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机车A1A-A1A轴式相比C-C轴式各有什么优劣? 第1页

  

user avatar   enzojz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面的文字我认为是轴重轻

A1AA1A 68000型柴油机车为六轴电传动客货运通用柴油机车,采用A1A-A1A轴式,即两台三轴转向架的中间轴不带牵引电动机,一台六轴机车只有四根动轴,动轮轴重18吨,从轮轴重16吨,平均轴重仅17.5吨,线路适应性较好。为了提高机车粘着重量,该型机车在早期曾经设有一个气动装置,能够将从轴提起,使其变成一台四轴机车使用,从而令轴重提高至20吨,但这个功能于1967年被取消。机车装用一台2700马力、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的瑞士苏尔寿12LVA 24型中速柴油机,采用直—直流电传动,柴油机直接驱动一台法国电机公司制造的GD-944型直流发电机,向4台GDTM-544型直流牵引电动机并联供电。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式半悬挂。机车并设有蒸汽取暖锅炉,为旅客列车提供取暖蒸汽。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A1A极少在国铁出现是有原因的。

说说历史。

外铁的A1A机车多以内燃为主,而这些车基本上是40到50年代的产品。ALCO二战时卖得最多客机DL-109是A1A客运机车,两台1000马力的发动机塞进机械间,两套电传动系统各自给一个A1A转向架供电,而同品牌的6轴调车机RSD-1采用一台DL-109的发动机,但却是全动轴。

当然这也就是因为早期发动机动力不足,3000马力的发动机都要到50年代末才算顺利装在机车上。等到这个动力输出级别的车出现,为了不浪费车身重量带来的牵引力,也就没有谁再大搞A1A转向架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样轴重下,6动轴天生比4动轴多了两根轴的黏着重量,牵引力更能发挥出来,这一点对于山区坡道多且陡的线路来说非常重要。

早期的内燃机车走行承重结构比较复杂,那些A1A的转向架多为八字胡构形,两侧轴箱引出两条神似八字胡的下侧梁挂在中间轴箱上,胡子上面用弹簧或者板簧顶住转向架框体,中间轴箱似乎没有跟转向架侧梁直接接触,故而中间轴似乎能相对转向框体左右平动。

经过多方流传,ALCO一种不甚常用的走行部结构经过苏联人魔改,出现在我国东风型机车上。当然到了东风4,就已经变成“目”型焊接转向架体+3对弹性拉杆轴箱,肉眼可见的结构简化。东风4的这个创新深刻影响了后续机车的研发,后来的东风与韶山基本上照抄了东风4的弹性拉杆设计,中间轴的承重结构直接焊在侧梁上。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东风4在面对极端小曲线的时候不如东风游刃有余,啃轨情况很严重,也就是车轮与轨道磨损比东风严重得多,尤其是中间轴径向上的额外压力很大。

不过极端小曲线毕竟是少数,R300虽然也很小,但是东风4与韶山3的啃轨情况应该尚可接受,不然凭什么让这些车在川黔线这种常用曲线半径300米的线路上一直运用?

还有一点,东风4是一款3000马力级别的客货通吃型机车,要跑货运就只能全动轴,不然牵引力不够。而我国客运内燃机车多半是以现有货运内燃机车改造而来,一般不会大动动力系统原始设计。4CK的失败其他答主已经说了,这里就不介绍。对于这个车,资阳厂雄心勃勃是一回事,技术能力够不够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个A1A结构在我国的内燃动车组上很常见,新曙光的机车,以及它的后续和谐长城的机车,都是这种结构。毕竟都是两台12V280,动力方面富余了,走行部就试试减重好了。

(有时间继续补充+补图)


user avatar   moezh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来看A1A-A1A(以下统称为A-1-A)轴式似乎客运型内燃机车使用的较多。

据我所知,目前我国的东风4CK型内燃机车(DF4C-5274、5275)、HXN3K型内燃机车(FXN3)和HXN5K型内燃机车(FXN5)使用的是A-1-A轴式,而以上三种柴油机车均为客运型内燃机车。(补充:新曙光号与和谐长城号内燃动车组动力车也使用的是A-1-A轴式)

一、采用A-1-A转向架机车

DF4CK型柴油机车是在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的背景下,由资阳机车厂自行研发,轴式为A-1-A的准高机车。希望能以此与DF11和DF4D型机车相竞争。该型机车于1999年试制成功,于2000年2月-3月在北京环形铁道进行试验,并在北京至洞庙河、北京至丰润间进行试验并创下最高试验速度176km/h的记录。

