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拍点《村医》《社区医生》《万年住院医的一天》《弃医从文》啥的把医生的逼格从三甲主任拉到村医啊升职无望的医生啊之类的让大家知道考不上研乃至考不过执业医都有出路,万年住院医也不是活不下去…大家就不焦虑了。
扪心自问自己对医院的了解是不是全是看电视剧纪录片?是不是屏幕上除了三甲外连三乙都没见过?
是不是平时对医生工作的了解是清一色的看到累倒在手术台啊,家属闹事啊,病人抢救啊,假期被召回啊之类的场面?
是不是每每被灌输的都是诸如博士才能进三甲,县城都要研究生,毕业只能拿三千,996不行要007之类的观念?
天天接受的都是这些信息,自觉面对的是低收入高风险高门槛的未来,不焦虑才怪。
你看知乎土木狗基数也挺大而且出路更窄也没人贩卖焦虑,再想想大家荧幕上看到的土木狗是不是都在打灰(大雾
中国是没有分级诊疗的,分级就是靠通勤时间。
而大部分人是不介意花2-4小时通勤时间,去一所大医院看病的。
这意味着,哪怕是一些小型区域医疗中心(譬如徐州、十堰),周边200公里医院的生存环境都不会太好。
在这种赢家通吃的市场下,小型地市级医院都缺乏资源,县一级就更差了。
如果还要强行和周边的大医院同质化竞争,生存空间必然被严重挤压。
很多地市级医院年收入不足3亿,一些小规模医院甚至不上亿,院内有能耐的都跳船了,留下的都去做管理了。
专门管新招的打工仔。
医学生看到这种状况,只能削尖脑袋往上卷,越卷压力越大,自然焦虑。
我看到很多本科生论文已经赶上我博士毕业水平了,有的人光看已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海外经历你以为是哪个学校的青椒在申副教授,往下一看是保研。
你说能不焦虑吗?
我希望年轻人还是放轻松一点,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是近些年才确立的,很多地区的大赢家还在激烈角逐。
医院也在卷啊。
你卷不动了想躺平,医院也有认清定位搞躺平的。
前几个月还和某市医院的一位副院长交流过。
这位干部虽然40多了,但颜值仍然极高,会说话,情商很高。
她以前是小学老师,后来考编到了医院人事科,本以为就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直到医院出了位雄才大略的院长。
新院长看清楚一件事:咱们是吃不好医疗这口饭的了。
于是立马转型,在原先基础上,主打妇产科和体检中心,成立了发展部,副院长当年就是抽调去发展部的骨干,当过体检中心主任。
产科的招牌就是产后护理,硬要说和月子中心比那肯定不行,但相比年出生一两千婴儿的菜市场产科,那环境可是好极了。
妇科也是保证私密性为核心卖点,看小病,既然能当拳头产品卖,想必本地人还是认可就诊体验的。
体检中心不用说,靠副院长的颜值,口才和长袖,当然也靠的是门诊量小,体检方便,现在体检中心已经是全院的收入支柱之一。
近年,该院和我院搞大交流,似乎是想在口腔领域有所建树。
重点也放在正畸上,很精明。
病房也有,据说肿瘤能开皮瓣能做,我不知道,反正病房条件很好,比很多快捷酒店都好。
就是看不见病人。
我和口腔科的同行交流,他们都说医院现在待遇真的好多了,妇产科钱多但是忙,口腔科钱少,但是清闲,过得也不错。
我偷瞄了眼,平均下来,每个人每个月60多个号……
我简单粗暴心算了一下,估计平均每人绩效六七千吧,加基本工资也能活了。
我问其他临床科室如何,跟我谈了会呼吸科和肾内科,跟我谈了些慢性病,欺负我不懂行。
后面就开始说皮肤科了。
我问急诊,她说了不少套话,我不懂急诊,就改问麻醉了。
她端起杯子,笑着让我喝酒。
本人从不马后炮,马后炮的分析可以直接屏蔽了。
首先,现在是牛市无疑,上证还在继续上涨。
第二,上证和创业板的分化,成为主线。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板受到宁德时代影响太大了,今天宁德跳水,一度让创业板跌了1%,如果不是上证强势带动了市场情绪,分化还会更大。
第三,目前上证有几条主线。第一个是券商,也是我说的牛市旗手。第二个是基建,最近基建ETF创了新高。第三是上游,煤炭、钢铁、化工。
这三条主线不倒,上证就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而且非常可能冲破2月前高,看到4000点。
其实,行情不用天天问,看准中长期大方向就够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时代之”。