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网传腾讯 WXG 应届生不满「公司表彰高强度工作」,怒怼领导并辞职?腾讯的日常工作强度如何? 第2页

           

user avatar   wang-rui-8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工人如今对加班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尤其是在许多公司里,加班对于产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只是一种内卷的表现。

其实加班并非是这些年才有的一个现象,早在八十年代,沿海城市的加班文化就开始在工厂中流行,彼时一天工作十小时甚至十二小时,只是那个时候一来缺乏传播途径,二来当时的工厂的确给来自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的打工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待遇,因此那个时候加班并不是什么社会性议题,有人在描述加班在我国的发展时,曾对那个那个时期的加班有过这样的描述:“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没有人会关心是站着吃饭还是坐着吃饭。”

至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加班,则更是行业快速发展中的必然,在过去的互联网行业中,一片蓝海等待开拓,同时竞争又比较激烈,因此加班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特征。

但这些年来,加班的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感,哪怕是高薪的互联网企业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

这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确需要在挣钱吃饭以外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互联网企业逐渐从增长期进入到了稳定期,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角度,过多的时间投入不一定能得到足够的回报。

其实关注互联网加班问题的人去年一定看过不少关于互联网企业鼓励员工按时下班、减少工作时长的新闻。

互联网企业去年的时候基本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改变,比如腾讯,先是发布了周三健康日的通知:




接着,腾讯旗下的各个团队都发布过鼓励员工准时下班的通告。比如光子工作室再去年6月就发布了关于“快乐生活健康工作”的加班管理机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上下班以及节假日休息的方案。



而在另外一份腾讯试行的通知中,除了“不在工作时长上卷”以外,提到了另一件事:“从效率角度提高生产力”。



其实这也代表着,一个行业从增长期向稳定期发展的象征,不再注重加班这种粗暴野蛮的数字,而是注重效率

效率并非是工作时长的直接转换,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员工们可以有足够的产出,也就是有效工作。而要确保员工们能有效工作,其实工作外的待遇才更加重要,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足够的社交和运动的时间。过去很多行业都没有理解,员工的休息和工作并非是反义词,而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在工作时间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投入,才能达成有效工作。

而互联网企业能认识到这一点,能进行这种在加班上的改进举措,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肯定。


在这个事件中,其实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

当事人在关于加班中说了一个观点:延迟一天会不会对客户以及软件的正常运营有影响?

其实是有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竞争的行业,它和很多传统行业的一大区别就是:无时无刻都在竞争之中。这种强竞争的环境里,注重工作成果成为了行业特点,而与此对应的,就是互联网行业中的另一个:高薪。

说起互联网在整体就业环境中横向对比的高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这种高薪,则注定需要员工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来面对强竞争的行业环境。

做过互联网的人都知道,版本更新,尤其是重大更新,是整个团队中都非常重视的事情,甚至会影响到用户选择,因为按期发布是一个团队技术实力的体现,是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展现。

发布推迟上一次两次,后果可不止是迟一天两天,而是外界对整个企业的口诛笔伐甚至用户对软件的不信任。而且如今互联网企业中,一个软件的更新,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也因此由其中一个团队所带来的延迟,影响的是许多个团队的进度。

如果是偶尔的全团队赶deadline,其实问题也不是很大,但如果是总是面临deadline之前赶工这种事,还是得从团队整体的配合以及个人工作的效率提升上进行解决,毕竟总是赶deadline也不是办法。


对了,每次在这种事情上,都会有人说,互联网行业药丸。但其实让应届生做一下选择,土木or互联网,去哪个?再直白些,工地打灰还是腾讯阿里华为这样的企业加班,去哪个?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脚投票。

再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这个事情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员工直接对话领导,并且得到了领导的正面回复。

我记得上一次,也是腾讯,一个实习生喊话大领导,也是得到了正面的回应。



这样的场面会出现在某些真正的牛马行业里吗?

