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中,公孙胜为何征讨方腊前离开了梁山? 第1页

  

user avatar   no-tal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同于其他梁山好汉的是,公孙胜曾经两次主动离开梁山。

很多读者认为,公孙胜看透了宋江,所以才主动离开。公孙胜真是因为看透了宋江才离开梁山的吗?老样子,我还是从原著内容,以及水浒成书角度分析。

一、从原著内容分析

1.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

很多读者说,所谓探望母亲和看望师父只是公孙胜一个借口,不是真心话。实际上这种看法不对,因为在公孙胜说这话之前,作者旁白中写到了公孙胜的心思。

晁盖又梯己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

既然是旁白,那就是作者角度。如果公孙胜真是看透宋江,看晁盖和自己被架空,作者完全可以在旁白中写公孙胜的念头是“看众人为宋江庆贺,无人重视晁盖,自思梁山已变,不是久留之地”。然而作者没这么写。

所以,公孙胜的确就是思念母亲了,他的念头就是他的真心话。那为何后来公孙胜没有如期回到梁山呢?这一点,戴宗和李逵找公孙胜时,公孙胜说了答案。

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母亲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屋前,恐怕有人寻来,故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

后来公孙胜师父罗真人也说,公孙胜乃学道之人,不应过多地管世间俗事。作者在诗中也说“药炉丹灶学神仙,遁迹深山了万缘”。所以,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是因为思念母亲和师父,后来没回梁山也是要照顾母亲,遵从师父命令。

2.公孙胜离开梁山后还心系梁山

其实,公孙胜虽然人离开了梁山,但是心还在梁山呢。这一点,杨林可以作证明。戴宗去蓟州寻找公孙胜时,遇到了杨林,杨林告诉了戴宗关于公孙胜的几件事。

那汉(杨林)道:“……数月之前,路上酒肆里遇见公孙胜先生,同在店中吃酒相会,备说梁山泊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如此义气,写下一封书,教小弟自来投大寨入伙,只是不敢轻易擅进。公孙先生又说:‘李家道口旧有朱贵开酒店在彼,招引上山入伙的人。”

从杨林这番话中,至少可以知道两点。

其一,公孙胜人虽然离开了梁山,但是还心系梁山。如果公孙胜看透宋江,觉得宋江搞架空,那他也不会推荐杨林入伙梁山了,否则岂不坑了杨林?实际结果却是,公孙胜不但推荐杨林,还为他写书信,指点朱贵酒店。

其二,从公孙胜对杨林说得“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如此义气”可知,公孙胜也发现晁盖和宋江是同气连枝的,二人关系很好,根本没有任何分歧。既然如此,哪里会有宋江架空晁盖,架空公孙胜之说呢?

3.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罗真人开始不同意公孙胜下山,后来还是同意了。放公孙胜下山之前,罗真人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就是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梁山的原因。

罗真人道:“……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专精从前学道之心……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

最后,罗真人还告诉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所以,宋江等人剿灭王庆之后,公孙胜想起师父的话,所以再次离开梁山好汉。而从罗真人的话中也能知道,宋江保国安民并没有错,公孙胜不可被人欲所缚,他终究还是要静心修道,这才符合他的身份。

从水浒成书角度分析

1.公孙胜是后加入的人物

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中考证认为:最初劫取生辰纲的人数是七人,而非八人。

从不同版本的水浒中,能发现这一点。容与堂本《水浒传》第十八回,白胜被抓,宋江为晁盖报信后,晁盖、公孙胜、刘唐、吴用和三阮七人逃命。但是,文中的诗却说“有仁有义宋公明,交结豪强秉志诚。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明明是七人,为何诗中说六人?

