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经济学家建议「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出台鼓励生育基金」,这可行吗?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典型的装傻充楞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不相信他连起码的经济学常识都不知道,竟然能说出“央行多印2万亿,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这种小学生水平的话出来。

出生率下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很多人把原因单纯的归于高房价,我一直说高房价不是出生率下滑的唯一原因,甚至最主要原因可能都排不上号的。社会贫富差距、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女权崛起、社会观念的改变、享乐主义的影响········这些都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而很多因素是不可逆的,根本没办法改变的因素。

在见识过人口红利的浪潮后我还真希望以后国内人口少一点,说不定有一天这里的人民也能过上北欧一样的生活呢。


user avatar   tianya_mingyue_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泽平的说法是每年多印2万亿成立生育基金,这个还是挺合理的。他在文章里也论证过了2%的GDP用于促进生育,在国际上也不算高。不过按照中特福的福利理念,这个政策基本没可行性的。

按照任泽平的原文说法,每年央行要多印2万亿,然后10年累积多出生5000万。但是社会本来就能生1000万,政府是没法甄别出来额外出生的新生儿:你这个孩子是本来就该出生的,我就不给钱了;另一个是超额产出,打钱。

所以真的要建立生育基金,那必然是普遍福利,也就是说本来出生那部分人也能享受福利,最多也就是门槛限制。一个思路是二胎才能拿钱,毕竟平均下来基本都生一个,那就筛选出来了“本来就会生的那批人”;或者随着胎数累进补贴,毕竟一胎下滑太快了,没一胎自然没二胎,那累进补贴就相当于对不同胎次家庭的需求补贴。

就算是实现每年多生500万的目标,拿补贴的1000万人是本来就会出生的,那岂不是有1000万家庭也跟着享受了福利?假设最后只多生了一两百万人,那80、90%的受益人都不是生育补贴的目标——这部分人本来也会生育。所以在这种普遍福利的政策下,政府每年至少要白白花1.5万亿。

然而这样的普遍补贴,和我国目前宣传的中特福是背道而驰的。在中特福的理念下,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养老金、医疗、教育等少数普惠性福利政策,要发展的福利政策应该是针对性的。也就是说有需求者才能享受福利,没需要的就不应该享受福利。

如果按照每年1000万新生儿、加上500万额外出生的人口计算,每家生一个能拿到13万人民币,额外出生的人少了,还能更多,这个就很可观了。

这个发放肯定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平摊到很多年。按照这个发放标准,一户家庭在福利期限内,每个月都可以领1000人民币。在这个补贴力度下,农村和三线以下的城市肯定有很多人愿意生。为了更有效补贴,还可以搞累进补贴,像第一个孩子每个月领500,第二、第三个领1000、1500人民币。

而2%的GDP用于促进生育,财政压力能不能承受呢?这个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中国的广义财政收入是很高的。

按照国内的标准计算,应该包含税收、基金性收入、社保基金、国企收入,按照国际标准,还应该加上公积金等福利。所以整个广义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概有35-40%,广义财政开支大概有40%了,这个水平等同于英国、日本等福利偏薄的发达国家,财力肯定不缺。

问题在于资金来源,福利政策的钱无非是来自三条途径:一个是财政部发行国债、央行买下这批债券,也就是任泽平说的央行印钱;另一个就是财政部收税,然后来补贴生育基金,像现在《社会保险法》就规定社保基金的亏空由财政预算补充;最后一个就是人人交生育基金,可是真的愿意交的人基本没有,因为都说好了是按照生育来分钱,不像养老金要交钱才能拿。

所以其实真的要搞生育基金,还是要靠财政部出钱,也就是全民来分摊这部分钱,只不过财政亏空太严重了,就得央行帮忙兜底。

而财政部也不是没干过这个事情,现在每年财政部的社保补充预算就是2万亿,中央政府确实每年都会超支发一部分钱。那要接着搞生育基金,那财政部大概也兜得住。

社保基金的大头养老金可以减一减:毕竟现在这批人养老金这么高,以后可没这么好的事情了,分一点培养新的劳动力,很合理吧?之前减税降费也该逆转了,毕竟企业以后没韭菜割了,出点钱给韭菜浇浇水也合理吧?高收入群体也不能避税了,普通人的个税减免政策也该消除了,也就是说能收上来的税都要收了。

