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环境保护问题就是个经济问题。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能好怎”问题:能吃,但是未经阉割的野猪肉一点都不好吃,有一大股腥臭味而且肌肉纤维发柴,很硬很老。
以前在边防上的时候,冬天没有新鲜肉吃,要么就是罐头,要么就是很多年前的冻猪肉,岁数比你还大的那种。于是少不得会跑去树林子里面搞点新鲜食材改善一下生活,其中就有不少蠢萌可爱的小野猪为国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身躯。
但是的确不好吃。这玩意儿无论怎么做都不好吃,煮出来以后一股骚臭味,咬也咬不动,跟家猪肉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炊事班有个小哥就是巴中人,从小收拾野猪是一把好手,只有他收拾野猪能吃得下去。他要求是去搞野猪的时候能够放血尽量放干净血,然后用冷水浸泡猪肉至少24小时以上,再把生猪肉全部抹上盐,放到重物下面压,水分和残留的血才能排干净,而且尽量不要肥膘,这样做出来才勉强可以吃。
炒的时候一定要重调料,最好是用泡椒和酸菜来压骚味。
就这样,还要看猪大爷的岁数,岁数太大的野猪根本就没办法收拾,拿去喂狗,狗都嫌弃。喜马拉雅山山沟沟里的野猪其实非常多,有很多本地人修得好端端的桥不用,偏要用台阶给拦住,就是为了防止野猪跑进村子里糟蹋庄稼。可见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不爱吃,也没有办法收拾,并没有什么隐藏野猪肉烹调方法留着不告诉我们。
这么多年我从没觉得野猪好吃过,唯一一种做法是做所谓的“硝肉”,吃起来有点牛肉的感觉,可惜亚硝酸盐含量肯定是超标了,不推荐食用。
经过我们很多不明所以连野猪都没见过的“自媒体”渲染,野猪俨然成了丛林恶霸,这是纯属扯淡。什么“一猪二熊三老虎”这种鬼话都来了,那不是野猪,那特么的是野猪精。传说有什么“野猪王”能把松香蹭到皮肤上面,经年累月能够“刀枪不入”,枪都打不死,这个说的就不是自然界的野猪了,那是八戒。
作为参考,56式7.62毫米普通弹在100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是8毫米,麻烦编这种“丛林传说”的人拿个尺子量一下那是多厚。友情提示:那玩意儿是装甲钢,硬度不知道比松香高到哪儿去了。
成年野猪尤其是壮年野猪确实在森林里难逢对手,不过真要跟老虎硬刚也不是个儿,总的来说,野猪依旧是一种食物链上的“基础动物”,填补的是纯粹的食草动物、小型杂食动物与大型食肉动物之间的空缺。这个生物链地位很重要,划重点,要考。
野猪伤人也主要是针对妇孺,针对落单而没有防备的人类,成群结队有备而来的人面前,它们只能选择是红烧还是清炖。
不要嘲笑它,谁嘲笑谁是猪。你看它都那么努力了!
