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数据恐怕不准,按理说这个失业率应该在5%以下,所以才是稳中向好嘛。
应该说,直到大面积“优化”(裁员)浪潮席卷了国内薪酬Top 3的两大行业:房地产、互联网之后,国内广大后知后觉的瓜众才开始对“稳中向好”这个词产生了一丝丝的反思。
首当其冲的,是在国内十几年如一日稳居薪酬最高的互联网行业。
2021年10月19日,字节跳动商业化团队爆出了大幅裁员的消息,“温州都裁完了”、“北京商业化也要裁了,架构都划好了”。根据字节跳动商业化部门员工的证实,自己才刚刚入职字节3个月就“接到通知部门去肥增瘦要裁员”。
在国庆节前后,字节跳动就已经将河南洛阳直营中心(直营中心是字节跳动过去几年在部分省市设置的商业化机构,主要负责当地抖音、头条等热门字节系App的广告销售业务)先行撤裁。10月12日,温州本地直营中心也被火线撤城,“除了十来人的本地生活业务团队被保留负责善后外,其余100多人被限令2天内办理完离职手续。”
而早在8月份,字节跳动的ohayoo(休闲游戏平台)、大力教育(字节跳动2020年10月创办了大力教育,并作为旗下首个公开发布的独立业务品牌,大力教育承接了字节跳动旗下所有教育产品及业务,员工数已超过万人)就已经进行过一轮大裁员。最终,ohayoo负责人徐培翔离职,而大力教育则全军覆没(就地解散)。
实际上,字节跳动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裁员)。
2020 H2~2021 Q3,国内各大互联网大厂都在纷纷裁人。不论是携程、去哪儿、VIPKID、哈啰、快手、瓜子、水滴筹等“力度相当大”的裁员,还是新浪阅读的“全国最厉害”裁员(裁员幅度高达90%),以及网易的全线裁员(考拉、严选、有道、云音乐无一幸免,大批校招生、实习生被劝退或转岗),不仅曾经财大气粗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从应届生身上挖掘“降成本”的潜力,甚至就连猎头公司的HR也开始吃不饱饭、纷纷被迫转行去卖保险。
对于被裁的应届生、以及各大猎头公司的HR来说,互联网企业的这一波裁员操作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极致内卷”的全新套路。然鹅,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反思)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国内各行各业大面积裁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因为内卷(劳动力太多了)、还是因为经济下行的(真实)严重程度已经导致工作职位的规模数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断崖式下跌?
【此处删除842字】
显然,除了国内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消费领域敢说自己没有压力山大。
而消费(需求)的恶化,不仅体现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大幅压缩消费开支,而且还与国内企业的裁员减薪形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在国内人口快速老龄化、出生率骤降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
事实上,国内互联网全行业裁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所谓的“人员内卷”,而是国内消费的恶化速度和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商、广告等行业的承受范围。而包括字节跳动在内这一波国内互联网企业大裁员,也正是国内消费萎缩导致电商、广告等一系列行业陷入衰退困境的现实缩影。
除了互联网行业之外,另一个裁员重灾区则是房地产。
2021年10月26日,花样年西南区域爆出了“全员劝退”的两个选择:一是拿赔偿Nx0.7x月薪,二是留下与公司共患难,但不保证后续工资正常发放,并要求员工在10月30日之前答复公司。
第3天晚间,花样年西南在其官微公众号发布申明称:“一、全员劝退不属实,真诚反馈与祝福属实; 二、明知艰难,至今选择留下的远大于离开。”
而在此前一天,花样年西南区域还针对员工“优化”问题召开了内部沟通会。西南区域HR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因为资金监管,公司现金流入已经被全面切断了,不管是集团方面的收入、还是从客户方面获得的钱都切断了,“现在公司非常危险,我们不想骗大家,金融机构因为公司的舆情,甚至要求提前还款,还没有到期的债务也要提前兑现,宁愿不收利息。”
该HR负责人坦言,如果留下来,肯定会在更艰难的环境下承担更大的工作量,面对更多的工作压力,并且劳动报酬“不确定”。最后,该HR负责人用十分郑重的语气表示,情况远比大家听到、猜测的要严重得多,“我很负责任、坦诚地告诉大家,下个月11月10日要发的工资,直到现在都没做进预算。”
而这个11月10日的发薪日,正是花样年集团10月28日公告称将召开5只债券持有人会议[1]的日子。
实际上,在花样年集团的各大区域中,西南区域的“优化”启动得最晚。而在国内早已开始的房地产裁员潮中,花样年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10月26日,上海正式打响了房产中介失业浪潮的第一枪:正式上线开通二手房自助交易“网上签订合同”服务,买房、卖房的双方无需通过中介人员,可以直接在官网上双方自助申请“买房网签合同”,也可以直接到政府当地的交易中心面对面办理。
事实上,在上海打响第一枪的2个月前,杭州就已经做了试点。当时,杭州住建局官网率先在全国第一个开通了“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不仅房东可以直接注册、挂牌房源,而且购房者也无需通过中介,可以直接和房东联系、直接当面沟通。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合计1263.5万人;其中,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中介服务的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636.9万、371.5万、158.3万人。