按照每年发放5.7亿养老金来算,砍一个零头不过分吧?我们再看看新闻上每年政府减税降费给企业让利,金融机构给企业让利,现在再还回来一点。剩下的缺口,由财政部发行一批特别国债,省一省钱肯定是能凑出来的。

所以,即使是现有财政体系下,中央政府每年拿出来2万亿补贴生育,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是,这个补贴大多数受益人本来也会生育,对政府的政策目标而言,相当于浪费掉了。而之前财政预算开支必然是有政治合理性的,也有福利政策的刚性,减掉这部分开支,肯定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在政治意义上,总体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养老金、减税降费的受益对象砍掉了,会产生政治损失。对于养老金来说,真正大头是以前不怎么交钱、也能拿到很多钱的人,既然能砍掉他们的养老金,那他们怎么一开始还能拿到相比贡献更多份额的养老金呢?而减税降费的背后是民企利润率低下的问题,一增税,说不定就死给你看。。。

另外一个谈的很多的问题是通胀,这个我在最后才谈,因为这个实在是没啥根据。养老金也是养没工作能力的人,支出规模已经是5.7万亿了,增速还超过10%,可是却没人拿控制通胀当卖点削减养老金。。。

所以,任泽平这个意见就是让大家领会下什么意思,真的要实行生育基金,极大程度上要缩水,那也就没什么刺激效果了。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任泽平先生、姚洋先生理性讨论、辩论一下。

前言:纯辩论一下,可能我是错的,对方是对的。但是无论谁对谁错的,我们都是中国公民,我们是有序言论自由的社会,也都只是多元中的一种声音,和而不同也无妨。

壹:来龙去脉

最近有两个新闻:

1月10日,“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内容说:“建议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一定要抓住75-85年这一代还能生的时间窗口”“不要指望90后00后”……

还有个新闻就是如下。

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上,当被问到“是不是上职高就没有出息时”,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同意,他表示社会上的现实就是这样。所以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就把他们送到职高,而应该给他们尝试上大学的机会。

很直白的说,上职校就是没出息。

我的观点:

1、任泽平先生可能分析错了,个人认为生育提升问题和钱大无关。

如果多印2万亿,最后只可能是核心资产价格暴涨,什么是核心资产?我不知道,但是据说很多人认为是房子。

如果说印钞的结果是大宗商品原材料、核心资产价格暴涨,那你觉得这对房价意味着什么?这些钱会最后流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而是这种模式西方已经尝试过了,最后补贴全部是非本土的低文化人口拿了,这些人去生育,加速了另类本土人口失衡。

2、我反对唱衰分流,我支持分流,职高本科化,教育资源倾斜职高是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不应该被唱衰。

因为职教这些年才开始被重视,是起步阶段,你说目前不如本科肯定是有部分道理,但是不要去做空这个事。

从去年一系列政策来看,就是鼓励人去制造业,发展专精特新的。

这时候一个北大大佬跑出来发出唱衰的声音,何必呢?要多利好,得把这个事盘起来。

只有做大做强职高,普通人才能轻轻松松获得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这样生育率的经济基础才能得到保障,而不是去学美利坚印钞2万亿。

下面开始详细说一下。

贰:年轻人不愿生育的原因

对任泽平先生的提议方面:

我的观点就是,低生育率本质是文化原因。

大家可以去查查资料,你去看看高生育率的国家都是什么国家?都是非常穷的国家好吗!

