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什么鬼啊,这种问题下面怎么能不出现神罗呢?
奥地利和普鲁士都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正统自居,而双方谁也没有能力把原属神罗的整个大德意志邦联统一起来,经过几百年的刀光剑影,双方的最终形态是19世纪后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当时的人对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首要印象可不是什么音乐,而是帝国之都。
一战后奥匈被拆解,但奥地利人心理上很难猝然接受一个小国的定位,而民族主义德国的强势又在奥地利培养了一大堆信奉德意志才是正统的精神德国人,希特勒就是其中之一。故而希特勒认为日耳曼人必须在一个由柏林主导的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这在后来的二十五条纳粹党纲中排位第一。在当时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看来,人家是在争夺正统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排他关系。后来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奥利地人纠结了两分钟就跟着希特勒出去烧杀抢掠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大德意志,特别是德国南方人。因为历史上巴伐利亚是一个存续时间很久的独立王国,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以独立效忠于神罗的南德意志的保护人自居,对抗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北德意志强权是巴伐利亚合法性的支柱之一,长期以来矛盾尖锐,和奥地利的关系(尤其是19世纪前中叶)反而更好得多,比如在普奥战争中作为奥地利的同盟和普鲁士敌对。
虽然普鲁士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迅速取胜改变了巴伐利亚的政治态度,俾斯麦依然只能在承诺保留高度独立自治权利的情况下与巴伐利亚王国合并为邦联。巴伐利亚人和普鲁士人的心理距离比洪武朝的南北汉人大多了。由于巴伐利亚人和北德意志的疏离,一战后不少巴伐利亚人希望和难兄难弟奥地利组成一个南德意志国家,重拾旧日的南德意志荣光。这在大德意志主义者看来完全是异端邪说。
有意思的是希特勒的政治生涯刚好和它有关。一战后希特勒曾作为巴伐利亚政府雇员去调查民间政治组织,有一天他去了纳粹的前身德国工人党的一次俱乐部会议,这本来只是一个不到百人,籍籍无名没人理的小俱乐部,希特勒本来听着极其无聊,但忽然有人在演讲中建议巴伐利亚脱离德国,和奥地利组建南德意志国家。这引起了希特勒的狂怒,他跳起来痛斥,把对方骂得“夹着尾巴跑了”,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散会以后,党首德莱克斯勒就邀请他入党,希特勒想了两天,答应了,纳粹的崛起开始了。
当然,尽管希特勒的最终结局是失败,但他的德意志正统观对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有意义的,他在加入纳粹到啤酒馆政变之间的政治活动和第三帝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统治强化了巴伐利亚人的大德意志情结,完成了德国塑造南北共同认知的最后一步。
说白了就是希特勒是个奥地利蚣知,他认为只有武德强盛的德国才有资格继承神罗正统领导日耳曼人。他当然爱国,只不过他爱的不是一战后那个弹丸之国奥地利呗。有些人居然说希特勒是因为酷爱独裁权力才爱国,简直张口就来,希特勒要是只爱权力就不会在一战中志愿加入德军并且被战友视为一个因为狂热情怀而能够毫不抱怨恶劣战场条件的怪人,只不过后来他爱国的方法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