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初劫取生辰纲时,的确只有七人,后来又加入了一位。加入了谁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公孙胜。

原因很简单,公孙胜在这个队伍中,压根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智取生辰纲的八人中,晁盖是组织者,吴用负责出计策,刘唐则是报信的人,三阮同进退,是一体的,白胜则是卖酒的人。唯独公孙胜最奇怪,他虽然也报信,但与刘唐的话有重复之嫌,而且公孙胜是个法师。

其实,让一个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神仙级别的大法师,加入到凡人队伍,去劫另一队凡人押送的金银宝贝,本身就很另类。在普通人的队伍中,公孙胜简直就是开挂者。以他的能耐,别说对付杨志等十几人,便是千军万马也不放在眼里。

另外,在水浒资料中,《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没提到公孙胜,早期元杂剧也没有说到公孙胜,只有《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了公孙胜,但他没有事迹,形象非常模糊,算是可有可无的人物。就连明代嘉靖时期李先开的《宝剑记》中,也没说公孙胜是道士。

《宝剑记》是根据水浒改编,林冲的身份和事迹都没有改变,唯独公孙胜成了军官,这一点非常奇怪。所以侯会认为:《宝剑记》依据早期《水浒传》,公孙胜最初就是一位军官,籍籍无名,后来才被重视,并道袍加身,使他和吴用同为梁山军师。

正因为公孙胜是后来加入的人物,所以纵观水浒我们可以发现,公孙胜的踪迹飘忽不定,有时候明明在梁山却没有任何行动。比如跟着晁盖上梁山后,梁山对付呼延灼及连环马,对付关胜、张清等将领时,明明出于劣势公孙胜都没有反应,而对付樊瑞、高廉时,公孙胜才出现。

梁山好汉第一次出场,都有赞诗,但公孙胜出场没有赞诗,这也能说明,他是后出场的人物。

公孙胜为何离开梁山?侯会这样解释。

《水浒传》是典型的“世代累积型”作品……作者在删改旧文、增益新素材的过程中,需要创造一些人物、故事,以为牵合情节、弥合缝隙之用。而公孙胜探母等情节,恐怕就是出于此种目的而设置的。

关于公孙胜是后加入的人物,这一点,侯会在《水浒源流新证》中有详细的考证,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综合这些可知:公孙胜之所以离开梁山,是因为作者在创造水浒这本书时,根据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展而定,这样才能让逻辑结构更合理。也即是说,公孙胜离开梁山是作者的设定,根本不是因为看透宋江。

2.作者必须要“雪藏”公孙胜

其实,我们换个思维,从作者创作角度来看,就能更容易理解了。

古典历史演义类小说,虽然有神魔情节,但这些终究只能是辅助作用,主体还是普通人。尽管公孙胜不是神仙,但其能力却远远超越普通人,和神仙并无区别。如果让他对付普通人,则不合情理。

所以,作者更多地是让公孙胜对付同样身份的法师。

比如公孙胜斗法破高廉,公孙胜收服混世魔王樊瑞,破贺重宝的妖法,收降田虎麾下的法师幻魔君乔道清和神驹子马灵等。而其他时候,公孙胜则很少出面,顶多协助他人破阵,几乎没有与普通人交手过(为晁盖报信时,曾动手打庄客)。

正因如此,所以在没有法师的情况下,即便梁山遇挫,被人打败,作者也不会安排公孙胜出场。说白了,这样逆天的人物,必须被“雪藏”。

这种情况,公孙胜好像被遗忘了一样。为了让公孙胜避免被遗忘的尴尬处境,作者才安排他离开梁山。这样安排的好处,既符合公孙胜的身份——道士嘛,终究要安心修道,也方便后文,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否则若公孙胜也参与征方腊,那么作者就不好处理后面的故事了。

总之,无论是从水浒的成书角度,作者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原著来看,公孙胜离开梁山都是很正常的事。公孙胜的离开,根本不是看透宋江。这种说法,无非就是抹黑宋江而已。

参考资料:《水浒传》(明代杨定见修订本,明代袁无涯刊行);水浒传(容与堂本);《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侯会《水浒源流新证》;李先开《宝剑记》等。


user avatar   chen-jian-zhang-61-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家伙,一个比一个答得正,那我来答点“阴谋论”吧( •̀∀•́ )。

1.在开始摆龙门阵之前,先提一个问题作为引子。

公孙胜为什么要参与劫夺生辰纲?