答案显而易见:并不会。哪怕敷衍可能都懒得敷衍几句。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必须得承认的事实:在目前的各个行业中,互联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旦横向比较起来,就会发现,优势仍在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企业中的那几个头部企业)。

无效加班在时长上的内卷必须得抵制,但也要明白,什么都有代价。我们要削减的是不合理的代价。


这个事情中还有一个问题,互联网企业中还是理工思维太重了,这一点是要批评的,就比如此次事件中,发放“业务突破奖”,评语中是关于 20 小时连续工作以及一周高强度加班的描述——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太注重数据了,但数据其实并不一定和结果挂钩。

其实既然已经开始了对行业中重效率而非时长的探索,给大家颁发奖励的时候换个说法不是更好?比如达成了什么样的目标,做成了什么样的业绩,在员工这边也更能有成就感。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们这些 90 后的前浪,也有些「越老越叛逆」的精神。

昨天,我在公司(不是腾讯)内网上发了一则帖子,介绍了一个蓄谋已久的想法:

开始了一个职场实验:
从今天开始,我在除了工作日 10:00am - 18:30pm 之外的任何时段,将无法由同事、领导通过任何通讯方式触达(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微信、个人微信、电话、邮件、内容平台的私信等),也不会主动联系同事和领导。
也就是说,你可以认为我这个人在非工作时间是不存在的。
就将 1.25 作为一个开端,试一下维持这样的习惯是否会影响团队正常开展工作,是否会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我将不定期在 XXX (公司内部社区名称)分享进行这一试验期间的心得感悟,在得出正向结论前,不建议盲目效仿。

我将其视为一个挑战 -- 要在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前提下,依然确保完成工作任务、不给其他团队挖坑,需要更强的工作能力。

意味着必须要足够熟悉业务,才能准确预估工作量,避免六点半活干到一半突然掉线带来不良后果。

意味着功夫要坐在平时,能留下清晰的文档,在别人找不到人的情况下,直接去看文档就能自己看明白。

意味着。。。还需要有自己一两手绝活,才能不被同等情况下更听话的人替代掉。

换句话说,加班才是更加轻松的解决方案啊。

加班可以帮助我们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反正有了窟窿就去堵枪眼,随时人在工位守阵地,不需要思考业务如何变得更高效、更有可能自动化执行;

加班能在领导、同事面前刷好感,就像是事件中提到的公司认可、表彰高强度工作事件那样,说不定还能拿个大锦旗、把自己的照片挂在企业文化宣传海报上;

加班意味着能给自己提供一种安全感,只要随大流、不出格,混个几年也能成为德高望重的职业精神典范。

但是,地球 online 这款游戏,你看到了一种玩法之后,难道没有手痒痒,想挑战一下高难度通关方式吗?把自己神操作的攻略分享出来,让大家看到这样也不会死,让游戏的运营平台也渐渐接受这是常规操作,那也是功德一件。

95 后们,叔叔我啊,也想和大家秀一波操作呢~

--

补充:实验进行两天,一切还好,昨天 18:20 的时候跟领导沟通一项工作,她看到我的企业微信签名,还特意问了一声我打算几点下班,提出明天再继续,谢谢支持。

关于高调宣布准点下班并在非工作时间拒回工作消息这件事,我觉得体现出了自己「粗糙利己」的一面:

利己,因为这肯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平衡与健康有利嘛,而且在众多社会问题中,对加班问题发声,已经是捡软柿子捏了,再大的矛盾我也不敢触碰,怂;

粗糙,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直属领导非常体谅人、也支持依法安排工作时间,但我其实不满足于自己关起门来偷着乐。要不然,八小时工作制就变成了按领导的人品分配、按员工自己的刚烈程度和底气来分配,不能遍及整个行业。

而且,到点下班也有一种类似「群体免疫」的效果:当到点下班的人足够多了,整个公司的工作任务就会以每天八小时为前提来安排、更多跨团队的项目就会摆脱随时有人在群里聊工作、连夜上线稀松平常的常态,个别卷王反而会和工作氛围格格不入。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我先上了,大家随意~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哥们够牛逼,正面刚完了直接提离职。

光是这个胆识和举动,已经甩开一大票网上大骂资本家,私下却抢着加班的两面派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东亚这边的老板和上级吧,普遍有一种,老子赏你饭吃的态度。