野猪只会使用蛮力,在野外遭遇野猪,你不表现出敌意并且主动攻击它的话,它一般是选择逃跑而不是战斗。即使惹毛了,猪蹄子是它主要的短板,稍微找一棵粗一点的树爬上去就好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野猪幼崽长得萌就去招惹它们,不要忘了,野外这种萌萌哒幼崽,往往都有个凶悍的老妈。
不会搞野猪的人也是很难很难搞到这种蠢萌的家伙的,这次巴中的捕杀队就是方法不对头,靠猎枪不大好搞。真要搞,本地山民比你有办法,比如说前几年还没有禁止野猪捕杀的时候,就有各种陷阱卖。其中有些陷阱非常先进,利用光、电和智能设备,效果拔群。
但是我还是建议不要大规模捕杀野猪。
野猪是大型食肉动物存在的基础,例如华南虎、棕熊、狼、豹。这些大型捕食者跑去捕杀小体型的猎物不划算,只能活活饿死,付出的体力还不如猎物补充的那就只有饿死了。野外野猪的繁殖能力十分旺盛,不是鹿、羊这些动物能比的,可以为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提供生物链基础。体型适中,捕猎难度又不算太大,野外野猪种群消失的地方一般都很难看到大型肉食动物存在了。
因此野猪“泛滥”只是大型肉食动物种群恢复前的一种生态失衡,大型肉食动物种群恢复以后,野猪是泛滥不起来的。像喜马拉雅山区和孟加拉、缅甸一带,华南虎、棕熊、灰熊种群还在,野猪就不至于泛滥。
巴中传统上属于华南虎的活动区域,现在野猪种群的恢复预示着华南虎有了恢复的可能性,不管是引进还是野化繁殖,都有了食物基础。
环保不是简单机械的一条法令的事情,不是你颁布一条《环保法》就万事大吉,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本地老百姓如果没有活路,必须要靠山吃山,你是不可能真正执法的。
当地老百姓不靠野生动物资源谋生,你一条禁令才能真正执行,而执法成本不至于太高。“恶法非法”,人都活不下去,野生动物是别想的,这是很多环保分子想不通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当地老百姓必须要活下去,在活下去这个求生本能面前,一切法令都是空话。
巴中野猪种群的恢复,说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人们没必要去跟野猪争生存空间,剩下的零星捕猎行为才可能靠一纸法令来禁绝掉。不是这样的话,你恐怕要付出几十倍的代价才能保证法律得到执行。
毕竟“法不责众”,大家都不听,你是没法执法的;只有大家都听,偶尔几个人犯法,你才能靠执法机关那几个人管住数十倍的老百姓。
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几个大的环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长江全流域禁渔、天保工程等等的坚持实行,生态环境呈现明显好转的趋势。这些事情的基础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是巴中地区的老百姓一年吃不上几次肉,你看看那些野猪活得下来不?
最近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在好转,生态平衡得到恢复,野生动物尤其是最显眼的鸟类明显增多,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情。我家附近最近多了一个大家自发形成的喂海鸥的地方,天气好成群的海鸥跑来跟大家互动,旁边就有小贩卖面包,两块钱一个。
试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谁舍得拿两块钱的面包去喂海鸥?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4339430153105408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巴中地区应该适时出台新的环保政策,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订切实可行的环保做法,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成熟的做法,可以借鉴一下。像云南、西藏很多地方野猪早就泛滥成灾了,野猪还是不能打,但是由政府出面赔偿野猪造成的损失,做好野猪活动的管控,避免和人类起冲突。
保护野猪不是为了野猪本身,是为了可能的大型肉食动物。
野猪种群恢复到一定程度,就应该着手建立大型肉食动物保护区了,在人类退出的基础上引进大型肉食动物,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人,尤其是本地人的经济活动不再与动物相争。工业化、城市化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退出更多土地给这些野外的小可爱,尤其是能够成片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巴中通江农村的娃。
早些年,我小时候九十年代那会儿,很多人有火枪(农村,收不完),会牵着狗带着火枪上山。
我那时候经常能吃到野猪野兔野鸡麂子之类的野味。
后来慢慢的,派出所收得越来越严,不准打。火枪没了。
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这东西,我觉得还是要辩证看待。那时候收缴枪支禁止捕猎,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很有必要,因为尽管是火枪,但是打那些东西完全没问题,而且架不住枪多人多啊,反正打得越来越少。
十多年了吧,现在野生动物慢慢又多起来了。尤其是野猪,老家土话叫“拱猪子”,繁殖能力强、对庄稼破坏性大、性情凶狠,慢慢又成了灾。
前几年回家还听说,冬天山上下了雪,野猪直接下山到村民猪圈里跟家猪抢食…你想想庄稼什么样?你辛辛苦苦,种了一地玉米,看着长出了嫩嫩的玉米,心里美滋滋。一觉醒来,第二天想去掰两个嫩玉米回家烤了尝尝鲜,发现特么的大半个地的玉米都被野猪拱了,你心里气不气?
