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还是写出来吧。
这是教材的历史遗留问题,过去高中化学很少讨论配合物和配位键,现在的这块内容是后来加进去的,所以知识点排布给人一种感觉:共价键、配位键是平行的两个概念。其实离子键、金属键和共价键才是同一层的概念,配位键是下一层的……当然,不引起歧义的话配位键和(一般的)共价键并列也可以;但这题明显考虑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这一层。
一些教材编者一心想把高中化学和化学剥离,创造新理论。其中最离谱当属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编者,怹认为配位键是一种新化学键,和共价键不同,还要学生辨析的。
而题主那高考题的命题人明显没有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否则会写:“共价键(包含配位键)”。
配位是特殊的共价键形成模式,在G. N. Lewis 提出共价键理论后,Sidgwick 1927年提出应该将配位键单独讨论,并提出“→”的表示方法,但没有把配位键和离子键、共价键并列,因为区别只是成键的电子来源而已。这个没什么争议。
IUPAC[1]第一句就是“共价键的形成……”,配位更多被认为是一种形成方式(the bonding formed in this way)。
写书的老师哪怕去百度一下也会发现自己的理解不是主流的。
最后平衡叙事一下,配位键不是共价键的说法由来已久,支持者经常举的一个证据是2016年的《化学名词(第二版)》。
离子键[2]
共价键[3]
金属键[4]
配位键[5]
第一种理解是配位键和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并列,是单独的一种化学键,前面的教材明显是这种观点。第二种理解是配位键只是描述了化学键成键的方式,不能和另外三种键并列。
这么一看似乎制定术语的人也不是很确定嘛。当然不是,如果他们愿意搜一下“化学键”[6]这个术语就会发现:
支持者喜欢的另一个证据是:
不同学科理解不同,之前写过很多了,比如毒理学里砷是重金属、生物学C-H键是非极性键,如果你说高中用的是药学的标准那也行吧,但很明显高中生写氢键是化学键大概率会被画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