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尺寸方面,如果你愿意承认类病毒算生物,缺损干扰 RNA 可以有更小的。你也可以讨论“生命是自然选择塑造的信息,生命的载体可以是若干分散的基本粒子或宇宙弦”,有效地将总体积设为零。
早已有科学家讨论过基于宇宙弦的自我制造结构,以那玩意为载体的生物能在恒星里生存、利用恒星的能量蓬勃发展。
可以参照:
在大尺寸方面,是因为你过于关注动物了。
陆生动物自己支撑体重并调节散热,身高变成 N 倍时体重变成 N^3 倍而肢体横截面和表面积变成 N^2 倍,支撑和散热的状况都会恶化。水生动物可以靠水帮助支撑,但散热仍明显受到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影响。流体力学模型显示蓝鲸代谢和能量平衡允许的最大体长为 33 米[1]。
这不是对所有地球生物都适用的。地球上存在适合变得特别巨大的生物构造:某些真菌的菌丝和某些植物的地下茎·根系。
各个门级分类的地球型碳基生物都可以采用和真菌·植物相似的身体构造,例如扁盘动物门的动物(丝盘虫)没有任何器官、全身由 6 种细胞有规律地“复制粘贴”构成。
蜜环菌从菌丝触及的植物体内吸取养分,亦可分解植物的尸体。虽然蜜环菌能帮植物运输一些物质,但其行为还是经常造成植物死亡。一片蜜环菌可以连续数千年徘徊在一片森林下方。这是其他门类的巨型生物也可以采用的生活方式。
现实中古虫界的眼虫等生物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能移动,软体动物门的绿叶海天牛可以取得食物里的叶绿体并自己使用来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让非植物的生物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障碍。
上述分形构造很擅长散热、很擅长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很擅长借助外物支撑自己,单位体积的重量很轻,可以绕过平常幻想的巨型生物面临的各种障碍。如果采用光合作用,这种生物就更不用管什么氧气含量、食物来源了,恒星摆在那里,愿意的话还可以自行将大气氧含量堆得更高。
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设想:地球上的生物可以长到覆盖整个地球那么大。换个更大的行星,生物就可以长得更大。
人类的实验证明,地球型生物制造的机器设备或地球生物的细胞可以发射激光[4]。
海绵证明,地球型生物可以制造生物硅作为光纤。
多种细菌和秀丽隐杆线虫证明,体积较小的地球型生物可以耐受 40 万 g 的加速度。
无论有没有科学技术,覆盖大地和浅海的巨型生物可以缓慢但不可阻挡地制造一群巨型激光炮,用激光推动以坚硬的反光外壳覆盖的一大堆孢子(还有不特定数量的共生生物),射上太空,搭建戴森云。戴森云组件之间可以有松散的气体连接,从而帮助你将这戴森云视为一个巨大的群体生物——一个尺寸为恒星系级的生物体。恒星输出的巨大能量允许它进行超级快速的计算,其智能可以迅速超越我们现在设想的强人工智能系统。
然后,这戴森生物体可以搭建恒星际发射系统,朝整个星系扩张。在覆盖整个星系的过程中,它的载体可能会换成科技产物,航行手段也可能换成 FTL。它可以通过 FTL 通讯设备保持自身的一致性,从而视为无限生长的巨型个体,在宇宙中、多重宇宙之间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