更不要说野猪伤人了,那玩意儿,小的还好,长大了的,一般成年男子拿着棍子都不一定能打得赢。
现在捕杀我支持。
野猪肉味道一般,而且野猪身上很多寄生虫,以前小时候从野猪身上发现过黄豆那么大的虱子,疫情当下,不要吃了。
而且不仅仅是野猪啊…我老家那边山上的松鼠也成灾了,一山的板栗,每年没成熟就被松鼠干完了,剩下空壳。蛇鼠虫蚁之类的更多。
听说前几年还有上山扒笋子碰到黑熊的,拿着一把镰刀就去干,然后进了县医院,身上插满了管子。。。
总之,如果去巴中的深山老林,结伴走,带着刀。
现在野生动物的增多,一边是生态保护的成果,另一边其实也是巴中近二十年来劳动力外流的后果。在家里务农收入太低,纷纷外出打工,农村没了劳动力种地,大量田地荒芜,杂草丛生、甚至长出树林,上山的小路很多都已经荒没了。
进山的人少了,山里的动物就会多。
现在的捕杀,难度更大,因为进山捕杀,意味着难免走小路,小路荒芜了,就还要开路…唉,加油吧,我的家乡。
生活燃料的配送体系建立起来之后的生态恢复
大家不要迷信什么野味,那只是想象中而已。野生动物的肉,普遍都是很柴,远没有人类家畜的肉那么嫩···即便人类做熟了,压力锅炖过了,哪个柴的程度都让人吃惊,然后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原始人的头骨那个形状,咬合肌肉发达·····
作为从小在农村里面长大的吃货,众肉平等···
野兔子一股土腥味,并且肉少,骨头多;其实兔肉没啥味,什么调料配菜就是什么味道····
野鸡汤倒是挺鲜美的,但是没啥肉,飞禽都很瘦,至于麻雀,你塞牙缝都不够····
鹿肉我的味道膻,远比羊肉要膻,村里的老流氓们迷信喝鹿血壮阳·····由于鹿那种难闻的味道,惹得农妇要赶走,众人说,别啊,壮阳啊,农妇说,呸!就比平时多了一下·······
至于野猪,就是炖很多久,撕咬起来都很拆,肉全部塞牙缝了,啃完一块骨头,感觉牙齿累的都发酸。
狗肉,土狗,尤其老狗的肉根本嚼不烂,不过亲戚说味道还不错;宠物狗的肉,看着恶心,不想吃·····你知道的,农村地区的宠物狗,天天翻垃圾堆········
猫肉····,看一眼我就吐了,没敢吃,亲戚说,猫肉油脂很大,而且特别滑腻·····好恶心·····天下竟然有人要吃猫肉,不可理解·····
蛇肉:干巴巴的,冷血动物的肉纤维很奇特,像啃橡胶···
青蛙肉:青蛙后大腿肉,质感像鸡胸肉····另外有那么一点腥味
驴肉:的确美味,当然也不能是老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其实综合比较,还是鸡猪羊牛的肉味道最好····当然,口感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另外我吃这些东西都是很久以前,大约2000年吧,那时候,乡下做饭,也就是油盐酱醋,没有复杂的做法。
现在酒店大厨们的手艺更高,更会处理各种肉类,再加上各种丰富的调味品,就是炖鞋垫,说不定也好吃······
以上所有的肉(除了猫肉),我家老猫来者不拒,真的众肉平等····吃肉,它可比我专业多了,再柴的肉,人家都没意见······其实我觉得就是生肉,它也没意见····
这里提一下,由于农村有养鸡场,每天都有处理的鸡,不够斤数的直接大锅煮熟,喂狗了····
事实证明,在连续吃三个月的水煮鸡肉之后,狗就吃腻味了,同样鸡肉和地瓜,狗选择吃地瓜····
当然,过了一个月,它又能吃水煮鸡肉,过几天又厌倦了。
倒是猫,是真的肉食动物,水煮鸡肉连续吃一年半,终于也厌倦了,改吃耗子和麻雀了····
不过事实证明一句话的正确性:饱暖思淫欲!
