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要坐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上学,但我妈因为硬卧比硬座贵很多反对我买硬卧,我该怎么办? 第2页

        

user avatar   cong-z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您好,我是 @猿某人 ,我跟您有类似的经历。

那年,我也是坐火车去上学,大概是需要16个小时,硬座。

学生票硬座好像是10块,全价票17。哈尔滨到大连,今天,只需要3个小时。

年头有点多啊,票价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那年,是1988年

16个小时,这个时间也不短了。那时,火车硬座车厢里是挤满了人的,这期间,我无法上厕所。好在那时候年轻,还能挺住。

我这还算是运气不错,有座,很多没座的坐地上,茶桌上,车厢连接处,厕所里。

车辆里的味道啊 。。。。。。。。。。。

我也想坐卧铺啊!

但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啊!

当时我父母加起来一个月工资好像是不到100,每个月还要给双方老人各拿10块,20块的,还得还买彩电的钱。

当时,大家都差不多,就那样。

其实我家还算不错了,我父亲出了几本书,有些稿费,所以还能买上一些日本家电。

而我上学第一年的各种花销,就要400多!

所以,坐卧铺多出的10几块钱,那真是钱。

相比我们班里其他同学,我还算不错的,坐火车时间并不算很长,家里经济条件也是中等往上吧。

有的同学家是新疆的,要坐(其实是站)三天三夜的火车,然后..........您懂得,新疆有多大。

也有的同学要连续坐(站)50多个小时火车。我陕西同宿舍的同学描述,抬起一只脚想放松下,坏了,脚落不下去了,只能金鸡独立。

大连有港口,因此江浙,广东,福建的同学可以坐船,嗯,大多数都是打地铺。

1990年后,工资大幅上调,但是,物价也大幅上涨。最后一学期,我花了1400多,甚至,买了卧铺回家。

1992年,我工作了,每月工资140。然鹅,出差经常还是硬座。

工作后的第一次出差,去上海,当时从哈尔滨到上海的最快的火车要50多个小时。

主要原因是,买不到卧铺。

后来,我开始做些私人项目,对方出路费,飞去过。

哈尔滨飞大连,运七,螺旋桨飞机。

然后我赚了几万,同时还兼职。

因为不好好上班,单位扣发我一个月工资,700,我不在乎。

感觉没意思,不想干了。

1998年,有天突发奇想,说要去北京工作,立马裸辞。后来听说研究室把我的公积金当奖金分了。

到北京朋友介绍了几个公司,我也不懂,稀里糊涂进了一家建网络(那时候是拨号上网)的公司,不久后当了总工,2000年月薪几万。

只是,出差那个多啊,天天飞来飞去,最多时,一天起飞4次,转场3个城市。一年飞了50多次,每年出差300多天,经常上午回家,下午又去机场了。

曾经回原单位,看着他们死气沉沉的,一个研究室几十人,目标年产值100万,呃,做过几个亿的项目后,赶脚好少。

。。。。。。。。。

今天出行,我想开车就开车,想坐飞机就坐飞机,火车要么高铁,要么直达快车。

说了这么多,就是说你自己挣钱,咋花都行。

我有些同学,家里条件很好,在我们上大学时,就坐飞机。

所以,家里条件好,这些都不是问题。

您还需要了解,那个年代,飞机不是有钱就能坐。

现在,国家整体强大,不比当年,只要肯付出一点辛苦,挣钱真的不难。

所以,同学,为啥不尝试自己挣钱睡软卧,坐飞机呢?

很多时候,人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

我中学同学中,有父亲是高管的(具体不说了,很高),但他上大学就倒腾各种小生意赚钱,保送研究生(学习是真好,与其父亲无关)不去,去深圳做生意,说不要靠爸爸的关系。

我还有个大学同学,家族都是开工厂的。毕业后去深圳折腾,赚了点钱,后来家里让回去接班,回去折腾企业,嗯,公司上市了。现在是某省十大首富之一。

我家就没这个氛围,当时我也没这个眼界,所以我花了很多年才赚到一点点钱。

题主,你不妨试试换下思路,别抠家里的那点微薄的收入了,开源节流,开源节流,节流是一方面,还要开源!