我给你发工资,你就得给我卖命,越卖命我越高兴,然后我还要把你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而欧美的老板和上级,普遍都认为你们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大家是在法律保护下的合作关系,谁也不欠谁的。

偶尔加次班,老板就先得sorry半天,还要最后补假给你。

至于为什么这样,姑且算作文化差异吧……

说个最近的事:

朋友在一家国企工作,因为疫情,领导需要加班,其实也没啥事干,就是值班,科员不需要。

本来我朋友想着可以在家休息几天,没想到微信群里有几个人争先恐后地主动申请陪领导加班……

在这几个人报名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名陪领导加班。

最后我朋友也报名了。

结果就是全员加班,全员都没事干,就坐着……

里面既有90后,也有00后……

平时网上看到什么90后,00后不吃领导那一套,天天比领导走得早等等,我曾经也差点以为这种文化能变。

现在看来,难啊。


user avatar   xie-lei-14-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代表老一批的游戏人说几个事实:
1,中国最早一批的本土游戏公司是很少加班的,本人07年加入盛大,每年加班的时间累计不足15天,而且大部分工作日可以准点下班,除非遇到游戏上线、活动更新这种大节点,偶尔会通宵;
2,加班文化是10年以后从广州那边传递过来的,先是从页游公司开始,然后传递到各大厂,腾讯学的尤其快,仿佛只有热爱加班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3,加班文化变成普遍性的状况后,在小公司就变成了领导一句话就可以全员加班,而公司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甚至所谓的换休都没有,美其名曰“向腾讯学习”;却不知大厂加班好歹还有有换休、年底折现、打车报销、晚餐补贴这些福利……
4,要知道,在许多小厂,大部分的员工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只会默默忍受,最后导致老板们越来越没有底限,甚至觉得不加班是不应该的!这次事件拿腾讯开刀,就好比打蛇打七寸;因为我知道腾讯虽然是个好公司,但却在国内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作为打工人,我们要的是一个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而不是变成人体电池!

我虽然是80后,但实在想对这些头铁的95后表示致敬!
正因为有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慢慢变得更好!
而且看了他的发帖后,发现他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而且能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有更深层的原因探究,能成为腾讯的应届生,将来前途也应是不可限量!Respect!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0年10月上旬,百团大战胜利结束。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组织的这次声势浩大的反扫荡破袭战取得了空前成功,给日寇以重大打击。因为动用兵力达到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八路军兵力的扩充让蒋介石反动集团非常忌惮,直接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本就不多的军饷。

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要生存、要作战、要胜利、要壮大、要光复国土面临了巨大困难。在此之前,蒋介石发的军饷不仅很不够用还经常拖欠,不仅维持部队规模捉襟见肘,更遑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了。

好在教员早就认清了困难的形势,1939年2月就提出了“自己动手 ”的号召。到了1941年,国民党当局彻底停发军饷,党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

日军、伪军环伺,反动派顽军频繁搞摩擦,经济封锁,粮食歉收......根据地抗日军民面临的挑战比今天这些所谓互联网大厂如何?

根据地那么苦、那么危险,全国最优秀的青年却不惧险阻,跨过千山万水,从全国各地集中到中国人民抗战的中心延安。

当时为了解决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家全心全意为抗日的事业奋斗,没有人愿意躺平,没有人抱怨待遇,没有人抱怨加班。因为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集体和士兵、群众一起劳动,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要么参加纺纱要么承包小菜园,甚至还有带着队伍开荒的猛人。

贺龙曾经倡议把有限的资金多向中央倾斜,自己和全体干部、士兵拿最少的紧贴,他对同志们说:

“国民党发给我们3个师的钱,可是,我们除了3个师外还有机关、学校。钱怎么办呀?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要有能够吃苦的精神。我们每个月只能发1人1元钱零花钱。我和大家一样,1个月1元,请大家监督。”

同样是年轻人,同样是面对加班和待遇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年轻人不想奋斗,都想摸鱼躺平,广泛抱怨待遇不好,内心抗拒加班呢?因为奋斗、加班的获益者并不是自己,老板和领导也不会陪他们一起奋斗一起加班。而且老板日子过得有多爽他们自己很清楚。

假如按照市场行情,员工自愿加班挽救了企业的危机,那奖励也不应该只有几千块。更不要发文、发奖杯搞精神鼓励。你是一个生意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别享受着当资本家的超额利润,却用社会主义的精神鼓励。

我们已经不奢望“企业家”们跟基层同甘共苦了,只希望他们能够向管理要效率,而不是向员工的生命要效益。


user avatar   warfal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图特别贴切:


user avatar   ge-luo-si-te-gong-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员工怼老板?这种事情放在任何场景下似乎都能收获一大片掌声,毕竟谁还不是个老板的“心腹——大患”呢?