这个老猫,天天吃水煮鸡肉,肉类的高能量让老猫饥渴难耐,天天呼唤公猫,嫌弃公猫一次就三秒····
一年能下四窝,每次下四五个!那几年,我为了小猫操碎了心,前公司同事一半都被我安利养猫了····老板家还养了两只····老猫的一生众,保守下过60只崽子····别看它是只狸花猫,可什么毛色的小猫,它都下过·····
我们这里乡下有很多从京城下来养老的,因此往往有一些不常见品种的猫。
有一次,老猫下了四只小猫,其中有一只,花色要特别,我当时不知道,一个在上海打工的亲戚,非要把这个小猫带走,他说这个花色是银渐层·····在上海买一只银渐层很贵的。
于是他就带走了这只小母猫····在上海好不容易找了一直银渐层的公猫配种了····毕竟银渐层不便宜是吧。
然后,一窝,下了两只小猫,全是狸花猫·····当然,也不知道他该怀疑人生还是怀疑猫生·····
扯远了····本来是要说猪的事···
主要是这个自然生态保护了,就出现了很多野生动物, 东北就老虎豹子,比较危险。
南方就是大量的野猪,虽然危险性小了,但是还是有危险,关键是容易破坏农民的庄稼,去年的一群大象,一路象北还让人记忆犹新·····
野猪的繁殖能力很强,智商还挺高,我觉得,这样派人进山消灭野猪真的是太麻烦了,以前看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帖子,说军营菜园被野猪给拱了,把野猪堵在院子里,全体出去要抓这个野猪,结果这野猪愣是办到了,国军,日军,美军,和联合国军都办不到的事——从解放军包围中跑了·····
不如使用捕兽夹或者陷阱····当然,使用诱饵应该使用植物,别把珍贵的老虎豹子踩了····这750头野猪,还真不是个简单事····再说现在不都有红外摄影机吗,布设一些高科技捕兽笼子不是难事吧。
再不济,用我们农村乡下的土办法,陷阱,当年我家种了一片黄豆,结果吧,头天种上了,第二天兔子把种子拔出来,后来就没放过豆苗,补种上去,又被吃光,最后,我就补种了一小片,然后围着这一小片豆苗,搞了一圈网·····一只老兔子就中招了。
可以在森林里种一点野猪愿意吃的,周围挖上陷阱,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犯不着和野猪斗力,又危险又麻烦,拼脑子,稳赢····
最后跟大家聊一段,我唯一的一次乡下捉猪的经历,权当一乐
五万头猪跑了,三天之内怎么抓回来?
写这个回答的人多半都没有捉过猪。正巧,本大爷捉过猪,而且还骑过猪!对你没有听错,是骑着猪。
假如五万头猪一哄而散跑了,我该怎么抓呢?