——非洲穷国、阿富汗等等,就是典型。

那些说贫富差距和生育率有关系的人,就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实打实的数据。

类似北欧、日本、新加坡都是生育福利非常好的国家,没一个生育率高的!日本、新加坡极限补贴的结果,也就是提升了一点点。

再比如新加坡生育率几乎是全球最低的,本地人直接有公屋政策,住房根本不是问题。

说补贴可以多生,本质就是走北欧、日本、新加坡模式的老路。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没有用了。

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核心问题是生育意愿,而不是条件。

年轻人不愿意为资本家的繁荣去生育,你说再多,给再多,也没有用。

而且人家真正要的价格,你也给不起。

在B站,很多人强行把生育率问题和阶级问题挂钩。

但是只要我们去查列数据,就可以很清楚的证明一件事,生育率和经济、福利、社会平等度是完全没关系的。

但是如果这么说。

这些年轻人马上就炸锅、直接骂街、开始阴阳怪气,完全不讲任何道理。

我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吧,很多人不敢说,我来说。

因为他们把生育当做了一种现代化的“罢工”模式。

我这么说,不是说我支持贫富差距有理。

我认为:这是两个大问题,要二套解决方法。要共同富裕+文化改善。

而部分类似知乎、B战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只要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给我阶级跃升。

下面开始解释上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现代人因为科技爆炸,生产力极度发达,导致很多普通人享受的生活,比古代的帝王还舒服。

现在普通人的吃穿住行,在古代都是奢侈品,这就是科技代差导致的。

古代普通人没机会天天吃肉、没机会夏天吹空调、天天还有丰富多彩的手机娱乐。

古人大部分都是种地或者放牧的。

如果他们的农产品、畜牧业遇上个天灾人祸,那真就是颗粒无收,搞不好连盐巴都吃不起。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古代农民起义造反,是真的背水一战。

人家是真活不下去,真要拼命了。

而现代社会以后,特别是发展起来的国家,类似古代这种农民起义就越来越少了。

在发展起来的国家内,就是要饭的,他攒一下钱,也能时不时去吃个鸡腿饭了,绝对的生存底线被大幅提升了。

千万不要小看鸡腿饭,对非洲穷国或者古代人来说,吃白面也是奢侈的,更别提还有肉。

人性是非常现实的,只要日子还能凑合,人性就是躺平。

李自成当年造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次被逼以后才造反的。

但凡能有机会凑合,谁愿意去干掉脑袋的事情?

现代工业化还发明了马克沁,这玩意大幅提升了农民起义的物理成本。

以上就是为什么全球发展起来了的国家,容易出现躺平的人。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全球迷茫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个鸡肋的心态。

饿是饿不死的,肉有的吃,娱乐还挺丰富。

如果不老实,有什么什么想法?
去看了看马克沁这一梭子,感觉水太凉,想了想还是算了...

但是在阶级跃升的思维下,又感觉自己人生毫无希望。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拒绝生育吧,你们牛,我玩不起我不玩了!

这就是为什么相对发达、富裕的国家,总是生育率比阿富汗这种穷国低的根本原因。

以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如果有强大的生育意愿,多努力一下,生5、6个完全没问题,但是...

为什么要这样呢?

哦,我咬牙苦一苦,给你资本生一大堆,做燃料?

我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人完全生得起,只是在效率经济下,大家都是阶级跃升逻辑,没人可以说服别人给自己生“韭菜”。

你想上去,那凭什么我来燃烧?

这也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新加坡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怎么补贴生育都没有用。

因为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利己的精神,多生育利好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体。

任泽平先生说要补贴生育,我说行,你给我一个亿,我保证生十个。

在效率经济的逻辑下,你给不起的,你的二万亿,连普通人的牙缝都塞不满。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本质是效率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

叁:效率经济的局限性

社会生育率高的就两拨人。

一个是巨富,你看看香港豪门,很多生好几个。

一个是绝对的社会底层,以前不是有个广西表哥的新闻吗?人家家里一穷二白,就生了一大堆。

人家真正穷人和中产阶级不一样啊,人家不图阶级跃升。

很多中产阶级一看这个新闻,说生这么多,补课得多少钱啊,大学学费怎么办啊,以后岂不是得去大城市买几套房子啊...