不过,腾讯能做出正面回应也是值得赞许的,参考前段时间某实习生直接对话腾讯执行董事Martin得到回应一事,一个大公司能保持这种自下而上的对话通道确实难得。

回到事件本身,我对员工心怀怒气表示理解,毕竟长时间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确实难顶!但这并不能代表公司生活的常态,就拿腾讯此前试行的强制下班制度来说,意味着按时下班还是公司文化的主流,只是这一次事出有因,而且既然腾讯有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那么高层也一定会引以为戒,就此事做出更合理的调整以安人心。

或许很多人瞧不上腾讯做出的改变,但其实在其他互联网大厂,加班早已成为了常态,程序员随地加班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加班这个标签早就和程序员绑定在一起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应届生,我找工作的标准之一就是不加班,为此我拒绝了多次华为的邀请。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调侃华为的顺口溜:“数通大舞台,有命你就来”,说的就是华为的数通部门工作压力大,加班多的现状。

我曾经和一位从华为离职的同事谈论起了华为的加班制度,他表示华为的加班模式很不人道,每一个入职者都会被要求签署 “奋斗者协议”,这就意味着你将“自愿”放弃带薪年假,并随时“接受”非指令性加班,节假日应得的加班费也被褫夺,就这样,还得随时面临“人才优化”,也就是淘汰。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你心甘情愿的加班,华为还会打出亲情牌,试想,如果你年会的时候突然看到自己家人录制的鼓励加班的视频或者听到类似的电话录音,心里是何感想?往直白了说那就是一种职场PUA。

我同事表示他母亲非常机智,尽管对方拼命诱导,但他妈妈一句鼓励他加班的话都不说。

华为的宵夜曾经是为业内称道的员工福利,但后来听说也被取消了,当时领导逢场作戏,假模假样的发起了调查,询问员工是否支持取消宵夜,在一些托儿的“强烈要求”下,这项在校招会上被强调了多次的员工福利就成为了历史,听说南京某领导还告诫员工:“宵夜不是给你们的福利!”

大哥,你招人的时候不是那么说的啊!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对华为这类的加班大厂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给的钱多。

比如那个要命的“数通大舞台”就可以开出一年15薪,每月2w+的薪资,吸引了不少追求高收入的群体。

记得当初一些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的时候,我不少做程序员的朋友直接表示了不支持和不理解,因为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降薪,这与他们“趁年轻多搞钱”的目标明显是背道而驰的。

有的人强烈反对加班,有点人希望恢复加班,所谓众口难调就是如此吧。

总之,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觉得按时下班和喝鸡汤一样,都是一件美事。

如果你想加班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并不能被称作“卷”,也不应该被苛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罢了,但是要切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 这一原则不应被打破,不能只要求前者而不去践行后者,那些强行要求免费加班,工资给的还低的公司,建议大家尽早远离。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赶项目啊,我听说过,这种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不要以为非互联网行业就好到哪儿去哈,我不是互联网行业的,我之前是做融资租赁销售的,我有个同事跳槽去了一家国企融资租赁公司,一个月收入大概在13000左右,没提成,只有出差补贴。他遇到出差这种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早上5点起来去机场赶飞机,到达客户所在的地方就赶紧地谈,谈完吃饭,下午下一家,谈完之后结束了么?并没有,要应酬,吃饭,搞到晚上11点很正常,然后回到酒店,洗个澡都1点钟了,而且还不一定完事儿,还得写点报告什么的,搞到两点也不少见。而这种事情,每周都在发生。