一头猪难抓,一群猪好抓····
我需要以下资源:第一,运输车,第二猪饲料,第三:大约几十个人吧。第四,可能需要几头小猪。
大家想象中捉猪是这样的
或者农村捉猪是这样的
基本上,你需要把一头猪弄到屠宰台上,需要好几个人,第一要把猪放倒,捆起来,抬到屠宰台上,这的确太费劲了,把猪绊倒压住的确不容易,就是一群身强力壮的战士,也不容易HOLD住,猪体重大,力气大,身体矮,下盘太稳,人类也就是长的高。
当年我家弄了一头猪,捉来的时候已经是90多斤,准备养到年底宰了,无奈新砌的猪圈还没完工,没硬化,于是就利用临时的一个大土坑,能有两米半深,四周又堆了用编织袋装土围了好几层,自觉天衣无缝,心想也就两天,猪圈就完工了,看了一眼那头憨态可掬,一脸忠厚老实的二师兄······
结果,当天,猪越狱了,越狱·······,那个土坑看起来十分坚固,当年修建房屋用来蓄水的,那种硬度极大的土,至少铲子是挖不动的,需要用镐才能撬动的硬土,但无奈,猪的蹄子和鼻子是十分专业的拱土工具,看起来硬度大的土经不起猪拱,半天功夫不到,竟然塌了,土坑的墙壁塌了。
猪跑了。全家人都没有追上,然后我在院门口抓住了猪耳朵,一下子骑上猪,一百斤的猪驮着一百斤的我狂奔!我就不信了,累死你丫的!猪的力气十分惊人,背着我跳过水坑,差不多能跑出两里地吧。
它很聪明,往密灌木丛里面钻。正好那个地方有个破衣服,我一把抓起来,蒙住猪的头,猪直接撞树上了。多亏我有防备,我没撞树上,我撞猪上了。家人追上了把猪捆了起来,整整捆三天··········这头猪让我对猪的智商有了新的认识,我回学校后,它又越狱三次!!!第一次拱坏圈门跑了,家人捉回来。第二次竟然把石头的猪槽子拱立起来,当垫脚石越狱!第三次,由于这个猪圈赶工期,猪圈底水泥厚度养护不够,或者就没重视,光重视四周墙了。猪踩拱把中间圈底破坏了,拱出一堆土,垫脚越狱了……谁要是再说猪蠢,我跟他急··········
捉一头猪如此费劲,那么如果五万头都是这个作业流程,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抓完。还好,人虽体力上不如猪,但人类能胜在智取!
假如五万头猪跑了,分散在林子里,大约按照如下步骤:
第一,封锁正片区域,选择捉猪的作业场地,建立围栏,设置单向围栏,就是进来可以出去不行,有点像门,外面撞进来,里面撞不出去。猪的槽子。封锁区域可能不用栅栏,录下杀猪时候猪的嚎叫,大喇叭播放一下,猪就不敢往前走了。
第二,投放猪饲料,香味比较大的,把提前准备好的小猪放进去,这样就把猪全部集中在围栏里。
第三,等围栏里面的猪数量差不多了,运输车,就是那种带大笼子的运输车开进去。把笼子打开,用木板趟好,猪能沿着木板坡进入笼子就行。
下面一步就是大规模捉猪的标准操作了,你进去找到开始的那几头小猪,抓住它们的耳朵,把它们拉过去,黑笔编号,然后拉到车上去,前面几头小猪抓进去了,后面就一样的方式拽其他的猪,你会发现很容易········,猪都被你抓到车上去了,满了运走,老和谐了~~~~·不费力气。
猪是很聪明的动物,一头猪捉起来困难是因为它怕死,因此拼命反抗!一群猪,只要前面几个猪有了示范,仿佛没有什么危险,后面的猪也就感觉没啥大不了的,就这样上车了,不怎么挣扎。所以在农村,你要捉一头猪,得六七个人,要是一群猪,两三个人····
猪贩子到乡下收住,往往就是两三个人····
留下几头猪,再吸引外面的猪进来,直到所有的猪都进栅栏,到最后,你会发现,猪甚至自己进车,他们成群有安全感·········
好了,捉猪作业完毕,估计三天可以抓完··········
其实人和猪也差不多,也许在猪眼里,我们就是两条腿的猪而已········而且只要有几头成功示范的案例,后面的人也会自己进去的。因此你只需要找到合适的几个例子。
在公司里面你让单独一个人加班,他不太愿意,但是多拉几个人一起····就容易多了···毕竟别人都没意见······
让我想起鲁迅的话
倘若是狮子怎么肥大都不是问题,倘若是一头猪,肥大了不是好兆头!
