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经济现象愈演愈烈不是经济隐忧。中国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单身青年群体,市场自然会针对这个庞大的群体提供更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商品。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森林里总会有草本植物,那么就会有与草本植物互相利用的虫类和鸟类一样。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在谈舆情管控问题的。看看这个圈子里的人如何看待社会现象,他们的价值观又是怎么样的,这种观察也是有意义的。
我和 @安好心 聊现在年轻人社交机会太少,很多都必须建立在花钱消费的情况下,所以大家线下见面越少,两性沟通越少,彼此的隔阂与刻板印象越厉害。从此恶性循环。
当话题聊到当年玩的游戏的时候,安好心指出,男玩家玩剑三,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女玩家,进而促进了解,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妄自揣测。
我想了想,确实魔兽世界、守望先锋之类相比之下就没那么多机会了(女玩家稍少一些),但这还算好的,到了LOL、DOTA这类「女人只会影响我挥刀的速度」就强调竞技性,开始内卷了;至于如果抛开游戏限制,直接看Asoul了……那就完全陷入垂直领域,难以自拔了。
当然不管什么文化产品,总有人能从中找到女性同好并与之交往,不过僧多粥少,不具统计学上指导意义。
不过说来男玩家也不会去玩什么恋与制作人嘛。女玩家玩这类垂直的东西久了也容易陷入幻想。这点和男性向消费垂直化是一样的。
目前的文化消费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越是喜欢的,越是垂直细分领域的推荐算法研究出来的产品让你依赖和上瘾;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来,那就自然要拥抱单身经济,没有几个人愿意跟自己过不去而去离开垂直领域,所以嘛……
发泄情绪是容易的,但是事实上他没有说错,虚拟偶像当然会刺激性魅力上的吸引,从而导致对于现实的伴侣的一种疏离,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总值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有无限的热忱投身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不过很多人他只看到圈出来的那一段红字,不会去看整个全篇,整个全篇讨论得更加奇葩,感觉好像没有什么逻辑。
让我们把目光离开这个红圈,看一下他这个文章到底讲了什么。
看到这一段啊,他第1条他说会产生颜值经济,这个我是比较赞同啊,确实会产生颜值经济。但是这个表述很奇怪,什么叫做实现了某某方面的平权,然后会导致“虚假宣传”。简单的说就是想构筑一种因果关系,平权反而是一种虚假?
第2条就不说了,来看第3条。想请问各位网友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听说过虚拟汽车这个词了?我想可能是自从QQ空间关闭了那个汽车占位游戏之后吧。也就是说从这个点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这个作者他掌握的所谓虚拟偶像的资料,至少还包括十年前的,感觉一点都不前瞻呀。
然后我们把这篇文章往下拉,看到非常奇葩的一段话:
你前面都在说,观众会沉迷其中,后面你就在说,观众会觉得他都是假的。自己写完之后不看一下自己的观点会有冲突吗?
好,我们再退一万步讲,就看这个文段,你的小标题起的是虚拟偶像的舆论健康度堪忧。
那你这第1个原因很明显就是不堪忧啊,网民认为虚拟偶像是不真实存在的,是一种虚假的完美,那说明网民的认识很好很健康啊。
所以给我的感觉像什么呢?像大一的学生在上新媒体课的时候,有一章讲到了虚拟偶像,然后呢,我作为一个老师说,你们交个小组讨论作业吧。
这就是交的作业。
逻辑混乱、举例滞后、用词极端、解决措施泛泛而谈没有任何落地。
你说这可咋整?
难道没有虚拟偶像,宅男宅女就会去找女/男朋友吗???
难道没有虚拟偶像,男/女屌丝们就会有老婆/老公孩子吗???
