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就无缘霸业了,齐国比晋楚两国到底差在哪? 第1页

  

user avatar   nryanne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可能是齐桓公以及姜齐一族,作为老牌贵族,比较厚道(?)

齐桓公称霸的模式,是自己发大财然后帮诸夏夺回失于夷狄的土地。并以获得土地的诸夏为东道主,负责齐军在这一方面的后勤工作,使齐军能持续攻击夷狄、拓张诸夏领土。

同时,齐桓公无比尊崇王室。实际上整个春秋时代,“攘夷”几乎人人都在做,但“尊王”则只有齐桓公等数位国君真正施行。

以上两点是齐国成为“方伯”(天子赐下)、“盟主”(诸侯推戴)的基础,但也就是因为这两点决定了齐、晋之间的不同,或许也就决定了齐国霸业不能如晋国一般闪烁持久。

首先,齐国设立东道主国家作为补给地,以东道主国家为基地“攘夷”的方法,在东道主国家获得土地的最初几年效果拔群。但时间一久,由于齐军只吃东道主国这一家,其他受到齐军帮助的小国却不用对齐军进行补给,东道主国家们很快就满腹牢骚。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东道主国家由供养齐军产生的埋怨,很快超过了收复失地的感激,齐国霸业的基石之一——诸侯推戴,也就荡然无存

于此相对,晋国建立了一套按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向晋国缴纳贡金的制度,使大家在看似公平的环境下,一起供养四处“攘夷”的晋军。结果受到了一致好评,并推广到国外,让楚、吴、越等南方国家也开始对附庸按比率征收贡金。形成了稳固长久的晋——诸夏军事同盟关系,保证了诸侯长久爱戴晋君(不爱戴的就和楚国瓜分掉)。

其次,齐桓公因为“尊王”,所以尽力地还原了西周时诸侯为王室无偿出工出力的情况。比如三次干预晋国曲沃代翼,齐桓公出兵出钱,举着王室的旗子帮助树立王室心仪的晋君。

而晋国嘛......

我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周惠王有个小蛾子叫王子带,因为他周王室发生过两次骚动。第一次由齐桓公平息,齐桓公没有收王室一分钱,还义务收养了作乱的王子带,并给遭殃的周襄王(王子带之兄)发了一笔抚慰金。

王子带第二次作乱时,齐桓公已经死了。于是周襄王招来晋文公平乱。晋文公很快速的将骚乱平息,同时杀了王子带。一切安定下来之后,晋文公向周襄王索取了共、温等四邑作为报偿,周襄王另外还给晋军和晋文公发了一些慰问品。在此之后晋文公又以自己有“尊王”行为,向周襄王索要了河北两邑与六隧。

可以看出,齐桓公的霸业着眼于“名”。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最大化利润。只因齐国有钱,齐桓公有“尊王攘夷”、留名万国千古之间的志向,所以他霸了,然后他一死,齐国就不霸了。

晋国则整体逐利,不管干什么都先保证自己能获利。为此晋国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收费机制,并抛开亲情友情whatever拉下脸来四处收费。晋国把称霸变成了持之以恒地获利项目,让霸业——或者说晋国的国力——能自我增值,形成可持续发展。

PS:桓公以后的齐君好像也都好名而不逐利,比如《晏子春秋》里蛮多次劝谏都是以名声为要挟。这个情况在田氏代齐后有所好转,田齐桓公齐威王齐惽王都是要利甚于要名。不过已经晚了。

另一个春秋相关的答案:

【奉狗谈桓】


user avatar   papn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春秋早期所有崛起的诸夏国家,在死后都发生了争位叛乱。卫庄公死后有州吁之乱,郑庄公死后四个儿子轮流争当国君,不稳定了二十多年,跟齐桓公的情况很类似,齐桓是五个儿子争了四五十年。鲁国桓公之后是庆父之乱。

其原因可以分成内外两方面,一方面是诸夏封建国家的政治体制本来就是维护公路提供补给的「殖民地碉堡」,能镇压土著就行了,没有处理大规模领土和大型分基地的必要。但王室东迁以后,一方面是不少家族流散跑去了东诸侯治下,一方面是没有了王室约束,诸侯的「明君」开始兼并其他国家,得到大量资源人口领土,还有各大国开始互相将影响施加于对方内政,这些新的要素怎么处理,对于本来僵化了几百年的封国旧体制是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些国家还要维持诸夏的外交,周王室还拥有一定实力,不能完全放弃礼制的要求,很多更务实的做法属于僭越,不能直接采用。(比如楚国没有封国负担,就用类似王室的制度统治大规模领地)

所以国家的扩大,资源的多中心化,在明君死后就成了国家的巨大不稳定因素,在宗法制下,以诸公子作为代理人,爆发出来。原本的霸业自然在几十年的内耗中化为泡影。

只有晋国挺了过来。晋国的特殊点是什么?是晋献公诅无蓄群公子,把非储君的公子全部遣散到外国当寓公去,而且用血誓的方式写进宪法。然后晋文公大封异姓军将。军将系统的存在,在宗法制国家里引入了共和因素,保证了中央的稳定性。而诸侯国的本质是宗法国家,异姓掌握的资源就算强大,也无法让他成为君位的宣称者——所有人都信奉「我不任人唯亲还任人唯疏不成」的时候,晋国选择「人(亲族)不如狗(异姓臣仆)可靠」,趟出了一条新路。

这个制度基本运转良好。所以襄公灵公无为,但是赵盾维持了晋国的威势。早期卿族内部的倾轧,对国家的影响比公子争位要小得多了。

有了晋国这个稳定的霸主,其他诸夏国家开始享用其输出的秩序,各中等国家的势力范围基本厘清,不再出现大规模兼并消化不良;然后,有了霸主干涉的风险,野心家也不敢肆无忌惮作乱,诸夏世界进入霸政的稳定后,诸侯各国这两代国君的儿子站在了风口上,成为所谓公子阶层,领取采邑体制化地分担富余资源和风险,传之子孙。他们的后代便是春秋中后期各国卿族的主力。


user avatar   yang-he-5-99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相关话题

  如果晋国不肢解,最有可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国家会是? 
  为什么智氏要攻击同宗的中行氏? 
  春秋末期,为什么有人会想到变法?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时间是否有错? 
  长平之战,面对四十万赵降卒,白起有没有比坑杀更好的办法?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什么「老秦人」没有复国? 
  如何评价「长平之战」? 
  齐桓公伐楚,管仲为什么只指责楚国「包茅不入」和「昭王南巡不返」,而不指责楚国僭越称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是怎样的? 
  范蠡为什么知道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前一个讨论
3Q大战的具体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赵国不早灭燕国?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