知乎里有不少大V就是学生,月入几万,别说硬卧,飞机头等舱都可以的,可以学学他们。

下面是广告时间:

现在报名知乎写作...........................


user avatar   lang-nan-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下面又是一帮键盘侠了,没有感受过超长途硬座火车的痛苦,哥用一段实际经历告诉你该怎么做

2012年媳妇在江苏考上海南的大学时,岳父大人抱着不放心从小就没出过县的姑娘一个人去求学顺便去看看海岛风景的心理决定陪着媳妇来学校报道,一辈子做农活的岳父自然是挑最经济的出行方式,选择了硬座去海南,这趟车叫K511,从上海南到海口

是的你没有看错,全程2540公里,途径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合计23站,不堵车的话也要58小时39分,父女两背着半麻袋方便面和十个煮鸡蛋就上了火车。

旅途前一天还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到第二天开始就是噩梦了,火车硬座的座椅设计十分的反人类,兼职就是为了怕你做过站而设计的,短途还没什么,时间一长是坐着也不是、趴着也难受,左边屁股酸痛完换右边、右边酸痛完酸腰背,坐一趟长途硬座感觉屁股都不是自己。

硬座车厢白天还不是最难熬的,到了晚上那空调温度能冻死个人,车厢里鱼龙混杂要是睡太死没一会财物可能就被顺走了,不过一般情况硬座车厢也没办法睡死的,车上喝酒打牌抽烟侃大山的、孩子哭闹、隔一会来推销各种稀奇古怪玩样的列车推销员等等因素都没办法让你安心的睡会。很多人困的没办法就直接在座椅底下铺两张报纸睡一会,这样舒服一些,前提是你能忍受脚臭和不小心被人踢头的风险

K511次车最折磨人要数最后徐闻-海口过琼州海峡这一段,因为没有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火车过海只能在码头拆成几端来到渡轮里,渡轮把火车运到海口港后再组装后开往海口火车站。

渡轮过海不费时间,但在两边码头等待拼接组装非常的耗费时间,在此此间列车是断电的,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车厢里断电几个小时没空调,硬座车厢人又聚集,跨海期间是“热带风情桑拿浴”体验卡。

历经三天的旅程终于踏上海口的土地,用岳父的原话说:

“在家栽十亩地的稻子都没有坐这趟硬座来的累”

返程的时候岳父通过其他家长了解到多个两百块钱就可以四个小时直飞南京跟卧铺价格差不多,这位习惯劳累半辈子的老农同志选择了坐飞机回江苏。

这趟旅程的后遗症就是,媳妇再也不吃老坛酸菜的泡面(火车上吃吐了),以前最喜欢的水煮蛋也不再喜欢了(水煮蛋在室温下放两天天就臭了,媳妇在路上吃了很多搜鸡蛋)

至于我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详细,不是我多会讲故事,而是大二作死体验了一把K512(K511的返程车)回福建,即使只是在江西鹰潭下车,也让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坐这趟车的硬座了。

所以我给题主的建议是不要试图用言语说服母亲,而是让她跟你一起体验下这趟旅程,尝尝屁股裂成莲花的感受,如果这样她还坚持最初的观点,建议利用课间和假期多做点兼职自己赚路费吧。我和媳妇大学期间的往返机票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攒的。

吃不了硬座的苦,就得受得了兼职流的汗,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没得舒舒服服躺着赚钱。

祝好,以上!


user avatar   Ann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03年。

那个时候往返家与学校的火车,有三趟车,绿皮车走24小时,红皮车走21到22小时不等。

绿皮车的硬座是70块,学生半价35。

红皮车的硬座是150块,学生半价75。

硬卧的价格就是全价减去学生可以享受的搬家,绿皮车是一百多,红皮车是两百多。

差价确实不大。

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火车票实名制,没有12306,没有电话抢票,没有网站购票。

你要想买到卧铺票,有2个选择:

1.找黄牛买高价票;

2.大半夜的去售票大厅排队,如果运气好,能在放票的时候抢一张硬卧。

两种方式我都试过。

黄牛再加100~200不等,还有买到假票的风险。

大半夜的去售票大厅排队,不见得比坐硬座难受多少,因为不但得站着,还不能中途溜号,还有可能很大概率排了队还是只能买到硬座。

那个年代,从家到学校的飞机票,打折的时候,最便宜的时候是300左右,加上基建燃油和两边机场大巴的钱,差不多要500块,赶上春运都是全价票一千多。

大学四年,我一次没坐过飞机。

买得到硬卧就坐硬卧,买不到硬卧就坐硬座。

虽然黄牛高价票我买得起,飞机票也不是买不起,但是父母赚钱容易吗?不容易。一张特价飞机票就顶得上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了,当时我们班上家庭贫困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一百多。

受24小时的罪,剩下来一百多块钱,充饭卡能吃十几天,这还不划算?