可笑。本末倒置。
底层人连自我安慰的资格都要被剥夺。
不知道有多少答主认真看了全文,反正我读完全文就一个感觉,这篇文章充满了落伍于时代的刻板印象。
我猜这个文章的作者是个精通饭圈的上一代小仙女,所以把饭圈那一套生硬套进虚拟偶像群体,你看这文章里随处可见的“塌房”、“翻车”、“互撕”、“打榜”之类的词,把这篇文章里的虚拟偶像批量替换成饭圈都毫无违和感。
但只要真的是虚拟偶像受众,就会知道这些词都是扯淡。虚拟偶像比饭圈后现代得多,很多饭圈觉得很严重的事情或者难解的问题,在虚拟偶像这里都不是个事。
其中最让我觉得作者落伍的是这一段——“中游风险层面:人设运营若出现与初始人设反差较大的行为,很可能导致人设‘塌房’。”这明显是对虚拟偶像毫无了解的人写出来的,拿饭圈那一套自我想象。
虚拟偶像最大的传播和互动方式是高强度直播,在这种强度之下,中之人和皮套设定性格差距必然会显现,根本不可能长期演下去。但在这种高强度互动之下,粉丝会自然而然接受这种性格变化,就像你会自然而然接受亲近之人的性格变化一样。
因为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长期高强度互动中逐步显现的。比如A-soul中某人,我就不点名了,一开始设定是高冷女神,后来就装不下去了,但粉丝们依旧接受,而且衍生出很多梗。
总而言之,看这个玩意儿让我想起春晚努力追网络热词的尴尬,都是一群人不懂装懂。只是有点感慨,中国发展果然很快,饭圈也这么快落伍了。
至于这篇文章的意义,那完美符合女权主义念经人最喜欢的“凝视”、“他者”理论。作为【他者】,虚拟偶像被饭圈女孩以及她们所代表的饭圈理论【凝视】着,在互联网舆论空间这个【暧昧的他者场域】中,虚拟偶像及其粉丝成了失语的【客体】,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你看这经文,简直不能再精准了。
至于以为禁了虚拟偶像,大家就会结婚的想法,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我都懒得说。
PS.这里贴一下我前段时间写过的一个想法,也是关于虚拟偶像的。
我这两天思考为啥虚拟偶像能缝合各类亚文化,以及什么是虚拟偶像最典型的后现代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自我解构才是虚拟偶像后现代性的精髓。
以往的饭圈,无论外界怎么看,对于饭圈内部的人来说,偶像是他们的核心精神寄托,带着不容解构的神圣性。所以不同饭圈群体会有强烈冲突,因为他们会互相解构这种神圣性。
而在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中,不等其他群体来解构,他们自我就已经把虚拟偶像解构干净了。你在B站上看到的A-soul二创,都带着强烈的恶搞和解构,大家一起发精神病。
如果说饭圈人士都有点狂信徒气质,那虚拟偶像粉丝都带着点玩世不恭精神病气质,更确切来说是一种神神气质。
他们说出来的话,有种不知所谓,非神非兔,神兔合一的感觉。看那些粉丝的言论,你都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真心还是恶搞,说不定他自己都搞不清楚。
在这种自我解构之下,就不会有神圣性冲突,各种亚文化就能以模因玩梗的方式在虚拟偶像评论区缝合起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已经完全解构掉自己的偶像之后,仍然还在坚持的那一点感动就是最最纯真的感动,最最纯真的信仰。
就像《圣经·约伯记》所启示的那样,当你行义依旧被上帝惩罚,当上帝不仅不保佑你还粗暴地虐待你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有信仰?这时候留下的信仰,那就是再也动摇不了的信仰。
在这些神经病一样的粉丝言论之下,是一种强烈的精神信仰,强烈到能让他们与虚拟偶像这种完全虚假的套皮人产生超强的共鸣,为这些虚拟偶像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为之自豪的、为之卑微的梗和自尊心。
他们每一个神经病言论背后,是一种无法动摇、无法解构的热爱。
婚姻自由
=> 单身自由
=> 关你屁事
嘿嘿,你禁了我也不去找小仙女。
有本事把移动互联网全禁了
把所有母的东西都不允许上屏幕
不然我看只猫也眉清目秀
又有谁不喜欢可爱听话的猫猫呢
≧ω≦
这文写的真好,看V多年的这群老二刺螈,都没想过还有这么个夸人的角度——虚拟人近乎甚至超越真人的体验……
我的天,再这么夸都不好意思了。
这句话从语文角度来分析,就是虚拟人和真人最起码一样好,而且很多还超过真人。那还要什么真人!三次元这不是不如拍扁的嘛!
凡事多讲正能量!
你们觉得不好笑,是因为你们的层次太低,你们觉得不好笑就认为人人都觉得不好笑,这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现在的喜剧之所以能够被定义为喜剧,就一定因为有人觉得喜,只有被有认定权的人认为喜,就可以定性为喜剧。
毕竟人家的专业人士,层次高、看得远、兴趣高雅、鹤立鸡群。。。你们不想着向人家学习,努力从不好笑的喜剧中看出深藏的喜来,却在那里抱怨不好笑!太浅薄了!
我看这些喜剧就非常好,好不好笑不重要,重要的是——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