然后就开始论证怎么怎么生不起。

这就是中产阶级思维,你是以阶级跃升为前提的,你觉得的必要跃升花销,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人家不需要压缩子女数量,来堆积、集中化教育资源。

现在全球生育率都在下降,本质就是大家都在想踩着别人上去,没人愿意多生孩子去做大市场的。

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渴望上去。

以此来应对全球市场缩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不是扩大人口。

——最后就是极度内卷。

我们都知道解决全球经济下行的方法是什么,那就是只有人口循环、扩大,市场才能变大,才能再度全球经济腾飞。

如果大家都不生育,你以后做什么行业都是前途增量黯淡的。

因为市场只会不断的缩小,没有任何增量,而越是这样,很多人就越是渴望踩着上去。

这就好像,一个小学题目。

题目: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找五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请你又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说说你的办法是什么?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类似的事例。

【答案】

方法:5个小球排好顺序,然后按顺序依次取出。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生活中比方很多人出电梯,不能一涌而出要有序进出。

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都多生孩子,下一轮经济才能增长。

但是大家都不想做底层,都想最先出瓶子去,结果就是全部堵死在了瓶口,也许有少数可以冲出去吧。

这个瓶子困局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你玩效率经济的话,这个事永远都是无解的。

因为谁都不是傻子,谁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要人家替你当燃料的价格,你也是出不起的。

这是效率经济的死局。

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人踩人的阶级跃升概念,本质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弱肉强食,一将功成万骨枯。

只有金字塔社会,才存在“跃升”的概念。

所以我才说,这是文化原因。

肆:集体主义是根本方法

对姚洋先生说的方面:

我觉得地要休耕、海要休渔,市场经济也要要维护的,机器转快了容易发热,歇一歇散热也很重要,才能继续。

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不应该相互否定。

都是为伟大祖国经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之前我们发展了这么久的效率经济,就一定会被西方影响,出现人踩人的“阶级跃升”思维。

真正要恢复生育率,就要强调人人平等、劳工神圣、工农最伟大、无产阶级最强大的概念。

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现在不够神圣,得更神圣,这样生育率才能上来。

工农阶层就是大多数普通人。

普通人要有主人翁意识,就得有社会地位。

要有社会地位,就先得有文化地位,才能有随后的社会资源全方位倾斜,人有尊严了,开心了,生育率才能提升。

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现在你不愿意做底层,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江歌?甚至很多人不喜欢伟大的雷锋精神?

因为今天社会的现状就是,如果你进了技校、职校,就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而成功者的模范,被资本描绘成为了他们需要的单一形象。

即考上名牌大学,理想的专业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然后成为办公室的白领,最后去大城市好地段买个学区房。

每一步都是基于鄙视底层的,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花销,这样消耗到最后,总有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

这就是绝对效率至上的价值观,我不认为完全是错的,但是中国人讲中庸之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回忆一下,曾经毛主席时代,我们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当时有人会觉得伟大的工农阶级是“屌丝”吗?

当时人会觉得雷锋可耻吗?

那时候人人都争做雷锋啊!可做雷锋赚钱吗?甚至可能赔钱!但是为什么大家愿意?

因为对社会地位认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建国初期的人口积累、公有制建设打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

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的回归,大家都来为社会奉献,这样才能给下一轮市场经济腾飞打基础。

大家都愿意做雷锋,和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是关于文化、价值观、社会地位、重视程度的问题。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了培育民族企业,我们给了企业家很高的地位,客观来说工农阶级是负重前行了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发展起来了,甚至有点,怎么说呢?

就是躺平了的感觉,很多老板不重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去多学习,动不动就折腾员工,说到底还是过于倾斜老板这边了。

是不是应该强调一下劳工神圣的时代了?(这几年政策是这样的趋势,国家很给力)

中国生育率最高的时代,不就是劳工神圣、工农阶级神圣的毛主席时代吗?