驱使的方法,莫过于威逼和利诱·······
至少在我家猫眼里,我就是两脚兽·······
事实上,我是真正的坏人,纯粹的流氓,只是有点用而已。
欢迎关注知乎第一流氓,职场专家,传说中无所不能的老王/期货作手,原号:寰宇视野
欢迎关注公众号:交易哲学家
主要是两大政策带来了野生动物大量增加。
第一是退耕还林:
我国现有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约一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华南亚热带地区。
这样的陡坡耕地用于耕种并不划算,坡度大,水、肥都留不住,容易向低洼处流失,收成低,辛辛苦苦种植一年,并不能摆脱贫困,打出来的粮食也不够吃。这样的耕地最好的去处就是干脆不种粮食,种经济林木或者保持水土稳固的林木为佳。
当地退耕还林后,林木不需要这么多人看管,将山林承包出去,留一小部分人管理,其他的人动员出山,进入城镇生活。毕竟没有土地了,留在山里也没办法生活。
人员往山外迁徙,耕地变成树林。这个工作从90年代就开始逐步实行,已经有20多年时间了。
第二个政策是放开煤炭政策,保障各地燃煤供应。
中国一直到80年代,煤炭供应都很紧张,主要是保工业用煤,城市居民用煤实行凭票供应。农村居民基本无煤可烧。
90年代以后,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采矿业,一些国营煤矿改制,煤炭的供应量大幅上升,燃煤供应量大,价格低廉,无数的低质煤开始进入农村,各地机制煤小工厂和作坊遍地开花,农村进入燃煤时代。
这两个变化对生态恢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退耕还林,人员外迁,很快植被就得到了修复,大量的地方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形成了有利于野生动物生长的环境。在没有人类活动打扰的情况下,野生动物数量开始上升。
农村居民使用燃煤后,就不再砍伐树林和灌木作燃料了。甚至于连秸秆这样的传统燃料也一并放弃,改为焚烧堆肥,每年秋收后的烧秸秆形成烟尘和火灾对环境污染很大,成为了一个新的老大难问题。
而树林和灌木则是各类动物最喜欢的栖息地。特别是灌木的生长更为迅速,只要一年时间不不去砍伐,覆盖面呈指数型上升。
有了林木,野生动物就有了保护地,自然能发展起来。
其次还有收缴猎枪,禁止捕猎,爱护动物等措施。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因为捕猎动物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杜绝,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关键在于现代经济发展,生产性捕猎动物所产生的效益,实际上并不比到城市打工的收益好。风险也大,容易被罚。经济动能不足,捕猎行为自然就减少了。
所谓巴中地区野猪泛滥,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野猪甚至走进了城市。
中国只要继续坚持发展经济,农民对山林的依赖越小,野生动物的繁育就会更加旺盛。当然,野猪、狼、甚至虎豹也会多起来。再也不敢随随便便进林子了。
猪是进化得最为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
4000万年前,当我们最早的猿类祖先中华曙猿,从旧世界猴分化出来时,野猪的祖先就已经出现在了欧亚大陆。
它们跨越温带热带,从半干旱气候到热带、温带雨林,甚至是草原和沙漠。
他们穿梭于森林和沼泽,遭遇过任何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
即便在5~30万年前,它们遭遇恐怖直立猿的制霸,但依然野蛮式地成为了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之一。
基本上除了人类,你很难见到靠自己就能分部全球,且全球繁荣的中大型哺乳动物。
它们的祖先凭借獠牙和厚实的皮肉,可与老虎、狮子等猛兽较量。
