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1] 。 [1]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2]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3]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4]
1919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百度百科
詹天佑没入美国籍,也没回到美国。
我看法很大,我朋友的朋友是谷爱凌,之前见过一次。
我想说的是,在华裔里面,像谷这样的人有非常非常多,有差别的可能只是各自的方向不同,因为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她也是华裔,她除了学习顶尖外,在乐器,摄影方面的造诣随便拉一个出来都可以当作职业玩家。
但我的不爽不是这个,是我朋友小学之前都在国内,跟我是邻居,当时她就一普通小孩甚至学习还很差,小学后跟随他爸移民美国,从那以后就像是光环加身,整个人的气质与能力开始呈指数上涨。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我初中班级里学习中等的同学,高中班里学习又差还啥都不会的同学,她们在移民至欧美后,每个人都像是重获新生。
这就很有意思了,我就疑问为啥在国内的时候 ,她们明明都是那么不起眼,只要去了国外就变大佬了?以前我怀疑是金钱的力量在作祟,后来我发现不是的。主要的矛盾点在于,社会的包容性。
没说错,还真就是社会的包容性,都说欧美国家种族歧视,长相歧视很严重对不,校园暴力很严重对不,但我发现,实际我们才是歧视最严重的地方,而且我们的歧视真的是想改都没法改。
我说个普遍现象,在国外,你多胖多丑都可以,无所谓,因为你100个同学里面,只有不到10个贼坏的学生,会嘲笑你的身材,嘲笑你的长相,除此自外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告诉你,这没关系,每个人的美都是特殊的,她们非常且十分乐意跟你交朋友,而且是真心的。并且你不断受到的理念就是,你就是你,你要自信,自信就是美丽。
但在我们这,如果你学生时代很丑很胖,100个同学里面也会只有10个人直接了当的嘲笑你,但剩下的90个人,会有将近80个虽然不嘲笑你,但她们也不会主动跟你交朋友,她们的处理方式是冷暴力,远离你,不主动接触,只会剩下不到10个人会愿意和你成为要好的朋友。你的自卑往往就是这个过程发生的,如果你们听到这觉得不服,你们可以自己想想你身边有几个你真心的好朋友但是长得又丑又胖又没钱的。
而且你们再想一下,如果告诉你你的追求者,是一个又丑又胖的家伙,只这一点,你们是不是心底里已经几乎不会有谈俩爱的想法了?另外每天网络上那些网恋奔现失败,好像几乎都是因为长相问题,有些都已经提前说了自己不好看,结果见面后觉得对方丑你跑了。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这种话题你是不是也很爱看呢?你觉得有趣罢了, 但你认为的这种有趣,就是散播这种理念的原因。
再说一个现象好了,你们身边如果有认识的国外好一点的大学回来的留学生,你问问他们有几个是玩小HS的。然后你们也可以问一下她们不玩的原因,是不是小HS里充满了容貌焦虑。
我觉得这就是社会的包容性,我们的包容性太差,我们很多东西都看脸,甚至有些人,只要脸好,其它任何的东西她们就都不在乎了,这就完全导致了错误的影响,导致很多人把外在的条件看的太过重要,忽略了很多优秀的本质。
这种观念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学生自然而然大部分会有从众心理,而不能活出自己本身的精彩。
在中国捞钱为美国纳税的美国英雄
对于谷爱凌,我觉得有这么一段话说的特别好:齐人有女,二人求见。东家之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風俗通》
作为对职业运动员有相当了解的人。
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个,她有没有违反中国法律?目前没有发现
第二个,有没有败坏社会风气?比如 赌 抽 比如OOXX方面很混乱?目前没有发现
第三个,有没有大是大非上站错队。比如JD TD上。目前没有发现。
在上述三点都成立的前提下 她拿到了奥运会金牌银牌
OK。可以了。这是个优秀的运动员。
至于她因为这些赚钱不赚钱,是不是对普通人和气。
关我屁事!!!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学说。
算是很有趣了,说它是民科因为它毫无根据,说它有趣是因为它利用了对的结论去反推无稽之谈般的原理这种奇妙手法,让很多人无法全盘否定它。因此在很多民科信口提出酸碱体质说的时候,因为他们最后的落点是:多吃蔬菜少吃肉更健康,导致我们无法有力反驳。这就是这类民科的厉害之处--用民科的论据去包装科学的论点。
而它的民科部分在于:空口说某些东西是酸性某些东西是碱性,比如我完全不明白它认为白米饭是酸性的?是体外实验还是吃下去后发现血液pH值有显著性下降?而且血液和身体微环境又是如何被这些所谓酸碱食物凭空改变了pH?