但由于随后在西北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机车坡停故障等各种情况导致铁道部放弃量产此车型。

最后两台试制车在回厂整修后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三茂铁路,机车更改为和DF8B相同的的涂装。铭牌生产日期变为2001年与2002年,最大速度涂打为140km/h。

由于DF4CK不是铁道部的定型产品,因此长期以来,配件短缺问题成为DF4CK机车正常运行的最大障碍。其中轮箍最初是采用的进口产品,并且国产轮箍无法在DF4CK上可靠运用,容易剥离。因此到后期DF4CK机车难以正常上线运行,于2013年年初封存。

而同为A-1-A轴式的HXN3K型柴油机车(FXN3)与HXN5K型柴油机车(FXN5)暂未量产,在此暂不介绍。

二、轴式比较

1.转向架构造

目前历史和网络上的资料均为A-1-A轴式在客运机车上的使用研究,因此只介绍A-1-A轴式在客运机车上的优势。

A-1-A 轴式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主要由构架、轮对轴箱组装、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牵引装置、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附属装置等部件组成。

和C0-C0转向架相似,A-1-A 转向架构架采用“目”字形焊接结构,由两根端梁,两根侧梁和两根横梁组成。由于A-1-A 轴式减少了一套驱动装置(质量约4t),因此能够降低簧下质量

目前国内研究的共识是采用A-1-A轴式的机车能够将轴重降低到17t的同时能够有充足的功率满足200km/h的运营速度,使其能够满足借道客运专线运行的要求。

2.临界速度

根据模型仿真显示,C0-C0 轴式转向架在新轮新轨条件下轮对蛇行失稳临界速度为200 km/h,A1A 轴式转向架轮对蛇行失稳临界速度为230km/h。两种方案机车的运行稳定性均满足最大运行速度160 km/h 以及10% 安全裕量(176 km/h)的设计要求。而簧下质量较小的A1A 轴式转向架非线性临界速度要高于2C0 轴式转向架,临界速度相差约15%。

3.曲线通过性能

铁路机车的曲线通过能力对轴重较为敏感,随着轴重的增大,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也会明显降低。由于A-1-A轴式降低了轴重,因此采用A-1-A轴式的机车在通过曲线的脱轨系数相比C0-C0机车会小的多。

4.功率

由于A-1-A机车只有四个动轴,因此如果采用轴功率1400kW的电机的话,一节机车的牵引功率只有5600kW,低于常规电力准高C0-C0机车7200kW的功率。因此如果要大规模运用的话,必将采用两节机车重联牵引运行模式(HXD1G)或与CR200J相同的短编组单机车运用,长编组双机车推拉运用的模式。

三、总结

A-1-A转向架在降低轴重的同时,各项动力学指标均好于原型C0-C0转向架。

A-1-A转向架但一直未在我国广泛得到运用的原因尚未得到发现,而且能够找到的文献多为理论研究A-1-A的优势,本人猜测可能由于在实际运用上由于C0-C0转向架的成熟、黏着大和成本故障率较A-1-A转向架低,因此A-1-A转向架未能大幅得到运用。

仓促成文,若有过错,还请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汪林峰,陈国胜. A-1-A轴式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技术方案研究[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8(5).

[2]姚垚,王勇,钟文生,陈康,张红军. 适用于牵引跨线旅客列车的A-1-A转向架可行性分析[J]. 机车电传动,2013(5).

[3]郝宇. 两种轴式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J]. 铁道机车与动车,2018(2).




  

相关话题

  普通铁路可以跑高铁列车吗? 
  你是火车司机,而你会选择撞哪个(请看问题描述)? 
  火车上有哪些不合理的设计,感觉不舒服或者加以改进的? 
  现在国内无论乘列车还是公路都非常安全。但听闻车匪路霸以前很嚣张。都出了什么措施让车匪路霸行业消失了? 
  读铁路的学校大家觉得兴趣重要还是听从父母的意见? 
  是否存在「媒体黑高铁」的现象?为什么会有媒体「黑」中国高速铁路? 
  如何看待2220次列车临时停车为日本人赶飞机,1291次列车上,同胞发病活活绑死在列车上? 
  铁路上的粪污是怎么处理的? 
  为何中国大陆铁路不喜欢修建新线同时保留老线模式? 
  为什么印度高铁刚开通,高速动车组就被牛撞了? 

前一个讨论
怎样写出好文章?
下一个讨论
永不堵车的新型立交桥看起来还错,目前有现实中的应用案例么?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