

(左为阳台上喵星人踩出的小脚印,右边是两只喵跟楼梯的日常姿态)

说起来这个三十平米的大阳台,我刚搬进来的时候,房东就开玩笑跟我说:你可别整天忙工作都没空在阳台上玩呀!

结果,一语成谶。去年七月底搬进来,八月就会过了,直到九月才正式入住。阳台最舒服的应该是夏天的傍晚和清晨,可惜我只赶上了夏天的尾巴,九月底纽约就开始冷了,而我也上了第一个并购项目,开始了清晨出门黑夜到家的生活。

项目签约的时候是十一月中旬,纽约早已刮起了秋风,出门还得披个外套已经很打击人去阳台上玩儿的热情了。而到了冬天,几场暴雪更是把整个阳台埋了个严严实实。后来,在一个暴雪的早晨狂风把阳台门吹开,进了满屋的雪,我一边堵阳台门一边扫雪的时候终于崩溃了——这阳台到底有什么用?!◡ ヽ(`Д´)ノ ┻━┻

不过,本来阳台这种东西就是为了暖和的天气存在的嘛!马上过几个月,就可以下班回家在阳台上吹吹晚风,周末可以约三两好友在阳台上烧烤吃饭喝大酒。

我等着纽约的夏天。

健身

除了工作、家和猫,纽约很多带给我快乐的瞬间都来自于这座城市遍地都是的健身房和团体课。

2016年开始变成健身狂魔,自从上班开始,工作再忙也坚持着一周四练或五练的频率。然而想不起一个人在健身房撸铁,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我更偏向于去上团体课(group fitness class)。

虽然我的工作性质意味着我每天有空的时间不固定,而且通常都是晚上七点以后才有空,纽约却有大量时间灵活、交通方便的group fitness class可供我选择。

比如我工作之后常常出现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情况:一个电话会议一直打到七点五十,放下电话我抓起包就跑去坐地铁,在路上用手机报名八点半的钢管舞课,还能用电脑看一看上级律师发过来的修改意见,下课十点半左右到家,洗个澡睡觉前还能再bill一个小时。

周末有空的时候,我经常用mindbody这个app随机搜课,看看周围有啥好玩儿的。比如说305 fitness的高强度有氧操就是我真爱:一个布置得像酒吧蹦迪池一样的舞蹈教室,一个真的在给你打歌的DJ,一个身材爆好又巨有感染力的教练在前面边唱边跳,满屋五颜六色的灯光,一群穿着紧身衣的妹子跟着震天响的音乐跳的非常high...五十分钟课,我每次都肾上腺素爆棚,跳完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又心情很棒。

(高强度有氧操的常见画风)

最近为了能跟男票一起健身,也开始探索很多非舞蹈类的课程,比如说拳击和攀岩。最近常去的是这两家:Work Train Fight (简称WTF……)和Brooklyn Boulders.


最开心的时候,大概是运动完身体酸痛,心情又很好,好像身体里的负能量都随着流掉的汗出去了一样,回家的路上看着地铁里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很开心,遇到地铁上拿着吉他唱歌的黑叔叔也会笑眯眯的掏出几个quarter。

或者天气不冷的时候跳完舞走得远一点去吃个fro yo,顺便逛一逛soho那边的小店,运动的越多越觉得神清气爽,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忍不住觉得,纽约真好。

生活

纽约当然是一个能找到各种各样有趣事情的地方,然而可惜的是,一旦入了律师这个行,从此玩乐是路人了。

好像上班这半年以来,我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和健身,休息时偶尔跟男票出去看个电影,回家逗逗猫做做饭,再看看书睡个好觉。不逛街不社交,几套固定的搭配穿完了一整个秋冬,每个月网购一次衣服和化妆品,除了偶尔跟几个熟悉的朋友catch up以外,参加过的四个人以上的局一只手就数的过来。唯一一次喝酒还是万圣节的时候被同事拉到pub,第二天宿醉起来就觉得——啊还是宅在家里健身好!

