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警方通报国家公祭日一女子穿和服上街,该女子称「深感后悔」,年轻人该怎样提高爱国意识? 第2页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家在公祭。

女孩子穿着和服上街

从小孩子到青年,玩的都是奥特曼

三十多岁的人,怀念的是火影忍者

海贼王已经流行二十年了

关于拆掉靖国神社的讨论

已经变成去靖国神社旅行可不可以

而日本天皇从来没有道歉

也没有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来下跪

我们已经做好原谅对方的准备了

可是他们从来都没准备过道歉

而且还变本加厉

他们一人一票选出来的政客

集体去靖国神社拜鬼

我们年轻的网民已经考虑去靖国神社旅行了

又到国家公祭了

我们应不应该替祖先原谅他们

可是他们就从来没有真正道过歉

他们把杀害我们祖先的凶手集体供起来

然后年年祭拜

每一次祭拜,就是给我一记耳光

可是年轻人已经在他们的文化包围下

年轻人们脑子里都是日本带来文化记忆

年轻人心里有个美好的日本

他们心里的日本和动漫一样美好

年轻人长大了

家里摆满各种日本的玩具卡通

我们公祭

有的人就是根本不记得

穿着和服上街

有人说用力过猛

可是你们可曾还记得今天

国家公祭

年轻人在新的文化侵略下投降了

我说应该让日本天皇来谢罪

日本不道歉我们不原谅

马上有人说

不应该用战争来去报复

我说让他们谢罪

你们来说战争

新时代的汉奸们正在慢慢诞生

温和的诞生

温和的带路党

温和的帮凶

这就是文化战争

早就已经打响

法律是道德行为的最下限

如果每个人都按照道德的最下限行事

那么谁是禽兽

这一仗我们输了好久

我们需要文化的朝鲜战争

我们需要一场文化的长津湖


user avatar   ti-mo-jia-zhuang-ruo-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怕当事人知道12.13是公祭日,她也很可能不知道那一天是13号。

这不是单纯爱不爱国的问题了,而是人是否还有那么多的精力专注在生存和生活之外的事情。


至于总有杠精老调重弹抵制日本的一切。那请你现在就不要用一切手机和照相机。因为光刻机里有个技术是日本的,镜头也有日本专利。


user avatar   peng-lai-shi-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你专挑这一天穿个和服上街真是百口莫辩,因为无论你的出发点如何,哪怕你是想穿个汉服上街但是买错了都没人信。但说实话如果不是出了这件事的话大家十二月十三号怎么过的?讨论昨晚双十二购物狂欢?学生继续上学,工人继续工作,大家都忘了这一天有多重的分量,既然你没默哀,没做什么有别于其他日子的事的话我觉得你就没必要较真,因为你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但是若以最坏的眼光去看一个人,这个姑娘是不是收了钱,专挑这天穿和服满大街转悠,引起公愤之后开个直播洗白出名。或者把大家的怒气转移到工作压力上或者用大家的同情去打击歪曲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再或者是站某个老师的队,我都未可知晓。

她是不是一个无辜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必须穿和服工作的人我不知道,但确实是一个该骂的人。

立法不立法的事简直可笑,说这个的就是在比烂罢了,你穿和服在公祭日溜达,那咱就穿蘑菇云的衣服在广岛溜达,比烂呗。怕什么呀?说这话的肯定不敢在日本这么干,因为就世界范围而言,我国是最安全的。

事实证明瓜田李下这个词很正确,简直是人生智慧,罗老师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次读书心得的分享收到了国人极大的恶意。各位当自省,德高望重者尚如此,各位当作一面镜子。


user avatar   wendaoban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报道属实,女子的确是因为无心之失,那么情有可原。

也能能理解这位女子,不过这种理解,也只是暂时的理解。

姑且相信她一时间没有意识到是公祭日,并非故意选择在这天穿和和服。

毕竟昨天网络上就有一大半的人不知道,就连关键词淘宝黑白都上了热搜。

每当出现这类新闻评论区就会两极分化。

有人说要穿衣自由,和服不是军服,要么就连日本车也一起砸了。

有人说特定的时间特殊的日子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符号化。

日本车以及中日合资车,都无法符号化代表一个国家,而和服是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在大众认知里最能清晰明了的代表日本。

影视作品和汽车则没那么深入民心,甚至有很多人看日本电影以为是韩国的,而很多人看到车子也只认识奔驰宝马等少量牌子,连现代和本田都会搞混,就更加无法带入了。

因此和服是更具代表性容易产生联想的符号化物品,更加应该注意。

也因此很多民众对和服及其厌恶。

甚至不是特殊事件也不是特定地点的时候,一女子穿工作服和服去打疫苗也会遭到区别对待。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很多人都只是把爱国当做口号来喊。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

但是很多人对公祭日的认识都非常模糊,模糊到这一天到来了,还需要黑白的淘宝来提醒,甚至淘宝黑白了,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比一下,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国庆节。

甚至对比一下双十一,情人节,圣诞节,知道的人都会比公祭日的人多,是大家不爱国吗?

