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吧,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幸福阈值比较低,很容易得到满足,一个小的愿望满足了就感觉很幸福,可能由于小时候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等等原因,有一些特别想吃的东西不能经常吃到,偶尔吃一回就感觉特幸福。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跟着我妈在她单位吃饭,那会儿吃饭很简单,每天早晨带个铁饭盒,放上淘好的米加上水,拿到单位放到公用的蒸箱里,中午米饭就蒸好了,然后再花两毛或者三毛钱从食堂打个菜,记得吃的最多的就是醋溜大白菜,导致我这么多年一直对这道菜充满怨念(大笑)。她们的食堂每天有小炒,不过虽然叫小炒,说白了也就是固定的几样现买现炒,但是贵了不少,炒个土豆丝要五毛,如果是肉菜大概要一块,具体记不太清了。基本上每周五我妈都会多花点钱买个小炒的土豆丝啥的,虽然还是素菜,但是但是味道确实比大锅好不少,那会儿每次吃一回就感觉好幸福。
第二个,我觉得幸福感这个东西是个复合体,引起幸福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小时候过年吃年夜饭,有一个保留菜式是铜火锅,不是涮肉那种吃法,而是提前把熟肉片、炸丸子、豆腐、粉条、白菜一层一层在锅里码好,加上调好的汤,下面点上火,煮开之后一边小火咕嘟着一边吃,就感觉特别幸福。但是这个幸福不只是因为食物好吃一种因素,还来自于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第三个,有时候产生幸福的因素是很特定的,比如亲情。我爱吃面条,小时候我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总会给我做炸酱面,每次都给我盛一大盘陪着我一起吃,每次我都吃得很开心,而且总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语言形容不出来,就是吃着炸酱面心里感觉特别好那种)。我考大学那年,奶奶没了,从那时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无论再好吃的炸酱面,也找不到以前那种感觉了。现在想想,那种形容不出来的感觉或许就是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