给工人阶级社会地位,重新回归一下,强调一下,这样生育率才能回来。

回来以后下一轮在发展效率经济的基础也就有了。

集体主义积累动能,效率经济发展经济,然后经济发展以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透支,就需要又开始强调公平和集体,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啊。

而这种集体主义的“文艺复兴”,必然带来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阵痛。

比如传统的大学本科社会地位、教育经费、人才分配等等,都会往职校分配,甚至职校可能会高于本科的资源。

当然不可能一瞬间就超过,因为倾斜过去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就是正在发生的。

先分流,然后开始修改相关职业教育法规,后又提出要建设职业教育的本科、985、211等等。

我知道很多很多人很错愕,会觉得姚洋先生说的对,确实职校就是“废物”的聚集地啊,谁傻谁去啊。

那是因为你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轮,现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龙王归位。

以后不会再是无序扩张的资本盛世了,没有这么多人上人了,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来说,没有人上人才对我们很重要。

以后是全国人民热血沸腾建设祖国、建设地球的时代来了。

实体经济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我们需要的就是更多更多的大国工匠!需要更多愿意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人。

至于为什么会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这就是公平问题了,当年铁人王进喜也没拿够拼命的钱,但是他还是拼命了。

因为在集体主义社会,你会认为全社会都是你的财产,你作为工人傲视群雄,社会地位极高,俯瞰苍生,自然愿意“死战”。

如果一个事情是私人的,不是中华民族的,你愿意干吗?除非给钱,否则没戏。

只有这个事是国家的、民族的,你干成以后功成名就,永载史册,你兴不兴奋?很多人就是很兴奋的。

甚至发展到悟道后的状态,会愿意为了集体连名都放弃,愿意一辈子默默无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价值取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之前看见姚洋先生说:

不支持再提高个税免征点,5000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我们现在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占到全部拿工资的人大概就14%左右,是非常低的比例。
我不太认同,我更倾向于董明珠的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月。

5000块钱收入已经很高了这个事论点,可能有待商榷,因为闷声发大财的人太多了,很多人超过这个数的收入都是被各种方式隐藏了,并没有被计算。

要共同富裕,对更富裕的阶层展开合理的征税是很重要的。

至于具体怎么做,由国家定夺,我相信国家强大的智慧一定会做出最合理的规划。

但是就对富人不要过度征税这个事,我觉得不太好。

现在很多人活得缺乏尊严,一方面是缺乏该有的文化地位,镜头对准他们太少,一方面是缺少工薪阶层的福利。

我不赞同任泽平先生说的印钞解决生育问题,因为这可能会救了很多房企。

而真正要解决生育问题,就应该看看我们生育率最高的年代,伟人时代工农阶级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现在中国正在产业升级,很多老板是水平真的一般,需要资竞一下,卷一下。

就好像加入RCEP可以倒逼国内企业升级一样,加强富人税收,提升工薪阶层待遇,加强劳动法,资本的用人成本就会上升,上升以后就会产生倒逼老板工作更努力提升自己水平的结果,也就是资竞效果。

只要中国千万老板的水平都大幅提升至马斯克这种类似的创新水平,我们对美国的科技优势才能更加强大。

才能有更多创新型企业,相比员工躺平,老板、企业家躺平才是一个民族的悲剧,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动力。

而中国的整体经济现在也在往脱虚向实的方向发展,把原来属于类似姚洋先生所在本科的资源,一部分倾斜给职校,才能让职校超越高中,发展职校的清华北大,这都是国家鼓励的大方向。

我们需要理解,而不是有点酸溜溜的唱衰。

我相信一个工农阶层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来临,这是势不可挡的。

要思考根源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意思。

我支持工人阶级伟大,所以我支持资源倾斜职校,支持集体主义精神文艺复兴,现在就是开始的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力度。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没有生育意愿,是一个伪命题。