金钱对公孙胜而言,实际上意义不大,否则在摆脱官兵追捕后,他不会继续留在梁山。那么他的目的是为了聚义么?也不是,在第四十二回,公孙胜差点一去不返。

『那先生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贫道久闻郓城县东溪村保正大名,无缘不曾拜识。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否?”晁盖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北地生辰纲么?”那先生大惊道:“保正何以知之?”晁盖道:“小子胡猜,未知合先生意否?”公孙胜道:“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有云:当取不取,过后莫悔。保正心下如何?”』

而第四十二回公孙胜想离开的前文,正好是男一宋江上山,顺利进入梁山打怪升级主线剧情。

那么公孙胜之前下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生辰纲么?看前文,并不是,至少不全是,以原著罗真人在蓟州的名望,公孙胜不会缺乏用度。

『原来蓟州人都知道罗真人是个现世的活神仙,因此不肯下手伤他,再驱李逵到厅前。早有吏人禀道:“这蓟州罗真人是天下有名的得道活神仙,若是他的从者,不可加刑。”...那押牢节级、禁子,都知罗真人道德清高,谁不钦服,都来问道:“你这个端的是甚么人?”李逵道:“我是罗真人亲随直日神将,因一时有失,恶了真人,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些苦难,三两日必来取我。你们若不把些酒食来将息我时,我教你们众人全家都死!”那节级、牢子见了他说,倒都怕他,只得买酒买肉请他吃。李逵见他们害怕,越说起风话来。牢里众人越怕了,又将热水来与他洗浴了,换些干净衣裳。李逵道:“若还缺了我酒食,我便飞了去,教你们受苦!”牢里禁子只得倒陪告他。』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公孙胜下山,就是为了促成劫夺生辰纲一事。

『吴用道:“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此一套富贵,唾手而取。我等七人和会,并无一人晓得。想公孙胜先生江湖上仗义疏财之士,所以得知这件事,来投保正。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乐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

而这件事是谁派他来的呢?自然是手握剧本的执行导演罗真人。

『罗真人笑道:“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吾亦安肯逆天,坏了此人,只是磨他一会。我叫取来还你。”』

『当下罗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专精从前学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视,勿得忧念。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个字,汝当记取,休得临期有误。”罗真人说那八个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不难发现,罗真人不仅仅手里拿着剧本,而且还是执行导演,所以会在背后推一把,以促成主线剧情。

2.顺着这个结论,我们不难发现,四大寇中不止山东宋江,甚至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也与这些鸟道士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繁本乔道清原本可以一早被罗真人收到门下压制、约束,但推说魔心太重,那时不收,为什么呢?自然是因为要乔道清帮助田虎成事,完成玄女与罗真人们定下的剧本。

『未几,田虎作乱,知道清有术,勾引入夥,捏造妖言,逞弄幻术,煽惑愚民,助田虎侵夺州县。【田虎每事靠道清做主】,伪封他做护国灵感真人、军师左丞相之职。那时方才出姓。因此都称他做国师乔道清。』

而等到之后乔道清帮助田虎成事后,罗真人自然就让公孙胜将乔道清回收,任务已经完成了嘛。可以说,乔道清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客观上成为了罗真人的提线木偶,可怜,因为乔道清的法术,又增加了多少杀戮,纵公孙胜、李逵在先,放乔道清在后,“战争贩子”罗真人,名不虚传!

这一点在简本里,更为明显,甚至布局的人比罗真人的辈分还高,因为这里乔道清是罗真人的师弟。

『一清曰:“蓟州二仙山罗真人有书奉达。吾是罗真人徒弟。”道清曰:“我别罗师兄年久,如何知吾在此?”一清曰:“观书便知。”道清恐有毒在书中,便曰:“你读与我听。”公孙胜读曰:忝兄罗澄书奉师弟道清真人座前:未覩台范,徒切思慕。适幸愚徒一清随宋公明奉诏征田虎,求法于吾,询知左右。我大宋天子圣德,贤弟何不归顺?』