虽然加班时长也许差不多,但是痛苦的点不一样,做销售的要喝酒,胃难受,喝多了吐。和互联网行业比起来,并不见得销售的痛苦比码农少多少,而且没人关注我们这些苦逼销售。可能是因为收入低吧。签合同的时候直接就给你写着不定时工作制,相当于包月,24小时stand by是普遍现象。所以,流动率很高。这还算好的,如果是民营企业,你还得自己去找资金去放贷,工作量更大,工作内容更复杂。相比之下,码农已经算好的了。


关于互联网公司996的事情,已经在网上讨论很久了。以前互联网996的时候没人去提,到后来引起争议,到后来有一段时间开始,各个大厂开始实行双休,我还以为双休要等到2035年才出现呢。比我想得还快一些。腾讯其实已经是在往准时下班的方向在推,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腾讯体量很大,分为很多的工作室和部门,并不是所有部门都可以突然间就步伐一致实行强制6点下班。这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我以前的经历,不管是不是IT相关的项目,任何项目总是一开始大家都慢慢来,到了后期准备要到截止日了,就各种加班,总之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每天都是准时下班的情况,只是加班多少而已。


从腾讯自己的IEG光子工作室所推出的制度就可以看得出,这些是有先后顺序,而且会有一定时间的缓冲期。别误会,缓冲是为了调整公司运转的工作节奏,并没有别的意思。

如果大家注意去年的新闻,就会留意到,不只是腾讯,连其他大厂都有高强度的加班现象,华为,有个工程师猝死,还是在海外。


还有一个华为的外籍副总裁乔·凯利,也是猝死。

阿里巴巴,这个大家更是熟悉了。马云就直接说996是福报,引来了无数人的口诛笔伐。还有拼多多,之前那个猝死的95后女生,大家也没忘记吧?


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处于这种加班多,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而互联网公司由于曝光量大,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互联网以外的那些行业,也有一大把的996,只是没人去关心。我在2010年就试过996了,电子厂,操作工,当然,不需要用脑,只是这12小时内做着完全重复,机械的操作,十分枯燥,一个月工资2000,到手,在广州南沙。我在日企没有试过996,但是试过995。下了班,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完全没法思考其他问题,不过工资就到手7500左右,2018年。


和互联网大厂那种月入过万甚至几万的比起来,我这简直是来搞笑的。当我听到日企广告公司那群社畜经常996,拿的工资还比我低时,我突然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选到广告行业。


总体来说,在互联网行业都在内卷的情况下,腾讯将996改变,先是双休,再往6点下班的方向去推行,这总好过没有吧?总好过等到2035年之后才开始改变吧?总好过那些做餐饮的,根本没人关注,收入也不高,完全没有减少加班时间的压力,全靠离职率潜移默化的慢慢改变。当然,高强度工作下,背后是否有因为计划安排得不系统,不科学,或者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上效率低下,或者有什么没必要的阻力,这个是要找出来改变的,时间规划合理,任务安排合理,才能避免更多的加班。


我所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里面,遇到项目到了后期需要加班加点的事情也一样会发生。越是到最后就越多加班,而且我是跳槽换了好几家,发现这个情况都没改变过。我和已经从事其他行业的前同事聊起来,发现这不是汽车零部件特有的现象,即使是在非IT行业里的公司,IT部门做系统,进入后期调试,到系统上线前,都一样是赶项目。对于财务来说,就相当于每个月一次的对账,时间并非只有一天,而是有好几天,不管如何总会是付款前一两天一定会有大量的加班,都在按流程走,但就是没变化。这说明什么?至少在非互联网行业,项目的赶进度并非是一个部门单独努力就完事的,还需要其他部门按照自己部门的节奏和方式来协助,才有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时消耗,做好排期是一回事,其他部门有没有按照排期的要求执行,又是一回事。因为执行效率的问题,最终肯定是终端的部门要加班。换到互联网行业也出现这种情况,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可惜,这位敢于在工作群里怒怼领导的年轻人,也是做好了辞职准备,才敢这么说一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刚过去不久的茶颜悦色的事件,那些吐槽工资低,并且敢于在群里直接跟领导对抗的人,大部分也都是做好了辞职或者被开掉的准备了。