没有生育意愿,是当前法律框架和分配机制下没有生育意愿。

当然的政策,你让谁来都没有生育意愿。

结婚成本那么高。

不结婚,生孩子非法。

孩子养育成本那么高,什么都商业化。

孩子教育成本那么高。

教育出来,赚钱不容易。

赚了钱,没有孝文化,不给父母用。

父母还得被啃老。

这种情况,生育意愿高才是坏事。

中国人传统多子多福不是观念问题。

是当时的经济和法律支持。

皇权不下县,你不多生孩子,尤其是能打的男孩,是要被欺负的。

你生了孩子,有钱教育,没钱不教育,有口饭能长就行,养育成本就低了。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大孩子能看小孩子,母亲才能生这么多。

家里有地,孩子能干活。

家里没地,孩子的收入父母有所有权,一直到孩子结婚分家才独立。

父母可以享用孩子的劳动成果。

有礼法,有孝文化,有法律。

孩子不能忤逆。孩子不孝被宗族和社会所不容。

有这个环境,才多子多福。

否则古人也不生。

1975年生第一胎的时候,社会环境还不是这个环境。传统观念还比较强。

现在1975年的人也不愿意生。

生育问题。

需要政府买孩子。

放开单身生育合法,单亲妈妈政府养。

结婚成本高,不结婚就是了。

生出来孩子,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国家都包了,国家还给单身妈妈发福利。

单身妈妈不用工作,在家照顾孩子也能拿到当地社平工资。

不生孩子的去996打工生活吧。

这个钱,从不生孩子的人抽税。从公司身上抽税。

公司也不用有什么产假了,不用歧视女员工了。

女人不愿意生的,不用结婚生孩子。

女人愿意生的,辞职回家生孩子照顾孩子,政府养着你。

男人愿意要自己孩子的,结婚生。政府给你补贴养孩子。

只想爽,不想要孩子的。交税给别人养孩子好了,你爽了,让单亲妈妈生,那你交税好了。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4万块人民币就能多一个孩子,中国的经济学家……

ps:新加坡生一个孩子差不多是4万人民币现金加30万人民币非现金福利(教育基金、所得税折扣……),还不算成年后组屋这个礼包。看看生育率……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任教授就是想说多印钱,但说出来一来怕被批,二来怕抓不了眼球。所以就拿现在很多人关心的生育问题当幌子了。


正常情况,谈论怎么鼓励生育正常,需要发钱也可以。但正常人想生育奖励钱会怎么想?当然是财政拨款啊。

说白了,每年财政那么多钱,怎么花?当然往重要的地方花。如果你觉得基建重要,就多花基建;觉得国防重要,就多花国防;觉得农业教育之类的重要,就多补贴农业教育这些;觉得生育重要,就补贴生育。

反正每年财政这么多钱,往哪里多花点,是完全可以讨论,可以说道说道的。你说花生育多点,不管是否可行,至少讨论完全没问题。


但是,印钱发算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印的钱不管你最初给谁,最终一定是进入市场流通的,不管是股市楼市,还是一般商品里面,反正肯定不会一直呆在银行里。所以印钱两万亿那是什么?

是通货膨胀。

不管你最初给的是不是多生子女家庭,最终一定是造成社会通货膨胀的。快速通货膨胀的危害就不用说了吧。


当然,社会上突然钱多了,也不一定就快速通货膨胀,比如说有专门地方能容纳这些钱,那就不会给社会造成快速通胀,造成社会问题。

但是,能容纳这些钱的池子终究不多,目前实践有效的也就是——

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


所以转了一圈,我觉得任教授是个义气人,对得起老东家给的那份高薪。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月10日,任泽平给大家捅了一个大新闻。他在微博上称,央行应多印2万亿元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用10年时间可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随后梁建章也进行了呼应,认可了这种办法。

不出意外,二人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为啥被骂?因为大家都知道多印2万亿是个啥意思。钱多了2万亿,但商品不变,结果自然就是通货膨胀。

大家的生活已经很难,为什么还要折磨自己?所以这二位找骂,很正常。

不过他们挑的这个话题——怎么样能提高生育率,很有意义。

咱们拿他们当引子也来思考一下。想明白这事,首先得明白生育率为什么上不去。

是没指标,是不喜欢,还是生不起?