同理,帮助王庆的李杰(李助),恐怕也是鸟道士们安排下的人。

『王庆在家每夜烧香,忽一夜见香桌从门外四只脚似马走入,香炉亦自飞入。王庆见曰:“却不是作怪,见怪不怪,其怪自解。”便把香炉打碎,又将桌子出门前,颠倒在地。却用力闪了左臂,疼痛不止。次日出营前赎药,只见营前众人围一卖卦金剑先生李杰,这王庆乃姚西人也,身长七尺,熊头马腹,猿臂豹身,便将十文钱来卜卦。李杰问了年月,排下一卦。李杰曰:“尊官问灾不问福,此卦象不好,是勾陈爻交失象,是一牛二尾,乃是失字,你宅内曾有怪事否?”庆曰:“见过了。”杰曰:“既见过,目下灾甚急,有四句卦象与尊官收下,后有应验。”象曰:白虎临爻象,隄防不测忧。虽然无病疾,不死便为囚。

...

在路不一日,来到挕子岭,街上又撞见卖卦的金剑先生,李杰曰:“王官人何故至此?”王庆曰:“先生昔日之卦,应验如神。”却把高俅的事说了一遍。李杰曰:“苦哉!”就请入酒店中相待。李杰曰:“二次遇尊官,今覩足下气色,还有是非,再与你小一课。”王庆曰:“正待拜问。”李杰占了曰:“王兄莫怪,我说这卦象与先的一般,唤做蒿草爻,那蒿草是春末夏初之时便硬,可为箭杆着身伏人。春首采箭嫩必折。此事也不妨,且莫管闲非,留四句卦象,足下收取,后必应验:报李却逢李,流京却转京,若逢庞氏事,必定惹灾迍。尊官收下卦象,酒钱李杰自还,他日却得拜见。”

...

王庆走入店中买酒,忽见金剑先生,李杰便曰:“王庆休买酒食,且到敝庄。”引至草堂,安排酒食相待。李杰问:“王丈,因甚到此?”庆曰:“一言难尽。当初配李州,指望胡乱度日,又撞着张世开的妻舅庞元……”把那使棒一节,把打死世开的事说了一遍。李杰曰:“原来如此,前番之卦又应了。”王庆曰:“今日又得幸遇先生,未知此去若何?”杰曰“再与你卜一课,看前程如何?”便焚香祷祈,排下卦象。杰曰:“此卦枯木长花梢之象。”更有四句卦象曰:三叚英雄地,红桃处处新。更名改姓发,结果在河清。李杰写罢曰:“向后受万人唱喏,自称王霸,改姓更名,至嘱至嘱。”』

也就是李助手里剧本不全,所以李杰帮助王庆成事后便不见踪迹,李助则老老实实成了弃子。

这么一想,方腊到底是被倒影还是被鸟道士们坑了呢?

『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道他有天子福分。因而造反。』

一个倒影而已,对能杀退千军万马的鸟道士们而言,可太容易了。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篇拉踩

各位千万别被吴闲云之流和各种强行回答的云读者误导。

既然“不是一路人”,那你倒是解释解释,不是一路人为什么还能上梁山聚义?公孙胜可是主动加入晁盖团队的。你说他跟宋江不是一路人?公孙胜的确中途离开过,但他师父罗真人可说了,公孙胜跟宋江有缘,是一会之人。罗真人和公孙胜师真看不上宋江的话,师父不让徒弟下山就是了,以这俩人的本事,凡人根本动不了他们。鄙人倒想看看阴谋论家怎么分析这个事儿,难不成作者能让罗真人这么高级别的人撒这种谎?

不正经的引言

公孙胜这个人物其实挺有意思,他可能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神秘的一个。如同他的绰号“入云龙”一般,他在整部《水浒传》中,也算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

身为超级神棍、水浒原著第一外挂、梁山承诺绝不首先使用的超级大杀器,他为何首先离开梁山?欢迎收看本期《走近不科学》之走近公孙胜。

(一)基于原著情节的分析

原著中,公孙胜的离开本就有征兆。早在第五十四回,公孙胜二次出山之前,他的师傅罗真人就已经吩咐过了: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原著第八十五回,宋江带兵拿下蓟州,前去拜会罗真人。罗真人又嘱托宋江,等公孙胜助宋江成就大功后,就放公孙胜回山,一则继承罗真人道法,二则为老母颐养天年。