在你眼里,可能也就是一两百块钱,确实,一两百块钱在人均百万年薪的知乎算什么呢?大概扔地上都没人要。

但你也可以试试,自己去赚这一两百块钱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要是你觉得自己没费什么功夫就能赚两百块钱,那很简单呀,自己赚钱去买火车票不就得了吗?


user avatar   xin-jing-1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只体会到自己坐硬座难受,没体会到父母挣钱更难受。你父母肯定爱你,如果他们挣钱很容易,绝不会要你省这个钱的。

想想十几年前,我上大学时,也是硬座,有时候还是站票,硬扛十七八个小时。但我从不要求老爹给我买硬卧,因为我老爹一个月赚不到六百块,站票和硬卧差价都100多了,等于老爹打五天工!

这样的现实,怎么忍心?


user avatar   da-gai-suo-yi-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事论事啊孩子,说的不好你别生气。

这个事,跟差价多少无关,

得看你家的收入多少!

假设你家年入十二万,你上大学一年最少要支出两万,也就是全家年收入的1/6,而这个支出,在你高三期间只需要减半。

你父母每年存下三万的话,可支配收入有7万。平均每个月5834元。

这些钱至少包含日常交通、交际、医疗和三餐。

如果有人生病,月花销可能倍增,

你母亲平时可能没给你传达什么焦虑,所以你并不觉得几百元差价有多重要,

可是这几百元,可能就是你家整月的青菜钱,

你母亲的表现,说明她一不出门,不知道硬座多遭罪,二不怎么花钱,也说明她平时一直省吃俭用,反推你家生活水准在平均水平之下。

所以呢,我建议你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努力学习,通过你的奋斗改善家庭。

硬座么,年轻时坐几次吧,除了给家里省钱,也是通过坐硬座了解世间疾苦,看看哪些人为了省钱坐一辈子硬座,也亲身体验一下,吃苦是什么感觉。


user avatar   guidaog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事,完全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那就是你和家里商量好,一次性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给你。

至于一学期生活费的数目,根据你家的经济条件和你学校的消费水平决定。


比如,一共5千。


这5千块钱,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省下来是你的,但少了你也别问家里再要。


然后你爱买硬座买硬座,爱买硬卧买硬卧。


当然,如果这5千块你不到一个学期用完了,那说明你还没有财务规划能力,以后得老老实实听家里的。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想必你家里以后也不会说你什么。



我以前的车票都是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我从来没买过卧铺,大部分连座位都没有。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关注下知乎的官方活动,坚持努力答题/拍视频,创作出好的内容就可以拿钱

比如:


比如:

「致知计划·健康季」

又比如「科学求真」优质创作奖

几点建议

1.努力学习,阅读大量资料,拓宽知识面。

2.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接触实际问题,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循实事求是的方针,创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如果自己分析出现问题,就通过实际情况修正理论。

4.找准定位,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受众有机结合,创作对受众有帮助的内容。

5.持之以恒的创作。

6.如果你有富裕时间,可以多学学视频的剪辑制作,做原创视频直接就有钱拿。


user avatar   lw-c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mu-han-36-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近三年走势? 
  如何评价四川大学突然解除封校? 
  大学如何和自己喜欢/优秀的人成为朋友? 
  有哪些小 985 院校(211 里的比较厉害的)推荐吗? 
  大学里那些优质的男孩子都在哪里、在干什么? 
  大学有什么东西是真的? 
  如果你有一个超能力不管什么考试在都能及格且仅能及格,你会怎么发挥这个能力的最大作用? 
  上海落户新政规定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等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意味着什么? 
  铁路部门的各个客运段是否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请问985大学的说法已经过时,那么五六年之后985大学的名号在就业时还有用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微信开始收费,每年的年费是500,您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呢?
下一个讨论
U 盘是中国公司发明的,为什么卖得好的却是国外品牌?





© 2024-06-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