而上海打响的第一枪,一旦在全国推广实施,就意味着158万人的房产中介失业潮。
3天后(10月29日),中原地产中国大陆区主席黎明楷就证实:
由于大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尤其是二手房市场近月来的成交量大跌,因此这次的裁员规模将达20%~30%。虽然各分公司已采取开源节流的安排,但这次裁员安排希望能“一刀切到底”。截至9月底,员工人数约3.2万人,预计最后会缩减至2.5万人,并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裁员计划。
如果加上房地产税的影响,那么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失业潮将更加不忍直视。
【此处删除910字】
而与互联网、房地产两大行业的裁员潮形成强烈反差的,反而是国内官宣的失业率。
10月18日,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0%;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她还强调:平台经济、灵活就业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带动新就业岗位增加;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网络购物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
实际上,在付发言人关于“三季度国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所解释的四个主要原因之中,“灵活就业”在现实世界中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其他三个原因[2]。
根据国家邮政局和中研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外卖配送人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仅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就超过1000万人。
而国家信息中心2021年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国内为共享经济提供服务(包括约车司机、代驾、网约家政和维修等)的从业者人数为8400万人,远远高于这些共享平台同期的自有员工人数(631万人)。
用付发言人的话说就是,国内就业形势稳定的一大原因,正是新动能成长壮大、灵活就业增加。随着双创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带动效应在增强。快递小哥、网络直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在增加。
根据官宣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多人。而人社部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 75064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46271 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 23.6%、28.7%、47.7%。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中的比重已达26.7%。如果仅计算第三产业(共享经济、服务业、房地产均属于第三产业),那么这个比重则高达55.9%。
而从本质上来说,“灵活就业”人员就相当于临时工(准失业人员),不仅没有正式的工作合同、也没有固定的薪水(没有活干就没有薪水),更不用说社保或五险一金了。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层提出让互联网企业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保和五险一金会在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显然,不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国内任何一家共享经济互联网平台都无法承担这种人工成本。这也意味着,一旦国内开始强制执行这个操作,那么将会出现大批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
没人知道,当这些“灵活就业”的临时工一旦失去临时工作、从准失业变成实际失业的状态时,对于国内(真实)失业率的影响到底是多少。
【此处删除550字】
但丁说,地狱中最炙热的地方,正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严重时保持中立的人所保留的。
楼下保安则说,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到现在都还有人相信这句话。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1房地产沉思录》update 48、51,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或new base中查看。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就说明了,就业情况真的不怎么样。自从新冠来了,我国又开始了十四五计划,经济要转型,那么就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痛苦的。因为之前房地产搞下的烂摊子已经烂得不能再烂了,影响了实体经济,而高校的扩招也只是尽可能拖延时间,让问题不要暴露得那么快。
现在要转型,热钱去哪里?这仍然是个未知数。官方媒体之前发过一些评论,说那些大型企业不要老盯着几颗白菜,更是说明了转型的难度。通过吃政策红利起来的那些大型企业,并没有打算要走投资科研科技去创造更多的蛋糕,而是反过来和菜贩抢生意,够头疼了吧?