自此,原著已经为公孙胜的离开预先埋下了两处伏笔。

以百回本看来,梁山军在幽州与辽国兵马鏖战数阵,公孙胜先破贺重宝妖法,后在梁山摆九宫八卦阵以及破兀颜光浑天象阵时,作法助攻。这恰恰是全书中公孙胜最后的精彩表现。

梁山军奏凯回到东京之后,众人都因军功加官进爵,这时公孙胜辞别兄弟,飘然而去。

公孙胜的结局照应了罗真人“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谶语,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另外,公孙胜的离开也是为了给后续的剧情铺路。因为此时宋江即将出征方腊,而方腊手下也有多位妖术师,且这些妖术师菜到用樊瑞就能制裁。如果公孙胜这个大外挂还在军中,方腊手下的妖术师怕不是见一个就要被秒一个。所以,公孙胜的率先离开如同后来安道全的中途被宋徽宗召回一样,都有为最后的剧情杀服务的目的。

公孙胜的率先离开也正式拉开了梁山星落云散的序幕,此后,108将陆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退场。这种悲凉的基调,同样是在宋江拜会罗真人时两人的对话中就已埋下了伏笔。

公孙胜的率先离开,也体现了《水浒传》收尾时,主张“功成身退”的出世价值取向:洒脱不羁的归隐者都能终老山林,怡然自乐。这更加反衬了宋、卢二人遭奸臣谗害,含冤而死的悲情。与公孙胜意趣相类似的,尚有燕青、樊瑞、戴宗、李应(杜兴)、李俊(二童)等人。

总体来看,原著中公孙胜的故事线整体呈现为:出山参与取生辰纲→上梁山→中途离开→戴宗一寻公孙胜→戴宗二寻公孙胜→再次出山(罗真人第一次预言)→破高廉、收樊瑞等高光时刻→大聚义→受招安→征辽省师(罗真人二次预言)→幽州最后的高光→遇汴而还等十多个阶段。

(二)基于公孙胜形象的分析

作者安排公孙胜率先离开的原因,恐怕与成书中公孙胜的道人形象也不无关系。

若算上百二十回本,原著中大体以正面形象出现的道人有张天师、公孙胜、罗真人、樊瑞、乔道清、马灵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世外高人形象,一是张天师,二是罗真人,第三就要数公孙胜了。

张天师先以牧童形象示人,后驾鹤往东京祈禳瘟疫;待到洪太尉回京,张天师早已完成任务飘然而去了,可谓来无影去无踪。

罗真人则始终是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姿态。更兼其神通广大,庶几与张天师无二。

作为罗真人的徒弟,原著中排行前三的道人,公孙胜也理应以清净无为的形象存在。

所以,原著中的公孙胜,除劫取生辰纲时表现得异常积极主动外,只有开挂斗法时会刷一刷存在感。其余大多数时候,都如同隐身了一般,甚至令人感觉他与梁山格格不入,游离在整个梁山体系之外。

这样一来,公孙胜在智取生辰纲时的活跃表现就显得十分反常。

侯会等学者依据种种线索推测,公孙胜极有可能是今本《水浒传》中的晚起人物。

公孙胜的名字,曾出现在水浒蓝本《宣和遗事》中,但面目、事迹都很模糊。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早期的元杂剧中,甚至都找不到公孙胜的身影。

在大概率产生于明嘉靖年间的水浒同人作品《宝剑记》中,公孙胜终于出现了,但其身份却非道人,而是军官。如果此时公孙胜的道士形象已经在水浒刻本中出现、流传并广为读者接纳,那么《宝剑记》作者把公孙胜的身份写成军官必然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这不符合民间文艺作品的常规创作思路。

所以,公孙胜以道士的形象出现,至少应该不会比《宝剑记》早太多,侯会先生推测,应当是武定侯郭勋授意其门客所为。将公孙胜写成道士并捧到高位,很可能是为了拍道君皇帝嘉靖的马屁。