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雄性野猪脾气暴躁,领地和护群意识强。如果你是生活在古代的猎人,在野外遇到雄性的野猪,可能是比遇到老虎还要可怕的事情。没有猎杀过的人类的老虎,其实对人类具有一定忌惮的,但野猪却并不一定。
猪群的领地面积宽达10平方公里。
一般来说,野猪的体重在90-200kg范围内,长1.5-2m,而且,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些野猪,体重可接近400kg,体型甚至能超过东北虎。
这里并不是说猪的战斗力一定比老虎强,而是主要体现在猪的秉性上。
雄猪不仅攻击性强,而且还是从20~30米之外搞偷袭。哪怕是皮糙肉厚的猪与猪之间战斗,也常常造成头骨骨折而致死。
无武器的个体人类,在它们面前简直毫无战斗能力。但其实,哪怕一个人拿着普通猎枪这样的低端武器,也同样干不过野猪。野猪不仅有獠牙和鬃毛,而且身上还有厚厚的皮和油脂,猎枪弹都不容易射入。
澳大利亚曾有新闻报道,子弹弹射回来,击中小男孩屁股的事件。
一般来说,捕杀单头野猪,往往需要一队人出马,而且还要避免野猪发狂攻击人的情况。
除了秉性和战斗力,野猪的成功,还在于具有非凡的环境适应力。
它们的杂食性比人类更加的彻底,几乎啥都来者不拒。
为了吃各种各样的事物,猪不仅有非凡的咬合能力,咬强度最高的胫骨都是嘎嘣脆。
而且和人类一样,具有酸、甜、苦、咸、鲜等各种味蕾,而且它们的味蕾多达15000个,比人类的10000个还多50%。它们的嗅觉也比人类敏锐得多,哪怕积雪之下2米的核桃,它们也能闻到并找出。
野猪不仅吃树叶、草叶、树根、果子,也会吃虫子、蜥蜴、蛇、鸟卵、老鼠、腐肉……它们几乎吃任何能吃的食物。
在绝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猪就是猎食的对象。
然而,野猪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也会捕食幼豹和幼豺。甚至有观察到,野猪杀死成年豹子和小水牛,并啃食的记录。甚至在印度,发生过野猪啃食人类4岁幼崽的。
而且野猪同样具有与虎鲸、人类一般的秉性,有时候单纯享受杀戮的快感,而不仅仅作为食用。
虽然老虎是猪的天敌,但老虎捕猎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开雄猪。而其它能捕食野猪的动物,除了掏阴的鬣狗外,还有就是同样学会了掏阴的狼。
人类常常自诩具有非凡的耐力,但其实野猪表现十分惊艳。和圈养的家猪不同,野猪并不是笨大个,它们自幼在森林里奔跑,强大的耐力足以支撑它们连续奔跑15~20公里。
你可能会认为,这比起马拉松选手不也差了很多。但要知道,马拉松是无数人类的极限,而15~20公里却是野猪的常态。甚至一些野猪已经学会了下浅海捕鱼。
除了食性和非凡的技能,野猪的成功还在于超强的繁殖能力。
其实,战斗力强的动物不少,例如野牛、大象等等。但它们为什么没有猪这么成功,除了食性外,根本原因就是太能生了。
别看猪那么大个,它们的怀孕时间仅仅只有4个月,一年至少可以产两胎,一般在四、五月和九、十月。
能生也就罢了,还具有极高的存活率。
一胎4-12头,平均一年就能产下15个后代。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性成熟周期还极快,通常来说一年半载就能性成熟,最快的甚至3月龄就能拥有受孕的能力。
也就是说,哪怕保守的情况,猪群就可以每年按照10倍的速度增长。
而在实际观察中,还真的接近这种情况。
只需要数年的时间,几头野猪就能繁衍成千上万只。
可以这么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那些生殖周期慢的猪,都被后来生殖周期快的猪,内卷式的逐渐淘汰掉了。
在知乎,曾经有人问过,为什么雄猪的睾丸那么大。
一言以蔽之:
繁殖能力就是公猪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也造就了猪的物种传奇。
总之,猪作为一种最成功的杂食动物之一,靠的就是强大的繁殖能力、飞快的生长速度,以及防御能力……
这不,哪怕人类工业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野猪依旧在人类的地盘肆虐。
