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这是海报:
这是预告片里的截图:
这是放出来的不知道是啥的图:
这就是真实的PPT美学吧
我此时表情: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jpg
这是我找到的,滤镜比较好看的一张图了:
所以说,为什么没人看,导演心里没数吗???
别借着是国产电影而且是古代名人就来敷衍,来糊弄观众
就这么说吧,这电影的滤镜,人家于正都不用了(于正:勿cue)
所以这部电影票房扑街其实才是正常,如果是票房一路高歌那才完犊子,那会说明我们的审美大后退
我们也想看电影,只是不想辣眼睛
希望导演别再拿情怀主义来绑架人,专心搞工作比啥都强
微博:畫未菇凉
公众号:畫未的信
隔三差五,写信给你
天眼妹刚刚看了一下,现在票房已经涨到了6850元了,8过和那些动辄上亿的电影相比,这个票房还是显得有点惨0-0…
电影《张之洞》的出品方共有三家公司,分别为北京太阳花开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南皮县融媒体中心以及北京慧橙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这三个出品方乍一看没什么背景,实际上咧?确实也是没什么背景…
北京太阳花开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的时间倒是蛮早的,只不过现在这个公司的人数也不多,股东信息也很简单,只有一个自然人,赶脚不像是能投资几个亿拍电影的企业…
北京慧橙影视制作有限公司2018年才成立,1000万的注册资金一点也没实缴,公司的股东是两个自然人,名下也没有其他的公司,赶脚比上面的太阳花开影视公司规模还要再小一点…
剩下的南皮县融媒体中心,实际上就是南皮县广播电视台,看名字就能猜得出来,这个组织是一个事业单位,主要的业务宗旨其实就是处理好南皮县的宣传及舆论工作。
而电影《张之洞》实际上就是描写了张之洞的事迹,张之洞的祖籍就隶属于南皮县。整个电影从拍摄到杀青应该也就7~8个月的时间,其中剪辑用了三个月,拍摄的时间应该也就4个月。电影2019年4月份就提交审核了,不过一直等到2022年才上映。
怎么说呢,一路看下来,其实天眼妹赶脚这个阵仗似乎更像是一个宣传片,只不过用的是张之洞作为宣传噱头?
其实票房惨淡天眼妹觉得也并不全是影院排片的锅,毕竟一般来讲电影遵循的都是分账原则,影院也是电影票房的受益方之一,减少拍片影响票房后,影院能拿到的分成也会相应减少。
唉,赶脚想要拍出赚钱的商业电影,还得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行啊…
我一同行都忍不住爆自己料了。
你发你妹的声卖惨啊?
我都不想挑明了说,你导演拍的时候不知道你这片子什么定位?不知道你走什么路子?
说白了你这片子就算不上院线,该赚钱的人早就赚够了。
再说,你一个导演,深知这种情况,还出来拿爱国情怀博关注,这破片子要艺术不艺术,要明星没明星,就凭你带个张之洞三个字,观众就得硬着头皮去当冤大头???
一切都是市场说的算,如果卖惨有用,我把爱国人士自传拍个遍天天卖惨去。
最恶心的是,深知自己的片子已经赚过该赚的钱且不该在院线赚钱,还要出来卖惨忽悠观众。
这就有点人心没尽赚钱没够不要脸了。
这就是电影行业很奇怪的地方了,为什么95%以上的电影都亏钱,还是有人不停的拍?
所以,可以看到,就算这个电影一分钱票房都没有,出品方仍然有多种渠道可以赚到钱,这就是电影行业的赚钱逻辑。
具体到《张之洞》这个项目,很明显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不是一个市场商业项目,所以出品方根本不在乎票房不票房,只要这个片子拍出来了,上影院了,不管有没有人看,他们都完成任务了,该赚的钱也已经赚到了。
所有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在票房分配上,除了交税的3.3%,还需要上缴5%的电影发展基金。电影发展基金拿来干嘛?一是投资一些商业公司不愿拍摄的题材和电影,二是奖励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那谁决定应该拍什么,应该奖励什么?这就是中国的电影管理机构——中国电影局的管辖范围了。
按照去年电影总票房将近500亿,那就有20多亿的电影发展基金。这20多亿是一定要花出去的,怎么花?再一看大量如《张之洞》之流拍出来没人看的电影,也许你就能明白了。
我曾经也参与过两部此类电影的制作。
当时在看剧本的时候,我就心里暗骂wtf,这是什么玩意儿,拍出来有人看吗?出品方一副你懂什么的表情,白眼一翻,说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指望有什么票房,到时候花个3、400万拍出来,找几个政府认可的德艺双馨的演员,申请政府补贴,让政府组织组织包场,再卖卖央六,卖卖军队和农村,钱不是就赚回来了吗,赚得不多,但轻松容易啊!一年搞个这么一两部,就足够生存下去了。
没办法,拿人钱财,就得替人办事,那就拍吧!剧组搭建起来以后,剧本不断在改,不断有领导做出各种指示,最后改到妈都不认识。本来就没法看的剧本,现在更加稀碎了,编剧直接表示最后千万不要署她的名字。最后因为和出品方理念冲突,我提前离开了剧组。这部电影去年上映了,改了个名字,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一下,我买票的时候售票员都很诧异得看着我,她在想这种电影还有人来看?我进去一看,全场就我一个人,坚持看完以后,一看这个电影的票房:
估计这些票房都是包场。
很多项目其实都是抱这样的心态,因为踏踏实实做一个好的商业电影太难了,谁都不知道做出来能不能过审,能不能卖座,风险太高了,所以大部分中国电影项目为了保证收益,就走两个模式:
一个是割韭菜模式,我拉几个明星,组个局,成本直接两倍三倍卖给二级市场,忽悠韭菜们来投资,电影不用上映都赚了,赚的是投资人的钱,票房什么的就无所谓了,最好票房不要好,免得还要跟韭菜们分,更黑暗的甚至出品方会刻意打压票房,制造亏损,然后告诉韭菜们愿赌服输,让韭菜们自己买单;
二是补贴模式,就是摆明了赚政府的钱,拉关系,投其所好,设计一些政府喜欢的项目,一开始就没有以观众的喜好为目标。反正电影发展基金这么多是要花出去的,谁赚不是赚?想方设法把这个钱给拿到,至于拍出来观众看不看?反正上面的人看到就可以了,也不是给下面的观众看的。
这就是为什么从商业上看95%的电影亏损,仍然这么多人乐此不疲拍电影的原因。这些easy money不赚,有把握必赚的钱不赚,难道费心费力费时间去做什么好看的电影,讨好一个个观众去赚钱?别给自己过不去了。
仅两人观看
是不是这么多制作参演人员里,只出现了一个不地道的,连爸妈的钱都坑……
这动画片你们还记得吧? 都一回事。
这种拿着地方财政的钱拍出来的片子,要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公益免费放,要么老实走商业片的路子好好拍。可惜了,前后两不靠,还浪费了那么多公款。
大家都知道是烂片or任务片,乐呵乐呵得了,没人真拿你当回事。
导演卖惨味就变了。
拍的什么狗屎?居然还有傻【】真的花钱去看?
不错了,我记得有人把《蒋筑英》拿到香港放映,票房也很惨
可能观众都去拜见李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