没指标?

2019年的1465万新生人口里,有超过59.5%是二胎,竟然比首胎还多。

二胎已经如此卖力,但结果却是新生儿数量仍然还是连年下降,说明大量生育人口放弃了首胎指标。

是不喜欢?

要知道生殖繁衍可是物种的本能。不管你高不高兴,人再高级、主观能动性再强,也得服从物种的进化规律。

而能让现代人能够抵御住基因的力量,进行自我毁灭的,一定得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作用。

那么是生不起?

BINGO!答对了。

时代财经曾经以中产家庭为例,按高端和大众两种养育路线算了一笔账。

结论是普通大众家庭从怀孕到养育孩子到15岁,花费接近52万;而高端养育,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与教育,则约430万。生一个孩子相当于背负了一个20年的按揭。

这才到初中,还没算将来买房之类的生活负担——众所周知,买房是个大数。

这还没完。

钱能解决的都不是大事,怕的是钱解决不了的。

比起可计量的生活成本来说,挑战更大的是难以计量的责任感。父母有了孩子,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好的事情给了他。

按揭还有个数,但养孩子没有数,你会顶着自己的天花板来养育他,就这还要担心他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显性和隐形的巨大成本,简直就是完美的避孕药。

所以,当把影响因素都拆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不生孩子不是因为没指标,也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因为生不起。

因此,生育问题不是指标的问题,也跟生孩子的成本没关系,而是养育成本太高的问题。

这事也可以反过来想,生一个孩子奖励一千万,你觉得还用讲道理吗?

大家肯定是有指标要上,没有指标,创造指标也要上!

所以,说到底生育问题是个经济问题。

那么解决生育问题,就得靠投入。靠冥想和精神鼓励,人是不会自动怀孕的。

投入就是花钱。只要有人能够把养育成本解决掉,生育意愿自然就上来了。

那么花谁的钱?谁的钱那么富裕,能够转移支付给生育人口呢?

经济体系里有三大市场主体,企业、个人和政府。

既然要花钱,这钱就一定得出在其中一位身上。

企业吗?

利润是从生产循环中出来的。而企业是生产流程的组织单位。

如果企业创造出足够的利润,那么可以用专项税费的方式,来填补养育成本。

但在现在这个经济下行阶段中,企业在转轨转型和疫情的三重打击下天天处在濒死边缘,能活下来不跟社会添负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让它再出钱补贴生育,这不现实 。

个人吗?

个人虽然是一大类市场参与主体,但其实跟企业情况是一样的,大家只是在利润分配的不同位置而已。

企业要是没钱,那么个人也没钱。

所以你让个人出钱补贴生育,也不现实 。

那么就只剩下政府了。

政府有钱吗?

政府财政年年赤字,至少账面上也是没钱。

那么就只剩一个办法了。对,就是你猜到的,那就是印钱。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任泽平梁建章的“印钱鼓励生育”了。

社会资源就这么多,你投入到这里,那里就得亏一块。

算经济账只是一个数字,但算政治账就得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得考虑利益分配和利益驱动的问题。

既然谁都不愿意出钱,那就只能是印钱。

这就是二位的逻辑。

所以,大家看“印钱鼓励生育”是在就经济说经济,而这二位其实是在讨论政治经济学,在看怎么样能够用再分配的方式把事情办了。

当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曾经就财政改革有过激烈的争论。

王安石想通过“理财”来充盈国库。

但司马光的反对相当有力,他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就是说,天下之财是有数的,不在民则在官,你的理财会让百姓受损,危害甚至比加税还严重。

现在生育问题也是同样。你不花钱,这事办不了;你要想把这事办了,就得让百姓受损。

那么,究竟能不能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幸好现在的经济体系不同宋朝,所以还真其他办法能够两全其美,比如印钱。

印钱既不用企业和个人掏钱,又能够增加生育基金,一举两得。

所以任泽平才说:

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最有效可行。

理解归理解,但我并也不认同他们的方案。因为这些对生育问题的讨论都聚错了焦。

人口数量并不是最紧要的问题,人口质量才是。

眼下遭遇35岁危机的人大把大把,明显人力过剩。你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谁敢生呢?