中国有100万头野猪泛滥,主要集中在安徽、陕西、浙江、江苏、四川、河南、黑龙江等省份,个别省份的野猪数量超过10万头,但猪群一般相对集中,所以才造成一个县的野猪就可超过2万头。
而在美国,更是有多达500万头野猪泛滥。
甚至最近有预估,美国的野猪数量已经接近900万。
经常上演人猪大战:
欧洲地区的野猪保守估计也有数百万头,仅仅意大利便有200万头,每年造成交通事故上万起。
而法国在2009年就有100万头野猪,并声称向野猪宣战。
但十年之后,法国的野猪总数却上升到200万头。
即便身为岛国的日本也有3万头野猪泛滥,而英国野猪也泛滥,早在2008年前,就试图注射避孕药控制野猪数量,但成本高操作性低,后来还是也不得不直接依靠现代武器,不过一些“动保人士”,通过用粪便捣蛋的方式,破坏捕猎活动。
至于捕杀的野猪能不能吃……
单纯作为食物来说的话,当然能吃,脂肪少,肌肉多。
但是,野猪可能携带寄生虫和致病菌,用生石灰消毒,就地深掩埋,无害化处理是最合适的。按规定,如果量大,经过检疫,可加工成动物饲料。
人类乱吃或者过度接触野生动物,真的的值得警醒,无论艾滋病、新冠等各种各样的病菌最初都是源于野生动物。
不过,让野猪和家猪杂交的后代,产生的猪种——野香猪,不仅长得快,而且味道还很好。
野香猪肉质紧实、鲜美醇香;肥的不腻,瘦肉不柴。
正好可配,四川的一道名菜:
【补充】
我提到新冠源于野生动物,评论区有人说要反对我……
但按照新冠的谱系,不会无中生有,的确只能是起源于动物。
但关键是,这个源头究竟在哪里:
艾滋病从其它灵长类到人类,都是公论了:
Sousa J D D . The Origins of the HIV/AIDS Pandemic. 2012.
而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不要太多。至少几十年前,人们就在动物体内发现了冠状病毒,而新冠病毒仅仅只是冠状病毒的变异体:
Decaro N , Lorusso A . Novel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A lesson from animal coronaviruses[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20, 244:108693.
蝙蝠的确可能是正主,但并不是吃蝙蝠才能传播到人类身上,你在野外和蝙蝠接触,或者被蝙蝠咬了都可能被传播。
一、过去数十年,中国消失了100万个自然村,很多山区正变得荒芜,野兽出没频繁。
二、野猪泛滥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几年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严禁狩猎,会狩猎的人,越来越少了。
四、鉴于野猪各地泛滥,建议野猪移除保护名单,这种动物缺乏保护价值。
五、应该考虑恢复在野猪泛滥区域的私人狩猎野猪合法化。
六、保护动物不是天然正确的。保护动物是为了人类能更好的生活,当动物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时候,没道理继续保护它。
“狗群成功围堵了其中一头野猪,待其体力耗尽,队员手持长刀砍杀,野猪激烈反抗,直接将木质刀柄折断,带着断刀逃离。”李斌回忆,七天后,他们才在山林中找到这头野猪的尸体。这次集中捕杀行动,共计造成8条猎狗伤亡。
补充:“以前人们拿把刀拿把锄头就上山打野猪去了打死很多都能交公粮用了”
四川这个狩猎队是因为怕误伤人和其他保护动物,不准各种下陷阱才派人和狗去刚正面,以前谁打野猪这么打?
我以前卖钢丝绳的时候,有些老汉要剪成一两米,一下要五六十条。我问这么碎的绳头能有什么用?老汉说套野猪用。看到这明白没有,那种一个人搞了很多野猪、进山打野猪跟捡的一样的,人家漫山遍野下套,下夹子,下电网,每次进山打野猪的任务其实是检查陷阱然后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野猪补刀。真拿刀追着猪砍?谁厉害是个问题,追不追得上是个问题,找不找得到都是个大问题。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