这两件事的微小区别就是,腾讯毕竟是大企业,在事件发酵后还是要点脸的,会去正面回应一下。而茶颜悦色则是高层亲自下场,给员工打电话要员工自己辞职。

在不合理的情况下,敢于公开质疑并且怒怼领导,其实并不是这一届年轻人的专利,以前的年轻人在注定要离职的时候,也会对领导硬气起来。

什么时候,应对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员工可以毫无压力地吐槽,怒怼领导,并且没有任何顾虑,不怕被“秋后算账”了,那才证明,我们的工作环境真的进步了。

但很可惜的是,当今职场中“爱干干,不干滚”依然是很多领导和老板最爱说的“六字箴言”。而老板们如此爱说这六字箴言背后的原因,依然是接下来会说的那句“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很多老板都无比自信,不把员工当人,用废即抛,因为他们认为,你不干,永远都有人排队等着干,他永远都招得到人。

什么时候,这种用工局面扭转了,也就是说,老板们的用人红利没有了,他们才会从心底里把员工当人。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交平台上有这么多精神资本家,这是我没想到的。很多人在阴阳怪气,如果说自己是手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立场问题也就算了,

如果自己就是普通员工,也跟着附和、去嘲讽别人是:

“应届生真矫情”

“没上过班的小屁孩言论”

这些人不仅蠢,而且坏。


我个人绝对是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支持这位腾讯员工,即便他自己没有加班,甚至他哪怕就是个朝九晚五的卑微外包实习生,

只要敢于在大群里对不合理的制度说不,就值得鼓励,双手点赞。

而且在讨论这个问题前,请我们大家反复确认下自己的身份,“我们自己”到底是不是打工人,是不是劳动者,

只要脑子清醒,也应该知道自己立场在哪儿。

比如说,我们个体因为各种原因,面对不合理的东西时无法勇敢直怼,这可以理解,

但现在有人帮我们勇敢了一回,而且是牺牲个人利益的代价、冒着被HR们封杀的风险,其结果又是在改善备受诟病的加班风气,

他在做帮助有利于广大打工人的事,

这样的人我们不支持,还唱反调,还讽刺人家言论幼稚,

是嫌被剥消的不够吗?



现在有个高管出来回应了,说要反思,如何面对这种回应呢?

我们要有个常识,在企业里,大BOSS唱红脸说好话、小领导唱白脸压榨员工,这是常态,


所以我们发现,像“杜绝加班”这种舆论,往往是大老板站出来说的好听,但底下人根本执行不下去,都会走形变样,


这就是为什么像腾讯等巨头,前段时间轮番表态宣传企业尊重劳动者的各项措施,

结果现在还是把“连续加班20小时”拿出来大肆表扬,

这就叫阳奉阴违、糖衣炮弹。


这一阵子,各个科技巨头都提出了反对过度加班的口号,这是打工人环境开始改善的里程碑,

现在从腾讯员工在大群怼高管的事件开始,就到了从“口号”到“实际落地”的关键时刻了。




           

相关话题

  5G 技术除了手机之外,在短期内对于普通用户还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 
  如何看待某司 HR 以节约开支为由询问女下属出差时是否可和男领导住一个房间,女性在职场中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评价上海奶茶店女老板可能去年已开始直播,澎湃新闻疑似报道不实? 
  如何评价迅雷9? 
  如何看待头条副总裁对腾讯的二次回应,指责其「偷换概念」?这次会演变为字节和腾讯的公关战吗? 
  如何看待丁磊回应腾讯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并称「期待是真心实意,不是阳奉阴违」?音乐行业会有哪些变化? 
  快手和知乎谁的用户层次更高? 
  媒体报道称税务部门透露,除薇娅外仍有部分头部主播偷漏税未被披露,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网信 42 岁研发负责人坠楼事件? 
  腾讯有没有被肢解的可能? 

前一个讨论
是化了妆洗了头见的人重要,还是不化妆不洗头见的人更重要?
下一个讨论
民进党当局以「越界」为由扣押 14 名大陆船员,国台办回应:「尽速放人放船」,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