难道生出来就是让他们去体验社会淘汰吗?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眼下存量的这些人力用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发挥好了,他们都是人力资源;发挥不好,这就都是社会包袱。

人口始终处于创造财富的增量过程中,他自然就有生育能力;人口始终处于消耗自己的减量过程中,他自然就会拒绝生育。

让每一个人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让每一个人有自我实现的机会,就是对养育成本和生育意愿的最大支持。

欢迎关注塔哥FRM: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真,如果支持无力抚养婴儿 可交国家养育,每年能多生不少.就就看人流手术普及到什么 程度就知道了.

当然这在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经济学家”,之前在恒大,结果恒大一通操作猛如虎,现在欠两万亿的债没法还。

然后,又开始忽悠央行多印两万亿,为了大家生孩子。

你品,你细品。

要我说,人少了,别的行业会怎样都有悬念,唯独房地产是铁定要完蛋的。如果一家人四个老人两套房,爸妈一套房,那么他们生两个孩子,房子依然够用。不是说老人走了留下遗产,而是第二代以后要两头跑照顾老人,很有可能空一套房。小的那个结婚晚点房价可能就落得很低了。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看来,不仅要多生,而且要尽快多生,晚了就来不及救主了。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行为艺术,在谈“屋里太闷,要炸掉房盖通风”的事。对行为艺术讨论“可不可行”,是更大规模的行为艺术。

对生孩子算这种经济账,你可以预期要出现奇葩对比:

每年 2 万亿元经费、持续十年,让“比较年轻的中年人”负责多生 5000 万人,平均每人 40 万元,按他的设想还要按月一点点发。印这些钱造成的通货膨胀之类另算,孩子的后续成本在至少十几年间由家庭和纳税人承担。

十九世纪,奴隶贩子在非洲搞个黑奴的成本价约为当年的 22 英镑,按金价约合现在的 55000 人民币元。黑奴的后续成本由黑奴的劳动产出承担。

赤裸裸地搞“国家掏钱买大家生孩子”是一种悲剧,建议让日本之类先试试“新建一套公务员岗位来搞社会化抚养”的效果,不用着急在自己身上试。

人们生孩子可以有“国家会给钱,没多大负担,添一双筷子啦”之外的理由,例如喜欢孩子、喜欢人多热闹、梦想获得天伦之乐(低情商:养孩子防老)、家里有额外的食物产出、想要播撒自己的基因。“家里有额外的食物产出”可能是这之中相对容易的,可以打着环保的旗号搞点自动化的家庭用食品生产设备(太阳能小球藻养殖箱、黑水虻有机垃圾处理箱之类)卖给欧洲国家、日本、南朝鲜什么的先试试。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梁建章:至少要用GDP的2%到5%来补贴和奖励生育? 
  热议多年的“延迟退休”真的来了:未来5年有望落地,谁会是第一批延迟退休人员?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经济负担重」占 75.1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育抉择? 
  经济学家建议「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出台鼓励生育基金」,这可行吗? 
  有代表建议对适龄残障妇女实行节育,官方回应「任何人无权剥夺公民生育权」,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明确表示了她/他不愿意被生下来,你会尊重她/他的想法吗? 
  马斯克称「人类如果不多生孩子,文明将会崩溃」,如何看待其言论? 
  为什么事情变坏很多人感觉高兴,如生育率,物价什么的?这是什么心理? 
  北京二孩及以上家庭直接配租公租房,首批选房启动,将以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的方式组织选房,将产生什么影响? 
  三胎放开了,你们会生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回应「上职高没出息」称「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
下一个讨论
白岩松首次回应「爹味」言论争议,称「平等是最大的尊重」,你觉得什么是「爹味」?怎么做到与他人平等交流?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