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一:因为他爹是皇帝,所以得感谢他妈妈甩了前夫入宫
二:因为他爹的原配薄皇后没有儿子
三:因为太子的母亲栗姬不够聪明,把馆陶公主和景帝都得罪完了
四:景帝很喜欢刘小猪,刘小猪四岁被封为胶东王,已知的西汉封王年纪最小的皇子,而且还是和刘荣封太子同时。但也不好说景帝拿刘荣给刘小猪铺路,因为刘荣的太傅是窦婴,周亚夫也是支持刘荣的,看上去刘荣实力还是挺强的,馆陶一开始也想把女儿嫁给刘荣,如果刘荣早晚要被废,馆陶也没必要这么做。但是刘小猪受宠是一定的
五:王夫人很聪明,怀刘小猪时对景帝说自己梦日入怀,让景帝觉得刘小猪不同凡响;馆陶公主提出联姻后果断答应了这门亲事,又把女儿嫁给了馆陶的儿子,两人利益牢牢绑定;暗中让人上书立栗姬为皇后,给了栗姬致命一击
六:馆陶公主的外援,为了让女婿当上太子,她在景帝那里不断地说刘小猪的好话,又说栗姬经常诅咒嫔妃,让景帝更加看重刘小猪并对栗姬生了嫌隙。
七:最后他姑和他舅合力解决了梁王这个大麻烦,他的太子位就彻底稳了。他姑馆陶和他舅王信在景帝窦太后梁王之间弥合,没让景帝把梁王杀掉,以至于把窦太后给气死,避免了一场皇室内部郑伯克段的悲剧,也给景帝朝的储位之争收了尾。
推测一下当时窦太后景帝馆陶公主和梁王四个人的想法。窦太后支持梁王继位,除了宠爱小儿子外,也是因为梁王继位,她还是皇太后,窦家还是天子的母族;而如果景帝的儿子继位,那新皇帝必定更亲自己的母亲和母族,这里有窦太后的私心。而景帝的底线是太子必须是他儿子,朝中大部分官员肯定也支持景帝,不会支持梁王(梁王继位,重用的肯定是他梁国的人),但母亲窦太后很强势,景帝又是孝子,梁王在七国之乱中又确实立了大功。而对于馆陶公主来说,正常情况下,她的利益和窦太后的利益是绑定的,窦太后和窦家越有权势,她才能继续风光,所以常理来说,比起侄子,她也会倾向让弟弟梁王继位。但是如果把侄子变成女婿,那就完全不同了。梁王继位,她不过是从一个皇帝的姐姐变成另一个皇帝的姐姐,但是景帝的儿子继位,她不仅是皇帝的姑姑,还能成为皇帝的岳母,不出意外,日后的太子皇帝也都是她的后代,所以如果侄子能变女婿,那她肯定也支持景帝立儿子,因此她去向栗姬提亲也自有她的资本(她在窦太后和梁王那里都说得上话)但栗姬看不出来,只觉得大姑子讨厌。窦太后三个孩子,长子长女报团再加上梁王做出了刺杀朝中大臣这样的蠢事,那她也不得不让步。所以栗姬拒绝和馆陶联姻是真的毫无大局观,她觉得刘荣已经当上了太子,还能有变吗?但刘荣的太子位并不稳固,景帝对梁王问题也很头疼,在这种情况下,栗姬拒绝和馆陶结亲等于把本来的盟友推向了梁王,好在馆陶非常想当太子的岳母,栗姬不领情,她就更换合作对象,王美人很能看清局势,果断答应。王美人的大哥王信也会来事儿,后面梁王犯事,他作为王皇后的哥哥刘彻的舅舅,没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为梁王说话,成功博得窦太后的欢心,所以窦太后坚持让景帝封王信为盖侯。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