并不是,公祭日的成立时间短,还不够根深蒂固罢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54427370824724480

碰碰彭碰彭(抖音ID:836869921)一身汉服、一架古筝,她把法国街头变为了自己的舞台。她常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放在那里就很好看,长得就很美,它的声音也很美,是那种曲巷流水般的自然的声音。它的可塑性很强,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去展示。而且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是某个朝代从外面流传进来的。”她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用切身行动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移民和侨民,应该向土耳其人学习,串联起来组建从物理和舆论两方面维护中国人和中国利益的自卫组织。

在美国,这样的组织必须要持枪。

在日本,这样的组织必须要潜意识里向日本社会灌输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负罪感。

在马来西亚,这样的组织必须要强调信仰自由,把大马来主义者压制华人民族意识的举动,全部上升为迫害信仰自由的反人权行为,从而在国内外舆论中反客为主。


对本国公民形成舆论压力只是第一步,这有利于后续组建我们自己的“灰狼”,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user avatar   mu-yue-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此事颇为关切,首先希望通过相关政务网站以及手机支付宝附带政府办事小程序直接联系海宁公安,但尝试多次后均告失败。网页端提示“countyId不能为空”,但实际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继续填写内容的空格,甚至一度以为浏览器问题打开了最原始的IE浏览器依然失败。手机端提示“请输入短信验证码”,但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短信,甚至此处所谓“请输入短信验证码”没有任何可输入的余地,只是一段文字内容。希望相关单位早日修复此类问题。 @支付宝

借知乎答题之便,我的对此咨询如下:

“您好,我关注到海宁市公安局微博2021年12月13日的警情通报,关于海宁警方接到举报,海宁南关厢街上有一女子身穿和服。警察到访之后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请问该女子行为触犯什么法律法规,警察对其批评教育的依据是什么?”


我也会继续关注相关问题,希望能到的平实专业的回复,谢谢。



user avatar   xiaosong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年轻人们要多学习历史,以史为鉴。


user avatar   kuma-s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的公祭日设立的迟了,日本1952年就设立了一个公祭日。

他们的公祭日是在8月15日,没错,这是日本投降的日子,每年在这个日子里都会有一个「全国阵亡者追悼仪式」。

名义上是追悼战争死难者,祈祷和平,但每年又贼心不死,仪式举行前都会参拜某社。

今年亦是如此。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在日本做些不合时宜的事(用他们的话说不会读空气 空気読めない),也是会遭唾弃的。

而且他们举行了那么多年,我们2014年才设立,在这个日子呼吁敬畏历史,注意点,难道不是迟来的应该吗?

人家都贼心不死,你说,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每年都重视一下?

对于有的人,可能小时候并没有公祭日的教育印象,也就不知道这个日子该注意什么,可能有的人都想不起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但近些年,公祭日慢慢走近群众视野,年年重视,那么,也该知道这个日子的特殊性了吧。

且平心而论,要求已经很低了,只是希望在特殊日子不要穿,没干涉普通日子的穿衣自由。

大家都在缅怀,你做些不合时宜的事,专戳这个日子特殊性的心窝子,这叫什么,这叫不懂事,或仅仅是坏。

所谓穿衣自由也是建立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上,自由并不能凌驾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规矩上。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规矩又是隐形的

所以,我认为是一个情商的问题

爱不爱国我不敢断定,情商多多少少有点迷是看的出来的。你明知道会引发部分国民的历史情绪,且918有同样的案例在前,你仍旧没有敏感性,你仍旧要穿。

那自由是这样的,你有穿的自由,别人也有白眼或讽刺的自由。

遇到极端一点的人,拍下来,上传媒体都可谓是自由,这些行为过激,却是自由。

避个嫌,不是必需品的东西,低调行之,在特殊日子,顾及国民的历史情绪,这是修养,是情商,更是保护自己



更新一下:

利益相关,答主本人就是会日语人士。所以,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验。

我讲日语,或唱日文歌,在普通日子都曾遭遇过被冲。我也很恼火,但唯独特殊日子我能理解大多数人们的情绪。

国恨家仇是实实在在的,对于这类鲜明标志性符号性的服饰或语言,在特殊日子里,对有着战争痛苦历史印记的人们,具备着极大的冲击力。

和服与日语虽没错,也是我这种会日语的人在特别日子应该让步的(仅代表个人)。每个郭嘉都有敏感点,这个敏感点不应该被嘲笑,而是应当在特殊的日子得到尊重。

当然,我并不认同此类事件过度上传到媒体,每年特地去抓谁谁谁穿和服了,也没太大必要。

至于通报,警方单纯是收到舆情,通报只是回应舆论罢了。有问题的是不断上升高度的媒体营销号,而对于警方这仅仅是工作,只是口头批评,本质上没有法律层面的意义。

舆情的通报,与行政通报,不是一回事。


最后更新一下:

