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地,华为启动“备胎”计划,这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baidu.com)
1,备胎计划是从2019年5月开始。行业内大多称是囤货计划,而不是真实芯片生产。
华为在2020年业绩增长速度放缓,但基本实现了经营预期,营收8,914亿元。
华为2021年营收较上年下降28.9%
从这点看,囤货用完了。备胎至少没有起到主要的替代作用。
2,消费类基本结束了。其它领域如何呢?
细节还没出来。(估计2022年3月发表pdf 细节)
先把2020年的放在这里:
3,可能2021/2022年就是底了。
》华为发布2021年一季度财报,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16%
》华为今年上半年总销售收入,同比去年(4540亿元)下降约29%。
》同比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71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8.0%。以此计算,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约32%,净利润率则有所提升。
》2021年全年营收较上年下降28.9%?
这样看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应该是最坏的下跌。囤货结束。
最后一季度没有前三季度下降的快,说明下降速度减少。现在的营收更结实。
》郭平在致辞中称,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
说明明年应该没有崩溃的状态。比今年下降幅度应该更小或者增幅。
感谢华为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薪资水平。
华为虽然营收下降了,但研发投入相比去年从1418亿增长到1427亿,占比已经来到了夸张的22.4%,这些钱相当一部分砸到了卡脖子环节上。
以芯片制造为例:
芯片虽然是风口,但一直以来薪资高的只是设计环节,制造环节因为是重资产,产线的设备一台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还有折旧问题,费用支出惊人。
同时国内芯片制造因为与台积电等龙头技术差距大,市占率低,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规模都相差甚远。
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重设备不重人,外来和尚好念经等原因导致离职率超高(上海地区离职员工占比超过50%),从业人员可真是做牛做马了。
其实制造环节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招聘的基层工艺工程师基本以硕士为主,还有相当数目的博士。
芯片制造产线24小时不停工,很多岗位需要加班和轮班,而且要穿戴超净服,工作时间长,环境也比较差。
但即使这样:国内龙头在2017-2018年时候,211或985毕业的硕士在上海一个月7500,博士10000出头。虽然可以报加班费,但加班费也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
所以贵为媒体口中的卡脖子之首,无数人关注的风口,但薪资水平被吊打。想想这个薪资,如何在上海生存?
甚至包括一些知名外企的中国区,它们的薪资水平虽然比国内Fab好,但是也只是堪堪能看而已。
直到华为入场改变了这一切。
这两年,华为给硕士的薪资直接提高到30W,博士50W起,虽然工作很累,但毕竟钱多,毕业生又多了一个选择。而且原本Fab的工作也不比华为轻松,只能说这是追赶者之痛。
在此背景下,国内无论是逻辑芯片厂商,还是内存闪存制造厂,甚至包括各大外企,都被迫涨薪。否则招聘竞争力严重下滑!
目前半导体制造的薪资依然不是顶尖水平,但也不再是垫底了,即使还不如华为,但相比以往已经算改善很多了,这就是华为入场内卷带来的福利。
虽然其中也有半导体需求旺盛,产能扩张,收入增长的原因。但半导体需求爆发本来就有贸易战的因素,而且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高薪资,难道领导会主动频繁给涨薪?
所以华为巨额的研发投入确实让自家员工多挣了钱,同时也间接促使了半导体制造的从业者收入提高。
接下来希望妥善解决老员工倒挂的问题,稳定人心才是一切突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