而为了让这样一个后起人物居于高位看起来更合理,显得不那么突兀,让他在智取生辰纲时出现从而成为梁山元老,就成了最终写定者的绝佳选择。

然而,这样做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要在已经比较完善的故事体系中插入新故事,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正因如此,成书中公孙胜开篇时的异常活跃才与后来的消极避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且给人以较为强烈游离感。

参考资料:

《水浒传》

《水浒全传》

《从山贼到水寇——〈水浒传〉的前世今生》 侯会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1

《水浒源流新证》 侯会 著:华文出版社,2002.4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是公孙胜的恩师罗真人的吩咐,也是公孙胜的命运。公孙胜怎敢不从师命呢?所以公孙胜在征辽还京后离开宋江是非常正常的。并不像某些阴谋论说的那样,公孙胜是看破了宋江的真面目,看出宋江上山后“梁山再无义气”才走的。要是这样的话,他早就走了,也不会帮助宋江大破高廉,更不会参加征辽之战!

看看书中是怎样描述的吧——次日清晨,来参真人,其时公孙胜已到草庵里了。罗真人叫备素馔斋饭相待。早馔已毕,罗真人再与宋江道:“将军在上,贫道一言可禀。这个徒弟公孙胜,本从贫道山中出家,远绝尘俗,正当其理。奈缘是一会下星辰,不由他不来。今俗缘日短,道行日长。若今日便留下,在此伏侍贫道,却不见了弟兄往日情分。从今日跟将军去干大功,如奏凯还京,此时相辞,却望将军还放。一者使贫道有传道之人,二乃免他老母倚门之望。将军忠义之士,必举忠义之行。未知将军雅意肯纳贫道否?”宋江道:“师父法旨,弟子安敢不听?况公孙胜先生与江弟兄,去住从他,焉敢阻当?罗真人同公孙胜都打个稽首道:“谢承将军金诺。”

再说宋江众人,受恩回营,次日,只见公孙胜直至行营中军帐内,与宋江等众人,打了稽首,便禀宋江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便对公孙胜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垂泪,各以金帛相赆。公孙胜推却不受,众兄弟只顾打拴在包里。次日,众皆相别。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上包里,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宋江连日思忆,泪如雨下,郁郁不乐。


user avatar   song-ren-8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求有些人回答之前 啊 先翻翻书再来 啊

话说当下罗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心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专精从前学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视,勿得忧念。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个字,汝当记取,休得临期有误。”罗真人说那八个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罗真人乃曰:“将军上应星魁,外合列曜,一同替天行道,今则归顺宋朝,此清名万载不磨矣!”

罗真人再与宋江道:“将军在上,贫道一言可禀。这个徒弟公孙胜,本从贫道山中出家,远绝尘俗,正当其理。奈缘是一会下星辰,不由他不来。今俗缘日短,道行日长。若今日便留下,在此伏侍贫道,却不见了弟兄往日情分。从今日跟将军去干大功,如奏凯还京,此时相辞,却望将军还放。一者使贫道有传道之人,二乃免他老母倚门之望。将军忠义之士,必举忠义之行。未知将军雅意肯纳贫道否?”宋江道:“师父法旨,弟子安敢不听?况公孙胜先生与江弟兄,去住从他,焉敢阻当?”罗真人同公孙胜都打个稽首道:“谢承将军金诺。”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水浒传》宋江本来在浔阳楼就是写了反诗,为何说他是被小人黄文炳陷害? 
  大家觉得《水浒传》中的金翠莲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精简合并修改成三十六将你会选择谁? 
  如果你是鲁智深,你怎么救金翠莲? 
  以水浒传的方式给三国人物起绰号会是怎样? 
  《水浒传》中鲁提辖吃茶吃酒不付钱为何店家都说“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 
  宋江如果称帝,梁山众兄弟会分别担任什么官职? 
  你认为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谁拍得最好? 
  「梁山五虎」跟「蜀国五虎」相比哪个更厉害? 
  读水浒时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晁盖被宋江捏的死死地,这是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刘备真的葬于惠陵吗?惠陵是衣冠冢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最令你惊艳的古诗或古文?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