以下我们拆解下民科部分,然后肯定下真正科学的部分:
1.血液是强大的缓冲体系,不会因为饮食有大波动(此外呼吸也是调节pH的一个环节)
血液中有三对缓冲对(蛋白缓冲对,磷酸盐缓冲对,碳酸氢盐缓冲对),它们在血液中构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缓冲体系;毕竟血液酸化或者碱化都是致命的,因此人体必然不会进化了这么多年还会仅仅因为吃的东西太单一就严重影响身体pH而生病。再说,其实人体摄入食物消化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代谢产物并不是主要由缓冲对来调节的。
2. 肾脏对血液的pH有强大的调节功能--维持体内pH长期稳定
肾脏不仅有滤过血液功能,还有分泌功能,因此它可以双管齐下来调节血液的pH,尤其是纠正因为饮食或者生理病理原因导致体内酸或碱累积过多的情况。
3.饮食所产生的酸碱作用非常有限
最后落实到食品上,到底哪些食品是所谓“酸性"或者“碱性”的。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关于大量动物性蛋白(如肉类)的饮食会增加尿酸,且尿钙上升(这是陈述性事实),而这部分钙的来由在以前并不明确,有学者猜测是骨钙释放而来;因此民科认为是“酸性的肉类”导致了骨钙减少乃至于骨质疏松。而事实上,近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大多均表明尿酸增高和尿钙增高其实跟骨钙丢失没有关系(1),因此就对于民科把一个陈述性的事实(尿酸尿钙增高)和他们放飞自我的猜想(骨钙丢失--骨质疏松)联系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看似严谨的套路:肉=酸性物质=有害健康。
4.利用共同“关键词”偷换概念
比如说酸性食品导致酸性“微环境”从而致癌这一说。这句话利用的就是一个基本事实:癌细胞可以利用糖酵解(无氧呼吸)的方式维持生存,而糖酵解的代谢产物正是乳酸这种有机酸。因此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确实是较其他地方偏酸性的。而这就被民科利用了,并且强行联系起来之前的肉类是产酸物质--所以酸化微环境--致癌。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说不通的,但是对于不懂生理学的人来说,听到个癌细胞偏酸,又听个肉类产酸,最后得出吃肉致癌的结论,反而比正统的说教更容易接受。
那么最后分析下,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说”的结论是对的呢。因为说它是民科,主要因为民科其实没有从头推导和验证的能力,而只有猜测和自圆其说的能力;因此大多数民科都是从结果推到到论据的。所以他们是从正确的饮食建议出发:多吃蔬菜水果,杂粮五谷,限制红肉和动物来源的蛋白,然后自己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蔬菜谷物是碱性而肉类是酸性的说辞,这样的好处就是:你永远无法说他们是错的,毕竟他们用的结论都是对的。
然而这类民科的害处就在于,它简答粗暴的教会很多没有科学基础的人一个错误的观念,导致这部分人很可能会极端而粗暴的理解食品,比如很多人会长期完全不吃肉或者低蛋白饮食,而因此增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概率,还乐津津的觉得自己碱性饮食很健康。
近期这个学说的创始人被罚款了,可见捏造一个似是而非的理论,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导致很多人的饮食观走偏而被商家利用,最后由于人群健康受损,买单的还是纳税人,所以抵制伪科学是全社会的责任。
Cao, J. J., & Nielsen, F. H. (2010). Acid diet (high-meat protein) effects on calcium metabolism and bone health.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13(6), 698-702.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