何为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有法律上的定义,但不会明确规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但法律,赋予了「公序良俗」自由裁量权

敲重点,公序良俗是有合法的自由裁量权的

说的直白一点,公序良俗是大多数国民心中的一杆秤,多数国民怎么认定的,什么就是公序良俗。

法官对公序良俗的定性一般参考的也是大多数国民心中的道德与善良风俗,以及郭嘉层面的利益。

所以,法律不会明确定义,有些道德层面东西也无法通过法律设定具体的标准。

只能说,我们公祭日历史较短,时间长了,会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多数国民认定这天不能穿和服,破坏国民历史情绪,那这天最好就别穿。

大多数国民认为这天说日语开日系车看动漫没问题,那这些就不在范围内。

这就是微妙的「公序良俗」。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国意识不是知识水平,所以谈不上该如何提高的问题,而是你本来就该具有。至于题目中这种女的,他不需要提升爱国意识,因为没有就是没有,想得起自己去提升爱国意识的人,本来就不会犯这种错误。

在街上被揍一次,被警察抓一次,下次自然就不敢犯了。我们不需要他的爱国意识有多高,只需要他不要犯傻,不要冒犯别人就行。


user avatar   mahira-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些人嘴上说反对军国主义,然后满嘴“七生报国”,“尊皇讨奸”,把别人打成“非国民”,在别人说的话里面找“敌性用语”。

什么是鬼子?干这种事情的就是鬼子。

这绝不是纽约和伦敦的街头。而是日本的街头。然而我们现在却正在和米英进行着战斗。怎么样?在我们日本的都市中却泛滥着英文的招牌……是不是应该断然将这些充斥这对米英献媚的招牌拆掉?

有怎么样对米英献媚的招牌,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这样的商店卖着什么样的货色,在要紧的地方写着英文,店名采用敌国米英的地名人名。这样不管是谁,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家店不是招待日本人顾客的日本店,标有敌国的地名和人名的,除了媚态以外什么也不是。

接下来一页则是一些商品的照片,上面的文字更加富有煽动力:
“这是卖给日本人的日本商品吗?”
如果前线的将士知道还有那些充满米英臭味的商品依然在好端端地摆放在大后方,那么他们将会多么地悲伤,多么地愤慨啊!让我们怀着同样的这种叹息,这种悲伤,这种愤怒的心,回过身来好好看看,那些文具、化妆品和药品等等,正在侵蚀童心、伤害妇道、更是挫败斗志。这种力量在十二月八日的早晨,应该是已经在珍珠港被消灭掉了的,难道是又死灰复燃啦?别忘了制作、销售。购买的,都是和前线将士一样的日本人!
这种外来语也是从比较所谓“轻佻”的,带有所谓西方生活方式性格的内容开始进行的。当时具有标志性的便是从日文中表示烫发的“パーマネントウェーブ(Permanent wave)”这个单词。对于烫发,日本从1930年代就开始出现反对的迹象,到了1930年代中期,还展开了反对烫发的运动,甚至一些地区甚至打出了“根据町委会的决议,烫发者请勿入町”的招牌。因此,这个单词成为“敌性用语”当然是无法幸免的,所以,当时日本人想出了用汉字“电发”两个字来取代原来的片假名パーマネントウェーブ,或者其缩略形式パーマ,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还被称为“爱国语”。

全民爱国精神大发扬



                       

相关话题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现实了? 
  如何看待某媒体发文号召年轻人到制造业去,去工厂是否会发展成未来就业的趋势? 
  如何反驳「你这么爱国,你不去当兵?还发朋友圈」? 
  警方通报国家公祭日一女子穿和服上街,该女子称「深感后悔」,年轻人该怎样提高爱国意识? 
  中国人为什么爱国精神这么强烈? 
  如何评价咪蒙的《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如何看待年轻人选择躺平,难道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吗? 
  警方通报国家公祭日一女子穿和服上街,该女子称「深感后悔」,年轻人该怎样提高爱国意识? 
  面对国企改革,年轻人如何顺应潮流。? 
  为何普通年轻人很难挣得体面的生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演员吴京发文支持动画电影《雄狮少年》?
下一个讨论
新发布的MacBook Pro为何取消Touch Bar,又还原了以往的许多槽口,如何评价新MBP?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