对纽约吃喝玩乐的记忆多集中在2015年的夏天,我在纽约实习的时候。还是同一家律所,但是做实习生(summer associate)期间是最爽的——工资跟一年级律师一毛一样,每天还不用加班,律所还会出钱买一些稀有活动的票带我们去玩。

比如说——在中央公园的露天剧场看莎士比亚,或者在VIP包厢里看Taylor Swift的演唱会。。

(中央公园的露天莎士比亚剧场)

还有各种各样的演出/舞台剧/浸没剧:Sleep no more, Then she fell, 各种百老汇或着不知名的小剧场……我在纽约还看过Jim Parsons (生活大爆炸里面的Sheldon)的独角剧,An Act of God,Parsons演出极其卖力、各种包袱和梗抖的毫不费力,全场笑料不断,实在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在Wythe Hotel举办的免费小剧场)

回忆了半天,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充分利用好纽约的文化资源。

没办法,作为律师,行业里的人都公认这是一份"very demanding job",再拼命进行时间管理,要求自己高效做事,能留给生活的时间也还是太少了。不可能事事完成,便只能要求自己做取舍。

刚入职的时候我就在问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有限,有哪些一定要完成?首先第一优先是良好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所以睡觉和健身的时间排在最前面。其次,律所新人的工作往往重复性极强,完全没接触过的项目几天就可以上手,到最后拼的还是靠谱、负责和长时间加班的毅力——而不是智力。为了保持自己大脑思维的活跃程度,我一定要保证每周在工作之外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关注领域里比较新的动态,没事再写写公众号文章,让自己不要忘了写作的感觉。

那社交呢?人人不同,我反正是觉得,跟小圈子里最亲密的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足以满足我的社会属性。每周给爸妈打一个小时的电话,跟男票找几次两个人的活动,有空就回家多陪猫主子,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未来

我在美国几乎时时刻刻会被老师、同事、同学甚至各种陌生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想留在美国吗?你会一直在纽约工作吗?

相比很多其他美国法学院的中国同学来说,我移民身份问题似乎解决的太容易了一点。法学院最后一年便以本科生的身份抽了一次H1B,20%的狗屎运居然让我踩中了,我律所对绿卡的政策也很宽松,工资丰厚,爸妈支持,想买房结婚落地生根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也正因为如此,我好像从来就没有一种“一定要留在纽约”的念头。

对我来说,“留在哪里”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我的人生才刚开始,为什么要把自己绑死在一块土地上?有能力、有知识、有技术,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

不管未来如何,眼下我觉得纽约还不错。有喜欢且稳定的工作,有固定收入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有恋人,有宠物,有爱好,工作虽然辛苦,但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有哪一个不累的呢?也算是一种人生体验吧。

努力活在当下,大概很多年以后我会很怀念在纽约的这一段生活吧。:)

(问年龄的来看我以前的回答:21岁的你在干嘛?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了吗? - 知乎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导盲犬在小区草丛排尿被赶出小区,其居民称污染小区水资源? 
  如何看待高晓松炮轰梁植愧对清华教育? 
  有什么性能强大,同时便携性强的全能笔记本电脑推荐? 
  阅文核心团队被爆集体离职,腾讯互娱接管阅文,发生了什么?对未来阅文的网文生态有什么影响? 
  2020 年你从哪些小事中感受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有哪些「超赞」的国际大牌新年赠品? 
  为什么学历高接触不到富二代? 
  年轻时的失败 是好还是坏? 
  如何看待疫情之后职场人从年薪 30 万到应聘地铁安检员被拒?疫情给你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 
  为什么男性公务员很好找对象,女性公务员却并不好找对象? 

前一个讨论
学习法律让人变得理性的同时,是否也会让人变得冷漠?
下一个讨论
真实的塔吉克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