一方面,本来企业通过人口红利获得了发展,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人口红利在,企业没有动力去升级产业,就是得过且过。整体思维上,做生意还是以赚快钱为主,这就必然导致蛋糕做不大。国家要不是给政策扶持新能源车发展,那些车企绝对会像日本那些企业一样,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那里思考人生,没法子,谁叫房地产那么赚钱,让个人和集体都对认真做事失去了兴趣,现在想转变过来,方法是存在的,但是思维是很难转变的。
企业没有动力把蛋糕做大,那么业务规模也就是那样,难以吸收以后的新增就业人口。当然,也无法强制企业把蛋糕做大,只能是政策上进行引导,因为被房地产拖累,实业已经耽搁很久了,因此即使实业要想做回来,真的得花个大几年时间,而且大家还得注意到,房产税也只是刚刚推出试点,限跌令还在的。
私以为统计16-24岁的城镇人口就业率,最应该关注的是当年被中考分流的另一半吧。
先说上了大学这一半。
上半年生,正常读书,23岁本科刚毕业、多次复读的可能还没毕业,
再说他们还有考公、大型国企考试,考研等出路。
就是说24岁,大专毕业两、三年,本科毕业一两年,还有公务员,国企等等各种出路等着,您说惨吧,真算不上。
我还是想说说在知乎上被嘲笑的另一半。念完义务教育,或者念了中专、职高就走向社会的年轻人。
这些人到了24岁,初中毕业的投身社会8-9年,中专毕业的投身社会5-6年,无论考公,还是考研,学历一条就卡死了。根据测算,这些人至少占这个年龄段人群的50%,他们该怎么面对14.6%的失业率呢?
很多大学生没就业,是不愿就业,玩心大,没想清楚干啥,在家里全职考研等等等。他们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可以支持他们这么做。那剩下的一半呢?
没人关心,无人问津,连“人才招聘会”都没有入场的资格,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让黑中介骗进工厂,在送餐的间隙刷刷抖音,还会被各种嘲讽。知乎上各个年入百万还大吐苦水的时候,可曾想过,这群人一年的收入不过是百万的利息,可能都是活期利息。当然,这些人没人关心。不仅仅是没人关心,还会有人费尽心思的去论证,他们的生活就该是这样。否则,这些年入百万的人去哪享受廉价的外卖,廉价的工业品,廉价的保洁,廉价的保安,廉价的普通劳动人民。
不写了,烦。
要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短视频比之游戏起来,恐怕是不遑多让,甚至是覆盖面更深更广,想想,玩游戏的人多还是刷短视频的人多?游戏发布好歹还有个版号把关,视频内容创作发布也就平台大致审核就完事儿了。
但是为什么游戏被锤成这个样子,而短视频却稳稳当当?
甚至官方围绕着短视频各种站台?
因为,短视频能容纳很多就业,而游戏不能。
有人拍,有人演,有人剪,有人卷……
做好了,进可以成为地区代言人,为旅游业引流,甚至走出国门,形成文化影响力;
退可以接广告、直播带货,盘活一系列制造供应链。
进入这个领域,门槛低,
资金门槛低,技能门槛低,
谁都可以进来掺一脚,几个人几万块钱就可以搞一个视频号起步了,而几个人几万块钱能做游戏吗?
人社部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就业标准,把个人从事短视频认定为就业,
失业率就可以噌噌往下降了。
至于能不能赚钱,
那是另一回事儿了,总有人能赚钱,当然也肯定有不少人亏钱,
毕竟谁都赚钱就相当于谁都不赚钱。
说明劳动力过剩,应该降低生育率,防止失业人口更多,造成粮食浪费。
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失业率过高,劳动力过剩,为什么还要延迟退休呢?这样留给年轻人的位置不是更少了吗?
我们当时的年级主任在大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容易影响成绩,谁几把管你早恋啊,可你有能力靠事实担保早恋不影响成绩嘛?没有吧,很蓝的啦。
这就是高中反对早恋的真实原因。
所谓的为了学生着想,都是屁话。这跟高中老师和校长主任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而且因为高考的性价比极高,导致家长也不愿意孩子早恋。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高考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跨越阶级的方案,肯定要珍惜啊。
这种事情在大城市互相为“中产阶级“或者收入颇丰的家庭就不存在这种屁事,老师管都懒得管,门当户对,双方最后都是要出国留学的不需要走高考这套规则,只要别太激进离谱就行,双方接收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就行了。新兴”中产阶级“家长也有能力给子女传输正确的这些观念。
当然,不是门当户对那一方家长和另一方家长就是不同的态度了。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